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11-07 06:59:3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的过程;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显然,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猜一猜:它还是对的吗?

  〖探索3

  (1)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说一说:不利用第三条直线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吗?请画出第三条直线(把它记为c),并说明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根据(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验证你原来的猜测.

  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与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一样,这个结论也是基本事实,即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出来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它是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

  〖探索4

  如图,请画直线c截两条平行线a、b;再在图中找出一对内错角.同学们一定能从直觉判断这对内错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说: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它是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如何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

  如图,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对顶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过程说明了:由性质1可以得出性质2.

  〖探索5

  我们学过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把这条定理反过来,可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这条定理反过来以后,还成立吗?

  〖练习

  P22练习

  说一说:求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根据平行线的哪一条性质?

  〖作业

  P25.1、2、3

  〖补充作业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

  (注意:(1)、(2)的根据一样吗?)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2

  教学内容: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的:

  1、 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 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 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练习二余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4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5

  教学目的:

  1、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1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30

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02-15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1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荐】03-19

【精】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9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03-19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09-29

「初一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