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0-11 07:10:5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统计技能,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的相互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平均数及中位数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生独立完成后课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题:

  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师:提出集体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齐。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10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平均数=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数=(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学人数太少,不适合大多数同学的

  身高。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6c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较合适。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较合适。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3cm。

  1 . 52出现的次数最多,最能应这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4.小结:以众数1.52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师:(小结)集体舞一般要求队员身高差不多,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1.5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以众数1.52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均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很美观!

  5.师生共同归纳众数概念。

  师揭示众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6、做一做,

  7、小练习:

  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求这次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中学生得分的众数.

  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比较三个统计量:

  (三)学习众数的特征

  师出示练习题: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师:在找三组数据的众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众数有一个,也有多个,甚至没有。同时众数也反应了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三个数据存在的数量和意义

  (四)综合练习

  你去商场买过衣服吗?你知道休闲类服装型号的“均码”是什么意思吗?均码一般是根据人的平均身高、胸围等数据确定的统一商品型号,与多数人的型号接近。所以,均码里蕴涵着平均数和众数的原理。

  (五)联系情境,应用众数

  销售衣服问题。

  师:小明很喜欢做社会调查。他到一家服装店调查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一则信息:服装店销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单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师: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家服装店的经理,你会怎样进货?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想法。

  师:(小结)从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41cm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也就是41cm衣服销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进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销售里面也要用到众数的知识,由此看来,生活中还真少不了众数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数学”)均码问题。

  师:同学们去商场买过衣服吗?如果你去买过会发现,商场里很多休闲的服饰,它的型号都是均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课后请同学们调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码”?

  (六)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xx)面。教学楼在操场的(xx)面,大门在操场的(xx)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20年xx月xx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出示计算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课标要求:

  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

  “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有序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统一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04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1-1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9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2-0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门】02-13

【精】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4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