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5篇[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矩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矩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矩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矩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矩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矩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矩形的定义和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能说出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2.能运用以上性质进行简单的证实和计算。
此外,从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中,体会非凡与一般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4.5-l的圆圈中填上“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字样来说明这种关系:即平行四边形是非凡的四边形,又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质。
小学里已学过长方形,即矩形。显然,矩形是平行四边形,而且矩形还具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小学里已学过)等非凡性质,那么,假如在图4.51中再画一个圈表示矩形,这个圈应画在哪里?
(让学生初步感知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演示:用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演示如图4.5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非凡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矩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
二、了解计算器多媒体
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xx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
(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
学生:计算器。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
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
学生:(略)
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好吗?
三、认识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号,还有等号。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四、教学
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课堂活动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在计算器的认识和用计算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配合幼儿活动。(也可利用图片的方式)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师:你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高吗?
2.游戏:比高矮。
爸爸、妈妈和宝宝比高矮。提问:爸爸、妈妈、宝宝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请小朋友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换一个宝宝再次与爸爸妈妈比高矮。
幼儿做相关练习。
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鼓励幼儿互相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案示例一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1图.
(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
使学生明确:从12个圆片中,去掉7个,还剩几个?
(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8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
(4)例1应该怎样想?
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8那样,,可先想7加几得十几.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读算式: 12-7=5.
2.【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2:11-7=□ 15-7=□
(1)分组交流.
(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
(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7=8.
3.【继续演示课件“”】,出示例3:14-7=□ 16-7=□ 13-7=□
(1)独立填写.
(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布置作业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3.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1.口算:
14-8= 15-9= 12-7=15-7=
7+5= 13-8= 7+8= 11-8=
13-7= 17-9= 16-7= 12-9=
2.
3.
(1) (2)
二、教学例4.
由复习题3(1)引出例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7只白兔,又跑来5只黑兔.
(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4.
(2)正确读题.
(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列式计算 7+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2.教学例5.【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由复习题3(2)引出例5.
(1)学生读题.
(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
同时教师出示:
(3)比较例4和例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小明家有7条白金鱼,8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条.白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布置作业
练习三10、1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以内的减法.
游戏准备
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
游戏过程
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
2.游戏过程举例:拿着 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 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刻走到拿 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减3等于7,对对对,请上位.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