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1 08:42:4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www。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2。22累计教时1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13—9+8=12 18—9—9=0

  17—9+7=15 8+7—9=6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

  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说一说

  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

  二、问题探索

  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汇报交流。

  设疑:如果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学生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路线,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4题。

  请你说一说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

  把大家说的路线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

  板书设计: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

  量量比比 发现规律

  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议议做做 应用规律

  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1.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

  (故事简介: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

  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

  生: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

  师: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巴依大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一直在寻找着报复的机会。过了几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门,巴依便带着几个打手来到了树下,把乘凉的长工们撵到一边,然后命令打手们把大树砍倒。附近只有这么一棵大树,枝叶茂密,正是长工们避暑的唯一去处。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大老爷不要砍树,这下正中了他的诡计。只见巴依眼珠一转,奸笑了两声说:不砍树也行。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100个钱再来这儿乘凉吧!长工们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着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

  [评:用《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笔者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

  二、找寻规律,巧解难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点子,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

  1、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①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发言。

  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爷不注意时偷偷爬上树,放下一根和大树一样高的绳子,量量绳子有多长,大树就有多高;

  生:可以把几根竹竿绑成一根长竹竿,竖在大树旁,如果和大树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长度就行了;

  生:利用影子。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

  生:赶快派人去找阿凡提

  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张大树和一样东西的照片,看看大树的高度相当于这样东西的几倍,然后量出这样东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

  生: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

  [评:这一环节中虽然有的同学出的点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爷的要求,有的点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甚精确,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积极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不但维持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更是较好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仔细观察,找寻规律。

  ①刚才老师听到有一个同学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还从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呢?

  ②(课件出示)一幅画面:父子俩迎着夕阳,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长一短两条影子。

  师: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

  生:父亲个子高,影子就长;儿子个子矮,影子就短

  ③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测量了长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在了这张表格(P78表格)上。请你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

  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却不同呢?

  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比如说有的同学是上午量的,有的则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点可能不同,所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

  ④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测得的三组数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影子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⑤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到:在同一时间,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并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评:在学生己有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真正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

  3.利用规律,巧解难题。

  ①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用这个关系帮助长工们解决难题呢?

  ②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演示下面过程:

  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根据以上数据,请学生分组算出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组同学用的方法最多?

  ③各组同学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路。

  方法一:因为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2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其影长的2倍。

  列式为:2。8(10。5)

  方法二:因为竹竿影长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树影长也是其高度的1/2。

  列式为:2。8(0。5l)

  方法三:因为大树影长是竹竿影长的5。6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

  列式为:1(2。80。5)

  方法四:因为竹竿影长是大树影长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树高度的5/28。

  列式为:l(0。52。8)

  方法五:

  [评: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继续探索,深入实践

  1.师:同学们真的动了脑筋,连阿凡提都表扬我们了,看:

  (课件出示)阿凡提冲着大家一竖大拇指说:六(*)班的同学,亚克西!。

  师:看到巴依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学们高兴们?

  是啊,我们用智慧帮助长工们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阴谋,的确值得的高兴。

  2.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

  准备工作:

  ①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

  ②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思考:有没有更巧妙的测量方法?

  3.实地测量、记录、计算

  4.情况反馈活动总结

  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并现场纠正。

  [评:新课标指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

  四、激励评价,问题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识的?你学得开心吗?

  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

  [评: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奠基意义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

  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验证从1走到2。12到4,分针走了几分钟?还有其他看法吗?从12到9呢,12到11,从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钟。(多种方法数:5分5分地数,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诀。重点讲)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我们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数,走一圈是60分钟。

  3、认识时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板书: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再来验证从1走到2 也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你还能举例子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师:从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时),时针走半圈是6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走过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师: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走动起来的,你发现什么大秘密?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再来验证一下(重看课件)也就是说1时=60分(齐读) 板书:1时=60分

  师: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一节课是35分钟,加上一个大课间课的时间20分钟,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时间5分钟就是1小时。

  三、教学时刻的认识

  1、认时间

  师:大家想知道建设小学的上课作息时间吗?

  师:上课以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学生们早读开始的时间(黑板贴示:8时15分),你现在能肯定地告诉大家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重点讲解)

  个别说(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8,就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时15分。)

  同桌说(请你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你是怎么看的?)

  一起说(现在会说了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黑板贴示:10时30分和12时5分),它们是什么时间?你怎么看的?

  生汇报:(10时半或10时30分)

  师:用今天学的`几时几分怎么说?为什么几时半,分要用30分来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就表示30分)

  师: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谁还会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12,就是12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时5分。)

  小结: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怎么看几时几分?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是几分,所以就是几时几分)

  2、写时间

  师:我们会读时间了,你会表示时间吗? 拿出练习纸试一试,把三个时间用以前学的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写得快,书写又端正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

  师:放下笔,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们写的对不对。8时15分中文表示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电子表表示法,当中写个冒号,冒号左边表示几时,是几时就写几,冒号右边表示几分,用两个数字表示,是几分就写几。

  师: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写的对不对?(10时30分,电子表表示法就是冒号前面写10,后面写30)

  师:这个中文表示就是12时5分,有不同意见吗?电子表表示法都赞成吗?比较一下前面两个电子表示法,它们冒号后面都有两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符合前面的规律吗?那该怎么办呢?对!当分不满10,前面用0占位。写作12:05,读作12时5分(强调)把丢掉的0找回来,补上去。

  3、巩固练习

  师:下面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看时间了钟表王国的嘟嘟要当导游带大家去数学游乐园玩一玩。赶快出发吧!(课件显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导游的时间安排不然次序会很混乱,人也容易走丢了。

  第一站:儿童乐园,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呢?你怎么看的?

  9时5分电子表表示法9: 5对吗?分不满10,5前面先写0占位。

  第二站:百鸟园,什么时候去百鸟园呢?你怎么看?

  第三站:猴山,什么时候去猴山呢?时针走过了12了吗?在11和12之间,走过了11,就是11时多。再看分针,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么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时55分。再过5分钟,集合离开游乐园,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4、拨时间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时间,下面我们动手拨一拨时间?老师报时间,学生上来拨:5时20分,学生说一说拨的对不对?(先拨时针,拨到5和6之间靠近4,再拨分针,拨到4)

  师:同桌合作拨一拨

  课件显示(6时45分10时5分)以及同桌合作拨一拨的要求

  1、先拨时针,再拨分针。

  2、一人拨,另一人说怎么拨。

  3、拨完一起检查。

  4、轮流拨时间。

  同桌合作展示怎么拨的?(一人拨一人说)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看时间几时几分。看时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师:快下课了,你能估计一下我们下课的大约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

  你学了什么?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