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使幼儿能够进行宽与窄的比较,找出最宽的和最窄的。
2、使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宽窄。
活动准备:
情景主题画《三只小猪》 各种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小朋友讲述三只小猪的内容:三只小猪都盖了新房子,猪大哥盖了一间茅草屋,猪二哥盖了一间砖房子,猪小弟盖了一间木屋。三间房子之间的路宽窄是不一样的。大灰狼想要吃掉小猪,他会怎么走呢?先经过什么路在经过什么路?
让幼儿仔细观察情境图,自由讨论。(先经过宽的路,在经过窄的路,先经过宽的桥在经过窄的桥等。)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请幼儿找出哪个宽哪个窄。
2、再次感知宽与窄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宽,一个窄,当老师说到把宽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窄的`放在脚下,幼儿做相应动作。
(2)在地上画三条宽窄不同的“小河”,小马、小羊的头饰,玩具若干个。老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马,妈妈带着孩子要到仓库去驮粮食,路上要跨过小河,请小马们找到最窄的小河,再找到第二窄的小河,最后找到最宽的小河,妈妈鼓励小马选择自己想跨的小河站好,
然后说说自己想跨的是哪条小河,听妈妈的指令一起跨过小河,到仓库去取粮食(玩具),回来时再跨一次小河,说说自己跨的是哪条小河。
三、幼儿探索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
(1)打开书第21页,观察画面上有哪些车。(出租车、三轮车、摩托车)
(2)引导幼儿观察车的车轮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分最窄的、窄的、宽的)
(3)指一指哪个轮胎最宽,那个轮胎最窄。
(4)车的轮子坏了,要换上下面的新轮子,找一找下面的轮胎分别和上面哪辆车的轮胎对应。
(5)请小朋友帮每一辆车找到合适的轮子,用笔将一样宽或一样窄的轮胎连在一起。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若干。图片、天平秤
教学重点:
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
2、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课件出示几种动物比轻重?
(2)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
(1)数学书和文具盒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幼儿操作,掂一掂。(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
(4)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
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3、称一称,比一比
(1)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2)幼儿操作,秤物体,比轻重。(现在你们可以自己来称一称,比一比轻重。
三、总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垃圾归类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教学反思: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小班数学活动——找车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活动难点: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活动过程
引出活动:
出游准备,
戴帽子
1、提示语:小娃娃要带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一起去春游,请你想一想,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找食物
3、提示语:小娃娃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点数5,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5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5;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捉迷藏
5、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找位子
6、提示语: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小娃娃是司
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
1、2、3、4、5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说活动延伸
到区域活动中去玩。巩固活动中的一一对应的经验积累,引导幼儿发现其他的一一对应形式并通过一一对应来尝试着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感知一样多等概念。
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了解三角形特征。
活动准备: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根据每幅图中的不同形状进行统计归类,并把数量用圆圈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用各种图形组成的画面。
2.教师教具材料: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各种图形。
1.教师逐个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啊?
3. 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学习统计方法。
1.教师出示由各个图形组成的图画。
2.引导幼儿观察图中有些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3. 数一数同一个图形在画中一共有几个?(数过的图形注上记号)
4. 以相同方法,数其他图形的各数。
5. 用圆点记录它们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给一幅图画统计图形的数量。
1.引导幼儿边数边做上记号,边数边画上圆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内容。你是怎么数的?
四、幼儿再次操作(时间不够改为活动延伸部分)。
1、幼儿操作用书P25,统计6幅图形。
2. 师生共同验证操作结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2、学习按苹果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青、红苹果图片若干。
2、红、绿、大、小筐,每桌各一个。
3、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摘苹果的欲望。
教师:看呀!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二、展开
1、观察苹果
(1)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苹果呀?
(引导幼儿发现,有红苹果,绿苹果,有大苹果,小苹果。)
(2)小结:我们的这些苹果里面,有红苹果,绿苹果,还有大苹果,小苹果。
2、摘苹果
(1)听口令摘苹果
(2)听拍手声摘苹果
3、苹果分类
(1)把红苹果送到红筐里。
(2)把绿苹果送到绿筐里。
(3)把红筐里的大苹果拿出来放在大红筐里。
(4)把绿筐里的小苹果拿出来放在小绿筐里。
4、收苹果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收不同的.苹果。
(2)数数你收了多少个苹果。
5、苹果展教师:我们把摘得苹果展览一下好吗?
引导幼儿思考摆放的方法。
如:红—绿—红—绿,大—小—大—小,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有序的摆放方法。
三、结束
1、教师:今天我们丰收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苹果,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喜欢苹果?
2、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9-29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下数学教案02-26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07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兔08-24
小班数学教案《对花》10-01
《形状》小班数学教案02-23
种花小班数学教案02-27
小班数学教案《配对》03-21
小班数学教案《分类》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