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3 07:34:0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九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笔。

  2.每位幼儿右手贴一标记。

  3.纸蝴蝶人手一只。

  过程:

  一、 发现自身的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胳膊、肩膀、眉、眼、耳、鼻孔、腿、脚等)

  2.游戏:看谁做得对。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摸右耳”、“举左手”、左手摸右肩“、“左手摸头”,右手叉腰”等。

  3.游戏:蝴蝶飞飞。幼儿人手一只蝴蝶,当教师说“蝴蝶停在左肩上(或其它部位)”,幼儿就把蝴蝶放在左肩上,。教师检查,幼儿全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如果幼儿把蝴蝶放错了,请个别幼儿来帮助纠正。

  4.请幼儿说说自己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二、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判别左右。

  1.请一组5—6个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这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活动后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课后反思:

  在上本课之前我先给幼儿在右手上系上一个彩色的蝴蝶结,然后引导幼儿来进行区分左右。左右对于幼儿来说要准确区分有一定难度,活动中半数幼儿能够区分的很清楚,但还有许多小朋友让他反复按口令来区分还是容易分错。针对这一情况可请家长在家里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和教孩子区分左右。平时还可利用玩游戏形式帮助孩子区分左右,加深记忆。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3-4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2、探索间隔排序的规律。

  3、注意倾听、接纳同伴间多种排序的方法和策略。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3-4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2、难点:能掌握间隔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1、教具:有间隔图案排列的图片或实物,3种果叶交替排列穿成的门帘,梧桐树叶、银杏树叶、枫树叶、柳树叶3种图案人手若干,透明胶、粘好双面胶的底板。

  2、幼儿用书第7页《动物图卡》中“穿项链底板”、第13页《实物卡、数卡、符号卡》、第15页《实物卡》、第27页《分马夹》、第28页《分分合合(一)》。

  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纹样。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有间隔图案的图片及实物。

  教师:这些物品上都有什么?(两个图案的有规律的排序)这些图案是怎样排列的?他们有什么规律?帮助幼儿总结出相应规律1212、122、112、121等 。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的经验。

  教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有间隔排列规律的物品?请幼儿自由讨论并说说,老师和小朋友共同记录怎么拍的规律。

  (二)观察实物门帘,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用3种物体有规律的交替排列穿成门帘。

  教师:门帘是由哪些物品穿成的?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排列的规律(ABC、ABC)

  教师:这3种物体是如何排列的?

  (三)尝试运用3种树叶图案进行间隔排序。

  1、教师:这里有3种图案,看看都是些什么图案?

  2、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排列方法。

  3、师幼讨论:你能用这3种图案设计出一条漂亮的项链吗?你想怎么有序地排列3种树叶呢?

  4、请个别幼儿尝试将3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5、引导幼儿发现间隔排序的规律。

  教师:这3种物体是怎样间隔排序的?

  讨论: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间隔排序的'方法?可以怎样排列?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完成树叶项链。

  教师:请用3种树叶有序的排列成一条漂亮的树叶项链。

  2、完成水果项链。

  教师:请用3-4种水果有序地排列成一条漂亮的水果项链。

  3、完成给苹果连线。

  教师:用线条将左右两边的苹果相连,使每排的苹果数目都为5。

  (五)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活动结果,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同伴的不同策略。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提供各种图案,让幼儿运用3~4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序。

  活动反思:

  《漂亮的果叶项链》是大班的一节学习规律排序的数学活动。执教老师在这一简单、乏味的数学规律排序活动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猫家做客这一情境贯穿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从PPT课件出发,边放PPT边讲故事,提问“小熊去小猫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两种花的简单规律排序,三种花的简单规律排序)然后,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规律排序小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将路补充完整,如此一来让幼儿体验了成功帮助小熊的快乐,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后是让幼儿猜测小猫裙子上的花边规律。操作一是让幼儿们一组合作制作一条有规律排序的项链,如此一来,小朋友们体验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乐,一起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操作是为自己制作一条果叶项链。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从规律的简单排列慢慢过渡到复杂排列,完成了从易到难的教学过度,有利于幼儿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提问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过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简单清楚明了。但是对于创设故事情境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如果最后结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应就更好了。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能按照物体的一些特征寻找出相匹配的算式题。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和体会故事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的ppt

  2.加减法算式题若干,数字0

  3.教师教具1和2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动物们都为过冬在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小朋友们知道小田鼠过冬前要做些什么准备么?(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田鼠过冬要储备粮食)

  二、故事讲述

  1.出示ppt1,讲述故事第一段(秋天快过去的时候……它找到了很多粮食)

  要求小朋友帮助田鼠太太数一数有多少粮食(8袋大米,7个玉米,6瓶花

  生仁)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还有更加简单快速的数法么?”

  教师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又简单又快速的方法,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个个的数了。

  2.出示ppt2,讲述故事第二段(趁天气还没有冷……和我换条新裙子)

  提问:“田鼠太太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再次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3个玉米,3瓶花生仁,提问“还剩多少粮食,帮助田鼠太太一起来算一算”。

  要求幼儿看图片用算式提来表示:大米8-4=4,玉米7-3=4,花生仁6-3=3(在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3.出示ppt3,讲述故事第三段(田鼠太太穿上漂亮的礼服……换回一条新裤子)

  提问“田鼠太太这次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2个玉米,2瓶花生仁,提问:“田鼠宝宝急的哭了,想让小朋友帮助一起算算还剩多少粮食?”

  幼儿看图片一起用算式题来表示剩余的粮食:大米4-4=0,玉米4-2=2,花生仁3-2=1(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也出示相应的算式提,并请幼儿一起来说说读读)

  4.出示ppt4,ppt5讲述故事第四五两段(田鼠太太走在大街上……换回一条新鞋子)

  提问:“田鼠太太还会将粮食去换新鞋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了2个玉米,1瓶花生仁,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田鼠太太还剩下多少粮食,并用算式题来表示(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5.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看图片用算式题来表示粮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0”的

  大米:8-4-4=0 玉米7-3-2-2=0 花生仁:6-3-2-1=0

  6.出示ppt6,讲述故事最后一段(在刮着北风下着大雪的冬天……)

  提问:田鼠宝宝已经饿的哇哇大哭,小朋友可以帮忙想个好办法帮助田鼠宝宝找点吃的么?用什么办法?

  (引导幼儿用换来的新衣服裤子和鞋子再去换回粮食帮助田鼠一家过冬)

  出示教具二,请幼儿帮助田鼠太太重新用新衣服裤子和鞋子换回所需的粮食,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换?

  教师小结:

  对田鼠太太来说,冬天它最需要的是粮食,而不是糖果。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在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最重要的东西。今天我们帮助了田鼠太太又换回了自己最需要的粮食,我相信田鼠太太它们一家可以过一个既温暖又幸福的冬天了!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目测的能力已经比较的强,从一个个数,一行行数,最后再提出要求的来数,这对他们的数数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片来理解减法算式和如何来运用减法算式,这似乎对本次活动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教师可能更多的是要先对幼儿的认知度和学习程度有一个大的理解才能设计好一堂好的课程。当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筐,计算用的纸和笔。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昙缎⊙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

  活动八:买两样东西

  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

  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样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介绍。

  活动十: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活动准备:“银行”里有1元、2元和5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的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样商品,看看它们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币,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样商品。(2)幼儿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活动十一:猜猜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活动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

  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推理猜测。如:教师说自己在“超市”买了一种玩具一种食物,这两样东西的价格合起来是5元钱。猜猜老师买了什么?(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

  活动十二: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2元钱的硬币。

  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两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可以怎么办?(3)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南京教材实物图、数字1—5、分合号、特征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2——4的组成,引起学习兴趣。

  1、师出示数字宝宝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宝宝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宝宝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杨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数字宝宝2,师:嗨嗨海,我的一球碰几球?答:你的一球碰一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按特征分解画面,学习5的组成。

  1、观察图片加以讲述并用特征标记记录。

  “图上有什么?有几只?它们有什么不同?你会选择标记把它记下来吗?”幼儿每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协助进行记录。如答,图上有鸭子,即放鸭头标记;如答,有 5只鸭子,既在鸭头标记前放5;如答,5只鸭子里有大鸭子,有小鸭子,在选放相应的特征标记……“怎样才能表示5只鸭子里有这些不同的鸭子呢?”(放分合号)“现在谁会说说这份记录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画面物体的不同点,确定物体的数量。

  “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的鸭子各有几只呢?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鸭子?”一位幼儿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

  3、认读5的分合号。

  “今天记的都是什么样的事?几只鸭子里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把这些特征标记拿掉就会变成什么了?”(5的分合式)“你们会读吗?大家一起读一遍。”

  三、看实物图列分合式。

  1、出示图,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根据图意在进行分解,如不同颜色、不同位置、不同大小、飞来或飞走的小鸟进行分解,(5只小鸟中有1只黑,4只红;2只树上,3只树下;3只小,2只大;4只向左飞,1只向右飞。

  2、填写带标记的分合式,最后读分合式。

  3、小结上课情况,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初步掌握空间方位对应。

  2. 让幼儿尝试运用双向排序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相关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 培养幼儿主动思考,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座位方位图、箭头、房子图、人物图卡、颜色、数字卡若干套、标记图等

  学具:地址卡、玩具卡片、标记图操作卡等

  三.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初步感知空间、位置概念:

  1、复习横向、竖向排序(按箭头方向报数)

  师:请大家找位置坐下来啦!瞧,这里有四排,请这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按箭头方向报数!

  (幼儿报数,教师随后放置箭头)

  2、引导幼儿探索操作,找寻自己的空间方位对应点。

  师:老师这儿有座位表,请注意箭头所指方向把自己的位置指出来!

  (请个别幼儿操作,互相检验,教师小结,达成经验共享)

  3、引导幼儿观察探索,自由讨论,初步感知自己的空间方位。

  师:请你们看看,想想、说说自己是第几排的第几号?下面做个小游戏,我号码,请对应的小朋友快速起立!(教师报出排号、座位,个别幼儿回答)

  (二) 学习空间位置对应:

  1. 出示房子图片,幼儿参观。(颜色、楼号)

  (1)请幼儿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师:小区里有3座漂亮房子,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房子分别是什么颜色?请按箭头方向标示楼号。

  (2)幼儿根据箭头方向“→”给房子编楼层。

  2. 幼儿观察并讲述小朋友所居住的地点,根据小朋友进行空间位置记录(楼号、楼层)

  (1)幼儿讲述小朋友的住址(楼号、楼层),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

  (2)小明家住在哪里?(幼儿讲述,教师根据讲述进行标记,幼儿操作)

  (3)师引导幼儿根据(楼号、楼层)进行标记

  (4)根据幼儿操作的结果,引导幼儿交流标记空间位置的方法(先横向,再竖向)

  3. 引导幼儿巩固练习按箭头所指的横向、纵向方位进行标记

  (1)游戏“小朋友搬家”(教师任意放置小朋友)

  (2)幼儿操作:每人记录正确的楼号、楼层。

  (3)交流、检验操作结果、教师小结

  三.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根据横向、纵向标记逆向思考、探索操作,寻找对应的空间位置。

  (1)师:邮递员有很多礼物要送,我们赶快回家吧!(小朋友仔细观察地址卡)

  (2)游戏“我的家在哪里”:教师把礼物图片放置相应的家的地址图上,幼儿按地址回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数学活动。

  2、从生活和游戏中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对应、排序等,发展思维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生日卡(有年月日)、

  2、天平称、不同重量的物品若干、记录纸。

  3、骨牌若干。

  4、木制方形盒、各种木制图形片若干。

  5、贴有6~10数字衣架各一个、贴有数字的衣服若干。

  6、自制钟面。

  7、水果转盘。

  8、饮料瓶10个,皮球一个,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区活动内容及玩法。

  1、生日卡:幼儿学习按年、月、日的顺序比较出谁大谁小。

  2、比轻重: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 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 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3、单双数接龙:幼儿按单数接双数、双数接单数的规则,进行骨牌接龙的游戏。

  4、图形拼拼乐:取出盒中的图形片,用图形片拼搭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每个图形是由几个图形片组成。

  5、晒衣服:幼儿根据衣架上的数字,每一次同时选择两件衣服,分别挂在衣架的两边,两件衣服上的.数字合起来和衣架上的数字相同。

  6、整点与半点:幼儿按硬纸片上的数字时间在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9:30分做操,10:30户外游戏,中午11点吃午餐,12点午睡,下午4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

  7、水果转盘:根据大转盘上水果数量的变化,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

  8、打保龄球:三个小朋友一组,先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游戏与记录。

  二、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三、教师交代区域活动的规则。

  四、教师巡回指导活动情况与过程。

  五、小结活动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大班数学教案比长短03-20

大班数学教案:青蛙03-23

大班数学教案《拼图》03-29

大班《8的组成》数学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