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班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颜色,能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
2.愿意参加小组操作活动,初步学会按每个小组活动的要求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胸牌。(一种颜色各占幼儿总数的三分之一)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珠一筐;穿珠绳若干,每根绳头拴一个木珠(如红色木珠)作为分类的标记。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雪花片一筐,瓶娃娃(瓶娃娃头上各系一种颜色的彩带做头发,作为分类的.标记)。
4.纸盒做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房子各一座,红、黄、蓝三色的小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颜色碰碰乐。
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的胸牌,让幼儿说出颜色。
每个幼儿选一个胸牌挂在脖子上,当老师说“颜色碰碰乐”时,同种颜色的小朋友相互间碰一碰。
游戏3―4次,同种颜色的小朋友还可以做做鬼脸等。
2.分组做分类练习。
玩“穿珠”游戏。
如:绳头拴红色木珠,这根绳上就穿红色的木珠。
玩“喂娃娃”游戏。
如:黄头发的瓶娃娃给他喂黄色的雪花片。
玩“片片回家”游戏。
如:蓝色的纸片回蓝家。
活动建议:
1.分组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
2.将本活动的材料放在益智区,供幼儿操作。
活动评价:
1.能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2.能根据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科学:按颜色分类(领114)
活动目标: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会按颜色的标记来分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物质准备:红、黄、蓝颜色标记若干,小兔子玩偶三个。花片
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活动预设:
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提问: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二、游戏“给小兔送花”
1。认识颜色标记。提问:这三只小兔子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它们穿着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裙子,看看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裙子?
2。游戏
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
三、游戏:相同颜色在一起。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幼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四、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三角形。
2、建立正方形的概念,学习正方形的基本性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黑板上画一个一般的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复习三角形。
2、教师边指正方形边引导幼儿数出正方形角的个数和边数,启发幼儿说出:它是一个四边形,它有四个角。
3、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正方形的特点: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一样长。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正方形。
4、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它的`边一样长;正方形有4个角,它的角一样大,都是直角。
5、边讲述边在黑板上再画几个边长不同的正方形,使幼儿知道:所有正方形除大小不同外,其它性质都相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装食品》是小班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正确点数,并能根据点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本次活动,通过请幼儿装食品,学会按点数取物,在按点数归类中,初步体验点子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集体尝试按点数装食品,按点数归类,可以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幼儿计数能力和判断等量的策略。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能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
2﹒能根据点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能根据点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贴好点卡标签的塑封袋若干、贴好点卡标签的.桌子各一个、自制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点数取物,学习点数
1﹒教师出示自制的食物图片若干。看,超市里进了一批好吃的食品,有蛋,寿司,蛋卷,但是还没有包装好,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先来装鸡蛋。教师出示有点卡标签的塑封袋。看一看包装袋上有什么?有几个点子?”
3﹒有几个点子,就要装几个鸡蛋。那应该拿多少个鸡蛋放进这个袋子里呢?
4﹒教师将相应的食品数量装进袋里。
5﹒再来装蛋卷。请个名幼儿点数包装袋上的点子并放入相同数量的蛋卷。并进行检查。
6﹒最后装寿司。请该幼儿按袋上的点子数取相应数量的食品放入袋中。引导幼儿数一数,确认无误。
二、点数归类,巩固点数
1﹒出示有点数标签的桌子。接下来,我们要把刚才包装好的食品袋放到桌子上。提问:每张桌子上也有什么?数一数这些桌子上分别有几个点子。
2﹒提出要求:袋子上有几个点子,就把它放在相同点子的桌子上。
3﹒提问:①刚才老师装好的一袋食品应该放在哪个桌子上?(教师示范)
②刚才小朋友装好的食品应该放在哪个桌子上?(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三、集体操作,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1﹒请幼儿先把食物包装好,每人装两袋。然后放进相应的桌子上。
2﹒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观察指导。
4﹒检查。请几个幼儿先检查食品袋有没有放错的,再请几个小小检验员上来检查袋中食品数量是否与袋子上的点数吻合。
5﹒如有错的单独拿出,教师进行讲解纠错。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红、黄、蓝)分类。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不同颜色包装纸的糖果(红、黄、蓝三色)贴有不同颜色的三个筐子实物糖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包装)
活动过程:
一、以小羊木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羊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小羊)今天我来你们小四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我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请你们闭上眼睛,我的礼物才会出来。
2.出示自制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糖果师:看,小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糖果)有些什么颜色的糖果?(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二、玩“糖果找家”的游戏
1.认识糖果的家
1)师:这么多糖果宝宝在一起,我们送给它们三个家。出示贴有三种颜色标记的.筐子:这是什么颜色?(红色)这是红色标记,红色标记的家应该住什么颜色的糖果呢?(红色糖果)老师示范送红色糖果回家,并说:红色糖果,送你回家。
2)用同样的方法认识黄色、蓝色标记,并请个别幼儿来示范送糖果回家
2.游戏“糖果找家”
1)师:还有这些糖果也急着想住到新家,可是它们不认识,你们它们好吗?边送边告诉糖果“X色糖果,我送你回家”.
2)幼儿自由送糖果,老师检查
三、品尝糖果
1.师:小朋友真能干,都把糖果送回了家,看这是老师奖励你们的。你想吃什么颜色的糖果?(我想吃红色的糖果)
2.幼儿自选糖果,并要说一句话:我想吃X色的糖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小班数学活动——找车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活动难点:
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活动过程
引出活动:
出游准备,
戴帽子
1、提示语:小娃娃要带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一起去春游,请你想一想,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找食物
3、提示语:小娃娃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点数5,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5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5;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捉迷藏
5、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找位子
6、提示语: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小娃娃是司
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
1、2、3、4、5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说活动延伸
到区域活动中去玩。巩固活动中的一一对应的经验积累,引导幼儿发现其他的一一对应形式并通过一一对应来尝试着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感知一样多等概念。
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了解三角形特征。
活动准备: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将为妈妈串项链作为题材,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观察项链的特征,在比较中感知项链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比较abc的排序规律,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ab规律的排序,体验ab的排序模式。
2.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观察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
能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ab规律的排序,体验ab的排序模式。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观看课件,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过段时间就是鼠妈妈的生日了,鼠宝宝们想送妈妈一件生日礼物,送什么呢?”
以PPT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初步感知ab的排序模式。
出示项链的PPT,引导幼儿观察。
1.第一条项链:观察颜色,感知颜色的ab的排序模式。
(1)你看看这条项链是什么样子的?都有什么颜色?这些颜色的珠子是怎么穿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2)小结:鼠哥哥的这条项链是按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这样的规律来穿成的。
2.第二条项链:观察形状,感知形状的ab的排序模式。
(1)我们再来看看鼠弟弟的项链是什么样子的?都有什么形状?这些不同的形状是怎么穿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
(2)小结:这条项链是按一个圆形、一个长条形,一个圆形、一个长条形这样的规律来穿成的。
3.第三条项链:观察大小,感知大小的ab的排序模式。
(1)鼠妹妹会送什么呢?鼠妹妹送的项链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珠子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么穿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规律: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2)小结:这条项链是按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大一个小的规律来穿成的。
4.梳理经验:出示三条项链,依次讲述三条项链的排列规律。
引导幼儿逐步观察、交流,在活动中,尝试从颜色——形状——大小上认识到ab规律的排列模式。
三、给妈妈串项链,理解ab的排序模式。
“鼠宝宝们真能干啊,会做项链了啊。鼠妈妈收到了项链啊,真开心。今天啊,有三位妈妈来到了这里,她们也想要项链,我们一起来帮她们穿一条项链,好吗?”
1.出示三位妈妈的图片,进行集体操作。
2.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穿项链(集体与个别操作)
(1)我给你们带来了穿项链的材料,你们想要穿一条什么样的项链啊?(请个别幼儿选择操作材料)
(2)观察操作材料: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呢?(幼儿讲述)那我先来穿吧,一边穿一边讲。(再请个别幼儿来穿项链)
3.小结:这位妈妈的项链穿好了,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穿的。
通过集体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ab排序模式的理解
四、集体操作验证,体验ab的排序模式。
“其他两位妈妈和后面的客人老师也想要项链,你们愿不愿意做条项链来送给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呢?”
1.介绍操作材料(想一想你想要按什么规律来穿),并分组操作。
2.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边说边按照一定的规律穿项链。
3.师幼讲评:请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送给在座的客人老师。
个别操作,在探索中提升知识经验。
五、活动延伸:发现生活中的项链。
“老师们,收到小朋友送的项链了吗?你们开心吗?”“小朋友们,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们做的项链,我们在去找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做项链,给妈妈也做一条吧。”
利用一粒珠子,将数学的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再现。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09-29
小班下数学教案02-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兔08-24
小班数学教案《配对》03-21
关于小班数学教案01-01
有关小班数学教案01-04
小班数学教案【精】01-04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1-04
小班数学教案《分类》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