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勾画记录图形的三项特征。
2、能根据表格勾画出的三项特征,选取图形并贴在表格的相应位置。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教学准备:
教具放大的表格,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固体胶、学具幼儿操作卡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图形特征表格。
出示图一。“这是一张表格,表格的第一排上都有些什么?我们一起读一遍。”“谁来说说第一排上有哪几种特征标记(大小、颜色、形状)。”“表格的第一行有些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图形?”“这些图形的特征,我们在表格上能找到吗?”
2、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
“今天我们就要在表格中勾画出每个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打勾的时候一定要对照第一排的特征标记,勾在这个图形同一排的位置上。”“现在我们先来勾画第一个图形的特征,谁能告诉我们在哪一排勾画?”(请幼儿指出)“大家说出它的.特征,老师来勾画,我们一起来检查勾画的位置对不对?是不是这个图形的特征。”幼儿集体讲述图形特征,教师随之勾画。“谁来勾画第二个图形特征?我们一起检查勾画的位置对不对?表示的特征对不对?”
3、学习根据勾画的特征选贴图形。
“仔细看看这张表格与第一张有什么不同?它是请小朋友干什么?”“我们一起把第一排的三个勾读一读。”“谁来根据这一排勾画的三个特征选图形,并给它贴在应该贴的位置?其他的小朋友帮助检查。”“大家看他做得对吗?为什么?”
二、小组活动。
1、为图形勾画特征。
“请你为图形勾画出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一定要在与这个图形同一排的位置上打勾,勾画后把三个勾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与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
2、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三、活动讲评。
挑选做的有问题的操作纸讲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尝试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
2、在感知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规律进行排序。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珠子、绳子、笔、夹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小朋友动脑筋来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二、自主操作。
三、经验梳理。
展示幼儿穿的项链,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和符号记录的方式,帮助梳理几种典型的排序方式,形成初步的排序概念。
四、经验拓展
1、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规律并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2、幼儿再次操作:鼓励没有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继续穿出一串有排序规律的项链;已经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设计新的排序规律,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3、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互动,共同验证项链的排序规律。
4、幼儿戴上项链,体验成功乐趣。
五、回归生活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衣服颜色的排序规律。
2、找找生活中的排序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人民币,学习钱币的兑换。
2、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表示兑换结果。
活动准备:
1元、5元、10元的纸币各一张,幼儿玩具纸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1元、5元、10元纸币。
1、观察1元人民币。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较和观察5元、10元纸币。你们看,这些又是多少钱?上面有什么?﹙数字﹚还有什么字?﹙元﹚。
3、辨别三种纸币。逐张出示纸币,让幼儿观察纸币。
二、学习1元、5元、10元的兑换。
小朋友,这是1元,5个1元是多少钱?和这张5元一样多吗?(把5个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举起一张5元问幼儿,使他们知道它们是一样多。)10个1元是多少?(同时一张一张地拿10个1元)10个1元和这张10元一样多吗?(一样多)10元钱是几个5元?5元是几个1元?(拿不同面值的纸币让幼儿数一数,了解几种不同兑法。)
三、尝试迁移兑换经验,运用符号标示兑换结果。
1、出示挂图,讲述画面的含义。
玲玲和妈妈买菜,她需要兑换一些钱币,要把10元的分别兑成1元、5元的纸币,请小朋友把兑换到的纸币圈出来。然后在右边圈出与左边硬币相同数量的`纸币。
交流兑换结果,同伴间互相检查。
四、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特别棒,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奖励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张10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 5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几张5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活动延伸:
1、在幼儿认识人民币面值时,教师应从钱币上的数字上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
2、本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利用其他时间(活动角、下午活动等)再认幼儿玩凑钱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16的加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加法的实际意义。
3、爱动脑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天超市”海报(贴有16张标着价钱的物品图片)
2、黑板、粉笔、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将事先做好的“天天超市”海报贴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画了一个草莓和一个苹果在黑板上,分别代表草莓组和苹果组)
师:小镇上有家天天超市,小朋友们看,超市里呀有很多漂亮的小礼物。今天小猫的好朋友要过生日,猫妈妈给了小猫16块钱到天天超市买礼物,要小猫买两样东西送给它的好朋友,加起来刚好16块钱,不剩零钱。
二、超市购买
①讲明规则。
师:老师要请草莓组和苹果组的小朋友们比赛,分别请小朋友上来用不同的方法买东西,加起来正好要是16块钱。
②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算式记下购买的方法,并且为两个组的小朋友计分。③游戏结束,老师总结统计比赛结果。
三、游戏环节
1、“你说我说”游戏
师:刚刚的比赛结束了,但没有分出真正的胜负,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玩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16的你说我说”。(规则:一个组的'小朋友们说:我说14,另一个组的小朋友说:我说2,然后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说:加起来就是16)
2、找朋友
老师随机发给幼儿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幼儿齐唱儿歌《找朋友》然后拿着卡片找到与之相加等于16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天天超市呀,要是喜欢老师就把这个超市送给大3班了。
设计要点: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像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为这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教具,并且结合故事、情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这次“数学超市”的创意的要点就是要将数学活动和生活具体情境相结合,希望小朋友们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以提高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他们通过“买礼物”这一生活情景来学习16以内的加法。
3、将数学活动游戏化。
这次的数学课我们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数学游戏,幼儿们整节课下来整体都比较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游戏中把平时算的很辛苦的数学题很轻松的做出来了。
教学反思:
经过了两个月的农村幼儿园的顶岗实习再来海师附属幼儿园见习,乡村和城市里的幼儿园的巨大差距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实习时候我执教的班级是小班,而这次见习却是在大班,上起课来感觉非常不一样。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大班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学习20以内的加法了,于是这次我们就选取了16以内的加法来进行这次的数学活动课。
还是那句话,写教案、试讲和亲身体验上课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之前看似已经“天衣无缝”的教案实际实施起来简直是“错漏百出”。好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在教态、对课堂的把握、组织和随机应变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这节课从头到尾大方自如地上完了,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到:
第一,教具的大小、灵活性把握不到位,“超市”里的商品略小了,后排的小朋友不能一直跟着思考和计算,反而要举手了到台上才开始计算。如果教具更加大一些,或者把商品做成可以活动的贴纸,就不用让老师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1+15=16,而是让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是一块钱的铅笔和十五块钱的台灯加起来是16块钱。
第二,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加符合生活现实,比如给要过生日的小朋友取个具体的名字,这样小朋友们才知道他们要去给谁买礼物,角色代入感更强一些。
第三,第三个游戏的时候,我先把数字卡片发给了幼儿,然后才开始讲解规则,可是这时候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已经被数字卡片吸引了,场面显得有些乱了,应该先将规则有条理的123点分清(不超过三点)讲清楚,再分发教具,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游戏之间的转换应该更加巧妙,第二个游戏的时候,需要小朋友们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老师在讲解完规则之后,应该先示范一下再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赛一赛的环节中完成,幼儿的情绪高涨,操作兴趣浓厚,竞争意识强,个个不服输。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中,孩子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玩具的数量。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统计表、一只笔、一本活动材料。
2、选择1-10种班级中新增加的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在10以内).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室玩具
1、开学了,我们的'玩具具有什么变化?多了哪些新玩具.
2、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升上大班后班级物品、玩具的变化情况。
二、观察记录表格。
1、计表上有些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怎样在表格中对班级的物品、玩具进行记录?
三、探索记录方法。
1、幼儿选择班级中的一种物品进行统计,并在表格中记录其数量。
2、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结果,了解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3、幼儿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玩具的活动,记录每种玩具得数量。
三、展示记录结果。
1、鼓励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感知物品玩具的变化,学习不同的记录方式。
2、引导幼儿继续关注活动室中其他的变化。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对已知图形特征进行复习与巩固;
2、初步学会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使其图形发生变化;
3、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魔术袋一只(内装图形宝宝卡片)、几何图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魔术袋里找图形宝宝
1、有个魔术师非常粗心,他掉了一个魔术袋,被老师我捡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2、依次出示袋中的物品(几何图形),让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讲讲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二、变魔术
1、想一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讨论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其他图形;
3、正方形可以变,那其他图形也能变吗?(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能用语言进行大胆表述。
三、超级魔术师
1、出示一张圆形图片,“变变变,变出不同的什么呀?”(兔子),提问:“咦,刚才老师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引导幼儿学会添画,变成另外的图形)
2、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将老师准备的一些图形进行设计、创造,并进行评析。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数学教案07-04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03-23
大班数学教案:青蛙03-23
大班数学教案比长短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