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数学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11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1减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活动重点:
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活动难点:
11减几的计算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一大早,大家喜欢的小熊家可热闹了!想去看看吗?(想)
师:(出示小熊一家图)原来呀,5只熊宝宝正围在熊妈妈身边进行数学竞赛呢!它们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愿意吗?
1.抢答:5 + 6 2 + 9 4 + 7 3 + 8提问:3+8=11你是怎样想的?
2.□里填几?手势表示。
9+□=118+□=116+□=11 7+□=11提问: 7+□=11你是怎样想的'?
3.导入:熊宝宝和大家一样答对了全部题目,熊妈妈高高兴兴买铅笔作奖品去了,你看,熊妈妈碰到了什么?
二、自主操作,探索算法
(一)、教学例1
1.教学11-5=6
(1)、出示例1买铅笔图,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小男孩有11支铅笔,小女孩要买5支。
师:小朋友,你觉得聪明的小男孩会怎样从11支铅笔中拿出5支给小女孩呢?拿掉了5支,还剩几支呢?请你用小棒代替铅笔,边想边动手从桌上的11根小棒中拿掉5根,并轻声说你的拿法。
(2)、独立操作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演示相应的拿铅笔过程。
生1:解开一捆小棒,从中拿出5根给小女孩,还有5根和零的一根合起来,还剩6根。
生2:解开一捆小棒,与零的一根合在一起,然后从中减去5根。
… …
(5)、如果不拿铅笔,还有没有好办法算出11减5呢?引出5+6=11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11减5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一种?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过渡:小朋友们,你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算法,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算一算。
2.自选算法,交流体会。
用你喜欢的算法计算:11-6=□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page_break]
问:用6+5=11的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边拿边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算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谈话:刚才熊宝宝们都得到了熊妈妈买回来的铅笔,又到河边放鸭去了。
1.出示例2图,看了这幅图画,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算式。)
2.11-8等于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3.11-3等于几呢?你又是怎样想的?
4.你发现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秘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课堂活动第1题
谈话:勤劳的熊宝宝放完了鸭子,现在特邀我考考大家
师把11根小棒任意分成两堆,每分一次学生说两个减法算式。
2.练习十三第2题
谈话;看着同学们学得那么棒,熊宝宝们商量着出了6道题目,请你们做一做。要求:边做边想,每一横排的3道题
目有什么秘密?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课堂活动第2题
谈话:做对了熊宝宝出的题目,老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
(1)出示11减几的口算卡片,抽生回答每题得数,然后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
(2)这8个算式有什么秘密?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抽生到黑板上有规律的排列。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1减几的算式有几个?我们得出了哪几种不同的算法?
5.游戏:抛方块,算11减几。
(1)师说明游戏规则:每组发一个方块,每个方块上都写有6个数,抛动方块后,用11减去朝上的一个数,大家抢答得数是几。在组长的安排下,每人轮流抛一次,比比你们组里谁抢答得又对又快。
(2)小组游戏,评出优胜
(3)大组决赛,评出冠军。请获得冠军的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的。
总结出:算减想加。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理解5以内的减法。
通过故事,认识“-”的意义。
活动准备
提前把卵生动物的模型或图片放入玩具蛋壳中。
《狮子和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白纸。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出示玩具蛋壳,请幼儿猜猜哪种卵生动物会从蛋里走出来。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第一组图:
池塘边,鸭妈妈生了两个蛋,有1只小鸭子出生了,池塘边还有多少个蛋?
第二组图:
鸟妈妈筑了个巢,生了3个鸟蛋,有两个蛋孵出了小鸟,鸟巢里还有多少个蛋?
第三组图:
鸡妈妈生了4个蛋,有1只小鸡先出生了,干草堆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四组图:
鳄鱼妈妈在沙滩上生了5个蛋,5个蛋中有3个蛋孵出了小鳄鱼,沙滩上还有多少个蛋?
第五组图:
不知谁在草丛里生了3个蛋,3个蛋都孵出了小鸟,小鸟在叫:“妈妈,妈妈。”现在草丛里有多少个蛋?
第六组图:
蝴蝶太太在叶片上生了两个蛋,两个蛋都还没孵出小宝宝,叶片上还有多少个蛋?
3、认识“-”(减号),每次讲完一个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在白板上写算式,找出答案。并请幼儿说说“-”表示什么?
4、幼儿两人一组,教师发给每组5个玩具蛋壳,请他们轮流用玩具蛋壳讲述有关动物宝宝出生的故事,并在纸上写下5以内的'减法算式。
幼儿可打开玩具蛋壳,拿出里面的图片,表示蛋宝宝出生了。
5、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活动评价
能理解5以内的减法。
了解“-”的意义。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活动渗透5以内减法的教育,如:吃午点时,每桌放一盘点心,明明拿走1块,还剩下几块;红红又拿走1块,还剩下几块……
可以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根据故事情节,学习减法。
可以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减法,如:参考《狮子和蛋》幼儿用书12-13页,布置一面数学互动墙。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加法的兴趣。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1)幼儿购物游戏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数学活动:《按数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树群整5、整10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猴子捞月”;挂图“猴子捞月”;挂图“数手印”;音乐磁带一盘;
教室的地上画6个圆圈(圆圈里写有不同的数字)。
2、学具准备:“猴子捞月”;“金色珠子①②③”中的串珠;花生1袋。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
①创设情境:看谁数得快又准。
教师:今天我们来举行数数比赛。首先老师要给你们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小朋友们根据故事内容数数。(教师一边出示挂图“猴子捞月”,一边讲故事)有一天,1只小猴到河边玩,看到水里有个黄黄的月亮,大叫:“月亮掉进水里了!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许多小猴来捞月亮,大家看,先来了几只小猴(出示5个一组的教具小猴),又来了几只小猴(依次出示几组),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
②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如:我是1个1个数的;
我是先数先来的5只,再接着1个1个地数后面的。
③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能数得更快呢?引导幼儿用5个一数或10个一数的方法
数出总数。教师再依次出示教具“猴子捞月”中的'若干组猴子(数量视幼儿能力定),引导幼儿用最快的方法说出总数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跳绳练习
户外活动:看书
下午Z
数学活动:《感知数位》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喜欢认识数为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挂图“数酸奶”;两位数、三位数数位板各1张。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①②③”。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集体活动
①认识数位
教师出示“金色珠”中的3串串珠和9颗粒珠,创设情境:小猪嘟嘟的串珠店开张了,它一大早就起来做串烧了,做着做着,迷糊的嘟嘟竟忘了自己拿了多少粒丸子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吧。教师引导幼儿将3串串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30,9个粒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9.
教师:这么多的丸子,到底怎么来表示呢?教师示范将数字卡片30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数板中,再将数字卡片9放在个位的位置。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②幼儿自己去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师幼共同小结:个位的“1”表示1个1,十位的“1”表示1个10,百位的“1”表示1个100.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小朋友今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状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从容易粘合处开始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改变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来的样子?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观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朋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讨论如何制作纸盒。
小朋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么来做纸盒呢?大家先讨论一下。
1、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的方法。
2、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复习ABABAB的排列规律,学习ABBABB式的排列规律。
2、进一步明确绘本故事中隐藏的排列规律,提高幼儿观察、判断、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中班的幼儿对物体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有规律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玩积木,拼搭玩具等。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入场引入活动。请小朋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ABAB)的规律排好队进场坐好。
2、回忆故事内容,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们愿意和公主一起去拯救王子吗?
二、基本部分:
(一)复习ABAB的规律。
1、通过观察找到开启城门的钥匙。
2、分享小结:小朋友真棒,按规律找到了钥匙,我们一起来开启城门吧!
感知ABBABB式排列方式,并学习排序。
1、进入规律之城,观察小猴子排队规律,感知ABBABB的规律,学习接着往后排。
2、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子动作进一步加深对ABBABB的规律的掌握。
3、分享小结。
(三)通过分享、合作、操作进一步巩固ABB的'排列规律。
1、通过观察森林小路,教师引导幼儿找出ABBABB的排列规律。
2、幼儿分三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小结。
(四)幼儿分组操作,运用ABB式的规律插空排序以及创造性的排序。
1、观察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2、幼儿独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小结。
三、结束部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整理好了宴会大厅终于见到了王子,为了感谢你们这些聪明能干的小朋友,王子将为你们颁发王国的智慧勋章,请大家快来领奖吧。规律之城还隐藏着更多的规律,等待着我们下次再去探索去发现。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带领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
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行二次分类。
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
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
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教师进行记录。
4、观察分完后的图形,看看它们现在都一样嘛?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
5、幼儿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进行记录。并对这两次分类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行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行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行合作。教师个别指导。
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行集体检查。
四、活动延伸: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二次分类 。
1、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一次分类。(海、陆、空)
2、再进行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
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
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
让幼儿根据图形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
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
拓展幼儿思维。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数学教案07-04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大班数学教案加减01-02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1-02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