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1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象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设计评析】
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使幼儿认识大小两种物体,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4、通过观察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和小。
5、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中获得“比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活动准备
两只大小不一的猫,两顶大小不一的帽子,两条大小不一的鱼,两只大小不一的球,两辆大小不一的车。一个玩具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今天有一个好朋友来我们教室做客,我们高兴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拿出一只紫色的大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再拿出一只黄色的小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谈话:猫妈妈来我们教室做客,我很高兴,特意送给他们两顶漂亮的帽子。
教师拿出两顶漂亮的帽子,让幼儿比较颜色和大小。
3、教师谈话:猫最喜欢吃鱼了,我特意做了两条美味鲜艳的鱼,我们仔细看看,这两条鱼,大鱼送给哪只猫,小鱼送给哪只鱼。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4、教师谈话:猫最喜欢玩球了,我特意准备了两只大小不一的'球,我们仔细观察,打球给哪只猫玩,小球给哪只猫玩。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比较大小。
5、教师谈话:两只猫玩累了,我特意准备了两辆大小不一的车,送他们回家,大家仔细看看,大车送给哪只猫,小车送给哪只猫?
三、教师每讲一个小故事,就把图片呢贴在黑板上,并通过这些图片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知识拓展
1、教师拿出玩具圈,让幼儿比较每个圈的大小。
2、通过教室的各种实物来让幼儿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3
【活动目的】
1、能区分物体的大与小,并能按大小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巩固认识大小标记,有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情感。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教师(出示海洋背景图):“小鱼们要去参加游戏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
(3)师:“请你来帮小鱼排排队,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4)个别幼儿示范:哪位小朋友愿意试一试给小鱼排排队,我们要从小红旗的地方开始排队。
(5)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鱼排队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6)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也是有顺序的呢?(揭示图谱含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2、幼儿操作活动。
(1)师:“今天,水族馆要举行游泳比赛,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2)师:“它们有小鱼、小乌龟、小螃蟹。”
3、展示和评价。
(1)教师请幼儿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体评价操作结果。
(2)教师总结
综合评语
教师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索,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本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知了解鱼大小方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幼儿已初步了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们根据鱼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还是稍有难度的。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幼儿在大和小的探索过程中不断享受着发现的乐趣。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能用“大”和“小”来描述物体。
初步建立大小的概念,理解大小是相对的。
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说出物体大小的特征。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幼儿认识大小,能正确区分和描述物体的大小。
2. 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感知大小。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例如,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个物体可能是大的,也可能是小的。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实物和教具,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大小的差异。
2. 游戏教学法: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找大小朋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3. 操作练习法: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比较物体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
1. 大小不同的实物:如大小皮球、大小娃娃、大小盒子、大小勺子等。
2. 大小不同的动物卡片若干,上面标有“大”或“小”字样。
3.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大小不同物体的图片和动画。
4. 游戏道具:为“送小动物回家”游戏准备的大小房子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约3分钟)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森林的画面,画面中有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探险啦!你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儿回答后)“对啦,有大树和小树,那大树和小树比,哪个大呀?”(幼儿回答)
2. 引出主题“大和小”,告诉幼儿今天要一起来认识大和小。
(二)基本部分(约20分钟)
1. 实物展示与比较(约5分钟)
教师拿出大小皮球,让幼儿观察并触摸。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皮球,有什么不一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大小不同。
教师强调:“这个大,这个小,我们可以说这个是大皮球,这个是小皮球。”然后让幼儿跟着说几遍。
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大小娃娃、大小盒子、大小勺子等实物,让幼儿比较并描述。
2. 动物卡片分类游戏(约8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面前放一堆大小不同且标有“大”或“小”字样的动物卡片。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些卡片上有大动物和小动物,还有‘大’和‘小’的字,你们要把大动物放到有‘大’字的这边,小动物放到有‘小’字的这边哦。”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说出动物的大小,并检查分类是否正确。游戏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总结。
3. 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约7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中等大小的盒子和一个大盒子,问幼儿:“这个盒子是大的还是小的呀?”(幼儿可能回答大或小)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比中等盒子小很多的`盒子,再次问:“现在这个盒子是大还是小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发现,同一个盒子在和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时,大小的判断是不同的。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生活中大小相对性的例子,如一个小朋友在和比他小的弟弟妹妹在一起时是大的,但和大人在一起时是小的。让幼儿讨论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三)游戏部分(约15分钟)
1. “找大小朋友”游戏(约8分钟)
教师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放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大椅子和小椅子、大积木和小积木等。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演“大朋友”,另一组扮演“小朋友”。教师发出指令:“大朋友去找大东西,小朋友去找小东西。”幼儿听到指令后迅速去寻找相应大小的物品,找到后坐在或站在物品旁边。
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找的是否正确,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小贴纸)。
2. “送小动物回家”游戏(约7分钟)
教师在教室前面摆放大小不同的房子模型,在另一处放置大小不同的动物卡片(卡片上没有“大”“小”字样)。
请幼儿根据动物的大小,把它们送到相应大小的房子里。例如,大象送到大房子里,小兔子送到小房子里。
教师在幼儿送小动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提问:“你为什么把大象送到大房子里呀?”鼓励幼儿说出理由,进一步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四)结束部分(约2分钟)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呀?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呢?”请幼儿回答。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如家里的家具、玩具等,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3. 教师整理教学材料,结束本次活动。
六、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彩笔等材料,让幼儿制作大小不同的太阳、气球等手工,进一步加深对大小的理解。
2. 在建构区提供大小不同的积木,鼓励幼儿搭建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如大房子和小房子,在搭建过程中感受大小的差异和变化。
3. 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餐具、衣物等生活用品的大小,如大碗和小碗、大毛巾和小毛巾等,强化幼儿对大小概念的运用。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幼儿能够准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并说出“大”“小”两个词汇。
了解大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相对概念。
2.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根据物体大小进行简单分类。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在描述物体时正确使用“大”“小”。
3.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幼儿建立对大小概念的清晰认知,能直观辨别大小不同的物体。
2. 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大小的相对性,例如,一个物体在与不同物体比较时,大小的判断会发生变化。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的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操作法: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大小的差异和分类。
3.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大小不同的毛绒玩具(如大熊和小熊、大兔和小兔)、大小不同的球(篮球、乒乓球)、大小不同的拼图(一套大拼图和一套小拼图)、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大小对比的'画面)。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大小不同的杯子、为每个幼儿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收纳盒。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一座大城堡和一座小城堡。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你们看,这里有两座城堡,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呀?”引导幼儿回答出大小不同。
教师总结:“对啦,一座是大城堡,一座是小城堡。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小’做朋友。”
(二)感知大小(7分钟)
1. 教师展示大小毛绒玩具
教师拿出大熊和小熊,问幼儿:“这两个玩具,哪个大?哪个小呢?”引导幼儿用手比划大小,并说出“大熊大,小熊小”。
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大兔和小兔、大球和小球,让幼儿感知不同物体的大小差异,每次都鼓励幼儿说出物体的大小。
2. 让幼儿触摸和比较
教师将大拼图和小拼图分给幼儿,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感受拼图块大小的不同。
提问:“你们手里的拼图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大小不同,进一步强化对大小的感知。
(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8分钟)
1. 教师操作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中号的盒子,再拿出一个比它大的盒子和一个比它小的盒子。
教师问:“这个中号盒子是大还是小呢?”先让幼儿回答,然后把中号盒子和大盒子放在一起,问:“现在这个盒子怎么样?”(小)再把中号盒子和小盒子放在一起,问:“现在它又怎么样?”(大)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一个东西是大还是小,要看和它比较的东西是什么哦。”
2. 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比如,你和弟弟妹妹比的时候,你是大的,那你和爸爸妈妈比呢?”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加深对大小相对性的理解。
(四)游戏巩固(15分钟)
1. “给图形宝宝找家”游戏(8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幼儿面前放有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和两个收纳盒(一个大收纳盒,一个小收纳盒)。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图形宝宝们迷路了,我们要送它们回家。大的图形宝宝要放进大盒子里,小的图形宝宝要放进小盒子里哦。”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放边说:“大圆形放进大盒子,小圆形放进小盒子。”游戏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表扬。
2. “大小传球”游戏(7分钟)
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将大球和小球分别交给不同的幼儿。
教师说:“我们现在来玩传球游戏,当我说到‘大球’的时候,拿大球的小朋友就把球传给旁边的人,说到‘小球’的时候,拿小球的小朋友传球。”
游戏开始,教师交替说“大球”“小球”,幼儿按要求传球。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对大小的区分。
(五)总结与延伸(2分钟)
1.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大’和‘小’,知道了怎么比较物体的大小,还知道大小是相对的呢。小朋友们都很棒!”
2. 延伸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然后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哦。”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具、游戏,幼儿对大小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在理解大小相对性这一环节,部分幼儿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时间来消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同时,在游戏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组织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感知目标
幼儿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并能正确指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能在生活情境和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 能力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大”“小”描述物体。
锻炼幼儿根据大小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大小奥秘的快乐。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幼儿明确大小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大小不同的物体。
2.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大”“小”词汇描述物体。
(二)教学难点
1. 使幼儿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如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比较时大小判断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和巩固大小的`知识。
3. 操作体验法:让幼儿亲自操作材料,感受大小的区别,加深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大小不同的水果模型(苹果、橘子等)若干。
2. 大小不同的玩具汽车、娃娃若干。
3. 大小不同的衣服、帽子、鞋子卡片若干。
4.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大小对比场景,如大人和小孩、大象和老鼠等)。
5. 幼儿人手一份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盘和两个不同大小的篮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律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法袋,里面装着好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1. 感知大小(8分钟)
教师从魔法袋中拿出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小橘子,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水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感受苹果和橘子的大小,然后告诉幼儿:“这个苹果大大的,这个橘子小小的,我们可以说大苹果、小橘子。”
教师继续从魔法袋中拿出大小不同的玩具汽车、娃娃等,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说出它们的大小,并强调“大”“小”的概念。
2. 理解大小相对性(6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大象的图片和一张老鼠的图片,问幼儿:“大象和老鼠比,谁大谁小呀?”(幼儿回答后)再贴出一张小猫的图片,问:“那大象和小猫比呢?小猫和老鼠比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生活中大小相对性的例子,如大杯子和小杯子放在一起,大杯子大,但大杯子和水桶比,大杯子小。帮助幼儿理解大小是通过比较产生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比较情境下大小不同。
3. 操作与表达(6分钟)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人手一份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盘和两个不同大小的篮子。
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们把大圆盘放到大篮子里,小圆盘放到小篮子里,一边放一边说一说哦。”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如“我把大圆盘放进大篮子,大圆盘是大的”。
(三)游戏部分(15分钟)
1. “找朋友”游戏(8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面前放有一堆大小不同的衣服、帽子、鞋子卡片。
教师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大衣服要找大帽子、大鞋子做朋友,小衣服要找小帽子、小鞋子做朋友。大家快来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吧!”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正确匹配大小不同的卡片,游戏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2. “我做你猜”游戏(7分钟)
教师邀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悄悄告诉幼儿一个物体(如大球或小球),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其他幼儿来猜。
猜对的幼儿可以到前面来继续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大小的理解和感知。
(四)结束部分(2分钟)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呢?还有什么时候大的东西会变成小的,小的东西会变成大的呢?”
2. 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大小不同的物体,并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大小不同的圆形纸、彩色笔等材料,让幼儿制作大小不同的太阳、气球等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小。
2. 在建构区放置大小不同的积木,鼓励幼儿搭建大小不同的房子、城堡等,体验大小在建构中的运用。
3. 在语言区投放有关大小的绘本,如《大象和小蚊子》,让幼儿通过阅读加深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和对大小相对性的认识。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区分物体明显的大小特征,正确说出“大”“小”。
能够按照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物体大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大小的乐趣。
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帮助幼儿建立清晰的大小概念,使幼儿能准确识别大小不同的物体。
2. 引导幼儿在游戏和实践操作中熟练运用“大”“小”来描述物体。
(二)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大小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一个物体在不同情境下大小的判定可能不同。
三、教学方法
1. 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物体,直观地向幼儿呈现大小的区别。
2. 游戏竞赛法: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玩乐中学习大小知识。
3. 启发引导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思考,启发幼儿发现大小的相对性等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大小不同的气球若干(红色大气球、黄色小气球)。
2. 大小不同的碗、勺子、盘子若干(足够每个幼儿操作)。
3. 大小不同的动物头饰(大象、老鼠、小熊、小兔子等)。
4.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大小对比明显的图片(如大卡车和小汽车、大蛋糕和小蛋糕等)。
5.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标有“大”字的纸盒和一个标有“小”字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
1. 教师带着神秘的表情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被布遮住的东西。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引起幼儿兴趣后)老师慢慢揭开布,露出一个大大的.气球。
教师拿着气球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幼儿感受气球的大,然后问:“这个气球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大”。
(二)感知大小(7分钟)
1. 展示对比,直观感知
教师拿出一个小气球和刚才的大气球放在一起。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看看这两个气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用手比划大小,说出“一个气球大,一个气球小”。
教师总结:“对啦,这个大,这个小,大的气球比小的气球大很多呢。”
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卡车和小汽车、大蛋糕和小蛋糕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强化对大小的感知。
2. 生活实例,加深印象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大黑板和小黑板擦、大桌子和小椅子等,并鼓励幼儿指出和说出。
(三)理解大小相对性(8分钟)
1. 情景演示
教师戴上小熊头饰,邀请一名幼儿戴上小兔子头饰。
教师:“小朋友们,我是小熊,我比小兔子大,对不对?”(幼儿回答后)然后再邀请一名幼儿戴上大象头饰。
教师:“现在大象来了,大象比小熊大,那小熊是大还是小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让幼儿明白小熊和不同的动物比较,大小的判断是不同的。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再找一些大小不同的头饰,和幼儿一起演示,加深幼儿对大小相对性的理解。
2. 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例子:“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在家里,你和弟弟妹妹比,你是大还是小呢?那你和爸爸妈妈比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四)游戏巩固(15分钟)
1. “吹气球比赛”游戏(8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面前放一个大气球和一个小气球。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来玩吹气球比赛。每组的小朋友要一起吹气球,一个人吹大的,一个人吹小的,看看谁先把气球吹起来哦。吹起来后,要告诉大家你吹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气球。”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在旁边为幼儿加油,并在游戏结束后,让幼儿拿着吹好的气球,再次强调哪个是大气球,哪个是小气球。
2. “帮餐具找家”游戏(7分钟)
教师在教室前面摆放两个大纸盒,一个标有“大”字,一个标有“小”字。然后给每个幼儿发一个大小不同的碗、勺子或盘子。
教师:“小朋友们,这些餐具找不到家啦。大的餐具要放进标有‘大’字的纸盒里,小的餐具要放进标有‘小’字的纸盒里,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分类是否正确,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把大碗放进大纸盒,因为大碗是大的。”
(五)总结与拓展(2分钟)
1.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今天我们认识了大和小,知道了怎么区分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还知道了大小是会变的,要看和谁比呢。小朋友们都做得非常棒!”
2. 拓展
教师布置小任务:“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的大东西和小东西,然后和他们说一说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大小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游戏环节,幼儿参与度很高,能够在玩乐中学习和巩固知识。然而,对于大小相对性的理解,部分幼儿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例。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生活场景的融入,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01-29
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01-31
小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03-18
小班大和小反思03-17
幼儿园小班《大和小》数学教案02-06
小班数有趣的大和小教案05-02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大和小教案10-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方案认识大和小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