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设计理念:
1、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
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课后反思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2
学习内容:
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1、2、3、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重点难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
课前准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1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完成想想做做
1、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看数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有几个梨、几个菠萝、几根香蕉、几个草莓?
4、排一排,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字。
大家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数一数,写一写
先组织学生数一数,再独立写一写
6、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应该有的朵数,分别补上缺少的花:1朵,2朵,2朵。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继续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和对加法算式的感知。
2、会正确计算出加法算式。
教学重点:
巩固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读出下面的算式并说出得数。
1+1=3+1=1+3=3+2=
二、看图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
1、出示蝴蝶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鲜花上落着1只蝴蝶,又飞来3只。现在有多少只?
列式是:1+3=4
3、出示蜻蜓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3只蜻蜓,又飞来2只,现在有多少只?
3、出示小孩图:
指名说图意,并列出算式。2+1=3
4、出示小狗图,并列出算式:2+2=4
列式是:3+2=5
三、摆一摆:
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下面的算式,再说出得数:
3+21+22+21+1
四、比较大小,说说为什么?
2+242+351+13
问:它们谁大,谁小,为什么?
指名到前面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号并说说理由。
五、抄写算式:
3+21+22+21+1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
(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3-0=4-0=0+2=
0+0=5-4=1-1=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第1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1个,还有几个?3-1=2
第2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2个,还有几个?3-2=1
第3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3个,还有几个?3-3=0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1页的第7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填上数。
3、自己独立完成第8、9题,然后订正。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6
(一)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①义务教材第一册中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我们认为太长了,在编写实验教材时把这个单元拆分为两部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老师们都很熟悉,义务教材中在安排“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是一个数一个数地认识,而且每认识一个数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来认识数的概念的,并且在学习了加减法的含义之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很扎实。当时我国的学前教育还不普及,许多学生入学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数学知识,有的根本没有学习过数学知识,这样安排,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可以说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必要的。而现在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如果教材中还是一个数一个数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对1~10各数的认识做了调整,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
②但由于各地学前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也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③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思想,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例如在教学计算“4+1=?”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
(四)各小节教材说明
1.1~5各数的认识。这一小节是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教学,从1~5各数的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继承了义务教材中好的思想,但在编排方式和呈现形式上有一些变化。
(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园”,渗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数数的教学: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
(2)1~5各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16页,与义务教材的编排相同,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①计数器是非常好的教具,很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在这,我们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拨计数器的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也可以用学具卡片做类似的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顺序。)②点子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在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为后面用直尺、数轴表示数的顺序做准备。我们关于“数的顺序”的内容的编写思路是先借助计数器、点子图直观地进行教学,再借助直尺,逐步抽象到用数轴表示数的顺序。)
(3)1~5的写法。
教科书第16页下部,这次我们将1~5的认识集中起编排,1~5集中认数没问题,但如果集中教学1~5的写数,确实有困难。有的老师提出意见,一节课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写数。写数是一个教学难点,老师们都很清楚,学生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写3经常横过来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而且由于儿童的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学生身心发育有害。由于在义务教材中是1个数1个数地学习数概念的各个方面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
这一次我们将1~5的写数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是让老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数。实际上教学是开放的,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使其符合实际情况。不必要一节课全用来写数,那样不仅很枯燥,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可以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每节课中,1~5各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会用一段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每节课利用十分钟来练习写数就可以了,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
(4)1~5各数的大小比较。
教科书第17页,教材中呈现了一幅“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情景图,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并且在这里渗透了统计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就利用主题图中的素材编了“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故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自然地去比较猴子的数量和各种水果的数量。还有的老师把教科书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4吗?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顺序,3在4前面,所以3<4,3在2后面,所以3>2。
抽象的数学符号是很重要的,数学的抽象、简明与其符号化是直接有关的。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在义务教材中这些符号是一步步地出现的,先出现“>”(2的认识),再出现“<”(3的认识),再教学写法(6的认识)。现在考虑到学生对数的认识有基础了,花在认数上的时间少了,所以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认识数学符号的教学上,就一同出现了三个数学符号让学生认识。在这里先是让学生认识,以后再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经常出现错误,我们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①有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符号的开口方向时,是这样做的:教学“=”时,在“=”两端各画两个小方块,数量相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表示相等;教学“>”时,在“>”的左边画2个小方块,右边画1个小方块,教学“<”时,在“<”的左边画1个小方块,右边画2个小方块,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开口方向,开口始终对着大数。②有一位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符号名称时,是这样做的:在“>”的左侧用简笔画画一条大鱼,在其内侧画一条小鱼,并给出口诀“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于”;在“<”的内侧用简笔画画一条小鱼,在其右侧画一条小鱼,并给出口诀“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于”,帮助学生记忆抽象数学符号的名称。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很重要的。老师们尽量用直观、生动的方法来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老师们一定还有许多好的做法。
(5)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教科书第18页,教材此处的处理同义务教材第一次引入序数含义相同,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排队买票”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我们教材呈现的是一幅静态的图,但如果只用一次这幅图就失去意义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将静态的教材动态化。比如有的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并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现在小朋友排在第几位?前面有几位阿姨?”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阿姨买完票后,小朋友排第几?”,还有一些有条件的老师将这个排队买票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符合生活实际,而且将教材中静态的情境图动态化,使教材提供的素材更活,更生动,利用的更充分。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
(6)几和几(数的组成)。
我们认为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很直观的方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认识加减法,而且确实佷有作用。我们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是将“数的组成”作为数概念的一部分内容在这里单独进行教学。
这块内容包括两部分:教科书的第19页,先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都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摆小花或摆小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摆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配合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多种多样的练习,这些练习的要求都很明确,有一个题想请老师们注意:第22页第7题,这是有关序数的含义的一个操作活动,左边的学生说:“我把红花摆在第二。”右边的学生想:“红花还可以摆在第几?”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任意移动红色的花朵。使学生通过操作体会位置变了,顺序也会变,通过位置的变化体会顺序的变化。有的老师问:“可不可以分别从两头数出两种答案?”我们不主张从两头数,教材中只要求从左数。因为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认识“左、右”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比较困难。教材中还没有讲左右的相对性,在二册才讲,所以不亦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读书、数数、摆放物品)从左数起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分别从左右两头数的经验也是可以的。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1)加法的含义。
教科书第23页,加减法含义教学的基本思想与义务教材相同,都是先从情境引入,通过直观演示体会加法的含义,再通过过程图进一步说明加法的含义,最后通过操作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帮助学生列算式。但实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更有生活气息,更有故事性和连续性。
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在义务教材中教学加法含义时,是一个小朋友每只手里各拿着一个气球,然后将两只手合在一起,1加1等于2。这个活动虽然简单,但形象、直观地表明了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和在一起,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算。在教学建议中我们还特别建议老师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是加法的基本含义,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①我们很喜欢这幅图,但考虑到如果作为主题图放在这里有些单薄,因此这一次我们设计了一个更有故事情节,含义更丰富的素材。左边的1个男孩拿着1只粉色的纸鹤和右边的1个男孩、1个女孩各拿着1只蓝色的纸鹤走到了课桌前,都把手里的纸鹤放在了桌面上,放在了一起。1只粉色的纸鹤和2只蓝色的纸鹤飞到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可以用1+2=3来表示。我们的情境图中还提供了其它的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如左边的1个学生和右边的2个学生走到了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可以用1+2=3表示;一个女孩和2个男孩走到一起,是一个合并的过程,也可以用1+2=3表示。在此处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只用1+2=3一个算式就可以表示了,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老师们可以看到本书的封面就是釆用了加法含义的主题图。)②接下来还是小丑合气球的过程图(与义务教材中小朋友合气球图的思路是一样的)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③第23页的做一做,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说出算式。①②③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首先将教科书第25页第一幅图的情节做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反复观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然后,出示教科书第25页的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教师还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如手拿铅笔、苹果、梨等普遍性的素材)表示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最后老师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通过边摆边说的操作活动去感悟、去体会,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减法的含义。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这一部分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在呈现方式上更有故事性和连续性。减法含义教学的情境与加法含义教学的故事情节就是连续的,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25页。教学加法含义的故事情节是三只纸鹤飞到了一起,合在一起,用加法,教学减法含义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男孩拿着1只纸鹤走开了的连续的情节,飞走了一只蓝色的纸鹤,飞走了,用减法。同样教学加法含义的过程图是小丑将气球合在一起,用加法,教学减法含义时的过程图是小丑的气球飞走了2只,飞走了,用减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3)加法的计算。
教科书第24页,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计算部分所做的最大的改革,就是突出算法多样化。老师们一定都有印象,过去在教材中出现大量数的组成的练习,在计算时也是先出数的组成,再计算,很明显是要求学生借助组成来计算。实验教材中不再这样呈现,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计算4+1=5时,教材中给出了从头点数1、2、3、4、5;接着大数点数4、5;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突出算法多样化。表明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暗示或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只要能够正确解答就可以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对学生的算法做过多评价和暗示。
(4)减法的计算。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编排是相似的,老师们可以看一下,第26页计算5-2=3,教材中给出了从头点数1、2、3;倒着数5、4、3(在学习数的顺序时,学生已经有了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的知识,去掉1个少1个,可以采用往前数1个数的方法);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等三种方法,同样突出了算法多样化。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科书第29页,这一部分内容的编排与义务教材相比变化不大。
(1)0的认识。
①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②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2)0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
①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
②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
③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没有太多要说的,只有一点需要说明。在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教学中,义务教材中呈现的是三个静态的图,第1个圈里放着2个杯子,用2来表示其个数,下面写2;第2个圈里放着1个杯子,用1来表示其个数,下面写1;第3个圈里1个杯子也没有,没有用0来表示,下面写0,很形象而且很直观。在实验教材中,我们继承了这一好的思想,并做了一些改进,设计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盘子中有2个桃子,小猴吃掉了1个,还剩1个,小猴忍不住又吃掉了,全吃光了,没有了用0表示)。虽然只增加了一个小猴和两个箭头,就把原来教材中的3个静态的图动态化了,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也使教材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有的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有的老师根据这个情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展示桃子的个数由2-1-0的变化过程。
以上就是这一单元的具体分析,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四、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六、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26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难点:减法与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师:课件、实物投影仪。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
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第1幅图:
图意为:原来有3只小猪,跑了2只,还剩几只?3-2=1
第2幅图“原来荷叶上有4只青蛙,跳进水里1只,还剩几只?4-1=3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3-24-35-2
并说出图的意思。
板书设计:减法认识
3-1=2
减号
3减1等于2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9
【教学内容】
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两颗珠子,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1、教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2、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3、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5、读一读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6、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7、评价: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8、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四、作业本
反思: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1—5的组成时,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数,用彩色笔画圆点表示数,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圆片、摆小棍摆出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数等;教学2—5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分圆片或小棍,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数的`组成自然而然的在学生的谈话中总结出来了,接着我让学生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学生有自己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仅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找家”、“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5以内各数;“他是谁?”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序数、基数的认识;“扑克牌游戏”和“手指歌”帮助学生记忆数的组成。再加上童谣、歌曲的介入,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10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各数大小的比较、5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合、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10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备内容
1~5的认识(1课时)→1~5各数的基数含义;1~5各数的顺序;1~5各数的写法
比大小(1课时)→比大小;认识符号“>”“<”和“=”;会读、写不等式
第几(1课时)→“第几”的含义;区分“几个”和“第几”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法(1课时)→加法的含义;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与合(1课时)→4的组成;5的组成;3和2的'组成
减法(1课时)→减法的含义;减法的计算方法
0(1课时)→认识0;有关0的计算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掌握“0”的含义,会读写0,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通过认识“+”和“-”,渗透符号化思想。
4.会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数感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在书写数字时,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重难点
重点
1.1~5的基数、序数含义。
2.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4.理解0的含义。
难点
1.掌握1~5各数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2.提倡算法多样化。
3.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1~5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p21练习二1、2、3、4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回答。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独立书写1-5各数。
小组内交流、检查。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1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2你能分一分,3有几种分法?
4学生讨论,5动作摆一摆。
6反馈情况。
444
312213
7读一读,8集体读,9个别读。
10游戏,11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学生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案设计04-30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03-15
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