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集锦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2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2.3考点分析: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10以内数的组成题。
2、9加几得10,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3、10加几题型,为下面的新课做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课本9+几的情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板书课题:9加几
2、根据主题图“数饮料”中,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尝试列式
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板书:9+4=
3、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方法算出9+4的结果
点数出结果,让学生上讲台,用手指,算出结果;
此处不用太多的时间去让学生探讨,没有用小木棒摆,让他们发现哪一种比较简单,为凑十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4、理解“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5、利用主题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跑步的,要算出踢踺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算出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7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醒学生踢踺子的和跳绳的)
生: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3个跳绳的,踢踺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提的很好。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6、学习9+29+59+89+9的“凑十法”
教师出示卡纸:
9+2=9+5=9+8=9+9=
把卡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凑十法的方法,上台展示自己的算数过程;学生完成后,让另外几个小朋友充当小老师,上黑板帮他们改正;起到了互评、检查的作用,同时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节9加几,着重讲了“凑十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9加几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板书
第1节9加几
9+4=13
凑十法:
9+2=9+3=9+4=9+5=9+6=9+8=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4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学目标:
1. 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察,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
学生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戏的,还有跳绳的。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予肯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 10+4= 10+2=
10+5= 10+9= 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点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给予鼓励指导。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 =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情况不太好的情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教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学生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出现“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如果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学生有了这一强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出现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学生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教师确实应该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学生动手圈一圈,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生:我这样算……
教师:刚才大家介绍了很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朋友算的一样?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注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避免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情况出现)
谁到展示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力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后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除课中的疲惫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教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朋友的游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朋友游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教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教师: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9+5。
学生自行计算。
教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学生回答:我这样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因为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教师:大家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欢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确实很好,大家要多多使用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现了,你们真聪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用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多种摆法,根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对着9加几的算式,按照图中提供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现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第二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5=149+7=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6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课后习题
一、算一算。
4+9=9+7=9+9=9+1=
2+9=9+3=9+5=9+6=
8+9=
二、填空。
()+9=157+()=16()+6=15
()+5=149+()=18
8+9=8+()+()9+6=9+()+()
三、拓展延伸。
()+9=116+()=15()+6=14
8+()=17()+4=129+()=17
9+4=4+()+()9+6=6+()+()7+()>15
板书
9加几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主题图、小棒20根、磁铁、圆片20个。
学具准备:
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拍手从11数到20,倒数。
2.拍手说11—20的组成。
3.口算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大家觉得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热闹的运动场面。(挂图)看,小朋友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第走进运动场,比赛开始了!你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呀!用你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左往右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1)观察运动会图,请学生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你们能不能帮小明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
(1)理解问题。
(2)列式。(学生可能会通过数一数、直接口算或计算其他方法知道有13盒饮料。)
(3)那么9+4=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还有别的想法吗?
三、动手操作,探究感知
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9+4=13。那么黑板上的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重点讲凑十法)
1、动手操作
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请一个学生扮演)
2、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9+4=13,你能说说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吗?(学生说)
3、引导类比,理解算法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扮演动手过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把7分成1和6?(学生回答)
(4)具体分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凑十”过程。
四、巩固练习,掌握算法
(一)例2“摆一摆,算一算”。
1.说图意;2.填空;3.扮演;4.集体订正。
(二)“做一做”
1.圈一圈,算一算: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动手圈出10,集体订正,直接说出得数。
2.独立完成,提问,集体订正。
3.师:通过了今天的学习,你学会计算9加几了吗?王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9加几的卡片,集体读,抽一、二题说出计算过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一种新方法来计算9加几,就是从一个数里拿出一个1,与9凑成十,再用10加上剩下的数来计算9加几。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计算。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真好,不向困难低头,勇敢的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节课以胜利告终。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8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用“凑十法”进行口算的开始,为了学好本课时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重视新课前的铺垫孕伏。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数的组成和10加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更加顺畅。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从而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适当的数。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几能凑成10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复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胜利小学在开运动会,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的同学每人发一盒饮料。
(1)提问:箱子里面有几盒饮料?箱子外面有几盒饮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你会计算这道题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很快算出答案。(板书:9加几)
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摆出来。
2.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预设 生1: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数,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摆9根小棒,然后接着往后数,数一个数摆1根小棒,数到13时正好摆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从4根小棒里拿出1根,与前面的.9根小棒凑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从9数到13。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凑十法”。
4.课件演示“凑十法”,学生仔细观看。
5.动手摆小棒,亲身体会“凑十”的过程,然后填写下面的思维图。
6.总结“凑十法”。
(1)计算加法时,把其中的一个较小的加数分成两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凑成“十”,再与另一部分相加,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2)顺口溜总结: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7.反馈练习: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1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加深了学生对“凑十法”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实践应用
完成教材90页2、5题。
全课总结
在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可使计算变得简便、快捷,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把“凑十法”熟练地运用到计算当中。
布置作业
教材90页1、3、4题。
板书设计
9加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9
教学内容:96-98页 (9 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同学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俺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同学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同学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9+1+5=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
(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9T1
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
②生数
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
②生数
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凑十法”比较方便)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9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初步体会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时,得数也随着变化)
2、出示P100T6(补充9+5)
①学生独立口算、连线。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9T3
(1)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师: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2)出示第二幅图
①看图说图意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4、出示P100T4
①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
③列式计算后校对
5、出示P100T5
①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②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作业
让家长出题,你来说,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园片、花形磁铁、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 (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 + 4 9 + 7 9 + 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 9+5= 9+9=
2+9= 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 17>14 不能买。
9+5=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 8 + 5 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9加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9加几》教案03-27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03-10
小学数学9加几教案02-04
数学教案-9加几09-29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9篇03-10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9篇)03-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03-14
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09-29
小学数学《用数学9加几》教案01-30
数学《9加几》教案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