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3 18:20:5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 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 6人,女 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用教学软件“百数图”依次演示。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7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一、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二、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

  生

  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

  2.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

  1. 拼图案。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

  [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

  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

  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

  可是老师想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老师手里有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它做一个风车吗?(把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经纸再做。)

  怎样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用圆形纸做风车,先做什么?(把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再做。)

  怎样将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种图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注意: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图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或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3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 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 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 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 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 小点:73厘米 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 73厘米 80厘米 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 玩具汽车: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图:7元 积木:9元 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0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5

【热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02-2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15篇02-23

【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