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5-25 10:25:12 思颖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课件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彩图)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图画,数数,并动手摆圆片)

  (1)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它的数量的?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数量,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评价)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师: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谁找得正确,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数的`顺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在哪个数字后面?

  再摆1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顺序。

  ②整体感知1~5的顺序。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动手自己摆。

  b.摆好后教师提问。

  师: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5前面的一个数是4)

  师:2的前面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几?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间互问互答。

  ③数一数。

  a.让学生从l数到5。

  b.让学生从5数到1。

  3、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学生可能说出:我每天上学、放学坐5路公共汽车;我家住2号楼4单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 熟练地进行计算

  3.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看图列式计算,并口头说题意。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三、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瞧,这是美丽的大森林,这里面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图

  问:关于小鹿,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图意:

  小鹿一共有( )只

  跑走了( )只

  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几只?”

  求还剩几只,怎样计算?

  列式:9—3=6

  还剩(6)只。

  从图中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关于天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2、一共有8个蘑菇,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几个蘑菇?

  ……

  让学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巩固达标

  1、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2、课件练习

  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58页练习十二第3题

  六、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解决每个问题前,要先看图,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列算式。

  板书设计:

  8、9解决问题

  主题图

  9-3=6 6+2=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准备:

  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多红花?

  生:因为老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

  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肯定方法

  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用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课后习题

  一、算一算。

  4+9=9+7=9+9=9+1=

  2+9=9+3=9+5=9+6=

  8+9=

  二、填空。

  ()+9=157+()=16()+6=15

  ()+5=149+()=18

  8+9=8+()+()9+6=9+()+()

  三、拓展延伸。

  ()+9=116+()=15()+6=14

  8+()=17()+4=129+()=17

  9+4=4+()+()9+6=6+()+()7+()>15

  板书

  9加几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6、7的组成,熟练地说出6、7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个组成,会想到另一个组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顺序地形成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说:同学们,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今天,两只小白兔拔了6个萝卜,它们两个应该怎么分这6个萝卜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

  师说:请你拿出6个小棒来代替6个萝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人小组,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汇报一下。

  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选出按顺序分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学生评价,并且明白按顺序分的好处。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熟记组成

  师说: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了6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记下来,容易吗?你能想办法轻松的记下来吗?

  指学生说说想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个组成可以想到另一个组成。如:由5和1组成6想到1和5组成6。……

  小组合作记忆6的组成。

  指名对口令

  2、学习7的组成

  师问:你能用7个圆片分成两堆,找出7的'组成吗?

  学生独立操作摆圆片。当学生发现6和1组成7时,师问:你看到这一组,可以想到什么?(1和6组成7)

  其它两组的组成教学方法同上。

  学生自由记忆7的组成

  三、巩固运用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开书填空

  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齐读反馈

  2、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6的组成。

  如:师举1,生举5,齐说1和5组成6

  3、同桌之间打手势来对7的组成。

  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鼓励

  四、小结体验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6、7的组成,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钟表的认识是第一册新增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骄傲地捋开袖子向我展示他漂亮的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都了解钟面内容,认识整时。因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外,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

  1. 贴近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鱼水之亲。

  2. 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钟表

  (一)听音乐《在钟表店里》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生:是寺庙里和尚敲钟的声音。

  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

  板书: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听一段美妙的音乐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在听、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

  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

  生: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早上7点时,爸爸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二、认识钟面

  (一)看钟面

  (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每组一个实物闹钟。)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请组长拿出闹钟,我们一起来观察钟面。

  (二)说钟面

  生: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

  (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

  生:短短胖胖的是时针,再长一点的是分针,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哦,今天我们得委屈一下秒针弟弟,我们暂时不去理他,先来和时针和分针交朋友,好吗?

  生:我还看到钟面上有12位数字宝宝。

  生:老师,我们组发现钟上有一格格的东西。

  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长的针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

  (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

  三、认识整时

  (一)会看整时

  1. 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

  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

  生:5时,我看到时针在5上嘛。

  生:他讲得不好。先要看分针指在12上,然后我发现时针指着5,就说明是5时。

  师归纳:很多小朋友都会看,真能干!

  当长长的分针指12,时针指5,就是5时。

  (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

  2. 巩固:教师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

  (二)会拨整时

  1. 师:我们每天在上午10时开始上第三节课,请你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2. 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

  反馈,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基于知识点的浅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怎样看、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自然流畅,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位地位,而且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会认电子表

  1. 创设生活情境。

  师:今天早上老师要在7∶00上班,到校门口时看了一下手机(课件显示手机7∶00闪动),你知道老师有没有迟到?你是怎么想的?

  生:没有迟到,刚刚好。

  生:没有。手机上说现在就是7时。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中间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说明是刚刚好,没有多出来,前面是7,就是7时。

  师:你的意思是说小圆点后面两个0,是表示整时,对吗?

  生:是的。

  师:这位小朋友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对的。我们在看手机上这样的时刻时,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板书:7∶00 7时

  (课件显示电子表 11∶00 1∶00)

  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

  2. 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生:我的电子表上。

  生:我爸爸的电脑上也有。

  生:我们家的VCD上也有。

  生:我发现新的83路车上也有这样的钟。

  师: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表示时间的。

  (投影展示一些票据如船票、超市收银单、银行结账单等)

  [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如老师有没有迟到?你还在哪里见过?促使学生联想,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

  (四)游戏:找朋友

  用录音机放音乐:《找朋友》

  师:请每一小组内表示同一时刻的小朋友走到一块儿握手。

  内容:

  抽一小组,和他们一样的小组骄傲地拍两下手。

  [游戏虽简单,但有音乐情境,有思考选择,有活动体验,同样也被孩子们乐于接受。三种形式的时刻表示方法也得到了巩固强化。]

  四、快乐数学大转盘,联系生活中的一天

  转盘制作:

  师:老师看到冬冬的一篇日记,记着一天里他干了些什么,请你们小组合作又分工,看看日记,然后根据画面拨出钟上的时刻,最后把日记写完整。

  小组看、拨、转、写,忙得不亦乐乎。抽一小组反馈结果。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做怎么样?

  五、初步了解时针一天转两圈

  师:星期天,明明和英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我们先来听一个电话。

  师:猜一猜,两人会不会按时见面?为什么?

  小组讨论:

  生:我想会的。他们说好时间又说好在什么地方。

  生:我想不会。有可能明明迟到了。

  师:那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来听一个电话。

  师:从刚才这件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下次和别人约会时,要说清楚是什么时候。

  生:8点钟有上午的,也有晚上的。

  生:一天中有两个8时。

  课件显示时针走一圈。

  师归纳:一天里时针要走两圈,有上午的8时,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8时。想想,冬冬的日记上还应该补充一些什么?在下课后把它完成。

  [录音中新奇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会与不会两种意见争论不休时,再听结局,通过这一扣人心弦的生活中熟悉、具体的误会,使学生明白地感受到时针一天走两圈。]

  六、总结,实践应用

  (一)知识梳理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二)学以致用

  师:用今天新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星期天。

  [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既激发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自身特点,根据课标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具体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精心设计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

  (1)看手机,学会看电子表: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手机、电脑、电视,对∶00这样表示时间的电子表很熟悉。因此我想到了一个看手机判断老师是否迟到的活动。一来贴近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学习后能为生活服务,二来通过具体事件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2)看冬冬的日记,玩数学大转盘:新理念下,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我对92页生活中的一天进行了加工,再创造,把整个内容科学、周密地设计成一个转盘。看日记决定画面拨钟看钟补充日记,整个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在这个游戏情境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兴趣盎然地进行了多个知识点的训练。

  (3)明明和英英的约会故事:能不能按时见面?为什么?让学生在具体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具有挑战性问题的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地了解一天中时针转两圈,有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之分。我想,这两个生动的电话,学生可能一下子忘不了吧,我的教学难点之一就迎刃而解了。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如认钟面这一环节中,小组内观察闹钟的钟面上有些什么,人人都参与观察、表达、交流,感性地接触到钟面,然后在反馈中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再从小朋友自己的语言中拉出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

  再如:92页教材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我想到了转盘和日记,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强调人工协作,有不同意见商量磨合,每个学生都是主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

  3. 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如摸一摸钟面观察;在人手一个的学具钟上操作;同桌两人互拨互说;转动画面拨时刻;练习书写时刻。在这些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 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 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填一填

  ( ),1,( ),( ),4,( ),( ),7

  7,( ),( ),4,( ),( ),1,( )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 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 )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 新授课

  1、 8和9的认识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 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 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 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 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 指导8和9的书写

  (1) 认清8和9的字形

  (2) 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 教师示范

  (4) 书写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 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 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设计说明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 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配有闹钟“嘀嗒”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谁家的钟声这么响?

  (2)课件出示主题图。

  ①小红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谁能告诉大家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7点、7时)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墙上的.挂钟、床头柜上的电子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学生拿出实物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通过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认识钟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a.有两根指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b.有从1到12这12个数。

  c.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教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国旗、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 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 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 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 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 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 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 出示练习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 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 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 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 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 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 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计算机出示图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 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学生分别计算3+8、4+8和5+8。(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9、3+9、4+9、5+9。(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7、5+7、3+7、6+7、4+7。(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二、探究新知

  1.方法探究。

  (1)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5+()=13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

  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8=13,所以填8。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的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三、巩固拓展

  动物摘苹果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动物物的爱的情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渗透环境教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课件)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通过插图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教案10-12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