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

时间:2023-02-11 18:11:2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 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 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3. 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 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 独立完成。

  (2)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切入举偶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对话平台

  学中做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综合练习

  (1) 填一填。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

  b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c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①7 ②8 ③9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 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

  (2) 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 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 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 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 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学中做

  1.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练一练1。

  (2) 完成练一练2。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 看图说图意。

  (2) 指名汇报。

  (3) 怎样列式?

  (4) 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 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 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 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学中做

  1. 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 练一练。

  (1) 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 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 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4

  设计说明

  1.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模型一般被称为等分和包含分,为了让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节课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获得平均分的直观经验;再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的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学习用除法算式表示,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2.通过多种表征的转换,渗透模型化思想。

  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例题探讨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的。通过从实践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转换,在渗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时,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复习旧知。

  (1)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然后汇报结果。

  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二种分法: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每盘分了3个。

  第三种分法:三个三个地分,每盘也分了3个。

  (2)小结: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每盘放3个竹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认识除法算式。

  (1)引导学生探究: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熊猫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课题:这样的算式大家都没有学习过,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运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法)像这样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板书算式:12÷4=3)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的写法: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除号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同学们试着写一下。(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师指着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练习读除法算式)

  (3)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号的写法和除法算式的读法,同时让学生明确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学习例5做好准备。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5情境图,引导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们能帮熊猫分竹笋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刚刚分竹笋的过程。(生列出算式并读一读:20÷4=5)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了解除法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本设计注重通过有效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首先通过复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为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和每一步的运算做好准备;其次,通过完成教材65页4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乘数,为学习试商的'方法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根据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本教学设计采用讨论交流和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实现了多样化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复习题:拿出13根小棒,动手摆正方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思考并组内交流:

  (1)说一说摆的过程与结果。

  (2)列出算式。

  (3)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和它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导入:

  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形式,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引入,复习有余数除法横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

  ⊙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一)教学例3。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1)教师板书除法竖式。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横式和竖式,想一想竖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生1:“”表示除号。

  生2: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

  (4)引导学生对照横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预设生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有4根,3表示分成3份。

  生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积,1表示余下的1根小棒。

  (5)师总结。

  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除号里面写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2.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1)课件出示: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2)学生动手分小棒,列出除法横式、竖式,然后集体交流。

  预设生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生2:算式是16÷4=4(组)。

  生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

  教师板书:

  计算方法,小学数学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

  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

  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

  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

  ……

  (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

  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

  学生在组内自由分。

  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

  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并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6篇02-11

二年级下数学除法教案(6篇)02-11

三下数学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12-17

数学《分数除法》教案01-31

数学小数除法教案03-28

数学教案-除法09-29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2-17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教案.二.除法的初步认识12-16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