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07 18:20:13 方宇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

  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3、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5、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6、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同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笼统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同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指生回答。

  9-3-4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4+3+2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

  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类比探究算法。

  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3、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⑴学生说图意。

  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⑶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⑷翻书试着计算4-2+3。

  ⑸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4、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⑵列式计算。

  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题)

  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青蛙找家。

  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数学书101页第3题,102页第4题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2、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路北区兴盛丽景小学的刘老师,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我们将继续闯关摘果,复习本册书中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运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挑战了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成功摘取了两个硕大的智慧果实。现在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习,为今天的挑战热热身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完成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加,减、乘或大于,小于,等号。好,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生:学生写题。

  填完了吗?请同学来说一下答案。

  生:订正答案

  大家都填对了吗?哇,你们可真优秀。下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闯关活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挑战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三关,解决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第三关的挑战中吧!

  第三关,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计算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就跟随老师去海洋馆看一看吧!(出示103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哇,海洋馆里的小鱼好漂亮呀,有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和透红小丑鱼。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题目内容,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海洋馆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恩,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很准确,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是的,这个问题你们能独立解决吗?快按下暂停键,写一写吧!

  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生:第一个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求花面神仙鱼的数量,那就是在求数量多的,所以做加法。我列的算式是13+9=22(条)。第二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有22条,黄金神仙鱼有13条,所以求两种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就是要把两种鱼的数量合起来,做加法,列式为22+13=35(条)。

  是的,这位同学解答的'完全正确。那现在你还能根据题目内容,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我提的问题是,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列式为:13-8=5(条)因为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那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就是在求数量少的,所以做减法。

  这位同学不仅问题提的好,解答正确,并且还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要为你点个赞呦!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透红小丑鱼和黄金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列式为:13+5=18(条)

  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其他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

  同学们,这道题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解决连续两问的综合实际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

  接下来,请大家解答一下数学书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题,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解答完了吗?好,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解题结果和方法。

  生:在这道题中我知道了,每种颜色的跳棋都有6枚,一共有3组,求一共有多少枚棋子。我认为这就是在求3个6是多少,所以要做乘法。我的列式为6x3=18(枚)

  这位同学对于乘法的含义理解的很透彻,解题思路很清晰。不知道下面这道题大家是否也能解答正确呢?请看数学书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按下暂停键,先21想一想,再解答。

  好,大家看,按照规律,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第4个图形有12根小棒,第7个图形有21根小棒。你们都答对了吗?好,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图形有3根小棒,第二个图形有6根小棒,也就是有2个3,第三个图形有9根小棒,也就是有3个3,所以这些小棒的数量都与3的乘法口诀有关,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有4个3,所以是12根,第7个图形就是有7个3,所以是21根小棒。

  生:我是这样想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每边小棒数都是依次增加1根,那么到第4个图形时,每边就是4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是三四十二根小棒,同理,第7个图形,就是每边有7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三七二十一根小棒。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小棒数都会依次递增3根,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在9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12根小棒。同样的道理,第7个图形就是在18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21根小棒。

  你们都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肯动脑观察,题目中的秘密都能被我们发现。刚刚这两道题都是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答时,只要我们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熟记了乘法口诀,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乘法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到我的菜园里去帮帮忙!(出示数学书102页第4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老师的菜园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菜园有葫芦。有冬瓜。

  生:我看到菜园有花,有南瓜。

  生:我还看到菜园中有大蒜。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那你们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好,按下暂停键,快去算一算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列式,怎么想的吧?(学生视频)

  生:第一个问题求菜园里有多少个南瓜?因为一个筐里有两个南瓜,有四个这样的筐子,那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做乘法。列式为2x4=8(个)。然后求冬瓜有多少个?因为这道题南瓜有8个,冬瓜比南瓜多5个,也就是求比8多5的数,所以要做加法。列式为8+5=13(个)

  第二问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个葫芦?列式为3x3=9(个)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看来这位同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强,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盆花?列式为2x5=10(盆)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头大蒜?列式为3x9=27(头)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很多问题,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吧!

  在刚才的这道题中,我们不仅用到了乘法的知识,还用到了加减法的知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将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解答。最后让我们再去书店逛一逛吧!(出示数学书104页第8题)你们能独自完成这道题吗?那就开始答题吧!

  好,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生:在这道题中,我发现经典故事书4元一本,连环画7元一本,科学世界8元一本。第一问求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学世界一共要花多少钱?因为一本故事书4元钱,6本故事书就是6个4,再加上1本科学世界8元,就是一共的价钱。列式为6x4+8=32(元)。第二问求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50元钱够吗?这道题我们要先算出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的价格,列式为5x7+8=43(元),因为43<50,所以50元钱够了。第三问,我提出的问题是买3本科学世界和1本经典故事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为3x8+4=28(元)。

  这位同学的解答内容都是正确的,相信同学们对于第三个问题,一定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呦!

  同学们,在这一关,我们解决的每一道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练习,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小能手了,快,让我们赶紧摘下这充满知识与生活的智慧果吧!现在数这个领域的第三个智慧果我们拿到手啦,快给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加油,我们马上进入第四关,量与计量的关卡,瞧,第四关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啦!

  第四关 时间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钟面和整时的知识,而这学期我们对时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考验一下大家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啦!请完成数学书101页第3题。

  生:学生写时间

  我们订正一下结果。请你说。

  生:这四块表的时间分别是8:05,7:10,4:50,11:20.

  认读时间正确。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读表的吗?

  生:首先我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时=60分。然后认读时间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第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就是8时零5分。第二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7,分针从12起走了10个小格,所以就是7时10分。第三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0个小格,就是4时50分,最后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11,分针从12起走了20个小格,就是11时20分。

  同学们,你们都会读写时间了吗?这道题是不是有些简单?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道具有难度的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呢?请看题,数学书105页第12题。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我们先看第一组。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时多少?

  生:8时

  正确,请在钟表下面记录下时间8:00。再看,过10分,指的是分针从12起走了10分钟,是多少时间呢?

  生:是8时10分。

  没错,现在请你把这个时间写在第二块表的横线上。接下来让我们来画分针。8时10分就是分针从12起走10个小格,也就是分针要对着数字2。画完了吗?注意分针要画的又细又长哦。根据第一组的方法,请自己独立完成第二组吧?检查一下,你们都写对,画正确了吗?(订正答案)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知识复习,可以看出大家不仅能够认读时间,也能利用时间解决问题,说明大家都是时间的小主人。瞧,第四个智慧果也被你们摘下来了,大家要接好呦。

  在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和认识时间的内容,提高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对时间问题的认识,一起将数和量与计量这两大领域的关卡统统闯过,大家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勇闯其他领域的的关卡,刘老师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呦~!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2、复习乘法。

  师:(课件出示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吗?(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请一人板演)

  师:(指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飞机。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飞机。也是4×3=12,三四十二。(师板书:3×4=12 4×3=12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编队飞行(在电脑主题

  图上把三架飞机圈成一组),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请学生在书上边圈边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把12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所以用除法。

  师: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图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诀算的。

  师:(在主题图上把四架飞机圈在一起)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来编队飞行。你能提问吗?

  生:把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能编成几组?

  请学生用小棒边摆边列式。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个数字

  只是交换了位置而已。

  (运用规律:电脑出示150/25=)

  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不能回答)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一个乘法算式,你一定会知道!(电脑出示256=150)

  生:等于6。

  刚才,飞行大队长让这些飞机进行了两次编队飞行。让我们来帮帮飞行大队长,看看这些飞机还能不能有其它的编队方案?

  生分组讨论……

  学生操作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飞机试着分一分、摆一摆,然后提出除法问题。

  (3)小组研究后,列式解答问题。

  (4)学生汇报。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题单。(电脑做相应展示)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4、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的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助学)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售货员,不过我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售货员。(出示课件)

  1、课件出示人民币面值图片,说出人民币币值。(学生举手抢答)

  2、填空:(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10)角,10角=(1)元

  2元=(20)角,20角=(2)元

  7元=(70)角,40角=(4)元

  5元=(50)角,80角=(8)元

  9元=(90)角,60角=(6)元

  (二)例5(以趣激学)

  1、彤彤要买一袋牛奶,牛奶是1元两角,可是彤彤没有面值一元的人民币,只有一些面值1角的人民币,他该怎么给钱呢?

  2、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说出方法。(板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3、教师再次根据学生描述的方法进行课件直观演示。

  1元2角=12角(板书),让同学齐读一遍,并让几个后进生复述。

  4、彤彤转天又买了一杯酸奶,给售货员18角,你们知道酸奶是几元几角吗?

  18角=1元8角(板书)

  5、点名回答,说出原因,并让后进生复述。

  6、练习(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3角=(13)角,15角=(1)元(5)角

  4元6角=(46)角,24角=(2)元(4)角

  6元1角=(61)角,53角=(5)元(3)角

  5元7角=(57)角,89角=(8)元(9)角

  9元5角=(95)角,67角=(6)元(7)角

  7、书写反馈:

  数学书第57页做一做第一题,注意书写姿势,比一比谁书写最快、最工整。写好后立刻坐好。

  (三)例6(顺思导学)

  1、出示图片。

  2、提出问题1: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桃心气球,要多少钱?

  (2)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方法。

  (3)出示课件,并提示: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板书:5+8=13(角)13角=1元3角)

  3、提出问题2:

  (1)笑脸气球比粉色气球贵多少钱?

  (2)让同学描述“贵”是什么意思?

  (3)同位讨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4)同学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纠正和引导。

  (5)教师再度用课件演示同学们的方法,并提示:单位名称不同时,要

  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名称,再计算。

  (板书:1元=10角10-6=4(角))

  4、提出问题3:

  (1)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鸭子气球,要多少钱?

  (2)让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写在小纸条上,教师巡视。

  (3)利用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共同讨论他们是否做的正确,让同学说理由。

  (4)利用课件展示做题过程,(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四)练习:(应用促学)

  数学书第57页第二题1、2问。

  (六)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售货员,帮顾客解决了,买两样东西如何计算一共多少钱?一个商品比另一个商品贵多少钱?顾客们认为你们态度满分,服务满分,下课后,由组长为所有的售货员们发放优质奖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总复习教案03-02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0篇)06-16

总复习教案12-16

三下数学总复习教案(二)12-17

三下数学总复习教案(计划)12-0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0-04

语文总复习阅读复习教案12-17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11-02

人教版数学第六、七单元及总复习教案12-16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