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08-30 16:15:20 晓丽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  4×1/4  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480×3/81≤80(千克)180×5/6=150(千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

  (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使学生在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4、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熟悉的扑克牌,知道他们表示多少吗?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字母表示?

  小结:看来,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我们表达信息的最简单的方式。其实它在数学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请来看这个例子。

  前稿设计:原来设计是让学生用三张牌列式:它不但能玩,而且还蕴藏着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先考考你,你能用其中任意的三张牌列一道算式,保证它的结果是20吗?师:你的算式是5+4+j=20 j表示什么呢?11,这么说来在扑克牌里这些字母都表示一个数。

  修改意图:教学时发现学生用三张牌列式时耽误的时间比较长,致使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因此决定予以删除,改为JQK表示几,直接导入。

  师:呈现信息窗。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你知道吗,一个节能水龙头每分钟可以节约水10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谈话,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情境主题贴近生活,有利于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出问题,并充分体验这类问题的无穷性。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表格。

  师:仔细观察表中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并汇报。

  (1)预设1:时间与节水量,都是由小变大。

  预设2:时间多1秒,节水量就增加10毫升。

  引导1:从哪儿看出来的?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引导2:你是竖着看的,有多少同学和他想法一样?

  师:哦,你们发现了两个变化的量啊。

  (2)预设:每分钟的节水量是一样的。

  引导:怎么看出来的?(生举例)原来你是横着看的。看的真仔细,谁还能再举个例子?

  师:是啊,你们太善于观察啦,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数呢,是谁?10

  10是什么?(节水总量与时间的关系)

  小结:看来,无论时间与节水总量怎样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始终不变)

  师:你们猜我省略了什么?.学生继续往下说。

  前稿设计:师:你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列的算式最多。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位同学所列的算式。

  师:3×10=30 4×10=40 5×10=50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变化的量也有不变的量,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修改意图:因为从试讲中发现这个问题意义不大而且将课堂节奏骤然放慢,改为学生快节奏地说下去,感受时间与节水总量是两个变量,以及表述上的繁琐。逼迫着学生想个简单的方法表示。

  师:看来要想把任何分钟的节水量都一一列出算式,有点困难,是吗?那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只用一个算式就表示出任何分钟的节水量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再选择的方法,小组长记录下来,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

  汇报展示,总结方法。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创意,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组长上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对于不同的做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师: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师:同学们想的都很有道理,咱们先研究研究这个组的分法,将带等号的分一类,不带等号的分一类。

  前稿设计你喜欢哪一类为什么?

  修改意图从促进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这一层面考虑,算术思维的体现是学生采用等式形式,而代数思维的体现是学生直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因此,按照两种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分类应该是更有意义的。)

  3、质疑对比、讲解做法

  师:现在都分好了,对哪个组的做法看不明白?有问题提出来。

  (1)预设:从a×10=b开始质疑,引导:这是哪个组的,你怎么想的?

  (2)预设:从a×10开始质疑

  引导:

  (1)学生上台讲解。

  (2)大家还有疑问吗?怎么这一类有这么多的做法啊?谁上来讲讲?(教师引到等式一类)

  前稿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说等号的左边都表示什么?右边都表示什么?你又有什么发现啊?(等号的两边都表示节水总量)都说的是一回事,到底什么事?

  修改意图本稿将这部分删除,原因是:

  1.学生对不同的等式形式已经进行了充分讲解,教师没有必要重复验证。

  2.教师对“等式两边表示的是一回事”这个问题渗透得痕迹过重,不利于学生后面对等式与非等式的讨论。)

  师:到底用什么方式表示老师的年龄最合适呢?

  师:想一下,这里的n可以代表哪些分钟?对啊,任何分钟。

  师:这个小小的字母可真神奇。那10×n在这里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刚才这个小组用n来表示时间,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

  师:a k x都可比,不过因为表示时间的英语单词是time的开头字母是t,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就用t来表示时间,想一想,现在任何分钟节水量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在这里,t可以代表几分钟?对,任何分钟。

  规范写法,练习巩固。

  师:像10×t这个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呢,有知道的吗?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介绍: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里,乘号可以记作圆点或者直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后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师:根据这段介绍,试着在本上把10×t改写一下。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这种简便写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也进行了改写,对不对呢?请你当一下小裁判。

  7×m= 7m a×6=a6 b×x=bx a×1=a1 a+6=6a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列算式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从而产生探究新方法的需求,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方法形成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发现用字母表示数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实际问题一。

  师:生活中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例子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先来看一本书,一本节能减排的书,每本m元,如果买3本,需要多少元呢?x本呢?想一下,在这里x代表什么?

  师:x表示买的本数,可以是1本2本3本等等。那这个算式呢表示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不管买多少本,用这个算式都能表示出所需要的钱数对吗?用字母表示数却是很方便。

  实际问题二。

  (师:再来看,这是关于公共汽车上下乘客的信息,仔细阅读,其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你能表示出现在车上的人数吗?

  35-x+y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用原来的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汽车上的人数。)

  (1)、甲数是b,乙数比甲数多15,乙数是( )。

  A、b+ 15 B、b -15 C、b-15   (2)、小红看一本50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x页,看了20天,还剩( )页没看完。

  A、20x÷y B、20x-500 C、500-20x

  1、自编问题。

  (师:再到减肥中心去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小刚原来的体重是m千克,小英原来的是n千克,经过锻炼后,小刚的体重减轻了2千克。

  师:m-2表示什么呢?这个算式告诉我们小刚现在体重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是啊,还表示小刚现在体重与原来体重的关系。

  师:n-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从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所以说,字母可以表示数,而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呢,是吗?)

  师:以前都是老师出题你们来做,现在我们换一个方式,你们来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问题,比比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一份草莓a元一份补丁b元

  前稿设计:(一份草莓a元一份补丁b元一份汉堡c元)

  修改意图:在试讲过程中发现,三组信息太多,容易干扰学生的视线,不利于多种问题的呈现。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实际问题四。

  师:看来大家现在不但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还能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就用这个本领来玩一个唱儿歌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以前唱过吗?能继续唱下去吗?

  师:唱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会发现眼睛的只数就是10×2,青蛙腿的只数是10×4)

  师:真聪明,原来你已经发现了蕴藏在其中的规律了。那28只青蛙呢?

  师: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唱下去,能唱完吗?能不能运用你学到的本领一句话把儿歌表示出来?(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师:太精彩了,看原本唱不完的儿歌,用一句话就全部概括了。这个功劳应该归谁?字母。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式的世界,这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本环节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渗透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用的数,突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特征,最后通过儿歌练习,继续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提升思维。

  师:好,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大家通过这节课都感到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方便,是吗?那历第一个开始用字母表示数的人是谁呢?他就是韦达,在人类历,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功绩要首推他了。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他在西方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师:所以说,这节课同学们能自己想出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了不起。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四、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用小数表示分数,用分数表示小数。

  3.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

  1.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教学难点:

  1. 小数的`加减运算。

  2.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数的教具。

  2. 学生准备小数的练习册。

  3. 教师准备小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课前预习,复习小数的概念。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表示,等小数。

  3.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

  1.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数是指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它们的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数字。

  小数的性质:小数可以比大小,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前读整数部分,小数点后读小数部分。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以此类推。

  3.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小数转分数:将小数的小数点右移n位,分母为10的n次方。

  分数转小数:分子÷分母。

  三、练习

  1. 小数的加减运算。

  例:+=?

  解:将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加,注意进位。

  +=

  例:-0.4=?

  解:将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减,注意借位。

  -0.4=

  2.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例:转分数。

  解:=6÷10=3÷5,所以=3/5。

  例:8/10转小数。

  解:8÷10=,所以8/10=。

  四、总结

  1. 小数是指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数字。

  2. 小数可以比大小,小数可以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3. 小数的读法是小数点前读整数部分,小数点后读小数部分,小数的写法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以此类推。

  4. 小数和分数可以互换。

  五、作业

  1. 完成小数的练习册。

  2. 完成小数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和分数的互换

  小数的加减运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设计说明

  本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本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所学知识,散落的知识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珍珠”被穿了起来,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的思维魅力。

  2、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通过把知识用情境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系统化的整理归纳。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4、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本课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引导学生按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轴对称设计图案?

  (4)完成教材111页3题。(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轴对称和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先想一想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纸,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与图①面积相等的图形。

  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3、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①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②将图形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形的特点,将整个图形分割为若干规则的小图形,通过求小图形的面积,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③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

  4、复习底和高。

  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边画高边总结方法。

  (1)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复习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②从这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但把高画在底边延长线上在小学阶段暂不要求。

  (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复习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②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

  (5)复习梯形的底和高。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

  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注意听下面的声音。

  师:同学们,如果老师一直播放下去会怎么样?

  生:永远放不完。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放不完。

  师:同学们说得好,那么为什么会放不完呢?

  生:因为都是不断重复那几句话。

  板书:不断重复

  师:我们生活当中有这样的现象吗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个月等等

  师:说得非常好,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就叫它循环。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循环小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可能发现。

  1、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3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黑板上写出计算过程,边写边说)继续除看看,无论除到哪一位,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师:后面还有很多个3,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商呢?我们这时就可以用个省略符号表示它了。下面同学们再试着再列竖式算一道题目,看跟这道有什么区别。

  生:商是从小数点第二位开始出现的,并且重复出现两个数字。

  二、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像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引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在黑板上板出还可以这样简写)

  师:请同学们计算再15÷16和1.5÷7。

  学生计算后,问: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你知道是哪两种情况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1.5÷7一样。

  师:能够除尽的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有限小数;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数部分是无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无限的。

  师:所以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一、教学内容:

  P28例4,练习六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经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数学书的情景图、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小数除以整数及商不变性质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除法

  小数除法的验算及巩固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件板演:4.08÷8

  2、计算下面各题。

  4.5÷18=48.126÷13=

  3、口答:按要求扩大下面各数,说一说小数点应该怎样移动?

  扩大10倍:0.5(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扩大100倍:0.36(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2(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扩大1000倍:2.375(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4、填写下表。(课件)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举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学例4。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的情景图,

  想:图上有哪些信息?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吗?

  (2)列出算式:7.65÷0.85

  (5)思考: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学的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现在是小数除以小数)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小数。

  3、引导学生用二种方法解答。(想:a、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转化?b、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小数点应该怎么办?)

  第一种算法:把题中以米为单位的名数统一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名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二种算法:

  (1)除数扩大100倍得85;

  (2)被除数也扩大100倍得765;

  (3)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六、巩固练习

  1、做一做:1。先说出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竖式中的小数点,然后再计算。(用展示台演示)

  9.12÷3.8=

  0.756÷0.18=

  2、我能填出正确结果

  18.8÷0.8=()÷83.64÷2.6=()÷26

  0.72÷1.6=()÷160.42÷0.35=()÷35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七、布置课后练习:

  1、练习六第1~5题。

  2、《家庭作业》第3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

  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评: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过分刻意地去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设计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做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没有把学生当作所谓新教学方式的道具,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为本,注重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习者的角色去分析学生,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5、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5-26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2-16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2-16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12-0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2-1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2-08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2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