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1-09 08:34:0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数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认读数字9的基础山,理解数量9的实际意义。

  2、规范描写数字9,培养专注力。

  活动准备:

  1———9的卡片、教学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儿手指游戏"对数"

  教师带领幼儿读儿歌,创编动作,带领幼儿做手指操。

  教师:我说1,你对1,1根手指就是1;

  我说2,你对2,1添1就是2;

  我说3,你对3,2添1就是3;

  我说4,你对4,3添1就是4;

  ......

  我说9,你对9,8添1就是9。

  小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字之间的关系。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人物数量变化。

  教师讲故事《拔萝卜》,提醒幼儿注意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出现顺序。

  教师:故事里有多少人物?分别都是谁呀?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

  3、翻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数量9。

  1)教师引导幼儿点数水果店中的每种水果的数量。

  教师:水果店中都有什么水果呀?每种水果有多少个?

  小结:引导幼儿点数出9根香蕉、9个桃子、和9个苹果。

  2)理解数量9。

  教师:9根香蕉、9个桃子和9个苹果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数量呢?

  小结:数字9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9的物品。

  教师:还有那些物品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数量?

  小结:9条鱼、9个橘子、9顶帽子、9片叶子......

  4、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数字9的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9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数字9。

  教师:小朋友,你认识他吗?它长得像什么?

  小结:鼓励幼儿说出数字9的外形特征。

  2)教师出示气球的教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和数字9的相像之处。

  教师:大家看图片中是什么?它和数字9像不像?

  小结:9像气球天上飞。

  5、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描写数字9。

  1)教师出示数字9的.田字格书写范例卡片,带领幼儿观察数字9的字形,一边讲解,一边范书。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指书空描写数字9。

  小结:数字9由一笔写成,占田字格的右半格。起笔约在右线上的1|4处,向左上方向运笔,在右上半格画圆,回到起点以后再向左下方直线运笔,止笔于右半格下线的约中间位置。

  2)翻开幼儿用书,幼儿动手练习描写数字9,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2

  数字宝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

  “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

  “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 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

  “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 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游戏活动

  1.老师出示数字连线画:小朋友你们看我这张纸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里都藏着一个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想)那我教你一个方法,老师演示从小到大连线。

  2.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导

  3. 问找到小动物了吗?是什么?请你把找小动物的本领告诉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4

  1、小小统计员

  2、好玩的贝壳

  3、帮豆豆搬家

  4、钓鱼

  小小统计员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如图一)。

  活动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活动建议:

  1.统计难度应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好玩的贝壳

  活动目的:

  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活动玩法:

  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5.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 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活动建议:

  该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

  帮豆豆搬家

  活动目的:

  1.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蚕豆、筷子若干,画有数字或图形的'纸板图若干张(如图二)。

  活动玩法:

  1.用筷子将一粒蚕豆依次从1搬(夹)至10或从10搬(夹)至1。等熟悉玩法后进行“夹豆子”比赛,又快又正确者为赢。

  2.分别按单、双数练习帮豆豆搬家。

  3.用筷子将一粒蚕豆任意夹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形里,并说出结果。如:“我把豆豆搬到了三角形的家里。”

  活动建议:

  该活动适合小、中班幼儿。

  钓鱼

  活动目的:

  学习数物对应,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如图三)。

  活动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 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去。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入4号或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身上的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活动建议:

  该活动适合中、大班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合作玩。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花 小松树 苹果 雪花片

  活动分析:

  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难点是能熟练操作作业单

  活动过程:

  1、“今天我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5个苹果,“我准备了几个苹果,一个盘子里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我就忘了“教师示范记录。

  3、“现在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出示小松树 小花 雪花片,引导幼儿操作并记录

  4、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读出分合式,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5、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6、幼儿操作作业单、巩固5的组成。教师最后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巩固5的组成与分解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区分大和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大小鱼、大小猫、大小数字宝宝、大小花朵

  幼儿与教师的鞋子、幼儿与教师的衣服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 “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3)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红色的是大猫、绿色的是小猫。”

  (4)师:“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二.通过游戏,认识大和小。

  (1)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好玩的玩具呢!”

  (2)师:“这是什么?这两个花朵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花朵。引导幼儿完整说:“大花、小花。”

  (3)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大小雪花片,在发的.过程中教师说“请你说一说、比一比,哪个是大花片,哪个是小花片。”

  (4)游戏“方形变变变”。幼儿学老师的样子将两个方形藏于身后,当老师说变变变,小花出来了,幼儿就把小花举起来。当老师说变变变,大花片出来了,幼儿就将大花举起来。游戏数遍后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方形交换位置再玩几次。

  三.给猫客人喂鱼吃。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来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2)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师:“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 “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师:下面,我们就给猫客人喂鱼吧!一边喂鱼一边说“大猫请吃鱼,小猫请吃小鱼”

  (4)猫客人吃饱了可开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四.迁移提升经验。

  (1)师:宝宝们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那些东西是小的?赶快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吧!

  (2)教师作适当的暗示,大小手、大小脚,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的东西发现大和小。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幼儿运用有限的经验,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这就是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工作喜欢玩串珠,建构类游戏,有意识无意识的使用规律排序。指南中也指出,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序的事物,体会其中排列的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大班幼儿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基于以上认识,设计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周围有规律排序的事物,发现和概括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材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入主题,吸引幼儿兴趣和注意力。将排序联系生活,让幼儿自己发现有规律的排序事物,理解生活中的排序,最后动手操作,制作具有规律排序的手工鼓励幼儿自己创造规律,表达规律,并且能联系生活让幼儿理解规律排序。

  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平时的活动中,幼儿也开展过排序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规律排序有着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认知:感知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了解排序规律的方法。

  情感: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享受同伴合作排序的过程。

  能力: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方法进行排序,并且尝试创造出新的规律。

  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方法进行排序,并且尝试创造出新的规律。

  根据大班年龄发展特点,帮助孩子理解排序规律并鼓励创新。

  难点是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享受同伴合作排序的过程。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能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说教法

  情景创设法: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认识排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

  探究发现法: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说学法

  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新学法,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实践操作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发现排序规律。

  说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情境和多媒体导入展开活动。

  大狮子要开宴会了,听说只有通过挑战的勇士才能拿到宴会的邀请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2.初步认识规律

  这个环节,幼儿通过自由交流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① 利用图形和颜色的排序,帮助小动物们过河。

  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上手排规律。规律进行初步的认知。

  ② 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在这个环节,小朋友要从故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观察教室内有规律的`物品,鼓励分享总结经验,构建规律排序学习概念。老师会问:这个是按照什么来排序呢?如果是你你可以怎么排序?促进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引导幼儿的分享和合作,促进新旧经验的交替,让幼儿重新整合对于规律排序的概念。

  3.实际操作,尝试创造新规律(重难点)

  以小组为单位,给大狮子制作蛋糕。分发一些装饰材料,串珠,黏土,水果及时贴,蜡笔,让幼儿通过同伴的合作讨论,制作一个有规律排序的手工。制作结束后,邀请小朋友以小组来分享如何进行设计的,怎么进行规律排序的,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活动的过程和表述概括出活动的规律,进一步巩固规律的认知。

  说活动总结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启蒙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整个活动中,幼儿处于感知和体验规律的氛围中,对规律排序有比较丰富的认知。内容是幼儿熟悉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生活,创造生活。在活动中通过探索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这一概念去解决排序的问题,比如说铺石子,或者制作礼物给大狮子,培养幼儿初步探索和逻辑推理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探索身边的奥秘,希望我们老师都能做到引导而不主导,放手而不上手!

  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所以在课程结束以后,让规律排序贴近生活。

  1.在做体育活动时,按照一定规律摆放器械,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活动中,用规律图形代表来表示音乐节奏,让音乐节奏能看出来。

  2.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的排序,如装修,墙面,地砖,绿化。或者是主题活动延伸,串珠,装饰,有规律的数学活动或者是手工。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2、能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用简单的语言边操作边讲述,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页的标记图若干,小盘若干,娃娃若干套(每套数量为3以内),礼物若干套(如水果、玩具等)。

  2、磁带《生日快乐》、录音机。

  3、木偶1个。

  活动过程:

  1、创设乐乐的生日情境,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木偶乐乐:今天是我的'生日,小朋友和我一起唱歌跳舞吧!

  师幼随音乐跳舞。

  教师出示娃娃卡片:看,娃娃们也来祝贺我的生日了!来了几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用手指一个数一个,1、2、3,画个圈,有3个。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点数,引导幼儿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2、送礼物给娃娃,一一对应比多少。

  在标记图上排排队。

  教师出示标记图:快!我们要用礼物招待娃娃们,先请娃娃们站在这儿排队吧!

  教师指标记图:看看,娃娃应该从哪里开始排队呢?谁来试试?

  集体讨论、观察个别幼儿的操作,明确小娃娃排队的方法:在小红旗的旁边、黑线的上面一次摆放小娃娃。

  送苹果给娃娃。

  教师出示3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怎样给小娃娃送苹果?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3一内的数。并请个别幼儿示范重叠对应的摆放--将苹果放在娃娃身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和操作的幼儿一起说:一个娃娃送一个苹果。

  观察、比较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

  教师:每个娃娃都有苹果吗?娃娃和苹果哪个多哪个少?

  3、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各组礼物和活动规则:先数数有几个娃娃,在标记图的黑线上面摆放娃娃卡片;再数数有几个礼物,在标记图的黑线下面摆放礼物卡片,一边摆一边说。取卡片的时候,先将标记图黑线上面的娃娃卡片放回小盘里,再将标记图黑线下面的礼物卡片放回小盘里。

  幼儿自主的选择送水果、送玩具、送糖果等操作活动,边送礼物边讲述。玩完一组活动后,再换组活动。

  4、说说"我送的礼物"。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

  教师:看看,他(她)送的礼物对吗?它们一样多吗?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一样多。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体验1-5数序的序列感,理解1-5数的实际意义。

  2.能尝试与同伴商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

  2.货架(图片)各种货物(水果、文具、玩具、鞋、帽……)数量分别为1-5数字卡片

  3.各色串链(分别贴有数字1-5)

  4.店牌、门牌

  活动过程:

  一、布置货架(探索、体验有序摆放的序列感)

  1.我们的森林小区要开商店,我们可以开什么店呢?

  2.[出示各种货物及货架]请幼儿两两结伴,把货物放入货架。放好货物后清点货物、贴上卡片。

  3.幼儿尝试摆放货物。

  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

  1)随意放(引导幼儿体验这样放很乱,买东西不方便)

  2)先将货物分类,把相同的摆放在同一格里。

  4.(以狮子经理的`口气)提示:要把最少的货物放在最高一层;怎样让货物看上去整齐?(引导幼儿按序摆放)

  5.观察:引导幼儿感受到摆放整齐的货物看上去象楼梯一样,下面一层总比上面一层多1个(件、只……),上面一层总比下面一层少1个(件、只……)

  二、编门牌号码(运用数序经验)

  1.森林小区的商店布置好了,可是森林里有这么多家商店,邮递员送信、送报纸可不方便了,他送信都是按照门牌号码来送的,可现在怎么送呀?(启发幼儿为商店编门牌号码)

  2.随意编------发现号码有重复或漏掉。

  3.这里有8家店该怎么编呢?(引导幼儿运用数序知识编号后,尝试用接着数的办法为剩下的店编。)

  三、布置商店(巩固)

  1.狮子经理送来了礼物,不过我们还要动手来做一做。

  2.请幼儿穿彩链。(引导幼儿注意彩链上的数字)

  幼儿可能出现:

  1)将同色彩链按数序穿。

  2)将彩色彩链按数序穿。

  3)按间隔色、按数序穿。

  4)选择半成品:缺少一个补上去。

  3.把穿好的彩链布置在商店门口。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

  活动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图形分类。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梯形若干,提问:"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位幼儿操作。"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认识梯形。

  出示梯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3、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那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二、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第二组:给梯形涂色。

  "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

  第三组:梯形找家

  给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三、活动评价

  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1

  一、课程目标:

  让幼儿学会每次增加1的递增模式。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二、课程准备:

  绘本《打瞌睡的房子》,卡通图片,积木。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每次增加1的递增模式。

  难点:掌握递增模。

  四、活动方法与组织形式:

  活动方法:提问法、观察法、讨论法。

  组织形式:集体活动

  五、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复习绘本并排序

  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读的《打瞌睡的房子》吗”(记得)

  师:“能告诉老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吗”(都在打瞌睡)

  师:“谁第一个是睡着了”(老奶奶)拿出一张老奶奶的卡通图片贴上。

  师:“谁第二个是睡着了”(小男孩)“他睡在哪里了”(老奶奶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的卡通图片贴上,将小男孩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谁第三个是睡着了”(狗)“他睡在哪里了?”(小男孩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的卡通图片贴上,将狗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和小男孩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谁第四个是睡着了”(猫)“他睡在哪里了?”(狗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的卡通图片贴上,将猫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和狗的卡通图片上面……

  2、发现规律

  向幼儿提问:“看看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像楼梯,每次都会多1个)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该老鼠睡觉了),那我们的图片会发生什么(会变高),好,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师:“谁第五个是睡着了”(老鼠)“他睡在哪里了?”(猫的身上)

  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一张老鼠的卡通图片贴上,将老鼠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狗和猫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最后一个谁是啊”(跳蚤),那我请一位小朋友把他贴在适当的位置,(拿出一张老奶奶,一张小男孩、一张狗、一张猫、一张老鼠、一张跳蚤的卡通图片贴上,将跳蚤的卡通图片贴在老奶奶、小男孩、狗和猫的卡通图片上面)

  师:“最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图片在同一条线上,每次都会多一个)这就是递增模式。

  3、模式游戏

  现在我想让小朋友做一个这样的递增模式,我们用积木来试试吧。

  为幼儿提供积木,观察幼儿游戏,并指导。

  六、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回家和家长一起玩递增模式的游戏,例如纸杯等。

  活动反思:

  《打瞌睡的房子》是“一本图画与文字的天作之合”。经典的图画本就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是文学和艺术在最为纯净的层次和阶段的完美结合。我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反映证明了《打瞌睡的房子》的确是一本好书,也再次证明图画书对孩子们在观察、思维、审美等能力的提升方面,对孩子们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2

  活动目的: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幼儿无法比)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师问:你们谁搭得高,谁搭得矮?幼儿:一样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教师:看看谁插得高,谁插得矮?幼儿:一样高)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师:哪个高,哪个矮?幼儿: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高、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矮呢?幼儿:拿走两块红圆柱体积木,或加上两块绿圆柱体积木就行了)

  (3)演示游戏:

  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戏、(教师用小鸡的口吻说我小鸡高,你小鸭矮、教师然后又用小鸭的口吻说:不,我小鸭高,你小鸡矮)

  教师请幼儿判断一下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幼儿可能回答一样高,因为它们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从头部看是一样高的)

  教师揭去遮盖的布,幼儿看到小鸡站在小椅子上,小鸭站在地上、再请他们想一想,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教师可边说边把小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动:

  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评析:

  1、设计中将高与矮比较中的相应性、相对性、可变性巧妙地渗透在集体活动和分组操作中、在演示游戏和延伸活动中,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体比高矮时,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幼儿仔细观察、多做比较、

  2、设计中的各环节注意动静交替,既有拍气球时的向上跳跃等活动性比高矮设计,又有桌面组合、摆弄操作材料等安静性比高矮设计、幼儿不仅人人有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去的机会,同时还有思考、判断、应用和再创造的机会、

  3小班数学优质课:五彩石头路

  活动领域:

  游戏化的教育活动,正确排序、活动前评析最近发现许多幼儿对排序不太了解,通过这堂课能有所进步、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系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的“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的“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

  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

  学具:《幼儿用书》P34页,每组雪花片若干,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老鼠买面包圈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师:小老鼠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一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全合起来的意思。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减法算式,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的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大老虎有3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打老虎还剩2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点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特别是“-1”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复习2以内的点数,在游戏中尝试区分红黄绿色。

  2、初步引导幼儿感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1、物质:红黄绿色汽车挂卡与幼儿人数相同;红黄绿色圈各一个;

  2、标有颜色和点子的停车场六个。

  三、活动重难点:

  1、复习2以内的点数

  2、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四、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了:

  1、 幼儿身挂汽车挂牌,边唱歌边开车进入场地。

  2、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

  3、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车?

  4、 按喇叭:

  (1)听老师说数字,按喇叭。

  (2)看图片,按喇叭。

  (二)、红绿灯:

  1、 马路上有许多和走路的人,是什么来指挥交通的?

  2、 我们现在一起来玩一个红绿灯的游戏好吗?

  3、 教师介绍玩法: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

  4、 师生共同游戏。

  (三)、停车场:

  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车子的颜色和点数。

  2、 引导幼儿观察停车场的颜色,及其标志上的点数。

  3、 引导幼儿根据颜色和点数将车子停到相应的停车场上。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5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

  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反思与讨论:

  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教案01-11

幼儿数学活动分类教案02-20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15篇02-03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01-31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12-16

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06-07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圆形02-12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02-09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