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许多事物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许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2、体会单位1是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填空:四分之一写作:,十分之三写作
读作读作
2、“”表示。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
(1)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黄色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试一试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几分之几?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黄花:
长方形:圆: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让学生展示自己圈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他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与同伴说一说。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相同的分数,如果对应于不同的“整体”,那么它们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分数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懂得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以及理解并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并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会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百数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谁来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生:上节课我们学了因数和倍数。
师:是的,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老师看一看谁上节课学的最棒。(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①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②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它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倍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那我们来做一做下面这道练习题。看一看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做一做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0 因数: 倍数:
25 因数: 倍数:
28 因数: 倍数:
20因数1、2、4、5、10、20 倍数20、40、60、80
25因数1、2、25 倍数25、50、75、100
28因数1、2、4、7、14、28 倍数28、56、84、112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完整,说明同学们对上节课学的知识总结的都很好。下面同学们再按要求做一做下面两道题。
(1)从小到大写出10个2的倍数?
生: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2)从小到大写出10个5的'倍数?
生:5的倍数有:5、10、15、20、25、30、35、40、45、50。
师:那同学们能看出来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探索一下2和5的特征,看一看我们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2 举例交流,探索新知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引入百数表
师: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研究,怎么办呢?
生:选择一部分数进行研究
师: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出示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涂上红色。
(3)师: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100以内5的倍数的个位都是0或者5的数。
(4)师: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
例1:判断105 225 160 380是不是5的倍数,并说出理由。
生:105个位是5,105÷5=21,105是5的倍数。
225个位是5,225÷5=45,125是5的倍数。
160个位是0,160÷5=32,160是5的倍数。
380个位是0,380÷5=76,180是5的倍数。
师:这进一步验证了3位数中个位是5或者0的数也是5的倍数。那我们来看一看个位不是0或者5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呢?
例2: 202 136 343 564是不是5的倍数?
生:202÷5=40.4,202不是5的倍数。
136÷5=27.2,136不是5的倍数。
343÷5=68.6,343不是5的倍数。
564÷5=112.8,564不是5的倍数。
师:通过以上的两道例题,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为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是的,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生:能更快的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师:是的,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猜猜下面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
练一练
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
75、280、1325、172、52460
生:75、280、1325、52460都是5的倍数,因为它们的个位都是0或者5;172不是5的倍数,172个位是2,而且172÷5=34.4,不是整数。
师:我们都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那同学们知道2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不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请同学们再次拿出百数表。
(二)2的倍数的特征
师:根据研究5的特征的经验,同学们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可能和数的个位有关系,个位是几的数是2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猜想的很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涂上绿色。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2的倍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以内2的倍数的个位都是2、4、6、8、0的数。
师:是的,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例3:判断124 282 360 458 396是不是2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生:124÷2=62,124是2的倍数;
282÷2=141,282是2的倍数;
360÷2=180,360是2的倍数;
458÷2=229,458是2的倍数;
396÷2=198,396是2的倍数。
它们都是个位是0、2、4、6、8的数,而且都是2的倍数。
师:所以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生:个位为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很好,那请同学们做一做下面一道题,判断一下哪个是2的倍数,哪个不是,把它们归归类。
例4:做一做
48、125、91、6、307、554、920、43
是 2的倍数:48、6、554、920;
不是2的倍数:125、91、307、43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相信大家都能确认2的倍数的特征了。学习完了2的倍数的特征,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以此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三、探究深入,总结概念
(一)奇数与偶数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那这里呢,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它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例如,2是偶数,3是奇数。14是偶数,15是奇数。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进一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练习三
1、下列数中,那些是奇数?那些是偶数?
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
生:奇数: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数:98、0、1000、988、3678
(二)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师: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我们会发现什么?
做一做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那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即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生:2的倍数: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8100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90、60、130、280、8100
师:做完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都是0。
师:是的,数学就是这么有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
4 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了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通过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又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还有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练一练。
1、按要求用2、3、7、0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有几个写几个)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
生:2的倍数有:372、732、230、320、302、720、270、702、370、730;
5的倍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2、一个三位数27( ),
(1)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2的倍数。
(2)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5的倍数。
生:(1)0、 2、 4、 6、 8
(2)0、 5
四、课后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师归纳整理。
师: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奇数:整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都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
2、能正确辨认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
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
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现在请打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部分。
从①②③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天安门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辨认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
先个人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活动2
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现在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
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
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
4、P58、试一试
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
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
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
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动3
P59、1、连一连
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
P59-2
审题、填写
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得到进一步巩固;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评:通过引导学生鉴赏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建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感受四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欣赏了数学的美。]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2 、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
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连线、举例、分类、统计,进一步加深对四种形体特征的认识,从而初步建立各类形体的清晰表象。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评: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交流可以及时反馈,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评]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