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比较大小》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小比较数学教案03-31
小班《比较大小》数学教案01-29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03-24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03-23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04-02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02-22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09-02
人教版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01-31
数学比较大小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