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时间:2023-11-07 13:35:14 雪桃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细菌的发现史;

  2、细菌的 形态结构;

  3、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 结构, 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

  细菌的 形态 结构 ,细菌 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 细菌分布 广泛 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认为细菌是现有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附属结构包括荚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运动。

  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细菌的生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成两个。

  当环境不好时,细菌会变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度过不良环境时,芽孢又萌发成细菌。

  六、课后反思

  为什么细菌能够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2

  一、重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二、难点:

  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板书设计示意框图(第一课时)

  第二节:细菌

  细菌的发现:法国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细胞核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

  时序

  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情境导入:

  用生活实例引出细菌的发现:“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手上如果不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细菌又是从哪里来的?”

  二:课前预习:

  细菌个体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见吗?

  用什么仪器可以看见细菌?

  细菌很小,为什么分布却十分广泛?

  三、合作探究:

  1、提问:“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思考:

  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巴斯德要是没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能作出这个简单而精彩的实验吗?并指导学生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道理。

  2、细菌的形态如何:

  “细菌很小,究竟有多小?我们能不能看见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指出:“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十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人的肉眼看不见细菌,只有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说出细菌的几种形态: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

  3、细菌的结构怎样?它和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问引入:“细菌有不同的形态,那么这些不同的形态的细菌其内部结构是不是也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课件,观察顺序可由外到内,看各有什么结构?

  再将细菌的结构图与动植物细胞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观察顺序还是由外到内。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4、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先复习动物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细胞是什么营养方式?为什么不同?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是自养方式;而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无法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异养方式。

  再对照细菌的细胞结构,根据细胞内有无叶绿体,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再提示学生思考,既然细菌是利用现成的有面物来生活,那么,在生态系统中,它处于什么地位?

  5、细菌的生殖方式

  提问:细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水分、温度、有机物丰富,有的还需要有氧。为什么细菌分布却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并讨论其原因。

  播放细菌生死的录像。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细菌的生殖特点。

  细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生殖的?

  适宜的时候,多长时间分裂一次?

  当环境不良时,细菌会形成什么结构?

  细菌为什么会无处不在?

  6、技能训练:

  计算细菌的数目,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

  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

  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

  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

  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

  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2)学会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知道细菌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

  (3)知道细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及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重点)

  2.能力目标

  (1)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使其认识到讲究卫生、维护人体健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及结论,了解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探究方法,能阐述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讨论交流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资料、图片、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细菌的发现、发布、形态结构方面的资料。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过这些现象:你生病拉肚子,医生告诉你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妈妈总是让你先洗洗手,吃剩的饭菜存放久了就会变质这些都与什么生物有关系呢?

  那么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与我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细菌的世界,了解未知的奥秘。

  出示课题:细菌生1: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生1:这些都与细菌有关系

  学生观看图片,通过教师的讲述对图片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快速直接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15分钟知识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阅读下面小资料来认识一下细菌:从小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资料】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 51030个。细菌的个体非常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行才有1毫米长;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科学数据显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污垢里可藏有38亿个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

  过渡:细菌那么小,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要想观察到它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行。

  演示实验:观察细菌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10页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并讨论完成下列内容:

  (1)小组内共同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

  (3)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2.请2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操作步骤,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看,指出其不足之处。

  3.用电子摄像头连接到电脑上,投射出显微镜下的物像,(或提前做好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如何?

  4.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指导学生更清晰的观察放大倍数更大的细菌:细菌有几种形态?

  总结:细菌的形态有三种,及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5.课件展示:几种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归纳。

  过渡:虽然细菌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6.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2.3-6,结合相关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细菌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2)细菌的细胞基本结构有哪些?

  (3)有的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分别是什么?这些特殊的结构对细菌有哪些作用?

  精讲: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有遗传物质。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7.指导学生比较植物、动物细胞

  和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列表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成形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植物细胞有有有有有有有

  动物细胞无有有有有有无

  细菌细胞有有有有无无无

  想一想: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从结构上看,哪种细胞更低等?

  精讲:细菌细胞比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属于原核生物,而动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因此,细菌比动植物低等的多。

  过渡:细菌的结构如此简单,个体又那么微小,它们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认真阅读资料,从中提炼信息。

  生1:细菌十分微小。

  生2:分布很广。

  生3:细菌的种类繁多。

  生4:我们要经常洗手、讲究卫生才能减少身体上细菌的数量。

  小组内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讨论其他问题,尝试回答:

  生1:低倍镜视野大,容易找到物像,而高倍镜视野小,不容易找到物像。

  生2:直接扳动物镜易导致镜头松动而损毁显微镜。

  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的操作是否规范。并思考问题。

  全体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

  生: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继续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更清晰的认识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的细菌。

  迅速判断、并抢答。

  认真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回答:

  生1:细菌是单细胞的

  生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遗传物质。

  生3: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对细菌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生4:有的有鞭毛,能使细菌运动。

  回顾植物、动物的细胞结构

  比较细菌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比较后回答: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线粒体、叶绿体。

  认真听教师精讲,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添加这个小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一下有关细菌的知识,对细菌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数字,体会细菌体积之小、数量之大、分布之广、与人体关系之密切。

  通过复习,对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熟练掌握,进一步学会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操作方法,循序渐进。

  教材在此处第一次安排高倍镜的使用,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设计这两个讨论题,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以后使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锻炼了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并让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巩固。

  设计这3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分析它们与细菌细胞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同时让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

  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然而然的发现细菌的突出特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处给学生介绍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更高等,帮助学生建构结构越复杂的生物越高等的生物学观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

  10分钟知识点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11页有关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它是如何获取有机物的?

  (2)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称为什么?

  (3)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对氧气的需求相同吗?

  总结:可见大多数细菌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异养有分为腐生和寄生。

  点拨: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我们把细菌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

  2.课件播放(细菌的繁殖过程和芽孢的形成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1)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2)细菌繁殖的速度如何?

  (3)当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菌是如何度过的?

  点拨: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和前面学过的孢子不同。芽孢是一种休眠体,可以生存十几年,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就会重新萌发成细菌。

  算一算: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假设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过渡:细菌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几乎无处不在。尤其看了电视剧《731》以后对细菌更深恶痛绝。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

  生1: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获得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

  生2:有些细菌是直接从其他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我们称之为寄生。

  生3:不同的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活,有的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也有的有氧无氧都可以进行。

  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并尝试回答。

  生1: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的。

  生2:在条件适宜时,细菌每隔2030分钟就分裂一次,分裂的速度特别快。

  生3:当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菌内部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动手算一算,看看结果如何。

  生:细菌繁殖的速度真快!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归纳能力。

  通过总结和精讲,拓展自养和异养的概念,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分类,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名词,因此有必要拓展。

  细菌的分裂生殖和芽孢的形成是难点,比较抽象,此处利用一段视频动态的展示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正确区别芽孢和孢子,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的观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细胞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4、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难点分析:

  细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以上内容,其中包括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技能训练’。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细菌菌落的基础上,着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从结构特点上推测出其营养方式,最后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以后的《真菌》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舒肤佳的广告导入新课,学生可以看到广告上小朋友手上的细菌,让学生对细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电视上常常播放的广告让学生感到熟悉,把抽象的细菌现实化。

  (二)、讲授新课。

  1、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对巴斯德实验的学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知道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本节内容

  出示问题:

  (1)细菌是如何发现的

  (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3)微生物学之父是谁?

  (4)细菌有哪些形态?细菌细胞由哪些结构构成?

  (5)细菌是怎样繁殖的?怎样抵抗不良环境 ?

  3、教师: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是谁

  学生:列文虎克

  教师:他是怎么发现的?利用什么?

  学生:显微镜

  教师:白板展示列文虎克当时发明的显微镜并和现在的显微镜对比,说明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并再次提问,细菌是原来就存在在生物圈的`,还是自己又产生的?

  学生:是本来就存在的。并说明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说明“鹅颈瓶实验”

  教师:讲述巴斯德的实际,并提问,通过对巴斯德的这个实验的学习,大家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教师:适当总结,并说学习也是一样,应该脚踏实地。教师:白板展示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让学生直接观察细菌。提问,细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它的形状可以分为三类,是哪三类?

  学生: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师:白板展示三张形状的细菌,并分别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一道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细菌的不同形态

  教师:通过大肠杆菌这个原来学过的单细胞细菌,引出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研究细菌的结构

  教师:展示、汇报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生物)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教师:重点讲解荚膜和鞭毛,并强点,他们不是所有细菌共有的。

  教师:白板展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让学生们归纳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不同

  学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教师:重点强调不是没有细胞核,而是没有成行的细胞核。并出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知道学生通过对植物细胞营养方式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生:细菌是“异养”,异养有两种方式:腐生和寄生

  教师:重点讲解腐生和寄生。

  教师:细菌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们是如何繁殖的?

  学生:分裂

  教师:播放细菌分裂的视频,让学生只管感受细菌分裂的可怕。并出示一道数学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看视频。之后算题,得出一个比较大的数目之后,认识到勤洗手的必要性。

  教师:细菌分布的广泛除了和分裂速度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细菌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菌还会形成什么?

  学生:芽孢

  教师:大家听一下,老师说的这句话对不对啊?芽孢是细菌的生殖体。

  学生:不对,说明,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体,而是细胞的休眠体,它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在环境适宜的时候还会再繁殖出新的细菌

  教师:学生归纳,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学生: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而 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

  (三)课外拓展: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外科医生手术前进行严格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戴手套是为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戴口罩是防止医生呼气时将细菌带入病人体内。上述做法都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病人。反之,也防止病人身体的病菌感染医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结构 形态 营养方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舒肤佳的广告视频。

  生:观看、产生好奇为什么要洗手。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勤洗手?”;“手上的细菌肉眼能看到吗?”

  引入课题:细菌

  (二)交流合作、探究讨论

  1、细菌的发现师:提出问题

  ①谁最先发现了细菌?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

  ②细菌的来源,谁给出了正确解释?

  ③巴斯德怎样演示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为什么?

  ⑤通过巴斯德的这个科学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细菌的发现、细菌的来源、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师:巴斯德曲颈瓶试验FLASH演示

  师:小结荷兰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细菌的来源给出了正确解释: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个体特点?用什么观察?

  ②细菌有哪些形态?

  ③细菌是独立生活还是共同生活?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

  2、细菌的结构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

  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

  师:出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师:小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4、细菌的营养方式

  师:提出问题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

  生:推测和交流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原因。

  师:播放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

  师:小结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5、细菌的生殖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靠什么进行生殖?

  ②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个人卫生?

  师:展示细菌的生殖视频,推测细菌的繁殖公式1个细菌繁殖的数目=2n

  (n为细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数)

  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师: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提出问题

  ①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不会死亡?

  ②由芽孢萌发成细菌是一种生殖吗?

  ③细菌有哪些结构使它无处不在?

  ④细菌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的原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师:播放细菌形成芽孢视频

  师:小结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上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细菌几乎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生课堂效果测试: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3)细菌的形态有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__状。

  (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 。

  (5)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桃树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桃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是独立生活

  B、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能否进行呼吸作用

  D、生命活动是否消耗能量

  (6)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A、冬眠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C、形成芽孢

  D、形成生殖细胞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讨论交流,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5、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选题上面向实际教学问题,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重视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8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由于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材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是异养的结论。细菌的生殖我是通过书中的技能训练来让学生来体验,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2、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图片和课件,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方式。

  学习难点:

  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细菌的发现史;

  2、 细菌的 形态结构;

  3、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 结构, 细菌的生殖。

  三、 教学难点

  细菌的 形态 结构 ,细菌 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 细菌分布 广泛 的原因。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认为细菌是现有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附属结构包括荚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运动。

  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细菌的生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成两个。

  当环境不好时,细菌会变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度过不良环境时,芽孢又萌发成细菌。

  六、课后反思

  为什么细菌能够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11-20

中班健康教案设计:细菌真多09-13

细菌对铅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04-28

磁性细菌生物法处理屠宰废水05-02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9-1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2-20

《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教案设计08-25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4-12

微生物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