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2 11:18:4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语文教案9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改进方法

  第1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文言文必须读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

  3.初步熟悉几个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弄清实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开始,怎样学习是关键,着力抓把诵读,使学生当堂成诵,疏通文义后,让学生在课上背诵。(全班齐背,再个别同学分行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背诵,所以大家要多读,读熟才能背。

  正音:

  愠(yùn),罔(wǎng),殆(dài),谓(wèi),哉(zāi),

  诲(huì),焉(yān),亦(yì),识(zhì)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大家读过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为什么叫“子”呢?(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记,用“子”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论语》和孔子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曾担任过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上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学生再读课文,老师领读全文。

  诵读前四章,教学步骤如下:

  ①齐读1~2遍②颂读并划分停顿③疏通文义④自由练习诵读(抽查个别学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这些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③]

  〈译〉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它,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知”了解。

  “愠”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三句话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问”,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2.“温故而知新”

  “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体会或发现。

  〈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章

  “罔”指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贡”章

  这章形式与其它各章不同,是学生提问,老师作答。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在封建时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据他生平的功业给他一个名字叫“……”,孔圉的谥号是“文”。

  “谓”叫做,称为。“敏”聪敏。“耻”以……为耻(意动)。

  “是以”因此。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作业]背诵全文六章,前四章会默会译。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前四章的内容。

  5.“默而识之”章

  “识”记。“之”学习所得。“厌”满足、厌倦。

  “诲”教导。(“厌”同“餍”满足)“何有于我哉”

  〈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学生而又知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择”选择。“善”好的地方。“改”改正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好地方学习,对他们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

  背诵课文

  [练习]一~四

  (要求):把课文间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写字义,两行翻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正确认读13个生字。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质疑。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流。

  作业布置

  1、把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2、“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结合生活实际,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一 导入

  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甲:桓景很难过。他想一定要为家里人报仇。

  学生乙:桓景特别伤心。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不让瘟魔再害人了。

  学生丙:桓景看到家人死去,伤心得都哭了。他想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学好武艺,杀死瘟魔。

  就是这种一定要斩妖除魔的信念支撑着桓景,他排除万难去拜师学艺。最后,他杀死瘟魔了吗?他是怎样铲除瘟魔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细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画出了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请你快速看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

  2.集体交流。

  对于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对比朗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蹚过了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见到了费长房。

  ①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些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桓景走了很远的路,才见到费长房。

  学生乙:路特别远,又不好走,桓景很辛苦。

  ③桓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甲:可能会碰到野兽,有生命危险。

  学生乙:他的干粮吃完了,鞋磨破了,他挨饿受冻。

  学生丙:山路很危险,有几次夜里赶路他差点儿摔下山崖。

  ④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仍不放弃?

  (为家里人报仇,要除掉瘟魔的决心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⑤是啊!每当想起家人,桓景就有了力量。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桓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了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⑦桓景见到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甲:他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

  学生乙:他的身上可能还有伤。

  学生丙:桓景一定又黑又瘦。

  ⑧如果你就是费长房,你会说什么?

  (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①想象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

  学生甲:他每天特别早就起来练习武艺。

  学生乙:有时候他练武入了神,忘记了吃饭。所以课文中用了“勤学苦练”这个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恒景武艺学成之后,师傅费长房让他下山,斩妖除魔。默读第6、7自然段,找找从哪些词句看出桓景特别勇敢。

  ①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看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他们搏斗的情景。

  体会“见势不妙”的意思。

  ②此时山上的乡亲们看着桓景和瘟魔搏斗,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甲:他们心里很紧张,因为瘟魔很厉害。

  学生乙:他们担心桓景会受伤。

  学生丙:看着桓景和瘟魔搏斗,他们相信桓景一定能赢。

  (4)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看到瘟魔死了,老百姓什么反应?(欢呼雀跃)

  (5) 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 复述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家人死于瘟疫 不怕困难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练成武艺 斩妖除魔为民除害。

  2.复述故事情节。

  (1)把故事讲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

  (2)指名在全班讲一讲。

  四 总结

  很多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你可以通过看书、上网查找、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这些故事。把你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学生读中独特的个性体验。设计教案时,尤其要注意孩子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侧重找出本文中关键的句、段进行理解、体会、朗读。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尊重学生的个别体会,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读。本文中,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过程是重点。教师可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试着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个别谈了体会后,再将自己深刻的体会放到句子中品读。

  不足之处: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有点平均使力,教案设计得虽然不错,但实际操作却出现卡壳。

  1.读一读下面的字,先按字母表顺序给它们排排队,再按笔画从多到少排排队。注意书写要工整。

  妻 拜 瓶 侵 袭

  拜 瓶 妻 侵 袭 袭 瓶 侵 拜 妻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如果……就…… 不仅……还……

  (1)(如果)刘明的腿不受伤,他(就)能参加这场比赛了。

  (2)(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3)她(不仅)学习成绩特别好,(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4)(只要)坚持锻炼,你的身体(就)会康复。

  3.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讲给大家听。

  九九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快活泼,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松鼠,所以课文内容强烈的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三、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四、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

  (1)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

  (2)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

  (4)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文:

  ①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②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①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②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3、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

  ①教师范读。

  ②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4、讨论。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三)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

  (1)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四)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

  (1)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2)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2、绘画。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

  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

  ①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

  (1)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2)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

  (1)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2)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四)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

  (1)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2)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五)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主意:办法。

  (2)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3)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感知课文

  (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总括全文对下文有提领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热爱、情有独钟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探究写法: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1)第二段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

  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课堂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

  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板书设计:夏感

  梁衡

  总括紧张、热烈、急促(提领)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辞、感官)

  写景夏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对比)

  夏之旋律劳作辛苦、紧张忙碌(烘托)

  抒情大声赞美(对比、欲扬先抑)

  七、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2)“粒”左窄右宽。

  (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二)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以下是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背影》的教案05-01

语文教案:春风教案04-30

语文教案:春教案04-30

语文环保教案04-25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古诗教案06-19

(经典)语文教案08-24

语文乐园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