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26 18:12:1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优】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准备:

  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 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吗?

  C:水甜甜的很好喝。C: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对啊,糖在哪呢?C:糖在水里不见了。C:我知道,糖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盐。C;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T: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C: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 幼儿实验活动。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相片,笔,鞋子, 花, 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幼儿1那起方糖放进水中,看了看说"老师我的方糖不会溶"幼儿2也那起方糖放进水中,并用筷子搅拌后他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他高兴得直喊了起来,"哦方糖溶解了" 幼儿1见了也拿起筷子进行搅拌,结果方糖也溶解了。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 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T: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阶段:二

  教学目的: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课前准备:

  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制作饮料的过程,引入活动主题。T:......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饮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却很慢才喝到呢?C:"因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块一块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儿猜想,并做记录。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师这里有白糖和冰糖,它们都一样是硬的,也一样多,你们猜谁溶得快呢?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儿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结果。T: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看谁溶得快。C:(先放白糖,溶解后再放冰糖)老师,我不知道谁溶得快,谁溶得慢。C:先放冰糖溶了一会儿后,再放白糖);老师,是冰糖溶得快。C:白糖和冰糖同时放)老师,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进去一会儿就不见了。T为什么有的说是白糖,有的说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较两个的快慢,要怎样比呢?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对。要象我们比身高一样两个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这样想""我也是"......幼儿一致确定后采用此方法再次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 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阶段:三

  教学目的:

  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

  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锤子, 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 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 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对,把它打碎,变小小的""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 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 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 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反思:

  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和用明矾净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活动,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环抱意识,懂得要保护水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自制实验瓶、漏斗,棉花、布、纸若干,明矾少许,记录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识准备:

  课前带幼儿参观运河,感受污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观运河的过程,说说运河的水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帮助运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语调,请幼儿来帮忙,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说说该怎样使污水变得干净。

  3、教给幼儿过滤的方法。出示棉花、纸、布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这些材料来过滤水,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演示用明矾净化水的方法。

  6、评价幼儿记录卡。

  7、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让我们以后一起来保护我们的运河,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认识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水的兴趣,知道水的一般性质和用途。

  2、丰富词汇: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流动。

  3、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盆水,水中有果冻碗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

  3、每位幼儿一杯水;

  4、字卡:水、无色、无嗅、无味、透明、流动;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水资源

  1、教师播放录像,幼儿观看;

  2、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的是什么?你们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吗?”

  二、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

  1、水的性质:

  (1)出示一杯清水,让幼儿观察,问:“杯里装的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幼儿会回答:白色)再出示一杯牛奶,让幼儿观察,问:“杯里装的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牛奶、白色)再问:“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都是白色的'吗?”从对比中知道:水是无色的,牛奶才是白色的。领读:无色。(出示字卡)

  (2)出示一杯酒,问:“杯里装的什么?”(幼儿可能回答是水)“肯定是水吗?为什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不是水”(巡回让幼儿闻)“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个杯子里装的是不是水?(酒)酒有气味吗?(有)我们再来闻一闻水有气味吗?(没有)对,水是无气味的,既无嗅。领读:无嗅(出示字卡)

  (3)问:“水是什么味道的呢?水有味儿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呢?”(请幼儿尝尝温开水)从而知道:水是无味的。领读:无味(出示字卡)小结: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请个别幼儿说。

  (4)出示清水和牛奶各一杯,分别投入硬糖,问:“哪只杯里的糖粒看得见?”从观察对比中知道,水里的糖粒看得见,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领读:透明(出示字卡)

  (5)“现在请小朋友玩水,好吗?”要求:将一只碗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碗里,倒满后继续倒,看看另一只碗里的水会怎样?(流出来)从而得出,水会流动。领读:流动(出示自卡)

  2、水的用途: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的,还知道了水会流动,那么水有什么用途呢?(指导幼儿说)

  教师进行小结:水的用途很大,人们每天喝水、洗脸、洗衣服、洗菜、做饭等都要用水;花草树木和庄稼也要用水;动物生存也离不开水,工厂生产需要水,发电织布需要水等等。所以,水的用途可多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水呢?(节约用水,不能浪费一滴水)

  教育幼儿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活动延伸:

  朗诵儿歌:《水是个宝》结束

  附:

  水是个宝

  水呀水,是个宝,人民生活少不了。

  妈妈用它洗衣服,弟弟用它来洗澡。

  淘米洗菜洗碗筷,家家户户不能少。

  水呀水,是个宝,生产建设不可少。

  庄稼要它来灌溉,花草树木也需要。

  发电织布炼钢铁,大小工厂都需要。

  水呀水,是个宝,它的用处真不少。

  人人用水要爱惜,节约用水记得牢。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世界最高、最、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2、能主动探索、记录,和同伴交流。

  3、对探究、了解动物世界的秘密感兴趣。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动物世界最高、最、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活动难点:

  按要求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能和同伴围绕问题认真讨论交流。

  活动准备:

  常见的动物图片(目标中提到的动物),笔、记录纸、粉笔、《十二生肖操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动物世界很奇妙,藏着很多秘密,动物们各有本领,在自然中生存、躲避敌人、保护自己,今天,老师先做一次调查,考考家对动物世界的秘密知道多少:每个人记录出你认为的动物世界中最、最高、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拿一份记录纸,在合适的格子里用自己熟悉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答案。

  2、教师每个小组个别询问,了解幼儿的基本认知情况。

  3、带着问题请幼儿欣赏主题短片视频:到底什么是准确的答案,藏在视频里。

  4、教师出示一份的记录卡张贴在黑板上,请幼儿馈专题片的答案,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5、请幼儿对照答案,看看之前自己的认知对不对?

  6、教师小结:海洋里最的动物;陆地上最的动物;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陆地上跑的最快、跳的最远的动物;最的鸟和它的蛋。

  三、趣味活动

  动物世界还有什么动物有特的'本领或特征呢?先请家跟老师一起完成《十二生肖操》。

  1、随儿歌音频做十二生肖模仿操。

  2、刚才我们模仿的动物有什么特的本领和特征呢?

  四、结束部分

  动物世界里动物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一下,动物世界里哪些动物身体有毒?哪些动物身体软?还有哪些使我们今天不知道的,请你画成一幅画带来告诉家。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观察了解动物千奇百怪的睡觉姿态。

  2. 能够分清不同动物的不同睡姿并初步了解这些睡姿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 《小猪睡觉》的音乐

  2. 有关动物睡觉的各种姿态的图片PPT。

  3. 人手一份《动物睡姿的作用》调查表

  三、活动过程:

  1. 歌曲导入(歌曲《小猪睡觉》)

  ——你们听一听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睡觉的'?(歌词: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摇摇)还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噜)

  2. 做小客人去森林旅游观察别的动物怎么睡觉

  ——小猪看见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它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森林里旅游,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你们说好不好?那你们的声音都要轻一点哦,不要吵着小动物睡觉了好不好?

  3.出示小松鼠睡觉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

  小结:原来小松鼠这样睡是为了保暖。

  4. 出示丹顶鹤睡觉的图片.

  5. 出示蝙蝠睡觉的图片

  观察蝙蝠是怎么睡觉的

  ——蝙蝠:“我的翅膀特别大但我的脚又特别短,倒挂着睡觉可以在我发现猎物靠近时只要脚一放开就能飞过去抓住他了。”

  5)小结:他这样睡是为了方便捕猎。

  6.出示调查表

  “小动物们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保暖,有的是为了躲避敌人,还有的是为了方便捕猎。周老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把它们睡觉姿势的作用在相应的内容下打钩。”

  7.“其实还有一些小动物和小刺猬一样睡觉时的本领也很大!”

  “他是怎么睡的?为什么这么睡觉?”(缩进壳里睡觉,可以防御敌人也能保暖。)

  8.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1、幼儿认识了解火的用处与危害。

  2、知道着火时几种自救的方法,并会报火警。

  活动准备:录像片、图片、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认识火点燃火时,眼中看到的火是红红的,有火焰,火在燃烧时会达到很高的温度。

  3、幼儿了解火的益处

  火是人类的'好帮手,你知道火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火能烧饭、炒菜、取暖、照明……)

  4、看录像,幼儿充分了解火的危害

  师:小朋友,知道吗,用火不当,火就会造成危害,请看录像

  5、知道哪些物品容易燃烧,易造成火灾

  烟头、蚊香、火柴、煤气等

  教师教育幼儿平时要远离这些火种以免会造成伤害。

  6、了解着火时几种自救方法

  a:用温毛巾捂住口鼻,身体贴地面行走

  b:用湿棉被把门缝堵住,靠近窗户前呼救

  c:着火时,不乘坐电梯,要走安全楼梯

  请幼儿做模拟练习,报火警

  7、幼儿分组动手制作禁火标志,放在幼儿园、班级明显位置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

  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交流,讨论

  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

  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

  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2、会与同伴合作使用七筒扎紧充气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尝试给气球充气。

  1、这里有许多气球,用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快快地鼓起来呢?

  2、幼儿自选方法,尝试使气球快速变鼓。

  3、将充好的气球用气球托扎好,插入油泥中展出。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很快地让气球鼓起来?怎样才能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

  2、引导幼儿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原因和做法:要想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就要把气球与气筒口对好捏紧,然后快速地往里打气。

  3、再次操作,验证讨论结果。

  (三)我来扮演气球。

  1、请幼儿独自扮演气球,想象表演气球慢慢充气成形的.过程。

  2、请幼儿两两合作,一人扮演打气者,一人扮演气球。要求两人协调地表现打气者快速充气与气球迅速膨胀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了解溶解的现象,并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与水。

  2、愿意积极的参加实验,对探索感兴趣。

  活动准备:

  盐、味精、糖、面粉少许、小石头、黄沙、黄豆若干、杯子每人一个,筷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水的颜色

  “在杯子中舀上水,观察水,水有颜色吗?”

  比较白纸与玻璃的颜色的区别,了解水是透明的',丰富词语:透明。

  2、溶解

  在味精、盐、糖、面粉中挑选一样放在你的杯子中,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味精、盐、糖、粉还看得见吗?

  教师实验:将黄豆、黄沙、小石头分别放入水中,看看他们有没有不见了?

  得出结论:有些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些东西则不能溶解在水里。

  丰富词语:溶解、搅拌。

  3、观察溶解后的颜色

  “味精、盐、糖、粉溶解在水中后,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介绍溶解后水的颜色,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味精、盐、糖放入水中溶解后水仍旧是透明的。粉放入水中溶解后变成了白色的。

  活动反馈:

  在一开始的观察水的颜色时,有许多幼儿就把水的颜色说成是白色,我们就比较了白纸与玻璃的区别,白纸手放在后面是看不见的,但玻璃手放在后面是看得见的,这叫透明,经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快就理解了透明与白色的区别。在将黄沙放入水中后,水出现了颜色,幼儿就认为黄沙溶解与水,但在出示了小石头后,幼儿就更容易理解,溶解在水中的是上面的泥,而不是物质本身。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实验,理解了溶解。学会了“溶解”“搅拌”词语。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的豆制品,激发幼儿探索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ppt、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房子是谁的家?

  (2)今天黄豆爷爷家可热闹了,为什么呢?(点击蛋糕,一起唱生日歌。哦,原来呀今天是黄豆爷爷的生日。)

  2.观察交流

  (1)今天黄豆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给他庆祝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豆爷爷家一共来了几位客人?出示ppt,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我们在数的时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这样数字宝宝就不会错了。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客人。(油豆腐、豆浆、豆油、包子、豆腐、面包、豆腐干)

  (3)这么多客人中有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有些不是黄豆爷爷的孩子。

  教师出示记录纸:我们来找找哪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他是黄豆爷爷的孩子,那你就把这位客人和黄豆爷爷连一连。

  (4)幼儿尝试第一次记录

  (5)交流:你觉得谁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6)小结:我们给黄豆爷爷的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豆制品”。豆制品是用黄豆做成的。

  3.观察交流

  (1)我们再来把黄豆爷爷的孩子找出来。

  (2)幼儿尝试第二次记录

  (3)交流:你觉得它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4)师小结:原来油豆腐、豆浆、豆油、豆腐、豆腐干都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用黄豆做的。

  4.延伸活动

  看这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它们说也是豆爷爷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自己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可以利用农村资源,参观一下农场,了解各种各样的豆,激发幼儿对豆的认识。在活动之后,让幼儿品尝一下活动中认识的豆制品,使幼儿有直观的了解。

  2.参观豆制品的加工过程。

  3.在活动之后也可以把此活动的材料投放在区角游戏中,让孩子进一步巩固了解豆制品。

  4.教师和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在家中也喜欢吃豆制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11

  目地要求

  1、感知10个之内物体一对一或一对集合的现象.

  2、在操纵中感知物体数目的对应关系.

  3、乐意探究,尝试找到解决题目的办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准备

  教具:4个盘子,巧克力豆若干.

  学具:盘子、豆子若干.油画棒若干.

  内容与指导

  一、

  早谈:国旗下好孩子.

  科学领域:物体的对应(蒙氏)

  活动过程:

  1、 豫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点豆豆.幼儿在线上走,教师站在线的出

  口处,给每位经过的'幼儿一颗巧克力豆给予嘉奖.

  2、 集体活动.

  ① 感知“一对一”的现象.

  师:刚才小朋友都吃了巧克力豆,现在我这里还剩下4颗,

  把它装在四个盘子,怎样装呢?谁来讲一说?

  小结:4颗豆豆分别装在4个盘子,一个盘子里装1颗.

  ② 感知“一对二”的现象.

  师:两颗豆豆说他们是好朋友,不能分开,那怎样办呢?请

  你们想一想办法.

  小结:4颗豆豆分别装在两个盘子里,一个盘子里装2颗.

  ③ 操纵活动“分豆豆”.

  师:幼儿感知在一对一或集合的现象:在一个盘子里装一个

  豆豆或装几颗豆豆.

  3、 游戏活动.

  师:扮演渔翁,幼儿扮演小鱼,边念童谣边做鱼游的动作.

  当渔翁抓到一条鱼宝宝时,一位幼儿就要围着渔翁游动,变

  化鱼宝宝的数目,游戏可继续进行.

  4、 幼儿操纵.

  师:预备各种材料让幼儿分组操纵学具.

  5、交换小结,整理学具.

  反思

  能力强的幼儿把握比较快,能力弱的幼儿还不懂期中的含义.

  中班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简单的测量方法,喜欢用尺测量物体。环境创设收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若干。

  重点与难点

  了解尺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体检时,医生是用什么给你量身高的?

  2、尺是什么样的?请幼儿从篮子里拿出尺看一看、摸一摸。

  3、你看到的尺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尺上有竖线。

  4、尺上为什么都有竖线?

  二、认识不同的尺

  1、教师请幼儿观察各种尺,说一说尺的不同。

  2、教师总结:尺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尺的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圆形。尺的.材料也有不同、有塑料的、木头的、金属的。

  三、说说尺的用途

  1、人们制造了这么多的尺,有什么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裁缝用尺量人的形体、用尺量布做衣服;哥哥姐姐用尺做作业;工人用尺做家具、造房子等。

  3、哥哥姐姐做作业时用的尺和工人叔叔造房子用的尺一样吗?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来干什么?

  四、尝试测量物体

  教师给每一小组长积木、游戏棒、纸条若干。

  请你选用一样物品,用尺量一量它有多长?价值分析:

  通过让幼儿观察尺了解尺的基本特征。

  引导幼儿知道,有了刻度人们才知道测量结果。

  通过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尺有不同的功能。

  初步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2、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3、激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愿意吗?请你们仔细看认真记,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

  他们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观看课件,并加以解释。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动物园里生长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

  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长等。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说说动物身上的之最,说对的教师给予鼓励、表扬,并颁发奖品。

  3。播放课件,将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那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三、结束

  音乐伴奏师生对歌,巩固知识的掌握。“小朋友,我问你,什么动物鼻子长?

  “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自然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14

  活动背景:

  本学期初为丰富自然角,三组四组的幼儿种植了蚕豆,蚕豆发芽了,一天天长大了,每次路过自然角孩子们都会讨论:"这是什么呀?""它长的好大啊!""怎么都是细细长长的呢?"于是我生成了这一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蚕豆。

  活动目标:

  1.认识蚕豆,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2.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对种植活动产生兴趣。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蚕豆,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

  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对种植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自然角看过蚕豆生长。

  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自然角的植物吗?

  二、互动学习:

  1.了解蚕豆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叶子,茎,蚕豆)你知不知道蚕宝宝躲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蚕豆宝宝穿着绿色的衣服,头上有一道线,沿着线剥开就变成蚕豆米,扁扁的身体看起来可爱极啦。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师:蚕豆从哪里来的的呢?",怎样长大的?

  小结:蚕豆宝宝先发芽,然后越长越高,一段时间后会开出漂亮的小花,小花落了之后就会长出壳子,蚕豆宝宝就躲在壳里面,等到四月份的时候就

  三、交流讨论:

  师:种蚕豆要准备哪些工具?

  小结:小铲子和浇水壶。

  师:怎样种蚕豆呢:

  幼儿讨论。

  小结:

  1.先把菜地的周围的杂草和石头清理干净。

  2.用铁锹挖个洞,这个洞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在洞底放入两三粒种子。

  4.盖上土,把种子藏起来,5.浇水。

  6.观察记录。

  四、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种蚕豆,现在我们就去试一试吧,今后我们要经常去看看他们,关心他们,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并把他们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园《挖掘运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参与,培养乐探究、勤表达等良好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蚕豆的外形,并且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最后通过种植积累相关的经验。

  2、设计构思巧妙: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充分运用幼儿自己的记录,引导幼儿有序排队种植,最后再次运用这张记录进行区分,以帮助幼儿最后总结正确的经验。可见,这种记录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具有系列性:本次活动是蚕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虽然这样的活动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实有效的,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真正能帮助幼儿建构、积累经验的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中班03-18

中班的科学教案03-16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1-16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1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0

中班科学教案04-1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5-27

中班科学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