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分析。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学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叶草、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
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
进行实验之前,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老师可设计一系列思考题,启发学生: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②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③取下遮光的黑纸时,叶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④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⑤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⑥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区别吗?
⑦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⑧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2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学习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
2、在 和 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 ,形成新的 和 ,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 部分渗出来的。
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 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有的植物还不止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来组成植物体了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
1、 自学教材第113页学习徒手切片的制法。
2、 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结合《叶片结构示意图》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深吗?为什么?
3、 拓展反思,讨论交流:如何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学习任务二: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思考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讨论总结: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拓展延伸: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
讨论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⑴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
⑵四人小组根据问题思考: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讨论、交流、总结: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图Ⅲ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讨论回答: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 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教学准备
1.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实验的观察结果。(试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
3.谈话: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根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叶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 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启发学生想象树木用根吸收的水分,从树木的什么地方散发到空气中去了。)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 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 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 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 到气孔。)
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 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 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叶面上有什么?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 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 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课题)
(6)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 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 照图思考。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1—2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 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4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师寄语: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水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态;叶片才能有利于。
二、导入新课: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还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吗?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p107页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 ,幼嫩的叶子
为 左右,树干平均为 。
2、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种子中含水。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3、总结构成植物体的水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课本p108—10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4、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分析。
发育期天数需水总量(米公顷)
返青期29635
拔节期23876
抽穗期20956
灌浆期311192
请分析: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四、拓展创新: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2、菜农卖菜时,会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2、绿色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影响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布 B、生活在沙漠中的绿色植物不需要水
C、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绿色植物缺少水,会萎蔫或死亡
3、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二)非选择题
1、(20xx,福州中考)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
2、人们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
七、学习感悟:
做错的题有 ,以后应该注意的有 。
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90%、80%、50%2、见课本107页3、见课本107页
(二)1、沙漠降水少,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雨量多或地下水多的地区
2、锡林郭勒降雨量少,长白山降雨量多3、不是
4、(1)小麦各个发育时期的需水总量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递增,日平均需水量在前三个时期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逐渐增加,但最后一个时期有所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需水量与各发育时期的天数无关(2)抽穗期
四、拓展创新
1、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2、防止青菜萎蔫软缩
六、达标测试
(一)1、D2、B3、C
(二)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利用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河堤起保护作用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5
教学过程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绿色植物的一生教案】相关文章:
《阳光与绿色植物》教案04-30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案03-06
绿色植物说说03-30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08-26
交往伴一生 一生在交往(教案)04-25
高一生物教案08-25
第二单元教案 交往伴一生 一生在交往04-25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02-06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