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03 11:28:0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科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学科学教案15篇

小学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

  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设计实验

  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

  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

  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学生在分析样本后,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三、组装实验材料

  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

  2、分组组装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组装实验材料。

  教学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能有一些实验材料没有写进实验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

  3、小组分工: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

  教学说明:组装好了,小组同学应该有一个分工:有记录员,有操作员,有观察员……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实验的有序进行将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反思与评价:在组装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本组同学表现如何?

  教学说明:在实验装置完成后,有必要对组装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不断修正实验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经历中获得积极体验的过程。对小组同学、班级同学积极性的评价,对本组同学经验的反思,都会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体验。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提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各小组都有哪些发现?

  教学说明: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把学生这些观察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小组实验的成果,也是师生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向光性小组和向水性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

  二、归纳分析

  1、讨论:各小组实验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吗?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分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发现,控制的变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2、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阳光控制组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实;而水份控制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方向和浇水的方向无关,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伪。

  3、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般经历,这也应该成为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4、小结: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有光的地方倾斜,科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

  三、延伸拓展

  问题: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有关吗?怎样知道?

  教学说明:一个研究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意在为进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笔。

小学科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教学重点

  分子的特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分子的特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引入一:提出物态变化中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学习物质构成。

  引入二: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呢?

  学生实验: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观察方糖、观察碾碎的方糖、观察糖水)。让学生一步步考虑,最后根据水变甜的事实,确认蔗糖没有消失,在水中以极小的微粒存在,从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结论,把学生引入物质的微观世界。

  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

  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几十亿亿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⑶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两个演示实验:(前一个是主实验,后一个是辅助实验)

  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用有刻度的小试管。

  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总体积减少,其实跟两种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关,又跟两种颗粒的大小不同有关,所以应选用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实验效果就较明显。当然模拟实验只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某个道理,它与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能认为,因为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说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现象相类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两者混合时,由于分子填补了这些空隙,所以总体积就会减少。

  三、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气体的扩散实验:打开香水瓶盖,让学生闻气味。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个实验简单易做,而且直观性和形象性强。也可改为在教室里喷洒空气清新剂或点燃卫生香,让学生闻气味。

  什么叫扩散?进行气体扩散的微观解释,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液体的扩散实验: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实验。应当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将红墨水注入水中。两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散开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教师介绍金和铅的扩散实验。让学生举例固体扩散的实例。

  教师总结。固体的扩散在制造金属零件和现代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制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从而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在晶体管中渗入微量的杂质,从而控制半导体性质。

  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学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继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

  2、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参观察矿物的特点。

  难点:意识到矿场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矿物(黄铜矿、赤铁矿、铝土矿),矿物观察资料,无釉瓷片,铜片,铁钉,磁铁,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师生互动阅读有关矿物研究的资料。

  【设计意图: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的中对矿物的了解并不多,用课前资料的阅读可以丰富孩子有关矿物研究的一些知识,可以为后面观察矿物来提供基础】

  (二)、导入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品(铜钉、铁钉和铝合金窗)和自然界中常见的三种矿物(赤铁矿、黄铜矿和铝土矿)让同学生通过初步的观察猜测他们之间是否有联系。

  这里有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和自然界中三种常见的矿物标本,通过你的观察你觉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究竟是否像同学们所猜想的那样我相信经过接下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准确的答案。(板书:走进矿产)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观察矿物创造了一个情景。】

  (三)新授

  1、想一想。

  通过老师的提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对矿物标本进行观察?怎样观察?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来引导学生明确需要观察些什么,应该怎样观察,要借助些什么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让孩子们进一步的确定观察矿物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应该怎样观察,需要用到些什么。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的效果及效率。】

  2、做一做。

  (1)ppt出示观察要求。

  分工和做,每两人观察一种矿物并完成相应的矿物观察表;认真观察,在规定时间按内完成观察记录;观察时注意安全;观察完成后材料员将材料收集保管好。

  (2)观察矿物标本完成观察记录表。

  (3)汇报观察结果。

  3、讨论。

  根据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三种矿物的很多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矿物的特点讨论以下他们之间有联系吗?如果有谁和谁有联系呢?

  4、汇报。

  5、总结。

  究竟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下面就由老师来解开谜题。(ppt出示赤铁矿、黄铜矿、铝土矿的基本特点,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

  6、拓展。

  你还知道问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与矿物有关吗?ppt出示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矿物的特点和生后中某些常见物品的联系,让同学意识到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看来这节课我们都有了各自的收获,同学们收获到丰富的科学知识,老师也收获了一群聪明可爱的学生。但是在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你觉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若果有又是怎样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总结这一堂课的同时为下一堂课设置悬念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案6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小学科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五:课堂小结及交流分享

  同学们小结出本节课了解的内容,月亮不同形状的名称,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并尝试在生活中坚持长时间地观察月亮,了解其真正的月相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方法;

  (2)说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者的热量价;

  (3)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养成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介绍各种营养素及其作用,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测定不同食物的能量实验,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演示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释放出的热量。

  教学难点:

  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2、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的资料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能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

  2、老虎捕捉山羊时有了________才能飞速奔跑。

  3、人体需要____才能生活。

  生:阳光;能量;能量。

  师:那么,对于动物而言,这些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食物与摄食》

  (二)新课教学

  1、食物与能量

  师: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对于动物而言,能量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那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否相同?我们如何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呢?首先我给大家两点提示:1.测定食物能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测定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2.选用的食物必须是易燃的,例如:花生种子。大家想想应该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呢?

  生:食物燃烧来加热水,通过测量水温的变化量即可得水吸收的热量Q=cm(t1-t0)估算食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间接感知食物所含的能量。

  师:嗯,非常对。这就是设计这个实验的原理。那下面我们来看下整个实验过程。

  (Flash演示实验)。以下是实验结果,大家可以从实验中知道哪种食物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生:花生仁。

  师:对,那大家知道花生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啊?

  生:脂肪。

  师:恩。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食物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的现象,那大家知不知道食物在体内又是如何释放能量的呢?它与体外燃烧有什么不同点呢?请大家看下课本P118,然后回答我的问题。

  生:它们在体内是通过氧化释放能量的,这个过程与物质燃烧在体外燃烧有些相似,但体内的.氧化过程更缓慢、更复杂。

  师:对,这里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概念“热量价”,所谓热量价就是指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我们再来看课本P119有这样一句话:1克糖类无论是在体外完全燃烧还是在体内完全氧化,都能释放出16.8千焦的热量。也就是说每克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和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热量是相等的。由此,我们又可将热量价的定义换一种说法,是什么呢?

  生:每克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

  师:对。以下是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热量价。你发现了什么?

  生: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糖类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得多。

  师:对,大家对这三个数据要记一下。那么,我们都知道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你们说它们的热量价相不相同啊?

  生:不相同。

  师:嗯。对于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由于人的年龄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也有所不同。少年儿童生长迅速,需要较多的能量补充,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其在参与不同激烈程度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同的。如写字,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8.40千焦。

  生:嗯。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师:那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呢?以下就是我们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七大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粗纤维)。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剩余的4种则不能提供能量,但也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下面我们一种一种来介绍,首先是糖类,大家看课本P120的介绍,你能说出糖类的作用、种类以及来源吗?

  生: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包括葡萄糖、蔗糖、淀粉、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师:嗯,对,下面我们来看脂肪,大家结合课本说说脂肪的作用。

  生: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储存在人体中的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当人体内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将其分解提供能量。

  师:嗯,对,而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油、豆类、奶油等。那下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秋天长得肥肥的熊经过冬眠后,会消瘦很多。你知道为什么?

  生:冬眠时,由于熊没有从外界摄取糖类等食物,但需要维持体温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所以只能分解体内脂肪提供能量,所以消瘦很多。

  师:对,非常好。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蛋白质。课本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生: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师:嗯,我们平常吃的瘦肉、鱼、蛋、奶、豆类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那么看一下下面这个问题:儿童、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需要多吃奶、蛋、鱼、肉?

  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组成物质

  师:嗯,看来大家都掌握得比较不错了,那接下去我们来看一下水,它占体重的60%-70%。大家想想水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师:嗯,说完了说,我们接下去要介绍的就是无机盐。无机盐包括_、_、_、_、_等,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生: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磷等。

  师:那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日常知识的积累来完成以下连线题。

  生: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贫血(缺铁);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钙);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缺锌)。

  师:看来大家平时课外知识也学得非常好。下面要讲的是食物纤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粗纤维。课本中也有介绍,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粗纤维的作用是什么?

  生:粗纤维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等。此外,粗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师:所以大家在日常饮食中除了吃肉补充蛋白质外,还应该多吃点蔬菜,帮助消化。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纤维素。维生素种类多,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不能提供能量,但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下面表格中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纤维素,包括主要作用、缺乏时的症状以及含该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大家可以通过后面的简记歌谣来对这四种纤维素缺乏时对应的症状进行记忆。

  生:嗯。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师:下面我们来看三张图片,请大家说说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甲图反应出这位同学挑食,时间长了会使人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乙图反应出这位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学习任务很重,往往两节课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影响学习效果。如果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影响健康。

  丙图反应出这位同学偏食,而偏食会造成某些营养过剩和某些营养缺乏而导致营养不良。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因为许多饮料中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常饮不利于身体健康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膳食呢?

  生: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一定要吃早餐等。早餐饱、中餐好、晚餐少。

  (三)课堂小结

  师:下面我请学生来回答下在这节课中你所学的知识有哪些?

  生:第一,我们学习了食物与能量。每克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千焦。第二,我们学习了食物中的七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师:嗯,非常好。大家除了要知道以上两方面知识外,还要知道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的饮食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课后,能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生:好。

小学科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三、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引入

  1.当我们在野外遇到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快速的移开它呢?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二)、认识杠杆

  1.引出概念: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出示课件)

  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出示课件)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3.认识变形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出示: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结构。使用方法。

  2.调试杠杆尺: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试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3.继续实验

  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用力的一端刚好将重物一端撬起来),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

  4.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1)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杠杆。

  5.辨别: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找到这些工具的三个点,分辩它们是那一种杠杆吗?

  (四)、拓展延伸

  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件,讨论:用短的这根能撬动吗?为什么?要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难题。

  五、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今天小学科学的教案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比较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的不同。

  二、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2、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们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的物体的观察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物体。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和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基于对物体外部特征的初步认识,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对人类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铅笔盒、作业本、词典、橡皮、铅笔、乒乓球、网球、海绵、木棒等物体。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是什么?建立简单的物体的概念。

  2、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呢?”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观察物体

  1、明确任务。观察前要有明确目的,这样观察时就有了针对性,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今天我们先从外部形态上找找它们的不同。

  2、掌握方法比较的方法

  与学生交流,你想怎么观察,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观察比较。

  4、汇报交流

  5、得出结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

  6、反思评价。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比较其他物体。

小学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初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态度。

  2、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的完整过程。

  教学过程

  1、对选择的主题做出猜想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事实与证据,这是专题研究的核心环节。

  2、计划与组织。

  在以往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知道了做好研究准备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教师可以组织研究相同问题的学生先进行商讨,并制订出研究计划,然后集体交流和评议,再修改完善研究计划。教材设计了一个范例,从计划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制订研究计划给予适当的指导。

  3、事实与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专题探究活动,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学校图书资源比较丰富,能够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认真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如果学校没有足够的查阅资料的条件,而学生家庭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网站,让他们利用梨外时间查阅资料,搜集证据;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均不具备足够的'查阅资料的条件,教师课前就要认真准备原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供学生查阅。

  (2)、教师一宽一要指导学生做好资料卡,为后面的整理和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记录,注意证据的科学品质。教材中呈现了三个资料卡和一个采访记录,分别是探究小组和奇妙小组搜集的资料,就是要引领学生重视填写资料卡,重视把搜集的资料记录下来。

  (3)、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摊材料和证据。

  4、整理与分析。

  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资料的来源也不尽相同。对这些数据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解读,是专题研究的重要步骤,也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教学时,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哪些可以作为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哪些不符合我们的猜想;哪些是相互矛盾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然后,可以开展集体交流,汇报小组形成的结论,对于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的要组织全体学生讨论,集思广益。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各个研究小组提供对问题的解释,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活动延伸

  对于研究问题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结论,可以将不同的解释展示出来,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非常有益一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千万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强制学生认同某个解释。

小学科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受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解决问题

  1、师:上一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你们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生命的来源”问题交流一下好吗?

  生:好!

  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

  师:谁愿意把你们询问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精彩了,也非常丰富,老师都佩服你们现在的能力,看来同学们,基本上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了。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45页的资料卡,师生共同学习了解。

  2、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是啊,听到你哇哇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无力的四肢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听到你健康有力的哭声,手术室外,爸爸紧张焦急地等待终于换来了开心的笑容。其实,在你生下之前,你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将近10个月了。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生长变化的吗?

  1、开展活动,给小宝宝安家。(要求阅读活动的规则,分组把图片剪下,贴在书上,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打闹,用完后立即收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

  认识书上46页的小资料,认识子宫。

  2、认识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些动物是胎生,有些动物是卵生)简单的了解胎生和卵生的特征。

  游戏: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

  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当年怀孕的辛苦。全体起立,把书包挂在胸前,做如:转身原地走,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楼梯(在老师指令下做)等等一些日常。注意,要保护好你肚子里的小宝宝。

  坐回位子后,请学生说说,现在你感觉怎样?(很累,很不方便)你们想想。

  师:我们才做了2分钟的妈妈,而且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就已经感觉到很累,很不方便,可妈妈要经历长长的10个月,期间还要做很多事:买菜、做家务、爬楼梯、上班等,妈妈真的好辛苦啊!让我们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这么不容易,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了生育我,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谢谢你妈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勇敢,你真伟大,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孝敬您!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今后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您。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如果你回家后把这些话说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十分感动的。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一个勇敢的妈妈,了不起的妈妈,她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在我们出生之后仍然辛勤地养育着我们,给了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好好用实际的行动来报答自己的妈妈。

  四、感受成长的快乐,感激父母的养育

  1、妈妈经过辛苦的10个月,终于平安地把你生下来了。当时你们很小。经过爸爸、妈妈的辛苦抚养,在这10来年里,身体、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道你们不为自己健康的成长鼓鼓掌吗?

  2、但是,你们知道这十来年里,爸爸妈妈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吗?

  (1)为了让你吃得好,穿得好,爸爸每天拼命地工作。妈妈细心地照料着你,怕你哭,常常是一手抱着你,一手做着活。为了哄你吃饭,多少次妈妈自己的饭菜早已凉了;

  怕你踢翻了被子冻着,多少个夜晚,妈妈一次次起来,为你掖被角。遇上感冒发烧,妈妈更是心疼地日夜守护着你,常常累得自己都倒下了。孩子,你一天天长大了,是爸爸妈妈教你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是他们陪你游戏玩耍,是他们陪你学知识学本领在我们的身上,已数不清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的心血。

  (2)、我想每个小朋友一定都有很多难忘的事值得回忆,指名交流。 (3)、让我们一起由衷地对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 五、指导行为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行动去感谢爸爸妈妈呢?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3、师补充(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记住妇女节(三月八日)、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他们送上最合适的礼物;平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再撒娇耍脾气;为爸爸妈妈递上拖鞋,倒茶,洗脚等)

  小结:同学们我们感谢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他们的辛勤养育,当我们来到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老师又在无私的关怀和传授我们知识,将来在我们成长的路程中,有很多帮助和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关心我们的人和这个社会!

  同学们,我们除了会感恩,同时还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20xx年的第一天送给我们要感恩的人,作为新年礼物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卡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初步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时间的安排不够紧凑,在开展给小宝宝安家的活动中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体验做妈妈的活动时间少,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感觉到做妈妈的辛苦。

小学科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

  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

  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

  2、老师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小学科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讨论交流: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组的发现。

  四、斜面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板书设计:

  4、斜坡的科学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离

  斜面越长越省力

小学科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

  第二课时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

  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

  乐器的外形美观 ☆☆☆☆☆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小学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01-14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05-25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12-06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01-09

小学科学教案03-05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03-05

小学科学教案【荐】02-14

小学科学教案【热】02-24

小学科学教案【精】02-23

【荐】小学科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