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03 08:38:0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案15篇(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案15篇(推荐)

小学科学教案1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的特点

  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活动一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

  (1)、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都会发生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给小兔子喂食物,观察了解小兔子的食性。

  2.学习照顾、爱护小兔子。

  活动准备

  1.在饲养角饲养几只小兔子。各种食物的卡片,兔子卡片。小兔子喜欢吃什么的.墙饰背景。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小组

  1。创设情境:小兔子饿了,需要小朋友给小兔子准备食物。

  2。猜一猜:小兔子喜欢吃什么?选择相应的实物卡片贴在墙饰上“猜一猜小兔子喜欢吃什么”部分。

  3。带小朋友到食堂为小兔子找食物,喂养兔子,观察小兔子吃吗?并根据观察结果,将相应的食物卡片布置在墙饰上“小兔子喜欢吃”或“小兔子不喜欢吃”部分。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每天带食物来喂小兔子,观察小兔子的食性,并做记录和相互交流。

  活动评价

  1.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能够持续喂养和观察小兔子。

  2.能够了解兔子的食性,并乐于与教师、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活动和发现。

  3活动建议:

  4.请家长注意引导、提醒、鼓励幼儿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5.将礼貌宝宝的图片张贴在图书区中,引导幼儿经常观察和讲述,以丰富幼儿的表达能力,养成礼貌行为。

小学科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二、教学准备

  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

  (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

  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

  ③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

  (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1、进行模拟实验

  (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2、汇报实验情况

  (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

  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

  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

  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4、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修改自己所作的月相成因的示意图。

小学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

  探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小学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观察、记录动植物的变化的活动,感受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春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和对动植物的进一步了解的观察能力。

  3、能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能体验与自然接触的快乐和惊喜。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活动。

  教学用具:

  春天里动植物的图片、影象、剪贴画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播放“春天在那里”音乐、

  2、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二、感受春天

  1、看望植物

  展示课件:春天悄悄的来了

  2、寻找小动物

  师:同学们在寻找春天的时候,除了花草树木发生了变化,还看到了什么?

  放课件:春天的小动物

  三、总结

  师:老师也去寻找春天了,你们想看看吗?(放春天的录象)

  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春天说什么?春天美不美?是啊!春天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礼物,嫩绿的小草,芳香的花朵,温暖的春风,动听的鸟鸣。你想用什么方式赞美春天呢?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

  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可以吗?(课件)

  这么没的春天,我们都看不够了,你看:(简笔画)远山变绿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再画上什么就更美了?让我们共同描绘一幅春景图。

  这是课前同学们画的,谁来帖一帖?

  老师放音乐,几个学生上黑板帖图,其他同学唱歌。我们的春天真美丽,那么祖国的春天就更美了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我们美丽的祖国。(放课件)

  齐读:祝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小学科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这是什么?

  生:木棒,木棒。(再全打开)

  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生举手。你是怎么玩的?

  生: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我去照字来。

  生:我没玩过放大镜。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师: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玩。

  师:想玩可以。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师: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注意要求一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师:好。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生看摸。

  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生:中间厚两边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师: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生: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师: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生: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师:他说的是真的吗?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师:哦,都有个塑料框。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个把。

  师: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三、活动二:学习放大镜的使用

  师: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师: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师: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生展示。

  四、活动三: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真不错。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师: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开始玩吧。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生:能把物体放大。

  生: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师:放大?是吗?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放大了没有吗?真的能放大。

  师: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师: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再放上一遍。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师: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师: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可以放大字体。

  生: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好。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师:谁有新发现了。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先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生展示观察蚂蚁。

  生: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生: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师: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板书: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谁还观察了蚂蚁。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生: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总结: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放大镜。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我们爱科学”。

小学科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看鱼缸中的金鱼。你们喜欢他们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思考

  2、制订计划。你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看视频。金鱼会呼吸。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能运动吗?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金鱼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三、应用与拓展

  课下亲自养金鱼,有鱼的就要多观察,鱼除了吃饭,呼吸,动物外还会做什么?

小学科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感受妈妈的辛苦感悟亲情。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解决问题

  1、师:上一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你们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生命的来源”问题交流一下好吗?

  生:好!

  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

  师:谁愿意把你们询问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精彩了,也非常丰富,老师都佩服你们现在的能力,看来同学们,基本上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了。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45页的资料卡,师生共同学习了解。

  2、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是啊,听到你哇哇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无力的四肢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听到你健康有力的哭声,手术室外,爸爸紧张焦急地等待终于换来了开心的笑容。其实,在你生下之前,你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将近10个月了。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生长变化的吗?

  1、开展活动,给小宝宝安家。(要求阅读活动的规则,分组把图片剪下,贴在书上,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打闹,用完后立即收好。)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

  认识书上46页的小资料,认识子宫。

  2、认识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些动物是胎生,有些动物是卵生)简单的了解胎生和卵生的特征。

  游戏: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

  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当年怀孕的.辛苦。全体起立,把书包挂在胸前,做如:转身原地走,弯腰拾东西,系鞋带,上楼梯(在老师指令下做)等等一些日常。注意,要保护好你肚子里的小宝宝。

  坐回位子后,请学生说说,现在你感觉怎样?(很累,很不方便)你们想想。

  师:我们才做了2分钟的妈妈,而且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就已经感觉到很累,很不方便,可妈妈要经历长长的10个月,期间还要做很多事:买菜、做家务、爬楼梯、上班等,妈妈真的好辛苦啊!让我们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这么不容易,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了生育我,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谢谢你妈妈!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真勇敢,你真伟大,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孝敬您!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今后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您。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如果你回家后把这些话说给妈妈听,妈妈一定会十分感动的。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一个勇敢的妈妈,了不起的妈妈,她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在我们出生之后仍然辛勤地养育着我们,给了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好好用实际的行动来报答自己的妈妈。

  四、感受成长的快乐,感激父母的养育

  1、妈妈经过辛苦的10个月,终于平安地把你生下来了。当时你们很小。经过爸爸、妈妈的辛苦抚养,在这10来年里,身体、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难道你们不为自己健康的成长鼓鼓掌吗?

  2、但是,你们知道这十来年里,爸爸妈妈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吗?

  (1)为了让你吃得好,穿得好,爸爸每天拼命地工作。妈妈细心地照料着你,怕你哭,常常是一手抱着你,一手做着活。为了哄你吃饭,多少次妈妈自己的饭菜早已凉了;

  怕你踢翻了被子冻着,多少个夜晚,妈妈一次次起来,为你掖被角。遇上感冒发烧,妈妈更是心疼地日夜守护着你,常常累得自己都倒下了。孩子,你一天天长大了,是爸爸妈妈教你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是他们陪你游戏玩耍,是他们陪你学知识学本领在我们的身上,已数不清倾注了爸爸妈妈多少的心血。

  (2)、我想每个小朋友一定都有很多难忘的事值得回忆,指名交流。 (3)、让我们一起由衷地对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 五、指导行为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行动去感谢爸爸妈妈呢?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3、师补充(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记住妇女节(三月八日)、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他们送上最合适的礼物;平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再撒娇耍脾气;为爸爸妈妈递上拖鞋,倒茶,洗脚等)

  小结:同学们我们感谢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他们的辛勤养育,当我们来到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老师又在无私的关怀和传授我们知识,将来在我们成长的路程中,有很多帮助和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关心我们的人和这个社会!

  同学们,我们除了会感恩,同时还要珍爱我们的生命,就让我们把你最真挚的话语写在卡片上,在20xx年的第一天送给我们要感恩的人,作为新年礼物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卡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初步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时间的安排不够紧凑,在开展给小宝宝安家的活动中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体验做妈妈的活动时间少,让学生没有充分的感觉到做妈妈的辛苦。

小学科学教案9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第一课时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

  每人一小块馒头。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挂历纸、卫生纸等)及剪刀、胶水等。

  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书上。

  3. “健康从饮食开始。吃下的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体才能吸收,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探究内容:

  1.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师板书)

  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

  看课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人体的消化道大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

  3.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处。

  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处?

  4.保护消化器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吃食物要细嚼慢咽。

  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

  不能边吃边看电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

  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

  5. 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小学科学教案10

  本次科学课件主要讲解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自转

  1、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转一周的运动。时间为一天24小时。

  2、影响:地球自转对地球生态环境、气候和地球上生物的生长以及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3、术语解释:

  (1)太阳直射:是指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地球上的'某一点;

  (2)昼夜交替:指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形成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地轴: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轴线。

  二、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一周的运动叫做公转。时间为一年。

  2、影响: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3、术语解释:

  (1)黄道:在天球中看,太阳表面上跑的轨迹叫黄道;

  (2)赤道:是地球上一条假想的大圆,它与地球自转轴交于两极,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3)春分、秋分:是指地球公转到某一位置时,太阳处于天球上的位置。春分时,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秋分时,太阳的位置仍在赤道上。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地球的基本运动之一。地球的这两种运动,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物理、地理和气候环境,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科学态度。

  2、乐于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进行相互合作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猜想与假设,对比,作对照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闪闪的红星》中送盐的片段提问小红军应该怎样把盐藏起来呢?

  得出把盐溶解在水中。

  二、教授新课

  板书:把盐藏起来

  师:小红军时间宝贵,哪些方法可以加速盐的溶解呢?大家根据分好的小组讨论一下。

  生:搅拌

  生:用热水溶解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把块的碾成粉末

  生:少点盐多点水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你们的想法总结起来大概是这三种:1搅拌2热水3把盐碾碎。想法不错,到底可行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前3个小组做搅拌的,中间3个小组做热水的,后三个小组做碾碎的。一会请同学回答各组的结论。在这之前,先看视频(两名运动员在长短不同的跑道上赛跑)。这样的比赛能确定胜负吗?为什么?

  生:不能,一个跑的长,一个跑的短,长度不一样。

  (两名运动员在长短相同的跑道上赛跑,但一个先跑,一个后跑)

  师: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也不行,距离一样了,没有同时跑,无法比较。

  师:很好,今天做的实验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么做这样的实验?

  (同学们开始做实验,适当的作指导)

  师:下面哪一组先说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生:我们是在烧杯中放入一样的水和盐,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得出搅拌可加速溶解。

  生:我们是在烧杯中放入一样的盐,都不搅拌,相同体积的水,一个热水,一个凉水。得出热水可加速溶解。

  生:我们是在烧杯中放一样的水,一样多的盐,其中一份被碾碎,同时放水中得出碾碎可加快溶解。

  师:通过以上汇报,谁可以总结一下加快溶解的条件。

  生:热水,碾碎,搅拌

  生:……………

  (教师点评)

  三、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用到了溶解?哪些情况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

  生:盐水,糖水。用筷子搅。

  生:…………

  师: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生活中的溶解,看谁搜集的多。下节课我们共同分享。

小学科学教案12

  【教学分析】

  材料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实验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材料的特性。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准备】

  木板、钢筋、泡沫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小刀、滴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设计了小狗房子的平面图,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给小狗造房子了吗?

  你拿什么造房子呢?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呢?

  生: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师:你平时见过的小狗的房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有木材、有铁丝,还有瓦楞纸等等。

  师:只是用一种材料就能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吗?

  生:不是。

  (2)计划组织

  师:所以材料选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要选出合适的材料,我们必须制订一个选材计划。 ①每6人一组,选出组长并进行分工。 ②制订选材计划。

  师:在这个选材计划中要有哪些项目呢?

  生1:要有任务、要求、实施步骤。

  生2:还要考虑总的预算、材料的价格、采购地点等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看材料超市中都有哪些材料?

  生:有木板、钢筋、泡沫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等等。

  师:你对哪种材料比较熟悉呢?

  生1:我对钢筋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硬,用它做小狗房子比较牢固,唯一的缺点是不容易弯折。

  生2:我对硬纸板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轻便,容易塑形,但不防水,放在室外恐怕不行。

  生3:我对玻璃比较熟悉,它的透光性比较好,我觉得用它来做窗户一定很好。

  师:还有哪些材料时同学们不太熟悉的`,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特性吗?

  生:想。

  师:根据我们的要求选择材料,最重要的就是来考虑材料的特性。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特性。

  (3)实验:比较材料的特性

  师:提问:你想比较材料的哪些特性?

  生:硬度、防水性、透明度等等。

  师:分别用哪些方法呢?请大家阅读实验方法。 师指导实验方法。 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4)得出结论

  师:你选用的是哪种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

  把材料的名称标注到图纸上。

  【教学反思】

  关于材料的特性,生活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但对比实验会给我们更准确的答案。

小学科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三、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引入

  1.当我们在野外遇到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快速的移开它呢?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二)、认识杠杆

  1.引出概念:

  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出示课件)

  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出示课件)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归纳: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3.认识变形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出示: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结构。使用方法。

  2.调试杠杆尺: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试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3.继续实验

  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用力的一端刚好将重物一端撬起来),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

  4.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1)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杠杆。

  5.辨别: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找到这些工具的三个点,分辩它们是那一种杠杆吗?

  (四)、拓展延伸

  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件,讨论:用短的这根能撬动吗?为什么?要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难题。

  五、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就是今天小学科学的教案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科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学科学教案15

  【主题与背景】

  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对原有的教材和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赋予教材新的内涵,提升教学内容。这样就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自主实践去完成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中获得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求者,让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知识引导者。

  【教学创新点】

  向学生提出“最优方案”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只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而忽视方案的实效性、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学生实践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最终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提升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推测、假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需要必要的生活经历和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也是日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

  (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

  (3)作好记录

  (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小学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01-14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05-25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12-06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01-09

小学科学教案03-05

小学科学教案(经典)03-05

小学科学教案【荐】02-14

小学科学教案【热】02-24

小学科学教案【精】02-23

【荐】小学科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