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案

时间:2024-07-29 17:46:1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集】科学课教案15篇

科学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和苹果的特征,鼓励幼儿用语言加以描述。

  2、了解橘子和苹果的作用。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欲望,知道水果好吃而且很有营养。

  活动准备:

  1、橘子和苹果(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2、切好的苹果和剥好的橘子。

  活动过程:

  一、摘橘子引出活动内容。

  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

  刚才我们到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橘子和苹果。

  二、引导幼儿用闻、摸等方法观察橘子的外表形状特征。

  1、教师出示橘子。

  我们先来看看橘子是什么样?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幼儿观察)

  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扁圆形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成熟了的橘子都是橘黄色的。

  2、出示苹果。

  我们再来看看苹果是什么样的?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你还看过什么颜色的苹果呢?

  苹果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苹果是黄色的,有的苹果还带有花纹。

  橘子是扁圆的,橘黄色的,苹果是圆圆的、苹果皮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

  3、引导幼儿摸橘子、苹果(感知苹果和橘子的不同特征)。

  苹果和橘子摸上去怎么样?我们来摸一摸。

  苹果和橘子摸起来是一样吗?苹果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苹果摸上去很硬,硬硬的,而且摸起来和光滑,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苹果摸起来滑滑的。

  橘子摸上去什么感觉?

  橘子摸上去粗粗的,我们轻轻地捏一捏,感觉橘子怎么样?软软的,

  苹果摸上去很硬,很光滑,橘子摸上去软软的,有些粗糙,不光滑。(凹凸不平)

  4、闻一闻

  橘子和苹果是什么气味的?

  苹果闻一起是什么气味的?(香香的)

  橘子闻起来是什么气味的?(橘子闻起来有淡淡的橘子清香味)

  5、吃法

  橘子和苹果要怎么样吃呢?

  苹果要怎么样吃呢?洗干净切好后吃。我们来看看切开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切开苹果)苹果里面有核。

  橘子要怎么样吃呢?剥皮吃

  橘子要剥了皮才能吃。你们知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一瓣一瓣的。

  橘肉是一瓣一瓣的,而且有很多的水分。

  三、初步认识橘子和苹果的作用。

  橘子和苹果可以这样吃,还可以做成许多的苹果制品和橘子制品,苹果可以做成苹果汁、苹果酱,橘子可以做成橘子汁和桔子酱。橘子皮也很有作用,可以做陈皮还可以做泡茶。

  四、品尝苹果和橘子。

  你们喜欢吃苹果和橘子吗?

  橘子和苹果都很有营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你们想吃橘子和苹果吗?

  老师给每张桌子都准备了苹果和橘子,我们一起来品尝他们的味道。

  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苹果甜甜的)

  小结:苹果甜甜的,橘子酸酸甜甜的,它们都很有营养,小朋友平时除了要吃苹果和橘子,也要吃其他的水果,这样我们会越来越健康。

科学课教案2

  设计意图:

  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中有一条核心经验目标是:了解交通设施,并有兴趣识别马路边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初步了解与人们的关系,并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在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以朵拉一天的生活为背景的情境,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数字,马路边的数字以及与人们生活中的密切关系。正是符合主题经验,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边有许多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交通信号灯“倒计时”视频、《买药》视频、模拟马路场景“斑马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朵拉

  1.这是谁?天气真好啊,朵拉的一天开始啦,今天我们跟着朵拉去看看她的一天里有哪些发现。

  二、根据“朵拉的一天”,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早上,朵拉要去幼儿园上学啦,她先来到了一家包子铺,准备买早饭吃(出示价目表)她想吃一个包子和一包豆浆,她要找什么呢?

  提问:看看,这是什么?(价目表)上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价钱)

  小结:原来这家店的价目表就在马路边上,走来走去的人都能看到,朵拉就是根据价目表上的数字买到了包子和豆浆,真方便啊。

  2.吃好早饭,朵拉继续上路。朵拉的家离幼儿园有一段距离,她该怎么去呢?(乘车)

  提问:(出示车站站牌)朵拉来到了什么地方?这些牌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朵拉该做哪辆公交车?

  小结:公交车和站牌上的数字作用这么大,它表示了公交车的路线,有了这些数字的帮助,朵拉很快就乘上了738路公交车去幼儿园了。

  3.下了车,幼儿园在马路对面。朵拉要怎么过去呢?(过马路)

  (1)提问:(播放红绿灯视频)红绿灯上有什么?这些数字在不停地……(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平时数数的方法一样吗?

  小结:不一样,红绿灯上的数字是由大到小,倒着数的。让我们来数数看。(集体数一遍,个别幼儿数2遍。)

  提问:哎呀,时间不多了,快迟到啦!朵拉该怎么办呢?(快点过马路,还有5秒钟就要变红灯了。你们知道5秒钟有多长吗?)

  (2)游戏:过马路(一)

  玩法与规则:幼儿分为2组,分别玩过马路的游戏,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在5秒钟之内通过模拟“马路”,感受5秒钟时间的长短。

  (3)观看5秒红绿灯视频,玩游戏:过马路(二)

  玩法与规则:幼儿分为2组,分别玩过马路的游戏,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在10秒钟之内通过模拟“马路”,感受10秒钟时间的长短。

  提问:刚刚我们玩了2次过马路的游戏,分别是5秒和10秒,这两个红绿灯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5秒要比10秒时间更短一些,原来,在红绿灯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时间,这些数字不停的变化,就是提醒我们即将要换灯了,我们要快点过马路。但是,如果当时间来不及的时候,大家还是要注意安全,不妨等下一个绿灯再过,这样更安全。

  4.在红绿灯的帮助下,朵拉顺利的过了马路,来到了马路对面。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幼儿园呢?(出示门牌号)

  提问:这是什么数字?怎么读?猜猜古浪路418号是什么地方?(幼儿讨论)

  小结:这里就是朵拉的幼儿园啦,古浪路418号,这里的数字就是门牌号,它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要去的地方。

  5.朵拉在幼儿园开心地渡过了一天,到了晚上天黑了,朵拉要回家了,可是她想

  快一点回家,她想换一种比公交车更快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地铁)提问:(出示地铁标志)这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是地铁站牌,上面的数字能告诉我们这里是几号线,能让我们很快地找到地铁站,很方便。

  6.晚上回到家,朵拉突然觉得有点不舒服,可能是着凉了,有点发烧了。妈妈要去给朵拉买药,可是外面的商店都关门了。朵拉妈妈该去哪里买药呢?有一个数字能帮助她。(出示24H标志)

  提问:这个24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师:我们看看朵....

科学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 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 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六、作业设计

  1实验: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阳在( )丶方太阳在( )方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

科学课教案4

  【活动来源】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教案目的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观察各种蛋宝宝的不同特点——给蛋宝宝按大小排列——分享美味的蛋羹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宝宝的兴趣,蛋是幼儿经常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

  【教案目的】

  1、认识各种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大小排列,尝试对应。

  2、知道蛋有蛋壳、蛋清、蛋黄。

  3、会爱护蛋宝宝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蛋宝宝的结构,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2、小班幼儿自己动手剥蛋宝宝,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

  【教案准备】

  1、鸡、鸭、鹅、鹌鹑图片各一张。

  2、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的玻璃碗。

  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5、跟餐厅师傅协调,早点安排吃茶叶蛋。

  【教案流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早点吃的什么啊?

  幼儿:茶叶蛋。

  师:那小朋友知道茶叶蛋是什么蛋变的吗?

  幼:鸡蛋。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啊,都知道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蛋宝宝,我们一起喊他出来:“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师边说边从身后滚出蛋宝宝,(让幼儿感知蛋可以滚动)并问:“这是什么蛋呀?”幼:“鸡蛋”。

  二、基本部分:

  师:今天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蛋宝宝正在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幼儿分散找蛋宝宝,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我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找到这么多的蛋宝宝啊,小朋友看看这些蛋宝宝一样吗”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宝宝的大小,颜色、分量上来比较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提醒幼儿幼儿这些都是生蛋,在拿蛋过程中告诉幼儿要小心,不要用力捏,不要把蛋掉在地上,保护好蛋宝宝。

  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请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出示图片逐一验证:鸡蛋——鸡妈妈的图片,鸭蛋——鸭妈妈的图片,鹅蛋——鹅妈妈的图片,鹌鹑蛋——鹌鹑妈妈的图片。

  师:小朋友,动物妈妈要比比谁的宝宝大,谁的宝宝小?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每4人一组,各组请一名幼儿发言)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将蛋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小朋友,这些蛋宝宝的大小,重量、颜色都不一样,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想看一看吗?(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蛋看清里面的想法)。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让幼儿观察并知道所有的蛋宝宝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蛋清都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挑食啊。

  师:那剥下来的蛋壳你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吗?(幼儿自由讨论)师出示各种蛋壳工艺品、蛋壳粘贴画给幼儿欣赏。

  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请幼儿自由发言后,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打开的蛋送到厨师爷爷那里,让厨师爷爷帮我们做成美味的蛋羹吧!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中指导幼儿做蛋壳粘贴画。

  2、品尝蛋羹。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科学课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2、 亲历养蚕的过程。

  3、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4、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入

  不同卵的异同点

  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

  [教学媒体]

  鸡蛋

  放大镜

  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

  [教学思路]

  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

  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

  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

  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

  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对比观察。

  学生交流反馈。

  师生对话。

  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

  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

  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

  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

  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

  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P35中间部分的话。)

  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

  学生谈一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阅读了解。

  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

  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

  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

  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

  2、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

  3、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

  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

  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P36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

  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

  交流方案。

  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

  学生设计记录表。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

  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

  蚕的模型

  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

  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

  学生发表想法。

  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

  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

  记录表

  教师出示一张P36记录表

  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

  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课教案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科学课教案7

  活动目标: 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学习饲养昆虫。

  培养收集资料与阅读资料的技能。

  活动准备: 透明饲养箱、自制笔记本、放大镜、大张书面纸。

  有关昆虫的工具书。

  活动过程: 拿出饲养箱,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如何照顾这些昆虫呢?

  --我们知道它们吃什么吗?

  --它们的家里应该有些什么呢?

  与幼儿一起查阅工具书,了解这些昆虫的名称、食物、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等;并请幼儿画下来,有教师帮忙下批注。

  与幼儿讨论如何给虫虫布置一个家。

  --饲养毛毛虫,可以利用装果冻的空罐,钻一些洞;或使用饲养箱,放入毛毛虫喜欢的食物(如菜叶等)。

  知道幼儿使用小铲子、饲养箱等工具,到校园里寻找蚱蜢、螳螂等产见的.昆虫所需要的草、泥土、石块、小虫等,为虫虫安置一个舒适的家。

科学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重点:

  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 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目标我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和激发幼儿对动物保护本领的好奇心,我在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究,丰富体验,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但由于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时对有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没有完全融入到活动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科学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天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陶冶情操。

  2.在冬天的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锻炼不怕寒冷的意志,学习自我保健。

  3.在活动中发现、探索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冬天有着天生的兴趣,他们喜欢冬天的活动,比如堆雪人、打雪仗、看冰灯等,而且他们对冬天的自然现象和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他们观察水平有限,对冬天缺乏比较深入的探索。

  学生通过前几个主题活动的学习,对某一主题活动能够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并能进行某些探究活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冬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照片、图片、音像资料等;与有关部门联系学生的活动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有关《好玩的冬天》的探究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准备相关的资料。

  活动时间

  6课时。4课时到大自然和社区中进行体验活动,2课时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交流表达。此外,还有发挥家长作用的'灵活机动时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的冬天,到处都是茫茫白雪,鹅毛般的雪花是月宫里桂树飘洒的落花,是圣诞老人给孩子们的礼物,是冬天独有的银蝴蝶。在阳光的照射下,雪花像颗颗钻石,灼灼生辉;如满天繁星,耀人眼目。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银装素裹的冬季里尽情玩耍和嬉戏着。

  (二)活动一:讨论活动地点,感受冬天

  师:同学们,冬天伴着雪花早已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呀,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应该到哪里去找冬天呢?

  生1:到北山去找。

  生2:到江边去找。

  生3:到我们校园里寻找。

  师:其实,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从天空到大地,从树枝到草丛,从花朵到果实,从我们的家到校园等,到处可以找到冬天的影子。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冬天。

  活动地点1:江边。

  生1:老师,你看,那是雾凇,真漂亮!

  生2:树枝上都是树挂,好美呀!

  生3:江边的雾气可真大呀!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江同志爷爷看到我们江城的雾凇说过一句话……

  生: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没等教师说完,学生兴高采烈地喊起来)

  师:哈,你们都非常爱我们的家乡,为我们家乡的景观而自豪,你们真了不起。

  学生用眼看,用手摸,并拿来照相机、录像机记录他们喜爱的雾凇。在观赏雾凇时,学生不时发出“真美呀”、“好漂亮”等的赞叹,学生完全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用各种方式感受雾凇。

  活动地点2:北山。

  感受了雾凇的美丽,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建议,组织学生去北山运动营,让学生尽情地游戏。学生在自然中的嬉戏,是其游戏天性的表现,对其情绪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极有好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游戏表现中,得到很多信息。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北山运动营做游戏,老师提几点要求:一是不离队;二是不打闹;三是团结合作。

  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玩各种游戏:堆雪人、滑雪圈、拉爬犁等,学生玩得兴致勃勃。

  这时,突然有个学生看见有一片雪地上没有一个脚印,他高兴地建议:“老师,我们去印雪人,好吗?”“印雪人,一个新的游戏,大家都没有玩过!”这个很有创意的玩法立刻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于是教师和学生围成了梅花图案,在“一、二、三”的口令中,我们倒在雪地上印出了梅花。在这名学生的启发下,大家利用雪地又设计了各种游戏,比如雪地写字、画喜欢的动物等等。

  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很多新的游戏和有趣的玩法,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玩得非常开心,体验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愉悦。到走的时候,学生都有一份不舍之情。

  活动地点3:市场。

  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周围的市场,并做好观察记录,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对冬天的情感需要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来培养,因此所有活动的首要条件是学生有兴趣,能愉快积极地参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活动地点,让学生真正实现开放式学习。

  (三)活动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活动地点:教室)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到北山和江边以及家周围的菜市场进行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了很多问题,想和大家研究研究,现在就把你们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边提问题,教师边把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我想问老师,雾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吉林雾凇现在已经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是我们吉林的骄傲。那么,雾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生:老师,我们还想到外面玩,可是,我们还可以玩什么呢?

  师:哦,除了我们玩的堆雪人,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很好!

  生:我那天在玩得高兴的时候,就把帽子摘了,回家我有点儿感冒,妈妈告诉我,以后玩得热了的时候,千万不要摘帽子。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在冬天还有一些有关保健的知识,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好吗?

  生:老师,我和妈妈上市场,我发现现在什么菜都有,你看,我记录的蔬菜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豆角、黄瓜……

  师:你调查得真认真。那么,你知道这些蔬菜或水果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知道。

  师:那我们把调查结果写出来,好吗?

  生:行!(学生的表情非常兴奋)

  生:我喜欢冬天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过年,过年我可以得到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而且过年很有意思。

  师:我也特别喜欢过年,而且冬天还有很多有趣的节日。

  生:还有圣诞节、元宵节、元旦呢!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一会儿再查查还有哪些节日。

  生:太棒啦。

  师: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1:还有,冬天为什么会下雪?

  生2: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有窗花?

  生3:为什么我的眼镜总有一层白雾?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问题,观察问题还非常仔细。这么多问题,我们不能一节课研究完,现在和老师一起挑选一下你们最 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去了解,剩下的问题有的我们自己就可以查到资料,解决不了的以后继续研究。现在看黑板,你们最想了解哪些问题?

  生1:雾凇。

  生2:节日。

  生3:游戏。

  生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身体。

  生5:冬天的蔬菜、水果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的问题很多,最后只好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师: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这几个问题。现在根据你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

  [教师没有直接安排学生去认识冬天的活动,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帮助学生整理活动内容。]

  (四)活动三:自由分组,研究问题

  师:现在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研究问题的小伙伴。你们讨论一下,想用什么办法去研究问题呢?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生(节日组):我们查日历。

  师:这个办法不错。查日历还可以知道很多节日。

  生:(游戏组):我们去问问体育老师。

  师:去问老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明礼貌。

  生(保健组):我妈妈是医生,一会儿我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过来给我们讲一讲。

  师:妈妈今天有空儿吗?

  生:她今天休息。

  师:好。

  生(蔬菜、水果组):我们到旁边的市场去调查。

  师:你们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做了小调查,现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统计出来。好,现在我们就分组

科学课教案10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创优活动,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并推选出我校教学能手参加县数学优质课竞赛。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二、比赛程序:

  第一阶段:全体数学教师自愿报名(时间:3月22日—3月28日)。

  第二阶段:校级评比

  1、教研组上报参赛老师名单。学校统一安排比赛时间,并组织评委进行评比。

  2、时间:4月6号。

  三、评比办法:

  1、由学校统一确定课题,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比赛。

  2、参赛教师于4月2日早上第三节课到新阶梯教室抽签,确定上课班级及上课节次。

  3、本次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总分进行评判。

  四、资料打印:

  参选人员需要做好教学前测,准备教案一份,课后做好后测,反思一份。

  五、评委组成:

  评委由谭校长、各年级数学组长和李飞燕老师担任。

  六、表彰奖励按总成绩评出一、二等奖,由学校颁发证书和一定数量的奖金,并择优选送参加县数学优质课比赛。

科学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们滚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大家一起分享。

科学课教案12

  设计意图:

  玩降落伞是我园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一项户外体育活动,幼儿沉醉在物体缓缓落下的情景中。于是,就借用降落伞……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大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结果。

  3.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降落伞若干个、重量夹子若干、勾叉记录标志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点:

  喜欢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玩降落伞的乐趣。

  活动难点: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探索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降落伞",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师:小朋友见过各种各样的伞,今天啊洪老师也带来了一顶奇怪的伞,看是什么?(出示降落伞图片)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大大圆圆的布、还有线)那个大大圆圆的叫伞面,伞面还有方的、长的,下面还有一根根伞绳。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降落伞呀?(幼: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时候、飞机出事的时候)降落伞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飞机在一个地方不好降落时人们也要用降落伞)师:你们喜欢玩降落伞吗?

  师:今天洪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简易的降落伞我们一起来玩玩吧。

  (二)第一次尝试玩降落伞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探索、物体下落这一自然现象。

  1.请幼儿拿着降落伞,把它们轻轻地往上抛,看看它们会怎样。

  2.刚才我们玩了降落伞,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总要掉下来、你有什么发现?它是怎样落下的?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伞"。(引导幼儿感知降落伞降落速度快慢与垂吊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师:大夹子宝宝看到小夹子玩的这么高兴也很想来玩一玩,我们也请它一起来玩玩吧?你们觉得大夹子坐着降落伞下来是怎样的呢?跟小夹子的降落伞会一样吗?哪一个会比较快(引导幼儿猜想,大夹子的降落伞和小夹子的'降落伞速度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请你们看看,想一想那一种降落伞落下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呢?(大夹子、小夹子)把你认为会落得比较快的那个在里面画给较慢的降落伞打X。

  根据幼儿的猜想情况作小结。引导幼儿动手实验。

  2. 介绍实验及观察要求。

  (1)自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试验。

  (2)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给较快的降落伞打上∨,给较慢的降落伞打X。

  3. 幼儿自主探究,教师指导。

  4. 结合记录表进行梳理小结。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实验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降落伞落的快,有的降落伞落的慢呢?

  (3)教师梳理小结。

  师:挂小夹子的降落伞轻,降落伞落的慢,挂大夹子的降落伞重,降落伞落的快。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降落伞,也观察探索了一下,不同重量垂钓物的降落伞降落的速度,还知道了降落伞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回去以后可以跟你们的好伙伴还有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分享吧。

科学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打开巧克力包装。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现象。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包装的巧克力、课件、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儿与小老鼠打招呼)

  1、师:今天小老鼠来到我们小(2)班做客了,和它打个招呼吧,小老鼠:“小朋友,你们好,我今天还给你们带了礼物,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呀?

  每个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给每个小朋友一件礼物的话,那他要准备多少礼物才可以啊?(引导幼儿说:许多许多)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什么礼物?

  3、播放课件。

  4、小老鼠带了什么呀?你在哪里还吃到过这样的巧克力?

  二、尝试探索打开包装的方法。

  1、情景引入:(录音哭声)听,谁在哭啊,想想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因为收到的小老鼠的礼物,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急的就哭了。我们来给他想想办法好吗?

  2、个别幼儿师范打开巧克力的'包装。

  3、谁愿意来说说看,他是怎么打开巧克力包装的啊?(拧、撕、拉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那么现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许多许多的礼物发给小朋友一起分享,请我们小朋友在这些小礼物中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再想想怎么打开外面的小包装,然后尝一尝把它吃掉好吗?(幼儿尝试打开包装,并品尝)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纸是脏的,有细菌,你可以学一学刚才的那些方法。

  吃完了吗,把你的好办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巧克力的包装打开的呢?(请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励相互帮助、讨论。)

  5、你们的本领真大,那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包装打开的?谁愿意来说说看。

  6、那打开以后你有没有数一数,里面有几颗?

  7、(小结)刚才你们的小手真灵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剥的方法,拧的方法,撕的方法。原来打开不同的东西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

  三、说味道。

  1、巧克力我们都吃过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2、你们的巧克力到哪里去了?还在嘴里吗?老师来告诉你,巧克力是由大到小,慢慢融化掉了。

  实验: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张大嘴巴,把巧克力放进一张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会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现象,由大变小)这就是溶化。

科学课教案14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

  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3、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1、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2、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1、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离开家长太远;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科学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科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课程的教案02-25

科学课教案04-26

科学课教案04-25

科学课教案01-20

科学课教案[精选]07-11

科学课空气的教案02-21

科学课教案(优选)07-11

科学课教案精选15篇02-03

科学课教案(精选15篇)02-03

中班科学课的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