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7-02 12:26:09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集合15篇)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颜色、味道等特征。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操作,并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体验同伴交流的乐趣。

  4、懂得水果对身体的好处。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几种常见水果若干、神秘纸盒一个、画有水果轮廓的作业纸若干、水彩笔若干。幼儿有对水果的认识经验。

  2、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认识几种常见水果)。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

  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水果宝宝,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呀?

  (1)依次出示苹果、香蕉、桔子、梨,我们向它们问个好吧?

  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苹果、香蕉、桔子、梨宝宝!”

  (2)让幼儿数一数有几种水果。

  (3)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

  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充分发言。

  2、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桔子皮等,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

  香蕉、桔子要剥皮以后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净或去皮之后才能吃。

  (2)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桔子并品尝多种美味水果。

  (3)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苹果:酸酸的、甜甜的;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梨:甜甜的、脆脆的。

  (4)教育幼儿多吃水果身体棒。

  水果里面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5)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果核。

  引导语:我们吃剩的果皮、果核应该怎么办?

  4、游戏:摸水果

  引导语: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盒,里面装着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

  上来摸一摸,如果你猜出了你所摸的水果,老师就把这个水果送给你。

  5、给水果宝宝穿衣服。

  果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水果宝宝都没有了颜色。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愿意帮助别人了,现在我们帮水果宝宝穿上衣服,好不好? 请幼儿给画好轮廓的水果涂色。教师从旁指导,指导幼儿在轮廓内涂色等。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三)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

  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名称:

  森林大染坊

  年龄段:

  4—5岁(中班)

  活动领域:

  科学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各种玩具商业化,电子化,幼儿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包办心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当下社会我们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汉字多少数字,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的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此节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种求发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 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导入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 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

  2、 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 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 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 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

  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展开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 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 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 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 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 2 ?红 黄 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 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 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 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结束

  四、延伸活动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样的操作活动兴趣很大,整个过程积极主动,但这样涉及很多操作材料的课程也不便于掌握和控制,因此在设计的每个细节上都要下功夫,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出摘葫芦的方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摘葫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大胆尝试使用不同方法摘葫芦。

  活动难点:遇到问题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做过摘葫芦的计划。

  物质准备:相机、幼儿搜集的各种采摘葫芦的工具、剪刀、安全刀、梯子、平衡木、垫子、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发出摘葫芦的提议

  2.请幼儿说说想用什么方法摘葫芦。

  教师:孩子们,我们观察过幼儿园的葫芦,葫芦长大了小朋友们都想把它摘下来。我们也一起讨论了摘葫芦的方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剪子,可以用刀,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不用工具也可以摘葫芦,到底哪一种工具最好用呢?哪一种方法能把葫芦摘下来呢?咱们一起到院子里去试一试就知道啦!

  二、了解摘葫芦时的安全

  1.请幼儿说一说摘葫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2.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安全提示:在摘葫芦时要小心,不乱跑,使用工具时更要小心,千万不能弄伤自己或其他小朋友。

  三、幼儿尝试摘葫芦

  1.观看曹爷爷摘葫芦示范,掌握正确摘葫芦的方。

  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爷爷如何摘葫芦,才把葫芦的“龙头”留住

  2.幼儿自愿分组进行采摘葫芦。

  3.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摘葫芦。(提示摘葫芦时要注意安全)

  (1)够不到较高处的葫芦怎么办?

  预设:幼儿自己踮脚、跳一跳、向下拉树枝等。

  措施: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

  (2)更高的葫芦够不到怎么办?

  预设:搭一张桌子已经无法够到更高处的柿子了。

  措施:引导幼儿想能帮助自己长得更高的方法。如在桌子上在搭一张桌子。

  预设:搭桌子怎样才是安全的。

  措施:引导幼儿想怎样是稳当的,在两个桌子上面在搭一张桌子(多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幼儿收拾整理场地,把摘的葫芦放进篮子里,边数一数自己的组摘了多少个葫芦

  四、分享环节

  集体进行讨论观看照片,根据照片一起说一说什么工具摘葫芦最好用?你为什么摘大的葫芦?谁想出了登高摘葫芦的好方法等。

  活动总结

  反思:

  (一)亮点

  教师能够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活动,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摘葫芦要用的工具,教师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肯定,对幼儿说出的不适合的工具时也没有否定,希望他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发现工具的不适宜。活动过程中,教师相信幼儿一定行,于是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摘葫芦,幼儿在够不到较高的葫芦时,教师仍注重引导、鼓励、支持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孩子们能够主动地找身边的工具,搬不动时还会主动请朋友们帮忙。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很自然的一起分享着摘葫芦中的趣事,整个过程中幼儿是那么自主、自信,获得了摘葫芦的成功与快乐。

  (二)不足

  在活动中个别孩子有乱跑的想象。

  (三)改进措施

  加强室外活动时的安全教育。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兴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

  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在制作玩具的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

  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

  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

  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

  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

  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儿自制玩具

  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

  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8

  教案目标:

  1.感受混色的过程。

  2.能够正确描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案准备:

  1.儿歌:《你好吗?》(请参见幼儿用书)2.实验记录表(附后)、水彩颜料(红色、黄色、蓝色)、塑料试管和塑料滴管若干。

  教案过程:

  1.和幼儿一起念儿歌《你好吗?》。

  2.出示两种水彩颜料,请幼儿迁移上次面团混色的经验,猜测这两种颜料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介绍操作材料。(没有试管就用小的塑料瓶子代替,滴管如没有就直接把水彩颜料剪一个小口,然后滴进空的瓶子里。)(再若没有人手一个水彩颜料,教师准备广告颜料,自己操作后让孩子验证实验的结果。)每人都有红、黄蓝三色中的两种水彩颜料(颜料分别放在不同的塑料试管中,每根试管配有一个滴管)。

  给每个幼儿一个空的试管,请他们将自己的两种颜色用滴管各吸出一滴放进试管里,晃一晃,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再次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结果和所猜测的结果是否不同。

  5.用棉棒蘸上自己调好的颜色,自由绘画。

  6.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交流讨论会变的颜色。

  活动评价: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进行调色,并能用语言表达。

  附:实验记录表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9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纸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0

  价值取向:

  1、发现热空气使纸张旋转的现象;

  2、喜欢科学活动,愿意尝试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材料设计:

  1、一张白纸;

  2、一支带有橡皮擦的铅笔;

  3、一根棒针

  玩法提示:

  1、把纸裁成7.5厘米见方的正方形,对角折叠,然后打开来再次对角折;

  2、在纸的折痕处轻轻推一下,这样会使纸中央比旁边高处1.25厘米;

  3、把棒针插入铅笔的橡皮擦,留一部分在外面,坐下来把铅笔放在膝盖中间;

  4、把正方形的纸放在铅笔尖头的一边,让针头正对纸张中央的`突起处,就是两次折叠的交叉点;

  5、把握成杯状的手放在纸的两边,距离纸张2、5厘米左右,一分钟后小纸张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

  指导要点:

  教师提供正方形的纸张,拿着笔尖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旋转的时候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纸张旋转地原因。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发现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训练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透明的杯子。

  2、贴绒教具:红、黄、蓝三色的小兔各一只、三色的染杯各一个。

  3、记录资料每组一份,各种颜色小卡片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动手实验发现红、黄、蓝混合可变出不同的颜色,并能用语言和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难点:

  幼儿在混合某种颜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原来颜色的比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讲故事《调皮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1.教师一边出示贴绒教具一边讲述:“有三只调皮的小兔子小红、小黄、小蓝跑到染坊里捉迷藏,一不小心,小红掉进了黄色染缸,小黄掉进了蓝色染缸,小蓝掉进了红色染缸。他们爬呀爬,好不容易爬出来了,结果却谁也认不得谁了。为什么?”(形象直观的小兔教具,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一下子把幼儿带到故事情景中,引起幼儿的好奇)

  2.“小朋友猜一猜,小红掉进黄色染缸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小黄掉进蓝色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小蓝掉进红色染缸后又变成了什么颜色?”(用猜想的形式激发起幼儿的验证兴趣)

  二、通过示范实验,验证幼儿的部分猜想。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有各种猜想,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来做个实验。”教师将红、黄颜料倒入透明的空杯中,摇匀。(教师做示范实验,在调色的过程中一边提醒幼儿注意调整原来两种颜色的比例,直到变成所要的颜色)

  “变变变,小朋友们看好了,看,红颜料与黄颜料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那么,小红掉进黄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你猜对了吗?”(神秘的语气,颜色的变化,激发起幼儿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三、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更。

  1.师:“你们想知道小黄和小蓝掉进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吗?是不是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呀?老师为每组预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变颜色,好不好?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重引导幼儿记录操作成果。(亲自动手,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同时调动起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四、通过说说颜色的变更,帮助幼儿用语言和符号记录实验成果。

  1.教师:“小黄掉进蓝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小蓝掉进红染缸后变成了什么颜色?”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颜色卡片贴在黑板上,中间用粉笔填上“+”和“=”。

  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形象的语言,简单的符号帮幼儿学会记录实验成果)

  五、延伸活动: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教师:“小朋友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它漂亮吗?小朋友的衣服是一种颜色吗?我们的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是多姿多彩的。今天,小朋友们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出了橙、绿、紫等颜色,现在我们来画一朵盛开的花,将你们调出的颜色涂在花瓣上,变出一朵美丽的七色花。看一看,你的七色花和小朋友的一样吗?谁的七色花涂得最美呢?”(延伸活动让幼儿变出更多的颜色,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孩子爱听故事,特别是有小动物的童话故事。将故事《调皮的小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幼儿带到故事情景中,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喜欢新奇,把实验融入魔术中,让幼儿亲自操作,从而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背景:

  刚一入秋,班里的阳阳就带来了几个看上去毛绒绒、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围过来,争着看热闹,这个说:"什么呀,像个小刺猬?"那个说:"好像是个松果吧!"还有的说:"不对不对,一定是刺猬宝宝在睡觉呢?"这时阳阳忍不住了:"你们不认识它吧,告诉你们,他们是毛栗子,是我爸爸从虞山上带下来的。"听着孩子们的争论,看着孩子们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脑中油然生出一个念头:我们地处虞山脚下,正是栗子的产地,何不利用这自然资源,带孩子们认识一下栗子呢,于是产生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剥栗子的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材料:

  1、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时鼓励幼儿想出一种或几种剥栗子取果实的方法。

  2、幼儿自备各种手套、剪刀、小榔头、小刀等。

  3、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四、活动过程:

  1、认识栗子球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①观察栗子球的形状、颜色、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②小结:栗子球市绿绿的、圆圆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果实方法。

  师:这么一个毛毛的'、刺刺的、圆溜溜的东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让幼儿猜一猜。

  ②再让幼儿分散操作,利用各种工具取出栗子果实。

  ③最后交流各自选用的方法:

  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开来。

  用小榔头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

  放在脚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结:因为栗子球外层代词,所以在取果实时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那带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脚帮忙。

  3、认识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来的栗子的形状、颜色?

  ②问一问:有什么气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间的关系?这些粒子像什么?

  ⑤小结: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层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这层硬皮变成了绿棕色的软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刚出升的太阳、像小船等。

  4、再次引导幼儿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师: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来动手剥一剥。

  ①你想请谁帮忙?

  ②剥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自由操作剥栗子,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剥好的栗子肉。

  ③讨论剥栗子肉的方法:

  请手指帮忙,掰开栗子。

  请小刀帮忙,切开栗子。

  请剪刀帮忙,剪开栗子。

  ④请个别幼儿说说栗子肉的特征。

  ⑤小结:剥开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层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着,里面是黄色的肉。

  5、品尝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①启发幼儿谈谈吃过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②品尝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种吃法。

  (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烧肉)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3

  目标:

  1.尝试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2.在自主统计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竞选结果进行目测及统计,能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智慧。

  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笔。

  活动过程:

  一、山羊公公的招聘广告

  (一)导入招聘原因今天,陆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森林里,山上的`狼越来越多,而羊村的羊却越来越少,这下可急坏了羊村的山羊公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第二天,他和小羊们在森林里贴广告,瞧,猜一猜广告上会说什么呢?那什么是守卫?

  (二)解读招聘过程

  1.广告一贴出来,就有好多动物来应聘,看看有几个动物,它们是谁?

  2.这么多动物他们都想应聘这个工作,可是只有一个动物才能成为守卫,这可怎么办?(比赛)

  (三)超级擂台赛

  1.山羊公公决定进行一次超级擂台赛,什么是超级擂台赛?

  2.有哪些比赛项目?(身高比赛、接飞盘比赛、举重比赛)

  3.比赛标准

  二、我是小裁判

  (一)介绍记录方法1.小裁判们,现在比赛的标准你们都知道了,山羊公公还给你们准备了记录纸瞧,应该怎么记录呢?

  2.用符号记录。

  (二)幼儿操作记录

  (三)交流比赛结果

  1.接飞盘

  (1)出示幼儿的记录纸,接飞盘比赛获胜的标准是什么?(接住飞盘)

  (2)你用了哪两种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3)哪些动物获胜了?

  (4)出示正确答案。

  2.身高

  3.举重

  (四)比赛结果

  1.现在3场比赛都结束了,谁会成为守卫呢?我们来看3场比赛的结果。

  2.出示比赛结果。这是3场比赛的结果,谁获胜了?(猎狗、老虎、猩猩)看了这个统计表我们一下子就知道谁获胜了,其实我们刚才的记录表也是统计表,有了统计表就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比赛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它。

  3.我们恭喜他们3位,通过了3场比赛,可是山羊公公只要请一名守卫,这可怎么办?

  三、公布招聘结果

  (一)最后的投票

  1.山羊公公让他们3位分别带着羊群上山,看看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2.如果你是山羊公公,你会选谁当守卫?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最后大家把票投给了谁?谁的得票最多?那守卫就是谁呀?(猎狗)我们拍拍手,祝贺他吧。

  (二)教师小结:猎狗虽然不如老虎勇猛,也不比大猩猩灵活,也不比熊力气大,但是它会动脑筋,所以才会通过了一关关的比赛,最终获得胜利。那我们小朋友以后也可以来进行场超级擂台赛,标准你们定,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4

  教材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纸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各种新型纸不断诞生,纸的大家族成员越来越多,中班幼儿对纸有一定的认识,生活中常用到卫生纸、餐巾纸、游戏活动中常接触画纸、皱纹纸、宣纸等。本次活动引导幼儿手机各种各样的纸,进一步了解纸的不同种类和用途,引发幼儿关注、探究纸的兴趣,鼓励幼儿在操作实验中感知纸的不同特征,感受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纸的名称及用途,感知纸的厚薄、软硬、色彩等特征,知道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纸。

  2.积极与同伴分享搜集的关于纸的信息,能按学习、家用、装饰、包装等用途将纸分类。

  3.感受纸的多样性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纸。

  2.纸箱,分别贴有学习用纸、家庭用纸、装饰用纸、包装用纸、其他用纸。

  3.儿学习材料”——《生活中的发现》,《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活动建议:

  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纸,了解纸的名称、用途及多样性。

  1、提问:带来的是什么纸?可以做什么用?

  小结:生活中的纸多种多样,有皱纹纸、卡纸、包装纸、彩纸、餐巾纸、复印纸、挂历纸等,这些纸有不同的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纸在厚薄、软硬、色彩、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3、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15页,了解几种特殊的纸及它们的用途。例如:人民币、邮票、画册、景区门票、相片、铝箔纸等。

  二、引导幼儿尝试使用纸,探索纸的不同用途及种类。

  1、将幼儿分成4组,给每组分别提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使用这些纸。例如:用彩纸、贴纸等装饰瓶子、纸箱,用包装纸包装礼盒、礼物,用图画纸进行绘画、折纸创作,用卫生纸、餐巾纸擦拭物品。

  2、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组用什么纸做了什么事情。

  根据幼儿的交流及时小结纸的不同用途及种类。例如:学习用纸、家庭用纸、装饰用纸、包装用纸等。

  三、组织幼儿玩“把纸送回家”游戏,请幼儿按照用途将纸分类。

  1、引导幼儿讨论:这么多的纸,怎样摆用起来来比较方便?

  2、启发幼儿将纸按照学习用纸、家庭用纸、包装用纸、其他用纸进行分类,分别放到五个纸箱里。

  四、请幼儿欣赏故亊《蔡伦造纸》,知道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纸,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1、请幼儿自主阅读《生活中的发现》第16页初步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2、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5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杠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五、活动过程

  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

  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六、注意事项

  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幼儿教案小兔怕怕04-14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1-02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05-17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20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5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水02-17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05-16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3-03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03

【荐】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