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预习、课堂朗读、随文赏析共同完成)。
2)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
3)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
2、技能目标:
初读感知——再读欣赏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棋人棋趣,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 点 棋人趣相的精彩描写;诙谐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 点 通过棋人棋趣,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 析 学生对下棋比较感兴趣,但对场景的描写却不够细腻。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的描写。 教学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预习检测:
二、根据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
读书、批注、讨论、汇报,师生合作,赏析棋人趣相,完成教学重点
同质交流,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师生合作,拓展升华
1、师生合作初读,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荐读1、2、3段,范读4段。(听读要求:圈点勾划,读不准的字、不太明白意思的词用“?”标出,有趣的地方用 ----- 标出,观点态度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2、自读、批注棋人趣相。将评赏要点批注在文旁空白处。
3、分组交流批注结果。
4、分组推荐代表,汇报批注及交流成果;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师生共
同完成棋人趣相的赏析。
5、趣相仿写,深入赏析。
引导:我对2段中作者对情态各异的下棋有争者进行描摹的7个“有”字句特别感兴趣,课前我不光赏了,还仿了,各位有没有兴趣听我用与同学们不同的方式把我的赏析展示出来?
朗读仿句:有你死我活斗志斗勇者,有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者;有运筹帷幄演兵布阵者,有破釜沉舟越甲吞者;有驾轻就熟运斤如风者,有磕磕绊绊走走停停者;有雄韬伟略惊心动魄者,有瞻前顾后步步为营者;有宠辱不惊神态自若者,有物喜己悲患得患失者;有威加海内衣锦还乡者,有四面楚歌自刎乌江者;有一枰既毕情欢意悦者,有胸怀块垒懊恼不已者;有戚戚于失,汲汲于得者,有得失胜负平常事,尽欢尽兴而已者。
光学不用可能会印象不深,流于浅薄,同学们若觉得老师这种赏析方法可取,课后可以用这种方式写一写吃相,喝相,哭相,笑相,握手相,排队相,理发相,谦让相,男人相,女人相,炸活鱼相等等,这些芸芸众生相,梁秋实都曾细细地描写过,我们不妨也来写写。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吧。)
6、有句话叫“人生如棋”,反过来,很多人也会用下棋来喻比人生。梁实秋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作者自然也乐在其中,但我不知道,作者自己的棋趣跟他笔下的`很多人有没有不同,如果有,那么不同在哪,作者下棋的情趣到底是什么?放眼人生,这下棋的琐事中寓含着什么人生道理,人生态度了吗?)
适时板书:争而有度、平正通达。
7、补充资料,了解作者,深入领悟文中寓含的人生态度。
领悟到的争而有度、“平出通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师小结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下 棋
梁实秋
板书。 弈—— 观
趣:诙谐幽默
理:争而有度 平正通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根据偏旁认读字义,读写汉字。
2.积累词语。
3.练习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熟读汉字,据拼音认读。
1.根据偏旁知道字义。
钢铜铁钉 金字旁,与金属相关。
被裙裤袄 衣字旁,与衣服相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正音。
4.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是根据偏旁知字义的。
二、填空。
1.学生试口头填空,比一比谁填得多。
2.同桌互相交流。
3.评议。
4.学生把填的词语写下来。
一只(鸭) 一个(杯子) 一把(米)
一块(玻璃) 一条(河) 一盘(菜)
三、读一读词语。
1.看清字形,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领读、齐读。
四、“读读背背”。
l.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帮助读准字音。
3.交流,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4.背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选择一件小事,让同学们合作完成。
2.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3.体会合作的意义。
二、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在平时跟别人合作的事。
2.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头脑中理清头绪。
3.在小组内讲这件事。
(注意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4.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全班交流。
(1)指名说。
(2)评一评。
(你认为他们哪件事做得好,谁的事生动,有条理,有意义。学生在班内发言)
三、展示台。
1.分组轮流说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
哪个小组停下来就表演一个节目。
2.同学分组说谚语,看谁知道的多。
单元后记: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沟通、交流、合作、对话、分享、团队精神,这些观念渐渐深入人心。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教学时,我注重了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本组课文语言特别优美,在教学时,我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看图,按图序,有想象地讲小东西的故事。
2能跟着老师流利地读课文,知道课文一共有8句话,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标志。
3认识"蛋壳、几步、太暗了、又大又亮"这四个词,会写"东、西、几"这3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双双小眼睛看着老师。
一揭示课题。
1老师让你们看一样东西。展示课件:一个蛋滚出来!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间)。
师:这是什么蛋?
生:鸡蛋。
生:鸭蛋。
生:恐龙蛋。(教师及时表扬)
3师: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课件:蛋壳一闪一闪。出示"蛋壳"两个字。
4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拿着蛋,靠近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听听蛋里面有什么。
师: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声音哎!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自然地自问自答。有一个小东西,住在蛋壳里。他觉得这个家太小太暗了。
师: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东西。出示"小东西"。
3师:故事里讲了小东西什么事啊?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挤了。
生:小东西说里面太暗太闷了
师:小东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头来,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来,摇摇晃
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这故事有趣不有趣啊!
三看图把握故事。
1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图画。出示课件图。
哦,我把顺序搞错了,谁愿意来帮帮忙啊?
学生说,教师给每幅图按顺序标上序号!
教师和学生一起拖动鼠标调整顺序。
2为什么要这样排?
3看图讲故事。
四学习课文。
(一)
1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谁会读?指名读。
(表扬:没开始学,你就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我也来试试,和你比一比。)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谁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超过老师。
3指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
4课件将"蛋壳"这个词变红。问:这个词认识不认识?指名读。
5课件将"太小太暗"这个词变红。问:这词认识吗?指名读。把握"暗"的读音。
6两句话连起来会不会读?先学生自由准备,再个别读,然后齐读。
7如果你住在这个蛋里,觉得怎么样?(学生说话训练。)
8你说这个"太小太暗",该怎么读?指名读。连起来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一评。
(二)
1课件出示第二段1、2两句。(咱们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俞老师向你学习,
也来读一读。)再指名读。
2理解"扭一扭"。
师: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也把身子扭一扭,就会读好了。
学生边读边做"扭一扭"这个动作。课件将"扭一扭"变红。
师自然地引出"啊!蛋破了。"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话。
师:你说,它从蛋壳里出来,看到了什么?
生:它看到了蓝天、白白的云,还有太阳。
生:它还看到了飞翔的小鸟,红红的小花,绿率副的草地。
……
师:它看到了很多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4指名读。
5蛋壳里面怎么样的?课文中有一个词。你找一找,能不能找到。
学生找。"太小太暗"
6蛋壳外面是怎么样的?学生再找一找。
"又大又亮"和哪个词刚好相反?齐读这两个词。
7"太小太暗",它不喜欢的,你把它读出来。
"又大又亮",读出喜欢来。
8课件出示第四句。
教师读。
9它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说话)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小东西。
生:我看到了一个会走路的.小东西。
师:它会走路了,挺奇怪,挺有趣的。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
10教师范读。
11齐读这句话。"几步"、"摇摇晃晃"这两个词变红。
四整体认读词语。
1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学一学。教师巡视。(听好,你就是小老师哟。)
2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你。
(课件将课文去掉,剩下红色的词语。)
3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蛋壳太小太暗扭一扭
又大又亮摇摇晃晃几步
(教师教鞭一指,马上拿掉。)学生读。
4指名轮读。
5师:课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请你一句一句读下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出喜欢来。(你喜欢两句的也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6指名读。师: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一句。(学生读)
生:我全部喜欢。(学生读)
小东西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师:我也都喜欢。
7生读: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他会走路了。
师:读得真好,向他学习。现在你就是小东西,配上动作,也来感受感受。
四看图说话。
1小东西真的来了。你看!展示课件。
2师:你看看图,说一说,你能不能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用进去!
学生准备。
3指名学生说。
五教写生字。
1指字读。
2逐字指导书写。
"东"与"陈"比较。"东"与"车"比较。
指导写"西"。"几"自己写,教师巡视。
3学生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
(2)掌握对比论证法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4)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爱、余烈、弱”等词的含义;
(5)理解“制、亡、利、固”4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教学难点:以叙史来对比论证。
教学设想:
(1)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诵读。
(2)本文文言词汇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识辨积累。
(3)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重点学习1─2节。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释题、明确文体。
二.⑴对照注释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先默读,再朗读。
⑵指名朗读,学生老师评价。
⑶再读课文,划出疑难。
⑷质疑,讨论释疑。
⑸要学生说出本节活用词、通假字。
⑹齐读课文第一节。请同学概括大意,教师板书。
三.1.用学习第1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2节。
2.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学生口答)
⑴蒙故业
⑵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⑶宽厚而爱人
⑷相与为一
⑸赵奢之伦制其兵
⑹秦人开关延敌
⑺延及孝文公
四.自读第三节,方法同一、二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4节,背诵3─4节。
教学步骤:
一.齐读1─2节,体会语言特色,板书1─2节内容。
二.检查自读第3节情况
1.指名朗读第3节,要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蒙)恬藩篱黔(首)隳(名城)
2.对朗读给予评价。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3.质疑,讨论释疑。
4.要学生说出本节的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
5.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要学生口答)
⑴奋六世之余烈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⑶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⑷因河为池
⑸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注意句式)
三.指导背诵,概括大意。
1.结合课后练习二(1),指导背诵,加深课文理解
2.概括段意,教师板书。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1.对照注释自读第4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牖猗蹑氓
2.指名朗读、评价、教师范读。
3.质疑,集体释疑。
4.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口答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
⑴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注意句式)
⑵赢粮而景从
⑶天下云集而响应
⑷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齐读课文,概括段意教师板书。
6.根据课后练习二(2)提示,指导背诵,加深理解。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五.作业(早或晚自修完成)
1.继续背诵3─4节,(注意心到,口到,耳到)
2.自读课文第5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5节,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指名背诵3─4节,给予鼓励。
二.学习第5节
1.出示小黑板,翻译句子和加点字,口头完成,检查预习情况。
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
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根据检查情况,要求学生质疑,释疑。
3.指名朗读、教师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参见教参P170有关朗读语气提示)
4.教师范读
5.指导背诵
6.学生概括本节大意,明确结尾句在本文中的地位
三.1.引导学生看板书,结合课题思考,认识本文“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的特色。
2.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寻找各组对比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并分析运用对比对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3.朗读课文,找出骈句,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本文“赋体文心”的特色。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多义词)
板书:
兴孝公:崛起(前361─前338)第1节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
(一)兴亡过程(前337─前247)第2节
以史始皇统一全国(前246─前210)第3节
论证亡二世:灭亡(前209─前207)第4节
(二)灭亡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5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学会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抄写指定的词语。能够用“附近”写一句话。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知道化石是鱼类的祖先,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
2、能够用“附近”写一句话。注意常用标点符号。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化石的形成,把半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5月10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央付王取走此角希
2、土字旁左耳旁提手旁单人旁
二、导入课文:
1、读课题。
2、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准拼音,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岩石附近稀奇嘴巴有趣
3、在课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标然段的序号。分自然段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字音。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抽读生字。
快附摆弄嘴亿稀趣岩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想一想。再不会的要看一看笔顺格来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简单。
重点指导:
嘴趣附摆
4、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嘴”此与角的占格。
“附”左中右的占格。
“摆”,左边要窄些,右边稍宽。
5、生描一个写两个,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教学反思: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圈一圈不认识的字,在圈字的过程中,以学生个人识字情况而定,意在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一步很重要,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解除了阅读的顾虑。复习了熟字,还提高了识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17、化石鱼
嘴趣附摆
第二课时(5月11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感悟,知道化石是鱼类的祖先,体会自然界的奥秘有很多,产生探索自然界奥密的兴趣。用“附近”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激发探索自然界奥密的兴趣。用“附近”写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化石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
2、读词语。
jia(假山)
3、假
jia(假日)
二、朗读课文感悟: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学生读后回答,板书:化石鱼
2、你喜欢这只化石鱼吗?为什么?再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1)学生默读、想、画。
2)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小鱼?(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并读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感悟小鱼、爱观察、好问的。
(1出示句子指:
河公公笑着说:“你的爷爷的爷爷又是谁呢?就是这条化石鱼,到现在已经有四亿多年了。”
(2指第2——9自然段,体会小鱼的爱观察,好问的过程。
(3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的'事。
三、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读出语气,在小组内读听。
四、分角色读课文。
五、用“附近”写一句话。
六、学习剩下的生字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中的化石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这一课含有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在里面,我在备课时进行了充分地准备。我不但查阅了书,还上找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尽管是这样,在课上我依然有很多问题,不能回答或是不能肯定回答给学生。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此之高,而我作为一名老师不能给学生想知道的答案,课堂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在学生面前不懂装懂,给学生不准确的信息,我决对不能这样做。此时,我的心中由忐忑不安逐渐转为了平静,把这些问题抛向了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孩子们课下去看书、问家长。再到语文课时,孩子们经过了交流—提问—再交流的过程。整节课可以用“痛快”二字来形容。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想: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不能小视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3、学做充满智慧的教师。
板书设计:
17、化石鱼
发现——爷爷的爷爷——四亿多年——(形成)化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他的什么意思?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词来赏读,你一定能读出更多的情趣。
板书设计
9
词两首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渔歌子》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教具准备
文中的挂图,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明背《如梦令》
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
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
4、检查预习。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
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
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
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
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
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
5、教师总结,范读。
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逐题反馈。
(1)词意:
不须归:不愿回家。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2)体会意境。
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b.播放柔和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
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
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
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
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
2、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3、教师介绍张志和的个人境遇。
六、总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词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借景抒情
江南春景
景:鹭、花、水、鱼、风、雨
人:渔翁垂钓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的学习方法,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在学习中理解“认真、仔细就能有新发现”。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学习读书方法。
三、教学思路。
以指导学生自能读书,不断发现为基本思路(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就像燕子妈妈鼓励小燕子一次次认真观察茄子和冬瓜一样),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而且在学习过程当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处,把学文和悟理统一起来。
四、课前准备。
给出预习提纲,预习课文。1、认生字。2、读课文。3、提问题。
一、例行的“金话筒”节目,说说“找春天”的收获。老师在评价中有意识渗透认真观察收获大的认识。(照应课的结尾)
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略)
三、学习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反馈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引导:大家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理解的还不够。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自己读课文,谈发现。
3、指名读、个人读、集体读结合,再读一遍课文,质疑。
板书学生的问题。如: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她为什么让小燕子看了三次?
引导: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谁来告诉我们呢?
生:在书里面,我们自己找!
师:对呀,就在课文中,在爱动脑筋会读书的同学的这里(指头,示意学生)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读课文吧。
4、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速读)自由读书。老师巡回了解学生思考情况,及时指点学生深入思考。
5、小组讨论,交流,准备派代表发言,阐述观点。
6、交流答案。(略)
7、改编课文,用对话的方式朗读,深入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2-0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精选]08-24
(精选)语文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