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 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3、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5、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四、课外探究:
1、 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篇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五、阅读课文“我们这些孩子”到“桂树”一段,完成下列练习:
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2、“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3、“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一句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4、“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这般儿亮的。”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5、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6、你觉得作者在文中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
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线索。
2、学习以“悔”贯穿全文的写法。
3、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母子深情。
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并品味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季羡林
(请您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唾手可得懵懵懂懂
(2)解释下列词语
望九: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立锥之地:
背乡离井:懵懵懂懂:寄人篱下:
3、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4、梳理结构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请你边读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边朗读边理清文章的线索及结构,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朗读课文
本文题为“永久的悔”,朗读课文,试说说“悔”的内容是什么,从“悔”中,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
阅读本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思想感情。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试说说作者这样写是否离题,并想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小组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默写字词。
2、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是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人动情?(小组讨论交流)
2、想一想
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悔恨知情的语句。朗读品味。)
3、本文描绘了最普通的事件,却感人至深。找出最感人的语段并赏析。
4、人世间,没有什么感情比母爱更博大,更无私,更圣洁,更令人难以忘怀
怎样体会文中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2、查找一篇描写母亲的文章,课后小组交流。
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有一个多音字。生字教学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再指导书写,如:“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曲”是多音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了解不同读音对应的字义,并能够分别组词。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用词丰富,语言生动。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同时,在读中让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为本单元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表达运用
锻炼学生的表达很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这样的句式谈谈感悟和启示。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1、同学们,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爬山虎)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吗?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
(板书:爬山虎的脚)
2、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
课件出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设计意图:
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识记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生识记生字,师引导识字: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字分类来记。
左右结构:操嫩顺均隙柄瞧
上下结构:占叠茎萎
全包围结构:固
半包围结构:虎
(2)教师指导书写:“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
(3)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教师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1、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作出标记。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
(2)读一读描写叶子的段落,体会叶子的特点。读一读描写脚的段落,体会脚的特点。
(板书:叶子脚)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
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
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
设计意图: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精读课文
1、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
(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
预设: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
(板书:细致观察)
设计意图:
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和形象描绘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
生:说明文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
四、布置课外作业
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通过展示爬山虎的画面,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同时,感受心情趋于舒适、平缓的过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二、以读为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在读中明确写作对象;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入境诵读,学习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快乐溢满整个课堂。
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写有“读书时做记号的方法”的4张卡片;
3. 画有”动物名称、主要特点、动作”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九寨沟名字的由来。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摄影师,老师带领你们到九寨沟去取景拍照,一起去领略一下九寨沟那神奇瑰丽、蔚为壮观的迷人风光!
2、(板书课题:9、九寨沟(ɡōu))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读中感悟):
(1)导入:同学们带好你的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童话世界看一看。(多媒体配乐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及课文内容。)
这一段主要写了九寨沟的`什么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
②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
(3)学生交流,跟随着学生的“镜头”,教师相机指导:
①“雪峰”:(板书)
A、(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
B、指导读。
②“湖泊”:(板书)
A.(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想把湖泊拍下来?(多媒体出示湖泊的相关句子。)
B.同位互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C.学生交流,体会湖泊的美:
③“森林”、“瀑布”方法同上
小结:九寨沟真是水的世界,到处都是湖泊和瀑布,怪不得人们说“平湖飞瀑石上流”啊。
(4)小结
(5)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合作学习为主):
(1)(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同学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你发现了什么?
(2)理解:4个“也许”,练习排比句。
(3)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小组长手中的表格,看看你对这四种动物有哪些了解,想想你最想和哪个动物合影?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 动作:
(4)汇报填写好的表格:用幻灯展示。
(5)交流:你最想和谁合影,为什么?
(6)那里除了有文中介绍的那些动物外,也许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在做什么呢?
(7)小结:由此可见,九寨沟不但是一个风光奇丽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动物王国。在这儿,动物们都可以无忧无虑地散步呢,真是“异兽珍禽林中走”啊!让我们再次轻轻地走进密林,去欣赏动物们那可爱的身影吧。
(7)师生共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布置课堂作业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课文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儿。接下去,请大家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
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书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读完课文之后,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真心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朋友,你有朋友吗?谁愿意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愿意和他交朋友?正准备交好朋友的同学能不能说一说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了朋友之后怎样与朋友相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拼读生字,扫清朗读障碍。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词语。
注意提示“住”“说”都是翘舌音,“说”是三拼音节,“呀”要读轻声。
2、抽读识字卡片。
3、初步理解字、词在本课的意思。“住”在本课是停住、止住的意思,“告”本课把事情说给别人的意思,“都”在本课是所有、总括的意思。其他字的意思随课文都比较好理解。
4、给生字组词,并练习运用。
三、灵活多样,助复习。
1、玩听音拍卡片的游戏。
2、玩词语接龙游戏。
四、做巩固练习。
1、读读下面词语。
2、选字填空。
五、试读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朋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自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
三、边读边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一想不到的事?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试着读读这句话。
2、学习玩耍的“玩”字和“在”字。“在”是平舌音,表示两个朋友所在的位置。“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3、在这样紧急的时刻,两个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4、学习“是”字。“是”是翘舌音,又是整体认读音节。意思是联两种事物,表示等同。书写时注意字的下半部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从树上下来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读一读描写他的句子。
2、学习什么的“么”、“呀”两个都读轻声。书写时注意“么”的第二笔和“牙”字的第二笔。
读这个自然段,从他笑眯眯的样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躺在地上那个人的话,读懂了什么?
2、撇下是什么意思?
3、学习“走”字。“走”是平舌音。本课既有来到的意思,又有离去的意思。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4、讨论: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认认真真,学写字。
本课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在”和“是”两个字,指导书写时,重点指导“在”字的第三笔“竖”,提醒学生不要忘写。要写“是”字时,先复习“足”字,对比观察两字的异同后再动笔书写。“走”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按正确笔顺来写。“的”字要突出左窄右宽,左小右大的特点。“玩”字书写时要注意王字旁的写法。“么”字的第二笔是“撇折”,提醒学生别写成“竖提”。
五、完成活动与练习。
1、“连线成字后,读一读。”
2、读一读
3、选字填空。
4、说一说。
语文教案 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浅显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一只丑小鸭自从出生以来就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本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本课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悟丑小鸭在悲惨的日子里,仍然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阅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从小懂得既要善待别人,互相尊重,也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羡慕”等重点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师:孩子们,今天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它们很调皮,躲在了生字蛋的后面。如果你读准了字音,它们就会跳出来,愿意请它们出来吗?
2、形象识字。教师点击生字蛋,生字蛋破开,出现生字,学生读、记(读得正确,蹦出一只小鸭)。
3、揭示课题。(最后一个生字蛋破开,出现丑小鸭形象)。师:哟,它是谁呀?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比较一下,它的样子与前面的小鸭有什么不同?(抽讲),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把学生从枯燥的识字中解脱出来,增强了自主识字的兴趣。同时,最后一个生字蛋破开,出现丑小鸭的形象,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丑小鸭的特点,引入课题自然。)
二、自主阅读,感知形象
1、自主阅读。师: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老爷爷还为丑小鸭写了一个故事呢!想读读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小朋友自读课文,看看安徒生老爷爷是怎样描写丑小鸭的样子的?请用“——”勾画出有关句子。
2、感知形象。出示画面,说说丑小鸭和其它的小鸭有什么不一样?看屏幕填空。
丑小鸭: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小鸭:它们的毛黄黄的,嘴巴扁扁的,身子肥肥的。
3、感情朗读。引导读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体会它的可怜。
(评析: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了丑小鸭的形象特点,加深了认识。再通过填空、读句子,有机渗透了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内容。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形象丑,为学习下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
(一)自读自悟,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第三自然段)。
1、自读勾画。课文的哪些地方最感人?用“——”画出有关句子。
2、角色转换。如你就是文中的丑小鸭,受到别人欺负时,你会想些什么?
3、互动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相互评议。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一词。
(二)渲染气氛,体验丑小鸭的悲惨生活(第四、五、六自然段)
1、渲染气氛。(看动画)师:孤单的丑小鸭受尽了欺负,它忍受不了,只得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它在外面又过得怎样呢?
2、品读课文。自由朗读,想想丑小鸭在野外的.生活怎样?
3、互动交流。看了丑小鸭在野外的生活情景,你想说点儿什么?
4、深入赏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三)观看动画,感受丑小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播放动画。师:是啊,可怜的丑小鸭在这样艰难的生活中熬着。可是,它仍然能从生活中发现很美的东西。有一天,丑小鸭看见一群洁白美丽的天鹅从空中飞过,它又惊奇又羡慕,丑小鸭羡慕什么?(抽讲)
2、生生交流。此时,丑小鸭会想些什么呢?
3、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羡慕”。(生:看见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就叫羡慕)
(评析:朗读、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通过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升华。)
四、拓展思维,放飞情感
1、教师激情。丑小鸭怀着美好的愿望,熬过了凄凉的秋天,熬过了寒冷的冬天,终于走进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它的愿望实现了吗?
2、自主探究。自读课文,找找描写天鹅形象的句子。
3、同桌比赛。丑小鸭看看湖里映出的自己漂亮的影子,想起原来的样子,心情会怎么样?有感情地赛读课文第七自段。
4、拓展思维。如果你就是白天鹅,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5、升华情感。白天鹅扑扑翅膀,向蓝天飞去,飞向更广阔的天空,飞向新的生活。同学们,看到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你们羡慕它吗?也想变成美丽的天鹅吗?好,请大家随着音乐,也展翅飞翔吧!
(评析: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开启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丰富了人文情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五、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1、推荐安徒生站。
2、小组合作自编自演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28、丑小鸭
孤单羡慕
丑小鸭→∣→∣→白天鹅
可怜美好
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读好对话,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了解鸡吃石子儿的原因,从而引发学生课外前去探究动物吃食的习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让学生喜欢读有趣味性的知识短文,有主动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质疑问难,引入新课
1.齐读课题,想: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2.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
要求:先把生字勾画出来,自己借助拼音认读,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识情况。
(个人、集体结合,开火车、当小老师等)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自然段抽读课文。
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在组内充分自由地朗读,边读边想开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长担任主持人,汇报人)
3.全班交流。
知道小鸭子的问号是指“小鸡为什么要吃石子儿”,以及答案:鸡没有牙,是把米粒整个吞了下去,靠石子儿把米粒磨碎,帮助消化。
四、熟读课文,朗读表演。
1.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采取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提意见。重点读好对话
2.在同学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表演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语言和想法。
五、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齐读生字。
2.抽读、齐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问: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3.续编故事:小鸭子叫着向伙伴们跑去……
推荐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
4.用“关心”“奇怪”练习说话。
三、学习生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好记?怎么记?扩词。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可以怎么记?扩词。
3.田字格里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生描红。
5.展示自己写的字,评议,修改。
6.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伙(伙伴) 伴(伙伴) 饭(吃饭) 每(每人)
怪(奇怪) 院(小院) 粒(米粒) 答(回答)
7.认识米字旁和食字旁。
8.指导孩子们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规范、整洁地书写。
质疑。
四、课文总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现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3.总结:
(凡事要主动探究)
五、朗读比赛。
1.抽生朗读。
2.学生评议。
3.齐读全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两个词语。
2.完成《同步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外阅读。
5.日记:
我喜欢思考
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最大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语文教案 9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 敏捷 镶嵌 搽过油 格外 嬉戏 歇凉
遮蔽 榛子 橡栗 储藏 缝隙 树杈 摇晃 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积存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情。
课时: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得意,更让人感动。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尝这份感动吧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
3、抓圆满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1)、我为什么圆满?
(2)、少年为什么圆满?
4、解决“我为什么圆满?默读1—6段找缘由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读一读,再试着填一填)
(一)学习瀑布的壮丽。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二)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存运用四字词语。
6、 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专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我由于带不走木雕而圆满,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圆满呢?
7、试着说一说。阅读课文后一局部。
8、汇报缘由。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想并证明我是中国人后露出圆满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
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
11、师总结,板书。
12、教师激情引读:
正由于我们中国的无私救济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由于朋友圆满所以也跟着圆满。多么真诚得意的少年啊!让我们齐读最终两段,读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意。
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听到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怎能不让我感动,让我们读出这份感动吧!
一位一般的卖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们中非两国人民的友情,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出来吧!
语文教案 11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04-25
(经典)语文教案07-30
【经典】语文教案11-03
(精选)语文教案10-02
【精选】语文教案05-07
语文识字的教案04-13
语文乐园教案04-12
语文教案【精选】05-06
[经典]语文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