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

时间:2024-04-09 07:13:2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

  一、解方程

  二、在()里填上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1、小兰家养公鸡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公鸡和母鸡共有()只。

  2、培英小学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倍,四年级有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人。

  三、应用题

  1、公园里有月季花200盆,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倍,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菊花比月季花多多少盆?

  2、两桶油共重102千克,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2.4倍。两桶油各重多少千克?

  3、友谊小学二年级人数是一年级的1.5倍,二年级比一年级多30人,一、二年级各有多少人?

  4、师傅和徒弟共同加工480个零件,用5小时完成任务,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参考答案

  一、解方程

  =7=2

  =0=1

  二、在()里填上用字母表示的式子

  1、+4

  2、1.2-=0.2

  三、应用题

  1、200+200×1.8=560(盆)

  200×1.8-200=160(盆)

  答:两种花一共有560盆,菊花比月季花多160盆。

  2、解:设乙桶油重千克。

  +2.4=102

  3.4=102

  =102÷3.4

  =30

  30×2.4=72(千克)

  答:乙桶油重30千克,甲桶油重72千克。

  3、解:设一年级有人。

  1.5-=30

  0.5=30

  =30÷0.5

  =60

  60×1.5=90(人)

  答:一年级有60人,二年级有90人。

  4、解:设徒弟每小时加工个。

  (52+)×5=480

  52+=480÷5

  =96-52

  =44

  答:徒弟每小时加工4个。

  方程和算术方法的比较

  一、用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四(1)班有36人,(2)班比(1)班多2人,(3)班比(1)班少1人,(2)班有多少人?如果(1)班有生,(2)班有多少人?(3)班有多少人?

  2、青山共销社运来车化肥,每车装4吨,卖出了吨。用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

  二、写出下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列出不用的.方程

  1、商店运来520千克水果,其中8筐苹果,其余的是桃,桃有2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2、校园里有4行树,每行15棵,今年春季又种了一些树,现在共有105棵树。春季种了多少棵树?

  三、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文兴小学六年级毕业了78人,今年一年级新生是85人,现在有学生605人,原来学校有多少人?

  2、一头牛重265千克,比一只羊的重量的8倍还多25千克,这只羊重多少千克?

  3、一条毛巾的价钱是一条手帕的4倍,妈妈买了3条毛巾共花9元,每块手帕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用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36+2+2-1

  2、4-5.6

  二、写出下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列出不用的方程

  1、苹果重量+梨的重量=总重量

  解:设每筐苹果重千克。

  8+200=520

  8=520-200

  =320÷8

  =40

  2、原来的棵数+今年的棵数=总棵数

  解:设春季种了棵数。

  15×4+=105

  =105-60

  =45

  注:以上方法不唯一。

  三、解应用题

  1、605-85+78=598(人)

  答:原来学校有598人。

  2、解:设这只羊重千克。

  8+25=265

  8=265-25

  =240÷8

  =30

  答:这只羊重30千克。

  3、9÷3÷4=0.75(元)

  答:每块手帕0.75元。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并能正确使用中括号和小括号。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32.8+190.42×0.50.67+1.24

  3.06×0.20.51÷1.75.2÷1.3

  8.2÷0.011.82-0.631.6×0.4

  2、只列式不计算

  (1)16.2减去2.4与7.3的和,差是多少?

  (2)0.2去除4.8,商是多少?

  (3)3.6与2.8的差乘以0.3与0.5的和,积是多少?

  (4)1.92乘5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二、指导探索

  1、列综合式解文字题。

  把练习(4)中的“1.92”改成“2.4与0.48的差”,变成例5。

  例5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做出审题标记。

  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由学生独立列式。板演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判断)

  提问:综合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中括号在这个算式中起什么作用?

  2.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1)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2)由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在书上)。先分步后综合。

  (3)订正答案。

  (4)比较:两个综合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数,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20减去5.35与2.15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

  (2)小红买3本练习本,每本0.90元,还买了3本生字本,每本0.60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2、选择正确列式

  (1)6.2减去2.4与1.3的和,差是多少?

  a.6.2-2.4+1.3b.6.2-(2.4+1.3)

  (2)6.2减去2.4与1.3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

  a.〔6.2-(2.4+1.3)〕×0.4b.6.2-(2.4+1.3)×0.4

  (3)8.4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4÷〔8.4+(8.4-1.6)〕b.〔8.4+(8.4-1.6)〕÷4

  (4)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b.24.8÷〔10-(5.6+1.3)〕

  c.24.8÷(10-5.6+1.3)

  3、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是篮球队员的2.4倍,其余的是足球队员。足球队员有多少人?

  四、质疑小结

  1.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板书课题)

  提问:(1)它与过去学习的列综合算式解文字是有什么不同?(综合算式中有中括号)

  (2)列综合算式时,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中括号?

  (已有小括号,还需改变运算顺序时要使用中括号)

  2.质疑: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2、7、8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3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教熟练地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2、找出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什么来列方程?(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篮球比足球多5个

  (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3)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4)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5)两根一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一根围成正方形。

  小结:找等量关系,可以依据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依据线段图和计算公式,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句。

  二、练习例3

  1、让学生独立解答例3的三道题目

  2、讨论:

  (1)这三道应用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审题;(弄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写答案;

  (3)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方程解:

  A、用字母代表未知数参加列式与运算;

  B、列出符合题中条件的等式;

  算术解:

  A、算式中应全是已知数;

  B、算式必须表示所求的未知数;

  3、练习:

  ①114页“做一做”;

  ②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三、巩固练习:(补充练习)

  1、①男生50人,女生比男生的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②男生50人,比女生2被多10人,女生多少人?

  ③全班50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多10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2、①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4/5。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②果园里的桃树和杏树共360棵,杏树的棵数比桃树少50棵。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四、作业:练习二十四3、4、5、6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一道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知道两种解法的区别。

  2.能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器,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找出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1)水果的总重量-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

  500-8x=300

  (2)水果的总重量-梨的重量=苹果的重量

  500-300=8x

  (3)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水果的重量

  8x+300=500

  2.揭题谈话:我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有时用算术方法解比较简便,有时用方程解比较简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应用题该用算术方法解,什么样的应用题用方程解呢?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有什么区别呢?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这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方程和算术方法的区别。(板书课题:用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二、尝试

  1.出示例7.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9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再用算术方法解答,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1)生说出自己列方程解答的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师投影出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的,并说明分析过程。

  (3)指出: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解答只写一个答案。

  5.引导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点。

  (1)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路,用投影出示二者的区别。

  用方程解应用题

  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未知数是否参加列式

  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

  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分析方法

  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题里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

  列式

  列方程

  列算式

  (3)指导看书P.129页,生读。

  (4)指出:未知数能否参加列式的区别,决定了怎样分析、列式的区别。但无论是方程解答还是算术方法解答,都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都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6.做一做:

  生独立解答后,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此题列方程解比较适当。

  7.注意:以后解答应用题,除了题目中指定解题方法的以外,都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三、应用

  1.练习三十.2

  (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2)订正时,说出分别用哪种方法解答。

  第(1)题,是顺向思考的题目,只要把3张桌子的钱数和4把椅子的钱数合并起来,就是用的总钱数,用算术方法解答。

  第(2)题,是逆向思考的题目,要求每把椅子的价钱就要知道4把椅子的钱数,如果把每张桌子的假价钱用x表示就很容易了。

  (3)师小结:一般说来,顺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方法解比较容易,逆思考的题目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也就是说,要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解题方法。

  (4)提问:例7用哪种方法好?做一做呢?为什么?

  2.练习三十.3(投影出示,只列式,不计算)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出示复习题(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现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5)针对解法二教师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

  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

  (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

  改写: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5、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6、让学生分组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7、指导看书

  教师提问: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1吗?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

  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学生汇报解答过程,教师总结订正(注意照顾中差生)

  强调:和是方程,但是方法不简单。

  (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四)练习

  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

  四、课堂练习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3、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

  五、课后作业

  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哟故事书多少本?

  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6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7~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增加一个条件和改变问题成为四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对比练习

  1、(1)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要行军502千米,开始3天共行了18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行80.5千米,还需要几天可行完?

  (2)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要行军502千米,开始3天,平均每天行6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行80.5千米,还需要几天可行完?

  (3)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要行军502千米,开始3天,平均每天行6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多行20.5千米,还需要几天可行完?

  2、(1)某喷雾器厂计划在30天里完成10800部喷雾器,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80部,这样几天完成?

  (2)某喷雾器厂计划在30天里完成10800部喷雾器,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80部,这样提前几天完成?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小结:四步计算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结构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叙述方式也不一样,解答方法更不同,但只要掌握好数量关系,学会分析方法,掌握解题规律,认真把好四个步骤,一定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只列式不计算

  1、解放军某部抢修一条17.4千米长的河,计划12天修完,在当地群众支援下,结果提前4天就完成了,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

  2、印刷厂计划20天装订48000本书,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600本,提前多少天完成?

  3、一个化肥厂装化肥10000千克,先装160个大袋,每袋装50千克,剩下的改装小袋,小袋比大袋要少装30千克,要装多少个小袋?

  集体订正

  三、第66页第10、12题

  第10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7、8、9、11题

  7、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长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条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了多少米?

  8、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1、某车间用两台机床同时加工2160个零件。第一台机床每小时加工24个,第二台机床每小时加工30个。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加工完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

  六、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解答过许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检验的方法.

  教师板书: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3)怎样分步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4)怎样验证是否正确?

  2.汇报讨论结果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1(出示摘录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及线段图)

  (2)提问: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经做的套数怎么求?

  (3)学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综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师小结检验过程.

  方法一: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验每一步列式和计算是不是对.

  方法二:把最后结果当做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3.规纳概括

  (1)课件演示:一般应用题2

  (2)教师提问:这四步你感觉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结: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题意上,因为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确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思路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一)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每天浇多少棵?

  (二)李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

  (三)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不同算法,请同学讨论是否正确.

  四、质疑调节

  1.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审题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检验呢?解答应用题为什么要检验?(讨论)

  五、课后作业

  (一)学校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大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三)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该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审题,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条件和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猜两位数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讨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学会理解题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说出下列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1)平均每天生产服装多少套?

  (2)这批煤可以烧几天?

  (3)还剩多少件没完成?

  (4)十月份共节省煤多少吨?

  (5)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几分钟?

  2、看线段图说出每个问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1)学生口头编应用题

  (2)改变条件与问题改编应用题

  二、新授

  1、出示口编的应用题后,教师指出:我们解答过很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读题弄清题意

  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什么?(板书:审题)

  弄清题意就是要先弄清题里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是什么。现在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理解题意,我们可以摘录条件和问题,或者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看黑板:

  板书: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3、教师:弄清题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板书:分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小组讨论后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①已经做了多少套?

  ②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③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教师:确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列式计算了。(板书:计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说,并对照上面问题写出算式和得数)

  谁还会列综合算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计算)

  5、教师:计算出得数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板书:检验)

  怎样来检验呢?

  (小组讨论检验方法后汇报)

  (1)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是否正确?

  (2)把得数当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

  现在我们用后一种方法来检验例1(边计算,边解释)

  先用得数95套乘以3,就是后3天要做的。

  95×3=285(套)

  再用计划做的660套减去285套,就是前5天做的。

  660-285=375(套)

  再用375套除以5,就是前5天每天做的套数。

  375÷5=75(套)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75套,和原题中已知条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数相同,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如果要和原题的3天相同,该怎样检验?(小组内互说)

  6、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指名几个同学说一说,不一定非常准确,可以补充。

  打开书本第46页,看方框中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先默读一、两分钟,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第4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2题,教师适当指导。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3、4题,解答并检验。

  五、板书设计

  应用题

  例1

  摘录条件解题步骤:

  1、审题

  线段图2、分析

  列式3、列式

  4、检验

  六、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9

  复习要求: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先让学生多说一说,然后教师板书: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怎样算,列出算式,并且算出得数;

  4.进行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二、复习指导

  1.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思路解答应用题。

  师出示总复习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3)学生做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解法一:72+72÷3×2

  解法二:72÷3×(3+2)

  2.复习行程问题。

  教师出示总复习的第10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第(1)、(2)题。

  学生做完后,教师启发学生回答:解答第(2)题,需要哪些条件?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使学生明确第(2)题是求每辆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知道了每辆车的速度,还要知道行驶的时间,所以要把第(1)题的问题作为第(2)题的条件。

  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用每辆车的速度乘以时间来求出每辆车行驶的路程。如果有些学生先”求出一辆车行驶的.路程,再用两地的距离减去这辆车行驶的路程,求出另一辆车行驶的路程“,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要鼓励学生灵活地应用各种方法解题。

  问: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找出第(3)题的条件?怎样能很快地算出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利用第(2)题算出的乙车行的距离减去甲车行的距离,就可以直接求出来。如果有学生用两车的速度差乘以时间,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

  第(4)题,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解题。”330-(34+32)×2.5“和”(34+32)×(5-2.5)“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第(5)题,让学生想一想,求两地距离,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能

  不能在前几道题中找到这些条件。使学生明确需要知道速度和时间,速度是已知的,时间在第(1)题中已经求出来了。让学生编完题后,再列式解答。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2-1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行程问题中同时同地方反向行驶、同时同地同向行驶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四第9题

  32.52-(6+9.728÷3.2)×1.5

  [49.84-(51.17-12.56)÷27]÷4.7

  (18-12.4)×[(53.73-17.49)÷0.6]

  2.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四第12题:李峰家在学校东面,照红家在学校西面,两人同时离校回家。李峰每分行80米,赵红每分行70米。经过4分,两人同时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⑴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每分70米每分80米

  ⑶提问:是不是相遇问题?(不是)但是数量关系与相遇问题是否相似?

  ⑷解答方法是否相同?

  ⑸生解答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13题: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青岛开往上海。甲船每小时行35.6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3.2千米。经过8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⑴生读题,弄清题意,并试着画线段图。

  师板书:每小时36.5千米?千米

  甲船

  每小时43.2千米

  乙船

  ○○

  青岛上海

  ⑵生分析数量关系后提问:

  第一种思路:

  ①乙船每小时比甲船多行多少千米?

  ②行了几小时?

  ③怎样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第二种思路:

  ①甲船8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②乙船8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③怎样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⑶生解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0、11题

  四、攻破难题

  1.练习十四第16题: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5千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跑32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跑305米。起跑后多少分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分析与解:如果领先的运动员是从图中所示的返回点的右侧5千米处起跑,那么这道题就和学过的相遇问题是一样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相遇时两人跑过的.路程恰好是5千米的2倍。

  需先求相遇时间:5000×2÷(320+305)=16(分)

  再求相遇时领先的运动员跑了多少米:320×16=5120(米)

  最后求先于是离返回点有多少米:5120-5000=120(米)

  2练习十四第17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从甲城出发开往乙城。汽车每小时行49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5千米。出发后6小时,汽车先到达乙城。再过几小时拖拉机才能到达?

  分析与解:

  要先求出汽车到达乙城时,拖拉机还离乙城多少千米,再求经过几小时拖拉机才能到达乙城。

  (49×6-35×6)÷35=2.4(时)

  或(49-35)×6÷35=2.4(时)

  3.思考题: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行9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3分。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通过看书上的图弄清,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车头走过的路程(也就是车速乘以时间)应该等于桥长加车长。

  900×3-2400=300(米)

  五、作业

  练习十四14、1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1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正确解法。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正确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步应用题”。

  二、指导探究。

  1、出示例4:

  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三、巩固练习

  1、模仿练习

  (1)红星小学计划20天收集树种120千克。实际每天比计划多收集2千克,收集这批树种实际用了多少天?

  (2)把上题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收集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2、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分析应用题

  (1)食堂买来280千克菜,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菜实际吃了多少天?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卡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6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3、选择正确答案

  (1)光明小学校办厂计划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2)光明小学校办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3)光明小学校办厂要制作4540套教具,计划15天完成,实际12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多少套?()

  A.4500÷(4500÷15+75)B.4500÷12-4500÷15

  C.4500÷300+4500÷75D.4500÷(300+75)

  4.笔算

  (1)装订小组计划装订一批书。每小时装订180本,10小时可以装订完。如果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装订20本,几小时可以装订完?

  (2)一个生产小组要加工一批汽车配件。原计划每天加工200个,1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加工了250个。这样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原计划每天行军35千米,15天走完全程。实际提前1天走完,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四、质疑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应用题是“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提问:对于这样的应用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10、13、15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2、出示复习题: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启发学生讲算式的意义。

  (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读题。

  教师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2、启发学生填图。

  3、看图回答: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5、继续追问: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6、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小结:用方程解这种应用题找等量关系时,题中哪句话最关键?

  (“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最关键)

  7、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启发学生讲思考过程,并与例题比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

  2、只列示不计算

  3、独立练习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五、课后作业

  1、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2、买3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0.9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6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钱?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3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已学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能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一道应用题的过程,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概括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第二种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激发

  1.看卡片写得数

  75×33.7×1004.05×883÷1001000÷5

  660-375375÷51.6×5540+9850×60

  2.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服装75套,3天可以做多少套服装?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3.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一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很好,谁能根据这两道应用题的联系,不改变所求问题,把它变成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例1。(板书应用题)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还要通过解答过程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怎样想,怎样做,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二、尝试

  1.出示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每天做服装多少套?

  2.理解题意

  ⑴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方法?

  ⑵学生回答: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一种:摘录条件和问题

  板书: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第二种:画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

  前5天做的'后3天做的

  每天75套每天?套

  3.分析数量关系

  (1)导入:刚才我们根据摘录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来分析这题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两种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生独立列式解答

  板书:(1)75×5=375(套)

  (2)660-375=285(套)

  (3)285÷3=95(套)

  综合算式:(660-75×5)÷3=95(套)

  5.检验:(1)指名用以前的方法检验。

  (2)提示第二种检验方法

  A.看书讨论怎样检验?可以分几步?

  1)把得数当已知数

  2)倒着一步一步计算

  3)是否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投影出示)

  B.指名试着检验这道题。

  简要板书:(1)75×3=375(套)

  (2)660-375=285(套)

  (3)375÷5=75(套)

  计算结果和原题的75套相同,说明全部解答正确。

  C.自由练习。

  6.归纳总结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回忆刚才的解答步骤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4)看书理解

  板书: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

  7.做一做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后在解答应用题时,都可以顺着这个路子去思考,千万不要在未弄懂题意和没弄清数量关系的情况下,随意列式解答,更不要乱套解答的类型,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应用

  1.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

  (1)按解答应用题的4个步骤指名分析这道题。

  (2)填空:要求可以买几张图画纸,需要求出(),要求剩下多少钱先要求出()。0.6×4表示()。3.2-0.6×4表示(),(3.2-0.6×4)÷0.2表示()。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3、4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1)已经做了多少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75×5=375(套)1.理解题意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

  660-375=285(套)3.列出算式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4.进行检验

  375÷5=75(套)

  综合算式

  (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略)。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4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两个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能正确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鸡的只数用x表示,那么母鸡的只数可以怎样来表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把哪个数量看做一份?用线段图来表示我们先画梨树,桃树的棵数有这样的几份?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 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 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到今天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那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2—5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15

  教学内容: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第5-13题。)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列方程解有关求多边形的底或高的几何应用题;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指名让学生返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板书面积公式:

  三角形S=ah÷2

  长方形S=ab

  平行四边形S=ah

  梯形S=(a+b)h÷2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揭题:刚才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能求高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底。)如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能求底吗?(用面积乘以2除以高)对于这两种情况怎样设未知数,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利用计算公式作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尝试

  1.出示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1)指名读题,说出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与复习题2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高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一个等式?(是。)能不能根据这个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能。)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解:设三角形的高是x厘米。

  25x÷2=100

  25x=100×2

  x=200÷25

  x=8

  解答完后,师生共同检验。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怎样列方程?使学生明确还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

  2.练一练:做一做。

  三、应用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上底是1.02米,高是3.14米,这个梯形的下底是多少米?

  2.练习二十七第11题。

  做题前,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⑴彩色电视机有x台,它的3倍是多少台?

  ⑵比它的3倍多10台怎样表示?

  ⑶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它的速度的23倍是多少?

  ⑷比它的23倍少40千米怎样表示?

  四、体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些常见的多边形的.面积、周长等计算公式可以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这些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

  五、作业

  1.练习二十七第5-10题。

  2.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二十九第12、13题。

  第12题。这一题右面的两个方程都是对的。(3x-4)÷5=4是用方程的思维方式,把文字叙述按题意翻译成等式的。3x=4×5+4则是根据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等式的。

  第13题。可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来列方程,即∠2+∠4+x°=180°,其中∠1=60°÷2,∠2=60°÷2。这是因为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而且已知∠1=∠2,∠3=∠4。因此可以把60°平均分成2份,求出∠2和∠4。列方程时,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必带上”度“的符号。

【五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相关文章: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数学教案01-17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01-20

两步计算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08-25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01-2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04-04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08-26

数学试卷应用题12-06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数学教案01-17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