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8 09:42:0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述“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 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让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 尽责的“爱”

  儿子── 独自看病 “路线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借助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动物过冬有许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都是其生理特征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但动物过冬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以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为代表的3类动物的过冬形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节课的设计抓主略次、抓大略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体验、感悟、交流等一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培养读书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常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快速读文,知道文中3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过冬材料扩充)、板面图片(小燕子、蜜蜂、青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

  (课件:动画)字铺地、词刷墙、句做顶、段是门、篇当窗,字词句段篇,盖成一座读书房。读书屋里知识多,多读会想才快乐!

  一、谜语导入,读前质疑

  1.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猜猜看这是什么?(雪花)

  下雪了,冬天也快到了,小动物们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到动物的王国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文前提示,质疑。

  (1)引导学生自读文前提示。(文前提示: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都是怎样过冬的`?)

  (2)读了文前提示,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生汇报:知道了课文讲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3种小动物过冬。还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读书才会有收获!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让认真读书成为习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哪个句子读的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解决。

  3.指几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

  三、抓住要点,阅读理解

  1.教师指导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一遍遍的读,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了答案。

  2.默读课文,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3.交流汇报。

  3个小动物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

  交流后汇报。

  4.教师板书。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5.教师小结。

  迁徙、冬眠和储备粮食是小动物们根据自身的特征和生存的环境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过冬方式。

  6.指导分角色朗读。

  7.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了解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了解,简单介绍。

  (2)教师用多媒体分类出资料。

  冬眠动物:刺猬、熊、蜗牛……

  迁徙动物:天鹅、杜鹃、白鹤、大雁……

  巢穴动物:麻雀、乌龟、蚂蚁……

  学生读,教师适当讲解,介绍。激励学生多读书,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四、随文识字,检查情况

  1.同桌互认。

  2.老师用字卡检查字的识记情况。

  五、扩展阅读,推荐文章

  1奔し⒀生的读书热情。

  小故事里有很多的知识,你们还想读一篇这样的文章吗?

  2崩鲜ν萍觥缎⊙в镂脑亩磷试(注音版)》中的《奇妙的蜘蛛网》一文。

  看谁能快速阅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内容,交流汇报。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快乐读书屋”里,不但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更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精彩。

  请同学们多看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因为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图片——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图片——钻到泥土里

  小蜜蜂图片——躲到蜂巢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

  课前预习: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板书:奇异的植物世界。)

  l.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的感受。)

  2.谁能把这个课题解释一下:

  “奇异”,奇怪、特别。是说奇怪特别的植物世界。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去,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默读回答,并出示表格: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电花

  蜡烛树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二、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读通情况

  三、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节是写参观植物园的经过?(2-7节)

  师引读:第一节交代了参观的地点——植物园,参观者——小星和同学们,向导——农艺师李叔叔。

  师:第8节以感叹句“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点明课题,总结全文。

  四、以表格为切入口,理解课文内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默读第二段,划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

  出示:走进植物园→花棚那儿→小路旁→草地上→水草地→荷花池旁。

  2.默读课文,分小组用三种符号分别划出表中答案。

  3.集体交流: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走进植物园 听到“哈哈”大笑声 风吹

  电花 来到花棚那儿碰到叶,就像触电 带电

  蜡烛树 走到小路旁 看到蜡烛似的东西 点火就像蜡烛一样亮

  醉草 走到草地上 嚼小草,就像喝了酒 草叶里含酒精

  捕蝇草 来到水草地 爬到草叶上,叶子闭合起来,小虫被吃 捕蝇草

  水笛荷 来到荷花池边听到笛声 风吹干花膜,就发笛声

  说说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的顺序及各处所见的现象和原因。

  (1)自己试说(2)同桌互相说(3)指名说

  4.理解过渡句。

  找一找,每一个地点,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过渡,请你用横线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出下文。)

  五、自由读课文,体会文中说话人的语气。

  课文的重点段写出了植物的奇异及其原因。文中李叔叔的话语,使孩子们茅塞顿开,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是什么呀?”

  (2)李叔叔的话要读得平和亲切,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课文中有一些描写人物情状的词语,要结合当时人物的感情去读。

  2.指名读。

  六、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种种奇异的现象,又了解了原因。倍感植物世界的奇异。

  指导朗读: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总结全文且点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资料,全班交流。

  2.阅读《植物的`感情》、《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反思:

  《奇异的植物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参观记,主要写了小星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植物园中所看到的几种植物,展现了一个奇异的植物世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个做法更是要坚持。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先指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再让学生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 ”,在“毛茸茸”中读“ ”。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 ”。在“沉甸甸”中读“ ”。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色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姨”、“叔”、“阿”字。

  2.会写“阿”、“啊”、“哗”等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节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和咱们一起来上这节课,想见见它吗?

  (课件出示:瞧,它叫“快乐使者”,跟它打个招呼吧!相信有这位“快乐”朋友的参与,咱们的这节课一定会学得很快乐。)

  (课件出示:“快乐使者”说话:“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什么时候是快乐的吗?”)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言,初步感受快乐。]

  (课件出示:“快乐使者”:“大家说得真好,我想送一首歌,让大家更快乐。”知道这首歌写的是哪一个节日吗?)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借助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助于对课文情感的领悟。]

  二、初读课文:

  1.想再听一遍吗?其实,这首歌就藏在咱们书本的第81页,大家可以打开书,边看书边听音乐。(音乐声中初读全文)

  2.刘老师不需要音乐,就能把课文读得很好,能给我个机会吗?(范读课文)

  3.能不能给老师评一评,哪儿读得好了,哪儿还需要再努力?(生评)

  [学生评老师,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

  4.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5.(生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全班进行。)

  6.(出示字卡:“叔”、“阿”、“姨”“艳”、“哗”、“裳”,巩固认字。)

  7.(同桌一起读文,要求读流利、读通顺。)

  8.(“最佳搭档”擂台:请同桌读,全班评选出读得最好的一桌为“最佳搭档”。)

  [将比赛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9.男女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齐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一起读――男女生读,多种形式的读充分的机会;同时,在读中又不乏层次:整体感知――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顺每一个句子――读出整个段落――男女生分工读完全文,循序渐进,节奏明确。]

  三、写生字:

  1.(课件出示:“快乐使者”:“小朋友读得真棒,可不知你们写字是不是也一样棒?”)

  2.写“阿”、“啊”字:

  (1)这两个字有什么联系?(“啊”比“阿”多了个口字旁)先把“阿”字写好了,写“啊”字就简单了。

  (2)(课件示范笔画笔顺,教师范写,学生;学生自己试写,取一人的书写为例讲评。)

  (3)(学生自己写“啊”字。讲评。)

  四、作业:

  1.美美地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2.把“哗”“啦”写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姨、叔、艳”等字。

  2.快乐地读课文,体会生活的快乐。

  3.背诵课文。

  4.仿照课文,学会拟人句式创作:小树______太阳______(或其他)______

  〖教学过程

  一、承接引入:

  昨天,刘老师和大家已经悄悄地走近了“六一”儿童节。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快乐的节日》这课文,让今天也成为咱们的'一个快乐的节日,愿意吗?

  二、复习词语,学写生字:

  1.瞧,我把谁请来了――(课件出示:课文第82页人物插图。)

  他们有几个词语想问问大家该怎样读,谁能帮他们? 鲜艳 衣裳 哗啦啦 叔叔

  (利用课件逐屏显示,请学生读词语)

  还有一个小朋友想问个问题:(利用课件:你能写好“姨”和“叔”字吗?)

  (1)学写“姨”字。(4人小组一起观察,说说应该注意哪些笔画;学生唱笔画,教师范写;学生动笔写字。)

  (2)学写“叔”字。你能不能用刚才写“姨”字的方法,把“叔”字写好?(生试写)

  [先扶后放,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书写生字。]

  (3)范例讲评

  2.大家帮他们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他们想用歌声向大家表示感谢,快听!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生边看课文边听音乐)

  [借助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将快乐贯穿整堂课始终。]

  三、品读课文:

  1.听了这动听的音乐,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听完音乐的感受)

  2.如果不听音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也同样能感受到快乐?

  3.(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后再发言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适时请学生想像,那是什么样的情景,试着描述一下。)

  4.那你能把那种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四、句子创作:

  1.我发现了个小秘密,小鸟来为我们祝贺节日了,瞧――它在前面为我们带路呢!(屏幕显示:小鸟为我们带路)

  2.你呢,发现还有谁了吗?――花儿,向我们点头呢!(屏幕显示:花儿向我们点头)

  你能不能再想像一下,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谁也会来祝贺节日?能不能也学着说个句子?(适时引导:太阳;小树;星星)

  五、尝试背诵:

  1.这么好的诗歌,想不想把它背下来?(注意提醒带感情背诵)(可单独背,可邀请好伙伴背,可小组分工表演背;可坐着、站着,配上动作。同时注意营造快乐地背诵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连背诵也是快乐的。)

  2.看大家这么认真,我想把这首歌再送,大家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可由同学当场配上舞蹈,带动快乐气氛……让课堂在快乐的歌声、舞蹈中结束。)

  六、作业:

  1.写“艳”、“裳”字。

  2.把课文快乐地读给你的家人听。

  点评:

  这是一首唱了近五十年的歌,它传达了时代的,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风貌。刘老师始终将“快乐”作为贯穿整课文教学的线索,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深切地领会“快乐”这个主题。在教学中,刘老师遵循着课改理念,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始终以一名引导者、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一起说、读、写、唱、评,加上形象生动的课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高涨。刘老师为学生了充足的读的机会,每一次的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直到有感情朗读全文,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扎实有效。在写字的教学中,刘老师由示范到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字形、在田字格的位置、关键笔画,最后自己动笔书写,先扶后放,慢慢过渡,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书写生字。同时,老师也不忘反馈,给予鼓励和。这是很“快乐”的设计,可以看到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着“快乐”,学生也一定学得挺快乐。但是否真正领会到了快乐的内涵,还值得期待。如果教师能再对文中重点句子,如“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进行适当阐析,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含义,这将使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到“快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07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赵州桥》教案12-05

(精选)语文教案09-16

【经典】语文教案11-03

语文教案[精选]08-2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7-30

语文园地: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