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知道不同的颜色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并尝试根据三原色混合图谱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颜料、PPT、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哪些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1.PPT2今天小猴子也带来了三桶颜料,你们猜猜他是来干什么的.?
2.PPT3“小兔子在说什么呢?”“小猴子会怎么做呢?”
PPT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时候小兔又会说什么呢?”
3.PPT5“又有谁来了?”“小鹿又会请小猴给自己的房子刷什么颜色呢?”
PPT6“小鹿的房子变成了什么颜色?”“它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讲述故事1-4页)提问“小兔对小猴子的设计满意吗?为什么?”(这里要突出房子朝北,冷。红色暖和)“小鹿为什么也很满意?”(绿色能让人安静。原来颜色还有这个神奇的作用啊!)
2.“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小猴没有绿色的颜料,幼儿猜测绿色是怎么来的)
3.教师操作实验之后出示PPT7知道黄色加上蓝色就能变出绿色。
四、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1.引发仿编兴趣“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小动物们都来请小猴子给自己的房子粉刷?他们想要什么颜色呢?小猴子能解决吗?我们也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吧!小猴子说谁编的故事更有趣就要请他变戏法哦!”
2.出示PPT8、9引导幼儿看图谱续编故事。
五、结束部分
“小猴子不仅乐于助人,还喜欢与人分享快乐。他想让你们也来变变戏法,你们愿意吗?”幼儿探索三原色混合带来的色彩变化。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自由探索学习海军手语,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2、幼儿积极地用完整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自编动作。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幼儿能正确地唱附点音符,在活动中感受音乐形象。
重点:幼儿学习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创设教室环境、投放足够幼儿选用的材料布置“海军生活区”和“海军工作区”(海军帽、军旗、衣服、军舰模型等等)。
2、海军系列片、“小海军”舞蹈碟(VCD)。
3、幼儿人手一面小红旗。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选喜欢的海军器械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同跳《兔子舞》进入教室。
2、幼儿自由选择器械。(开放“海军生活活动区“和”海军工作活动区“)
教师:你们看看今天的教室有什么不同?你们还可以去活动区看看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自选器械随音乐自由舞蹈。
1、谈话引入海军主题。
教师:你们玩了什么东西?它们可以怎么玩?想想看这些帽子、衣服、小旗子的'主人是谁?
2、幼儿各抒己见,畅谈这些海军器械和自己对海军的了解。
3、幼儿自由舞蹈。
教师:我请你们都来做一做小海军,拿上你们刚才玩的东西听着音乐来做一做动作,比比看谁的动作最美。(播放音乐《小海军》)
三、幼儿观看VCD,感受海军的风采。
1、教师引导幼儿列举出可以见到海军的几种方式。(集体观看)
教师:谁能说说里面的海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们要拿着小旗子?他们想要说写什么呢?(教师可视幼儿的情绪教授一些手语)
2、幼儿自愿表演VCD中海军的动作,也可自由创编。
四、幼儿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动作自由创编舞蹈。(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红旗) 教师:刚才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海军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海军的动作,自己想想看什么动作最好看。
五、观看舞蹈《我是小海军》。
教师:这里有许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小海军,他们也会做许多海军的动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一学。
1、幼儿集体学习舞蹈。
2、分组表演。(先进行男孩、女孩组表演,再自己找朋友表演一次
六、活动延伸。
在教室里,教师和幼儿一起做自己喜欢的海军动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有大部分环节是幼儿自己探索和表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与言语表达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具、学具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孩子的思维是无穷的,在活动中孩子想象了许多关于海军作战和军舰样式、外形的情况出现。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还可以随着孩子的兴趣开展一些展开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让他们在快乐的同时增长知识。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进行演唱。要吐字清楚,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积极参与创编新歌词,基本做到独立地即兴编出新词并即兴唱出。
3、学习三人一组、合作地编和唱,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里干的事情,并把它说来。
活动过程:
1、唱第一段歌曲。
(1)教师请幼儿谈谈:勤快人在厨房里可以干什么事情。
(2)教师示范唱第一段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琴声学习演唱第一段。
2、创编第二段歌词。
教师创设情境:懒惰人在厨房不做炒菜、煮饭、蒸馒头这些事情,把这些编在歌里,并把它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唱出两段歌词。
4、创编新歌词。
(1)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勤快人在厨房里干的其他事情,并把这些事情编成歌词填到曲调唱出,且对应地唱出懒惰人不干这些事情的情景。
(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勤快人在其他地方干的事情。且对应地唱出勤快人干这些事情的.情景。
5、合作地编和唱。
教师提醒幼儿连贯的唱出第三、四、五、六小节,中间不能停顿,且完整地唱出,并注意强弱、快慢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重点: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开展主题《我长大的地方》时,孩子们调查了爸爸、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孩子们发现爸爸经常做的事是:看报纸、上网、看足球等休闲活动,而85%的孩子发现妈妈经常做的事却是拖地、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事。当孩子们面对:“为什么妈妈经常做这些事?”时,他们的答案却惊人的相似和令人费解:妈妈喜欢做。为什么孩子们对妈妈的看法如此奇怪呢?是我的提问孩子没有理解吗?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偶然间,一篇《妈妈最爱吃鱼头》的散文让我豁然开朗。妈妈的付出,曾经让多少孩子误以为妈妈“爱”吃鱼头。幼儿期的孩子思维直观、具体,原来他们把经常看到的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认为她就喜欢这样。但是妈妈们真的只爱做家务吗?如何利用这一矛盾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在矛盾情景中,充分感受妈妈的辛苦和伟大。为此,我设计了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旨在让幼儿经历矛盾——讨论——分享——实践的情感内化过程。从中体会妈妈的辛苦,了解妈妈关爱家庭的心情,感受家庭的重要。激发幼儿关爱妈妈的`情感,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儿从关心妈妈到关心亲人、关心周围的人,并使之内化,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体会妈妈的辛苦,有帮助妈妈做家务的愿望。
2、了解妈妈关爱家庭的心情,初步懂得家庭的重要。
3、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①幼儿:有做家务的体验、平时注意观察妈妈的生活。
②教师:了解幼儿对妈妈的认识。
2、物质材料:①教师采访并拍摄幼儿的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②邀请一位幼儿的妈妈参与活动。③统计表、记录纸、记录笔、电脑、大屏幕
活动过程:
一、交流: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1、幼儿记录“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你认为妈妈最喜欢做什么事”?
2、幼儿上台交流、展示记录表。
3、师生小结:妈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
二、观看录像: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1、幼儿观看录像。
2、幼儿选择图片展示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3、师生对比:妈妈做的最多的事和妈妈喜欢做的事。
三、讨论:为什么妈妈每天没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1、自由讨论
2、个别交流
四、妈妈介绍:为什么妈妈每天没有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五、讨论:
1、听了妈妈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对妈妈说?
2、你能帮妈妈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延伸:
1、幼儿制定“小帮手计划”,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图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并在幼儿间进行交流。
2、家长自拍幼儿在家当小帮手的情景,师生将照片布置成展板“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3、深入开展“我是家中小主人”、“我是老师的小帮手”等系列活动,使幼儿从关心妈妈到关心亲人、关心周围的人,并使之内化,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安东.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幽默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乐曲以ABACAB的重复乐段描述着时而轻快、时而惆怅的情绪,乐曲中断奏与连奏的交替十分明显,似乎在讲述着可爱的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又如何战胜暴风雨的故事,让人浮想联翩。
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然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往往需要中介。本活动将《幽默曲》稍加剪辑,充分利用音乐中断奏与连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并理解音乐的结构,并在图谱的支持下,感受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故事。整个活动注重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表现。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断奏和连奏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探索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断奏与连奏,进而表现音乐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进行创造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幽默曲》音乐CD,故事背景图和活动图片,连奏和断奏的图谱各3张:各乐段图片标志,每段的变化动作新图谱或空白图谱,粗记号笔。
2、知识准备:幼儿懂得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倾听想象,初步感受音乐。
1、带着问题第一遍完整倾听音乐。
师:春天到了,花园里盛开了许多花儿,两只毛毛虫爬过来玩。它们在花园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别着急,这个故事就藏在一首音乐里,仔细听听,音乐里的毛毛虫发生了什么事?
2、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觉和想象毛毛虫发生的故事。
二、结合故事图片,教师配乐进行讲述,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与音乐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乐曲结构。
师:你们看到、听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今天,我们要试着用手和身体来讲这个故事。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花园里有什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花园里各种看得见的、看不见得、感受到的、感受不到的事物,以优美的语言、排比的句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绘本的画面人物形象突出、色彩柔和美丽,营造出一种和谐动人的意境。这样的一首散文诗正适合大班幼儿的欣赏与学习,它能够带给幼儿美的欣赏,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感官感知花园中的动植物特征。
2.尝试使用形容词描述在花园里的`感受。
3.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通过不同感官感知花园中的动植物特征。
活动难点:
尝试使用形容词描述在花园里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人手一本。
2.配乐散文(配套CD)。
3.小图片、大色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讨论有关花园的经验。
--散步的时候,你在花园里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有的用眼睛看到了一些东西,有的用耳朵听到了一些声音,还发现了小花园的变化。
--今天请大家一起看一本图书,看看书中的花园里究竟有什么。
二、阅读图书上的小花园。
--仔细翻阅图书。
1.提问:花园里有什么?
2.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相应的小图片呈现在黑板上。
--完整欣赏配乐图画书内容。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
--分类游戏,解读图画书内容。
在黑板上出示两张色纸,分别呈现文字"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暗示两个不同集合。(操作提示:哪些是看得见的,哪些是看不到的?请大家根据听到的故事,把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提问:(出示藏在泥土里的)这个为什么没有被看到呢?
小结:原来花园里的很多东西藏了起来,有的要翻开表面才能看到,有的要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有的要耐心等待才能看到。比如藏在泥土里的,穿了隐身衣的。所以不是看不到,是不容易被看到。
提问:(出示花儿的图片)那么,花的香气看不到,为什么会被发现呢?
小结:原来"凉凉的微风"是看不见的,"花儿的清香"是看不见的,"虫儿的叫声"是看不见的,要用鼻子才闻得到,用耳朵才听得到,用皮肤才感受得到。嫩嫩的、淡淡的、凉凉的、痒痒的、香甜的,这些形容词表达的意思,就是用眼睛也看不到。
提问:这个花园这么美,在这样的花园里玩,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什么心情呢?你看到了吗?你闻到了吗?你听到了吗?
小结:原来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得到。花园多美呀,大自然多美呀!写这个故事的人,还有我们读这个故事的人,心情都变好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在幼儿自主欣赏之后,教师关注幼儿对散文诗意境的感受,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引导幼儿运用词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完整欣赏散文诗的环节也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前期的自主欣赏会存在不完整性,而完整欣赏的环节能帮助幼儿从整体上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欢快节奏和活泼的情绪。
2、根据音乐和歌词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3、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柳树姑娘。重点:唱出句首重音。
2、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欢快、抒情的音乐性质。
(2)第二遍欣赏,同时播放录象,帮助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说说歌中唱了些什么,并根据乐曲打节拍。
(3)第三遍欣赏,同时随教师打节拍两至三次。
1)鼓励幼儿利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打节拍。
重点:停顿、休止,使其欢快、延长,使其抒情。
2)幼儿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重点:创编花、草、小黄鹂的动作。
3)集体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通过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开始了教学活动,首先我是用故事引题,把歌曲内容变成一个小故事,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然后让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歌曲里说了些什么。然后出示图谱,分段学唱歌曲。最后完成学唱歌曲。在学唱玩歌曲后,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演唱。然后让幼儿欣赏舞蹈《春天在哪里》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的美。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都是按照活动目标进行下来的,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幼儿唱着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跑调,找不准音高,于是我用琴轻声的伴奏,这样效果就好了一点。由于这首歌曲的内容比较的多,虽说是用了图谱教学,但是幼儿还是会将内容搞混。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小百科:春天,四季之一。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人吃了食物后,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以及身体内一些器官的作用。
2.愿意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设计思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结合教材并设计了本次活动《食物的旅行》。
活动准备:
1、影像资料,嘴、食道、胃、大肠、小肠等角色头饰。
2、翻牌
活动重点:了解身体器官的作用,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活动难点:难点:在集体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预设流程:
一、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那里去了吗?
2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二、表演活动:跟着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分组商讨、表演
(1)共同商量、探索怎样表现食物在身体里旅行过程。
(2)分角色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指导。
(3)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分组)
2、讨论,演示
(1)对照人体内脏模型图,食物在身体里行进的路线:口—食道—胃—小肠—大肠—便便。(进行纠正)
(重点指导一个点:如:进入胃的一个表现)
(2)再次演示
3、合作表演
进行完整表演(1—2次)
三、知识竞赛
抢答题:
烧烤美味又营养
小孩也可以喝酒
运动后马上喝水
饭后剧烈运动
吃汤泡饭好又快
必答题:
(1)如何保护牙齿?
(2)可以边吃饭边讲?
(3)大便以后要洗手?
(4)怎样保护我们的胃?
价值分析:影像资料观看,了解食物进入人体的过程。
价值分析:从表演活动中进一步获知食物在身体里经过的路线。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02-17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体育教案:传球_大班体育教案07-13
大班美术教案:织网 大班艺术教案09-09
大班的教案01-17
大班教案(经典)10-03
大班教案(精选)08-07
大班教案[精选]08-05
大班教案【精选】07-26
(经典)大班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