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5 07:33:4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4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集锦(4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重点、难点:体验创造的快乐,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1、将报纸、瓶盖、木珠、纸箱、纸杯、塑料袋、不锈钢杯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东西遮盖。

  2、能运用手头的物品制造出声音。

  3、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郊游》的音乐磁带。安静的标志。

  4、大班创新智慧游戏课程P53制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一、产生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引导幼儿想象小狗会吹出什么声音?小兔呢?米老鼠会拉出什么声音?唐老鸦会拍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教师轻轻打开盖在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三次尝试和讨论)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以发出沙球般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揉、敲、摇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请幼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鸣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这些操作材料表现鸟鸣声和流水声。

  3、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选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5、幼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喜洋洋》结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组织紧凑,师幼互动融洽,和谐。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操作。

  2、运用游戏情境,动静交替,通过幼儿想一想、试一试,学一学、演一演、讲一讲、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围绕制造声音展开创新思维想像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幼儿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儿创造声音时,还需要更到位的引导,让幼儿的探索更加大胆,更加积极。

  教材分析: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响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都是幼儿模仿,喜爱的对象。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需要。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载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随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相对逐渐丰富,对生活善于观察,喜欢琢磨新奇的事物,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语言表述,情感表达,运动技能,协调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个性品质等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和提高。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探索。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便可利用幼儿爱表达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设计思路:

  本着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创新的原则,我设计了此活动。幼儿在尝试制造声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来生活的美好,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小动物演奏出的声音,锻炼幼儿的想象思维。拉拉公主出现了,说这一切都被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声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铺垫。

  幼儿开始探究,分三次,在难易程度上呈现递进的关系,让幼儿充分自主创造,尝试制造声音。后面再区分噪音和乐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儿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让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声有色。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道蜜蜂与蜂蜜的关系。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认识养蜂行业。

  活动准备:

  "社会":《养蜂人家》。

  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

  有关养蜂的小知识。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活动过程:

  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吗?

  观察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可以装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科学教案 篇3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

  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

  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它们之间的换算是:

  1吨=1000千克 I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分度盘 指针 托盘 横梁 横梁标尺 游码 珐码 底座 平衡螺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六、时间的测量

  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

  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 。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

  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

  1天=24小时 l小时=60分钟=3600秒

  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七、科学探究

  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名字,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虫的不同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

  1、谈论:秋天里有哪些昆虫呢?

  2、观察各种昆虫图片:这里有哪些昆虫?说说它们的名字。(蚂蚁、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蚱蜢、天牛)

  二、观察比较

  1、观察:昆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2、比较:昆虫哪些长得一样?哪些长得不一样?

  3、小结提升:六条腿、有触角的虫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4、看一看:这些是不是昆虫(蚊子、蜗牛、蜘蛛)

  三、观看课件

  1、图一、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

  重点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

  小结:蚂蚁喜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事。

  2、图二、观察两种不同颜色的蚱蜢。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化的本领。

  3、图三、观察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的外壳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儿歌《昆虫运动会》

  1、欣赏儿歌,说说这些昆虫在运动会中比赛什么内容。

  2、根据儿歌的内容,模仿某一个昆虫的动作。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