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风车)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
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5.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6.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真棒。
二、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
1.出示绸带(或丝巾)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
(用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
4.教师: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告诉我?
小结: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
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
5.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
三、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
1.师: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
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幼儿探索)
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
请你上前面来试一试。
(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
四、了解旋转的秘密
幼儿操作,探索,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旋转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简单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每张桌子上有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1、由大变小:
——“你们每人手中的一张纸,能用什么办法使它变成两张?”
(1)、幼儿尝试,交流自己变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用手拉住纸的.两端用力往外拉,纸会撕破吗?”
(2)、幼儿反复感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为什么撕纸时,轻轻用力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一定撕开呢?”
2、看实验理解科学道理:
(1)、教师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猜猜哪张纸先破?”
(2)、教师演示拉纸,让幼儿摸一摸纸被拉直的紧绷感。
3、教师设疑: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力量和它的反作用力。
2、探索用气球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3、愿意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空的力量,知道什么是空气的反作用力。
难点:探索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使小车向前行驶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孩子们有玩气球的经验,会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2、使用过双面胶粘贴固定物品;
物质准备
1、两个充好气的气球,两根长绳。
2、相同的玩具小汽车若干;
3、记录表、笔、双面胶若干;
4、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提问:(1)、“你们玩过气球吗?都是怎么玩的?”幼儿回忆和交流。
(2)、“气球里有什么?”
2、探索气球会怎样运动。
(1)、教师手持充好气的气球尾部,提问:如果老师松手,气球会怎样?
(2)、教师验证幼儿猜想: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乱飞。
(3)、师幼讨论:当老师松开手的'时候,气球刚才向哪个方向移动呢?
(4)、小结: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向头部的方向移动。
二、进行部分
1、感知空气的力量。
(1)、情景演示:两名教师分别拉住两根绳子的两头,绳子上固定好用吸管连接的方向、颜色不同的两个气球。
(2)、播放课件,展示气球移动的慢动作,了解空气的反作用力。
2、小车跑起来。
(1)、结合本节活动,引发幼儿思考:“小汽车没电了怎么办?”
提问:“气球放在小汽车的什么位置能使车跑起来呢?”
3、幼儿分组实验:小气球放在汽车的什么位置,汽车可以跑起来?
(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用双面胶将充好气的气球粘在小车的不同部位,小车在跑道上实验,粘在哪个部位能使小车向前跑,并在记录纸上进行记录。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做好记录。
(3)、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配合记录表讲解)
(4)、幼儿通过实验结果达到共识:气球放在小车的尾部可以使小车向前跑。
4、教师总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有力量的,今天空气的力量帮助我们让小车跑起来了。那么他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呢?
三、延伸环节。
播放“喷气式飞机”表演视频,帮助幼儿提升气的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空气在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活动总结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抓不住的,但空气是有力量的。这一特性很抽象,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对空气教学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首先,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通过松手的气球会乱飞,引出猜想“气球的移动有没有方向呢?”继而设计了一个情景为幼儿验证猜想,帮助孩子发现:气球会向气球头部的方向移动。
其次,用空气的力量帮助小车跑起来,这个探索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反作用力这一特点。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
2、知道螃蟹生活在水里;
3、了解螃蟹独特的爬行方式;
4、能积极观察、探索、讨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将若干只螃蟹分别装在4个透明金鱼缸中,并装入适量的水、儿歌〈〈螃蟹〉〉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都吃过螃蟹。可是有谁注意到螃蟹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请幼儿观察实物螃蟹,进行主动的探索。
·将幼儿分成4组进行观察(自由选择组队)
·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尽量给予适时地引导和帮助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的抛给幼儿新的疑问,也要注意到安全问题。(如:既想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螃蟹的两个大钳子会不会咬人又要保证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上的引导和灵活地提供材料)
·教师允许幼儿在用较大的声音说话、讨论。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思路、提升经验。
·若幼儿兴致较浓,则放宽时间让幼儿继续交流或讨论,集体交流暂缓进行。
·以集体交流为主。如提问:“你发现螃蟹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是什么?”“你发现它会咬人吗?”“它有几只脚?”等。
·指出专有名词“鳌足”和“平足”
·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儿歌《螃蟹》帮助记忆。
(四)、谈话“给螃蟹安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处理这些螃蟹?是在教室里给它们安个家?还是另想办法?
备注:如果教室具备较好的'使螃蟹生存下来的条件,可以将螃蟹养着,以在空余时间让幼儿进行反复观察与讨论,从而,发现的更多,得到的更多!
儿歌:螃蟹螃蟹八只脚,
两把剪子一个壳,
眼一瞪,腿一伸,
爬啊爬啊爬回家。
活动结束:
(结合形象的身体动作)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1、幼儿认识了解火的用处与危害。
2、知道着火时几种自救的方法,并会报火警。
活动准备:录像片、图片、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认识火点燃火时,眼中看到的'火是红红的,有火焰,火在燃烧时会达到很高的温度。
3、幼儿了解火的益处
火是人类的好帮手,你知道火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火能烧饭、炒菜、取暖、照明……)
4、看录像,幼儿充分了解火的危害
师:小朋友,知道吗,用火不当,火就会造成危害,请看录像
5、知道哪些物品容易燃烧,易造成火灾
烟头、蚊香、火柴、煤气等
教师教育幼儿平时要远离这些火种以免会造成伤害。
6、了解着火时几种自救方法
a:用温毛巾捂住口鼻,身体贴地面行走
b:用湿棉被把门缝堵住,靠近窗户前呼救
c:着火时,不乘坐电梯,要走安全楼梯
请幼儿做模拟练习,报火警
7、幼儿分组动手制作禁火标志,放在幼儿园、班级明显位置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义。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认识排序的意义
3.学会按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材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块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二、探索和调查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下面是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知道排序的含义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分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从五个一组的材料实物中,正确归纳出其中的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类不同。
3.以指纹图是为标准,用找相同点的方法给小组同学的指纹分类。
4.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学习成果:
1.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双名法”
3.学会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4.学会多极两分法
教学材料:印泥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一个这样的生物。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释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2、(教师边讲示范)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观察一下,这两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小实验: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上有苹果的轮廓),请幼儿用蜡烛或蜡笔将苹果涂色,再用毛笔蘸水分别滴在苹果上和苹果的外面。请幼儿分别观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好不好?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实用的科学教案03-2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幼师科学教案02-19
科学教案模板02-22
精品科学教案03-03
有关科学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