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1 13:20:1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竹签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学具:记录纸、笔、竹签、橡皮泥、玻璃球、一次性筷子、毛根(每人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尝试

  1.出示两种材料,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尝试用竹签把橡皮泥撑起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竹签,橡皮泥)我们要用这两样材料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

  提问:看看谁能用竹签稳稳地把橡皮泥撑在桌上,想不想挑战一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在音乐声中操作)。

  提问: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几根竹签把橡皮泥撑起来了?

  请幼儿示范,教师边指导边总结方法:上面靠靠紧,下面往不同的方向分开。

  这个小朋友他是用了四根竹签成功了(教师记录在白纸上),有没有和他一样用了四根竹签成功的小朋友?有没有用不同数量的竹签的?(请另一个幼儿示范怎么做的,教师边指导边总结方法:上面靠靠紧,下面往不同的'方向分开。)这个小朋友用的是五根竹签,他也成功了(教师记录结果)……今天有的小朋友用的是四根竹签,有的小朋友用的是五根竹签……都将橡皮泥稳稳地撑了起来,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

  二、记录发现,再次尝试

  1.幼儿猜想,最少用几根竹签能将橡皮泥撑起来。

  那能不能用更少的竹签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呢?(能)你觉得最少能用几根竹签将橡皮泥撑起来呢?(幼儿猜想)

  那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不要忘记,要想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有秘诀的,什么秘诀啊?(上面要靠靠紧,下面要向不同的方向分分开)好,等会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用最少的竹签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并把你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你最少用了几根竹签,在表格上记录下来,并把你的记录结果贴到黑板上。我们来比比谁用的最少。请你们再去试试吧!(幼儿探索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竹签撑起橡皮泥。实践证明一根、两根竹签不能撑起橡皮泥。

  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几根竹签?(幼儿介绍,教师指导,并将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

  3.观察记录表,比一比,谁用的竹签少。

  我们来看看记录表,现在最少只要用几根竹签就能把橡皮泥撑起来?(3根),到底3根竹签是不是能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也请你去试试看。

  4.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指导,探索用三根竹签撑起橡皮泥。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个别指导)

  你们都成功了吗?原来用三根竹签就能把橡皮泥支撑起来了呢!

  那两根竹签能撑起橡皮泥吗?不能,因为两根不稳,那一根呢?一根也更撑不稳了。

  三、联系生活,传递新知,介绍各种“三脚架”。

  1.教师总结:我们发现用三根竹签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将橡皮泥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许多有用的架子,这种架子叫三脚架。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三脚架”。

  2.幼儿一起欣赏有关三脚架的PPT。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三脚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看,这个相机架就是一个三脚架,有了它,照相机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小结:这种三脚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四、发现方法,生活应用

  1.出示弹珠,制作三脚架。

  现在我的手里有一颗很光滑的弹珠,三根一次性筷子、和一根毛根,谁能用筷子和毛根做一个三脚架,将弹珠稳稳地撑起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经验。

  教师总结:原来制作三脚架的时候要相互并并拢,绑的位置也很重要。

  五、经验迁移

  1.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

  2.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今天回到家,请你也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明天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透明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透明七彩色容易爆破

  四、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吹泡泡是孩子经常玩且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而《吹泡泡》这首歌曲的歌词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音乐旋律生动活泼,节奏、强弱变化明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表现空间,是幼儿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所以,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创设一个音乐的环境,结合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动听、旋律的优美,激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音乐的性质、演唱的音准,对音乐的表现,没有熟练地掌握,每个环节间的连接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等很多方面没有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引导,从而在课堂中问题多多。现将活动过程反思如下:

  一、模仿泡泡飞飞,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吹泡泡"的音乐声中师幼轻松进入活动场地。

  反思:第一环节虽然是活动的开头孩子还没有进入状态,但是既然已经播放了音乐,那么教师也应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有意地去听听音乐,如:小朋友,让我们变成泡泡,听着美妙的音乐飘进教室吧!

  二、结合游戏,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和你们一样,老师也很喜欢,我也要来吹几个泡泡!

  ⑴教师随意吹泡泡,幼儿拍手、跺脚。

  ⑵提高要求:教师吹大泡泡,幼儿用响亮的掌声模仿打泡泡并跺脚;教师吹小泡泡,幼儿用轻轻的掌声模仿小泡泡并跺脚。

  1、看,张老师吹了几个泡泡?(出示彩色纸泡泡,请幼儿数一数。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念该乐句。)

  反思:教师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游戏时,孩子们兴趣盎然,用掌声表现出了响响的大泡泡,轻轻的小泡泡,但是在引导幼儿数一数吹了几个泡泡时,教师让幼儿模仿唱着数,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导致此环节没有达成预设目标,如果此时教师能用直接数的方法示范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你们也来吹一吹,(出示已贴好的彩色泡泡)数一数一共吹了几个泡泡呢?听听张老师是怎么数的?来跟着张老师这样数一数?谁学会了来试试?我们再一起来数数。重点让幼儿学习数泡泡时的附点,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数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录音机、磁带 黑猫警长图片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 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教师提问:“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刚才是谁呀?”(黑猫警长)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3、幼儿操作结束,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去送给黑猫警长!”(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5、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为电筒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6、再次放录音,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活动结束:

  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圆柱体上绕线,根据缠绕的圈数判断线段的长短。

  2、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一、绕线圈

  1、幼儿分组操作,将线段整齐地缠绕在圆柱体上,数一数自己饶了几圈。

  2、将线段分开,与同伴比一比线段长短。

  二、猜长短

  1、出示已缠绕五个圆柱体积木,看看每个圆柱体积木上绕了几圈彩色线。

  2、当着幼儿的面,将绕在五个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上的彩色线展开。比一比,哪个圆柱体上绕的'线最长,哪个圆柱体的线最短。

  3、按线段的长短给五个圆柱体排序,并依据从长到短的顺序贴上1—5的数字卡。

  三、比长短

  1、幼儿观察图片,迅速判断线段的长短。

  2、在粗细不同的圆柱体上绕同样的圈数,圆柱体越粗,线就越长;圆柱体越细,线就越短

  四、总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几种汽车的名称、用途。

  2、通过游戏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情感,和遵守基本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特殊的车

  2、玩具汽车每人一辆。

  3、幻灯片-蜗牛先生的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活动

  教师:小司机们,你们好,今天,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开业了,蜗牛先生邀请我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车去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吧!

  二、参观蜗牛先生的停车场

  1、小朋友们,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到了,我们来看看蜗牛先生在哪里。

  2、看幻灯片认识几种汽车,并介绍它们的用途。

  3、观察汽车:看一看,这些汽车的共同之处,如:它们都有轮胎、车灯等。

  4、说说自己的汽车

  5、认识几种特殊的车

  三、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进一步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不要超速,见到行人要避让等。

  四、游戏-快乐的汽车

  教师:时间不早了,小司机们该回家了,不过,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开汽车的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观察红绿灯的变化以及交通警察(有老师扮演)的手势来遵守交通规则。

  五、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游戏中让幼儿边游戏边理解交通规则。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压力。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瓶子、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水宝宝会跳舞”

  教师吹瓶子,瓶中冒气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仔细看好咯。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有泡泡冒出来了,这个水宝宝像在跳舞一样,可爱吗?那你们知道怎么会冒泡泡的.吗?

  小结:你真聪明,知道向瓶子里面吹气,就能冒泡泡了,水宝宝就会跳舞了。

  二、制作喷泉

  1.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个瓶子宝宝,可是它有个盖子,调皮的水宝宝想从瓶子里面出来透透气,但是不能拧开盖子,也不能直接倒出来,更加不能去捏这个瓶子宝宝,该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瓶子、吸管、盖子,你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集体实验。

  2.请一名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师:这个办法好不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二次集体实验。

  4.探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插入了两根吸管,却吹不出水宝宝呢?

  幼儿第三次集体实验。

  三、揭示原理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宝宝能从吸管里跑出来吗?

  原理:当我们向吸管一头吹气时候,就会使瓶中的空气增加,空气压力也相应的增加,压力把水逼近另外一根吸管里,水就从另外一根吸管里出来了。

  四、游戏:给小动物喂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只小动物,他们都有点渴了,想喝水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去喂小动物喝水,好吗?

  带领幼儿离开。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认识芹菜,了解芹菜的结构名称,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2.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讲述,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

  实物芹菜每人一棵,剪刀、筐子、毛巾、黑板、白纸、油画棒等

  过程:

  一、引题:认识芹菜名称,了解幼儿已有的芹菜经验

  看看桌上放着的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

  二、鼓励幼儿观察整棵芹菜的外形特点,尝试用比喻等方法进行描述

  看看这棵芹菜站着像什么?横着又像什么?

  三、了解芹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看看、摸摸芹菜,身上有什么?是怎么样的?

  2.幼儿分组自主观察,教师巡视,个别引导,了解幼儿的观察情况

  3.集中、交流:你找到了芹菜的什么?是怎么样的?

  根据个别幼儿的反馈,引导全体幼儿关注,共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如:谁也找到芹菜的`根了?是怎么样的?好像什么?教师在幼儿讲述一个部分之后,在黑板上直接画出该部分结构的样子,以验证幼儿的发现。

  四、理芹菜

  1.了解幼儿对于理芹菜的经验;家里是怎么理的?

  2.提出帮助食堂理芹菜要求: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3.重点引导幼儿认知芹菜叶是可以吃的,理过芹菜之后手上会有异味,让幼儿了解芹菜的营养价值,同时寻找芹菜的茎。

  五、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六、延伸活动

  看相关视频再次了解芹菜的种植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冰是由水变来的。学习说: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2、认识冰的特征,对冰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熟悉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组准备空果冻盒(或让幼儿带来)、颜料水、彩色碎纸、棉线。

  3、幼儿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建议

  一、导入活动:观察连线游戏。

  1、师生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我们为什么要穿厚衣服呢?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一页。

  (1)师:小朋友,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呢,我们来玩连线游戏吧!

  (2)师生一起讨论问题,玩连线游戏,点击尝试对不对,一起做出判断。

  二、多媒体观察游戏。

  1、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二页。

  (1)师::小朋友,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2)师生一起讨论观察,说说是什么,冰的样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动——冷冷的冰。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冰块,让幼儿来看看摸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用词语来描述: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3、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三页。

  (1)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用冰块制作的冰灯吧!

  (2)点击播放,师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冰灯,听画外音的介绍说明:

  小朋友快来看啊,这美丽的冰灯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吗?对了,是冰雕艺术家用大大的冰块雕刻成的。

  看看这匹高头大马,晶莹剔透,好像要跑起来了。

  这是用冰块雕刻的房子,里面装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你觉得好看吗?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吧,冬天不仅有雪,还有冰灯可以让我们欣赏呢,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看美丽的冰灯吧!

  三、观察实验活动。

  1、欣赏冰花。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冰花请幼儿欣赏。

  (2)请个别幼儿来描述冰花的样子——颜色、形状、摸上去的感觉。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四页。

  (1)师:冬天来了,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个美丽的冰花吧!

  (2)点击制作步骤(下一组)了解制作过程:

  ·先准备好各种果冻盒、线绳、颜料水、彩色碎纸。

  ·将颜料水倒入果冻盒里。

  ·上面撒一些彩色碎纸。

  ·将线绳的一端放入盒中,然后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冷冻。

  ·看冰花做好啦,漂亮吗?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冰花:

  ·将碎纸放入空果冻盒内。

  ·在盒中倒入颜料水,将棉线一头放入水中,一头留在盒外。

  ·将果冻盒放入冰箱内,如果是北方的冬天可直接放在户外结冻。

  (2)教师将操作材料按小组分到幼儿手上,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做个别指导。

  (3)教师将幼儿制作好的冰花收在一起(盒子或盘子里)放到幼儿园的冰箱。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收好操作材料。

  活动拓展延伸

  1、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容器制作冰花。

  2、将制作好的冰花拿入房间内或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冰变水"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科学教案《沙》03-2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12-3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