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7 07:09:37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科学教案范文6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通过野外孩子对小草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孩子热爱小草,喜欢小草以至于学习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鼓励幼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强勇敢。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发现各种各样的小草,注意野草和植物草的不同,知道爱护草坪。

  知识目标:丰富有关小草的知识,了解小草的生长于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小草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的生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草,培养爱护小草的良好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草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老师带幼儿到野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小草,让幼儿摸摸柔软的叶子,闻闻小草的清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春的气息。

  物质准备:

  1、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2、收集有关小草和人类、动物、环境的图片。

  3、画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出示图片,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

  二、基本环节:

  (一).户外观察

  今天我们一起去找小草,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分散观察,教师个别指导。)

  (二).经验分享

  1、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小草是怎么长出来的?

  3、你认识那些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三).引导思考

  1、这么多的草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还是人们种的?

  2、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草坪?

  三、结束环节:

  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小草,大家都很喜欢小草,说说这是为什么?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想一想大地上如果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

  三、活动延伸:

  绘画练习,指导幼儿拿起小画笔,按《幼儿操作材料》中的要求,为城市、草原增添绿色。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能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 图画纸、 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有数字的物品,我们去参观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参观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1、提问:

  (1)、在观察时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2)、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仔细观察,了解数字的更多作用。

  (1)、通过说明方式,幼儿交流、讨论。

  (2)、提问:观察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利用游戏,升华主题。

  游戏《数字排队》:让幼儿自由选择数字,自由进行组合,并充分讲述。

  三、结束部分:

  想象作画,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们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结合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意图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活动总目标

  1.对身边自然界的物体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探索。

  2.爱观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并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和伙伴分享。

  3.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寻找蜗牛

  活动目标:

  寻找身边的蜗牛,发现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手掌大小的正方形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制作三角袋。

  为了避免蜗牛丢失和伤亡,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盛放蜗牛的三角袋,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放置蜗牛。

  制作方法:第一步将正方形两角向中心点折;第二步沿中心线对边折;第三步沿中心点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第四步把上端两角插入袋内;第五步撑开即完成。(见图)

  (制作三角袋仅用了很短的时间,由于幼儿对寻找蜗牛怀着高涨的热情,就连平时动作很慢的小林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

  2.寻找蜗牛。

  教师:现在开始我们去外面找蜗牛。找到以后,把蜗牛放在你刚才做的纸袋里,先找到的小朋友可以帮助没找到的伙伴一起找。

  (幼儿到室外寻找蜗牛。开始在向阳的一面,幼儿怎么也找不蜗牛的踪影;后来,有伙伴提议到西侧的种植园,还有的跑到教学楼后面背阴的潮湿地里,终于发现了蜗牛,孩子们兴奋的`劲头简直无以言表。)

  3.交流讨论。

  教师:"你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引导幼儿发现蜗牛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思考。

  教师小结: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寻找,总能发现蜗牛的足迹。

  活动二:蜗牛的家

  活动目标:

  尝试选择最适合的材料给蜗牛建造其生活的家。

  活动准备:

  花盆,纸盒,透明塑料杯,皮筋,硬纸板,普通纸,透明塑料纸等。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蜗牛,让它们住哪里呢?

  有女生回应:"老师,我们给蜗牛找个家吧。"

  教师:"这个主意不错,哪里比较合适呢?"

  有的孩子说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有的要放在自然角的花盆里……幼儿想出了几种放置的容器。

  教师:"哪种物品更适合做蜗牛的家呢?为什么?"

  有的幼儿说蜗牛喜欢吃草,所以要放在花盆里;有的幼儿说蜗牛也喜欢水,所以要放在鱼缸里;还有的说抽屉比较暖和,要养在抽屉里……

  2.幼儿探索、讨论。

  教师:"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物品,有花盆、纸盒、鱼缸、透明塑料杯,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哪种物品做蜗牛的家最合适。"

  幼儿有的把蜗牛放在花盆里,有的把蜗牛放在小盒子里,没过一会蜗牛就爬走了。"蜗牛去哪了?"老师奇怪地问到。"蜗牛要爬出去了,盒子很高都能爬出去。"孩子们又是兴奋又是尖叫。

  塑料杯和鱼缸因为是透明的,幼儿更容易观察,他们眼看着蜗牛放进去一会之后慢慢爬了出来。一幼儿提议:"拿个东西把杯子口遮住,它就爬不出来了。"伙伴们纷纷行动,有的找来了纸,有的找来了硬纸板,盖在杯口上。

  教师提醒:"不透气会把蜗牛闷死的。"

  幼儿1:"那在上面啄个洞吧。"

  幼儿2:"那样它会爬出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量,幼儿决定在纸上弄出许多个小洞,然后用皮筋把纸套在杯子口上固定好。但时间不长,蜗牛分泌出的黏液把纸弄破,它们又爬出来了。

  最后大家决定把普通纸换成塑料纸,蜗牛安稳了许多,无论怎样折腾依然还在杯子里。

  教师反思:

  1.做中学的科学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幼儿操作的思维习惯,幼儿在做前思考"哪些容器可以做蜗牛的家"、做中思考"怎样做蜗牛才不会爬出去""怎样才不会把蜗牛闷死"等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3-4 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科学教案 篇5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得助于孩子的启发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小人国”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

  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学生科学教案03-22

手的科学教案01-03

有关科学教案03-15

实用的科学教案03-27

科学教案范文10-15

火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