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合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意图:
风车是幼儿极为喜爱的、制作简单的一种玩具。无论何时,都能玩。在玩风车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纸做的风车很容易就破损坏掉,“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成了孩子们争论的话题,他们都要自己制作风车,并且还提议要进行风车比赛。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风车》,让幼儿在制作风车、玩风车的过程中探索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感知水的特征,喜欢玩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感知水的特征,体验玩水的活动。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水经验,喜欢玩水。
2、物质准备:水桶、气球、水球、漏斗、水枪、管子、瓶子、水等。
三、活动过程:
1、提出玩水活动,介绍玩水的材料。
2、 引导宝宝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玩水。
(1)尝试用海绵吸水,用漏斗漏水,让小船漂浮在水上等。
(2)注意观察宝宝的`游戏表现,如发现有独特的玩法,可引导其他宝宝观察。
(3)提醒宝宝将工具拿的低一些,以免将水溅到同伴身上。
3、鼓励宝宝用玩过的水给植物浇水。
-引导宝宝用能够吸水或盛水的用具给植物浇水,如海绵,小船等。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 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 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 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
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
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学生汇报
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汇报
3、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注: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由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污水的处理过程,是最理想的。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
感知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2)学生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根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组织、选择材料,根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2.知识与技能:
1)知识:知道电可以转变成光;知道简单电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技能:能根据探究需要选择材料;能动手拼装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电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2)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
3)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乐于交流。
4)学生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生分组拼装电路。
2.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漂亮的灯饰,霓虹灯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讲台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分类装好,贴好标签。
3.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备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好看吗?(老师指着讲台上的各种漂亮的灯笼,黑板周围挂着满天星。)
2.可惜同学们桌上的小灯笼都不亮,要亮起来多漂亮啊,你们能设法让小灯笼亮起来吗?
3.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尝试实验,开展探究 (20分钟)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挑选:
1 )一种最好只选一件;2)各组要团结协作;3)还需要器材可以再选。
3.学生分组练习。
4. 给灯亮的同学发奖!
5.说说你是怎么组装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不同的组装方法。)
6.请你把组装的方法画在纸上告诉老师。
7.比一比谁画得好,发给奖品。
8.说说他们组装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强调组装电路的方法。
10.给说得好的同学发奖。
11.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
1.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办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材料。
2.请你讲讲你的方法,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扬。
4.大家再试试。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你见过哪些开关?
2.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学生展示各种开关样品,延伸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
3.请你想想还可以设计哪些开关?
4.给有创意的学生发奖。
5.你见过哪些电池?
6.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7.电池污染严重,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
8.发奖。
9.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赛车》04-07
实用的科学教案03-27
有关科学教案03-15
关于科学教案01-07
昆虫科学教案01-09
学生科学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