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案设计

时间:2023-06-01 06:54:53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小池》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池》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池》教案设计

  《小池》教案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材分析:

  《小池》这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池》,能够准确掌握杨万里的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特点。

  2、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的古典美意境。

  3、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好美好事物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小池》,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通过学习《小池》培养学生的发现美得能力,留意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小池》是六年制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 “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愿?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师: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师: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师: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1)同桌讨论。

  (2)个别汇报。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师: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师: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3、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师: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

  (3)师: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4、引导朗读第一行。

  师: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师: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

  6、课件展示“树阴”。

  (1)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师: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7、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

  ①个别读。

  ②师: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③师:在这里,是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2)指句读。

  (3)电脑老师范读,师: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4)指名反馈。

  2、组织学生看诗画图(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找几个小伙伴合作完成)。

  3、组织评画,在评议中随机教学生字“露”“立”。

  “露”:(1)师: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师: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师: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师: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3)引导书写。师:仔细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范写描红自由练习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牵引示范)。

  (4)再次个别朗读(尝试品读)。

  (5)同桌互读(扩大朗读训练面)。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师: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师:如果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师: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

  引读杨万里的《小池》。

  4、师: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感谢一下杨叔叔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 写的情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导学: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今天,老师也要背古诗。可是不是用朗诵的形式,而是要把它唱出来,想听吗?你们知道我唱的古诗的诗题吗?揭示课题。

  三,自学:

  (一)读诗:1,生自读古诗。2,师配乐朗读。

  3,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说一说朗读时注意了什么?4,再读古诗。5,生配乐朗读。

  (二)出示自学内容:通过我们的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划一划,写一写。自学三分钟。

  四,点学:汇报自学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读懂了“惜”是爱惜的意思,学生读第一句诗。谁爱惜?爱惜什么?一个“惜”字将无声的泉水细细地流了出来,因爱惜流水不愿多流一点,化无情的水为有情。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样来读?“无声”一词要读得轻柔。突出“静”

  学生B:“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情境想像: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是怎样的?还有谁和他学的是一句诗。让学生补充,说诗句意思:树影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这句诗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小池的幽静美丽。

  学生C: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来。指导朗读:“才露”重读,想像情境: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荷。读出小荷的美来。

  学生D: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找动词“立”让学生演示“立”解释是落的意思。指导书写“蜓”想像情境:你们想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把这两句诗一起来读一下。

  五,拓展:

  我找同学把这首诗再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了,请你闭上眼睛想画面,看你能想到哪些美景?出示大屏幕:早晨,当我漫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

  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教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黄梅戏,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2、学会哼唱黄梅戏的曲调,能大胆地把诗歌改成黄梅戏进行演唱。

  3、喜欢黄梅戏,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伴奏。

  2、幼儿已学会儿歌《我家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谁料皇榜中状元》,初步感知黄梅戏清新婉转的曲调。

  教师:你们喜欢看表演吗?今天我带来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表演?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刚才这个演员是怎么唱的?

  (二)学唱黄梅戏曲调,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视频学一学黄梅戏的曲调。

  教师:她表演得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

  2、能用"啦"来哼唱黄梅戏。

  (三)用黄梅戏的曲调演唱诗歌:《我家小池塘》

  1、回忆诗歌,尝试改编。

  教师:黄梅戏真好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歌来编吗?

  (1)复习诗歌,能跟着图谱有节奏的朗诵。

  (2)尝试改编。

  教师:这首诗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黄梅戏吗?我们来试试。

  2、大胆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儿尝试学唱。

  (2)教师范唱。

  (3)完整学唱。

  (4)难点练习。

  (5)大方表演。

  教师:嗯,真像小演员,我们再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四)提出要求,结束活动。

  教师:客人老师给我们鼓掌,高兴吗?这首诗歌《我家小池塘》还有两段呢,我们回去以后把它唱给更多的人听。

  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演出戏服,能在表演区自主表演。

  家园合作:与父母一起搜集各种戏曲,了解的戏曲文化。

  《小池》教案设计 篇4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小池》教案设计 篇5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案设计 篇6

  目标:

  1、学会用均匀的声音演唱歌曲,和同伴保持音量上的一致。

  2、唱准歌曲中的跳音部分,表现歌曲中的踊跃和连贯。

  准备:

  1、木偶人或其他人偶

  玩具

  2、语言《小池》挂图

  过程:

  一、 教师出示木偶人,引导幼儿做“回声”游戏,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1、 教师:这个人喜欢旅游。这一天他来到一座山上,感觉很精神,就大叫了一下。结果山上响起了回声。他觉得很好玩,就和大山玩起了回声的游戏。现在,我想请你们来做回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 师生进行回声的游戏。

  教师:喂!你好!

  幼儿:喂!你好!

  教师:亲爱的大山,你好!

  幼儿:亲爱的大山,你好!

  教师:我喜欢旅游。

  幼儿:我喜欢旅游

  3、 教师:回声的游戏好玩吗?这个人在山上玩了一会,又继续往前走。然后他又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像一幅画一样!

  二、 引导幼儿欣赏语言《小池》60-45挂图,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学习歌曲。

  1、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

  教师:仔细看看,这个人看到了什么优美的风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 播放歌曲或教师 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看到这么优美的.风景,这个人很高兴,他就唱了一首描写这首风景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池》你们听!

  3、 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学习歌词内容

  教师:谁能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4、 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旋律朗诵歌词。

  5、 教师带领哟而逐渐把歌词和旋律匹配起来进行演唱,鼓励幼儿用均匀的声音演唱。在演唱的时候要能听到同伴的声音,并和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

  三、鼓励幼儿感受歌曲中前后两部分不同的演唱方法,引导幼儿唱准跳音。

  1、 教师:你觉得演唱这首歌曲要注意什么?

  2、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前面两句在演唱时,要注意有很多的跳音,后面两句则比较连贯。

  四、 师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文章来

  《小池》教案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

  [设计理念]: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表演、画图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

  [设计思路]:

  教师尝试着把“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伴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情感的王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春天小池塘的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6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春天池塘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幻灯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画在黑板上)、音乐。

  一、引入

  知道今天上什么课?

  你们见过小池塘没有,你对小池塘有什么感受?

  你们都见过小池塘,生活在江南水乡就是好。有一个人见过小池塘后,写出了一篇很美的文章,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小池塘的。(板书:小池塘)

  二、指导看图

  图上画的是哪儿?看着图谁来说说小池塘与江河有什么不同?

  图上画有什么?

  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根据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①生字表中的生字,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

  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②自由读课文,读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老师这儿有几个词,看谁能读

  准确:

  姐姐 芦苇 睫毛 白鹅 倒映 鲜红 珍珠 水波 一只

  读句子:

  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3、自由读课文。

  4、指名分节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小池塘美不美?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在哪?

  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l、观察生字(吹气波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红笔标出。

  3、老师在田字格做示范。

  4、让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春景图,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瞧,春天来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有位神奇的客人要来到我们中间,她会是谁呢?(学生猜测)

  [评]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学生友好地向小池塘打招呼)

  [ 评]这样的开头快速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兴趣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评]悠扬的伴奏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之文句本身的优美,必将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三、多向导读,入情入境。

  (一)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对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课文内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教师简笔画“大眼睛”。

  [评]通过简笔画形象地突破了“睫毛这个难点。

  2、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导看图,说说哪儿像大眼睛,哪儿像睫毛?

  4、各小组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想象小池塘的样子。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参与评价。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

  [评]: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老师还将评价让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导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上台板书: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请四名学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板演小池塘看到的景物,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强调书写姿势,要求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

  [评]将教师板书的权力让位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板书设计的乐趣,又解 决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写字教学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选择喜爱的句子上台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评]教师走下了讲台,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听学生的见解,从旁指导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讲台成了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现的舞台。

  (2)、相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池塘倒影的美丽,读出喜爱之情。

  (3)、反复诵读表现美,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这里通过让学生多诵读几遍自己喜欢的句子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情绪化的“场”,让学生主动地读,达到自读自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背诵。

  [评]《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池塘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1)、教师背诵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可看板书、找规律、画简笔画、边背边想象……)

  [评]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背诵,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5、放飞想象,拓展训练。

  还有什么景物也能倒映在小池塘里?它们又像什么呢?

  [评]“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三)、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课文。)

  [评]让学生找合作伙伴,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现课文,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的大胆尝试,学生在此情境中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了成功。

  《小池》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录像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小池》教案设计 篇9

  现象1: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我知道现在是春天。

  师: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什么了?

  生:在上学的路上,我发现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生:我发现柳树发芽了。

  生:我感觉到天气变暖和了,我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袄,换上了薄薄的棉袄了。

  师: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郊外找春天,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老师边弹奏电子琴,边领着小朋友们唱《春天在哪里》的歌。

  点评:

  欢快的音乐声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了那春意昂然的大自然,孩子们尽情地歌唱着,仿佛已经置身于郊外,声音清脆而嘹亮。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象2:

  师:伴随着歌声,我们来到了郊外,小朋友快快看,你看到什么啦?(揭开帷幕,露出了教师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小池塘。)

  生:我看到了小池塘。

  师:你看到的小池塘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池塘。

  生:我看到小池塘的水清澈见底。

  生:小池塘边上长满了碧绿的芦苇,长长的,像小池塘的睫毛。

  师:小朋友眼中的小池塘可真美呀!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有两个小朋友也来池塘边郊游了。

  生:我看到了小草变得嫩绿嫩绿的,草地上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点评:

  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传神地将课文中的画面简洁明了地画了出来。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不仅发现了春天来临时大自然的变化,而且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现象3:

  师:小池塘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他也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呢!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接着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指名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看,这只大眼睛白天看到了什么?晚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眼睛白天看到了白云、太阳。晚上看到了星星。

  师:通过这只大眼睛,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上黑板来贴一贴,把你认为最美的事物贴在这幅图里,并能学着书上说一说。

  教师提供太阳、白云、月牙、星星的贴图,学生边贴边练习背诵相关语句。

  师:美丽的小池塘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将准备好的也一起贴到小池塘里来吧?也请小朋友们学着书上说一说你贴的像什么?

  生:(贴飞机)飞机从小池塘上飞过,像一只小鸟。

  生:(贴月牙)月牙倒映在小池塘里,像弯弯的香蕉。

  点评: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刘老师的这一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让学生在动手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发挥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与语言文字的美,同时也解放了学生的双手。

  总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科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备课时必备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老师在执教公开课的时候,似乎不用到课件便视为落伍,似乎不用到课件就无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因此,许多时候我们会为用课件而用课件。

  刘老师这节课就没有用到课件。她用自己的双手弹奏着活泼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唱着歌儿进入课堂;她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美丽的图画,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大自然。一切都那么朴素,一切都那么自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理总是简单的、朴实的、明白如话的。我们的教学,当然也要追求一种简单、追求一种朴实,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炼教学艺术,给学生学习的快乐。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写一手好字、也能弹奏一曲优美动听的歌、画一副简单传神的图,让我们的课堂同样焕发生命的活力。因为:朴素也精彩。而精彩的背后是需要用我们扎实的基本功做后盾的。

  《小池》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识识记“泉”、“流”等7个生字,学会写“尖”字 。

  2、能正确、流利、诵读古诗。

  3、图文结合,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通过吟诵古诗,发现古诗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荷花开在小池非常美丽。

  3、 古人杨万里当时也看到一个美丽的小池,并写成了一首古诗《小池》。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让学生看图片,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本首古诗兴趣】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古诗中描述小池有哪些景物呢?(荷叶、泉水、蜻蜓等等)

  3、(哇,古诗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4.(1)出示泉眼的图片,泉水的出口叫泉眼,带学生诵读“泉”。强调拖长音。给生字泉找朋友:泉水、清泉

  (2)继续出示“流”的金文和小篆让同学们猜一猜,并看图片,出示带平声符号“流”字,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

  (3)带学生诵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5.带学生诵读“树荫照水爱晴柔”

  猜字谜:把矛放在树上。

  识字:柔 诵读“柔”

  识字:爱 爱:爱心、关爱

  6、带学生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1)出示荷的`篆文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识字:荷,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 (平声出示图片)

  (2)猜字谜:露:路上有雨组成什么字?

  7、带学生诵读“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示蜻蜓图片,诵读“蜻蜓”

  8、(1)将平声字归类出示:泉、荷、蜓、才、池,带学生诵读,看这些字的声调,告诉孩子在我们古代,第一声和第二声合起来是平声,凡是平声,都要拖长音。再次诵读这些字。

  (2)将仄声字归类出示:小、眼、有,带学生诵读,看看这三个字的声调,告诉孩子在我国古代,第三声和第四声合起来是仄声。凡是仄声都要读短音。让同学们读小、眼、有。

  9、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1)学生分小组读

  (2)男女赛读

  (3)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4)全班齐读

  10、玩游戏:生字回家

  泉、流、爱、柔、荷、露、角、蜻、蜓

  ( )眼无声惜细( ),树荫照水( )晴( )。

  小( )( )尖尖( ),早有( )( )立上头。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图片与字理变化识字,识字也识平仄,利于孩子学习诵读古诗,多种方式诵读古诗,使诵读更加扎实】

  三、看图猜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一、二句古诗图片,让学生猜一猜。

  2、教师诵读,学生跟着诵读。

  3、出示三、四句诗图片,猜一猜。

  4、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5、理解“露”字: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6、理解“立”字

  (1)小蜻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7.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写字,出现“尖”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小”字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这首诗有画面感,再通过图片直观形象理解诗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总结全诗

  1、教师吟诵《小池》

  2、小池景色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的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小池》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

  3、学习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习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习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习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习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习(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3、观察字形:

  廷:半包围结构,先写壬,再写建之。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6、描红,练写。

  六、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呀!大诗人看见了,把它写成了诗。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下来呢!

  《小池》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设想: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的挂图、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老师精彩的范读配以优美的音乐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让孩子在老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你读得又轻又柔,怕吵醒了小池塘。”“我已经看到芦苇长高了。”“你把眨着眼睛的小星星读得活灵活现的。”……这些贴近孩子心灵的评价语言,必将促使孩子不断的进步。同时,老师多元化的评价语言,也感染了学生。孩子们也学会了用心去聆听同伴的朗读,并学会了赞美或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让我欣赏到了一幅美景。谢谢你!”“你读得太好了,我要向你学习。”“你读得很流利,只是……”……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孩子扎实、有效地掌握汉字,就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愿望,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汉字时把音、形、义进行分散教学。如:在初读课文时先扫清字音的障碍。请学生先自主地学习字音,发现问题;再全班交流,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较难读的字去提醒大家注意。而识记字形,则是通过请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来记忆。形声字(姐、波)、会意字(鲜)它们都具有汉字典型的辨字识意功能。学生在识记此类汉字,不仅记忆方法多,而且还学得乐,掌握快。

  同时,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理解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美,我则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写得太大;把下边的“人”比做是一个人的`腿,要又细又长些。

  此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学习语文就要结合课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语文课程标准》)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情,导入课题

  (出示图画:小池塘)这不是奔腾的江河,更不是浩瀚的海洋,这是什么?池塘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池塘显得更可爱了。(板书课题)

  你想来读一读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

  【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孩子理解了池塘“小”得可爱之时,孩子就已经进入了课文的意境,并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不久,春天到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配乐、范读全文)

  2、小池塘可爱吗?请自己读一读,把读不准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请学生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地方。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注意要引导学生互评时说话要委婉。)

  【《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让孩子自己找出易读错的字词,并提醒同伴注意的方式,孩子们就能自主的学习生字词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

  ①池塘里的水波(),像()。

  ②池塘边的芦苇(),像()。

  (2)看图欣赏,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又倒映出哪些景物?

  (多媒体出示飘动的白云,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水中的画面。再出示晚上月牙倒映在小池塘中轻轻晃动,许多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样子。)

  【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池塘的美,小池塘的静。】

  (2)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那一样景物的倒影,就找到那一句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

  【小组学习,即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充分的感悟。】

  (3)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

  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练习说话。

  【这是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学习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多美的小池塘呀!难怪课文中说:美丽的小池塘,……(引读第三自然段。)

  四、赏读全文,熟读成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可组织比赛读。)

  2、配乐齐读全文。

  3、多美的小池塘呀,你能看着图画和板书,试着把课文背一背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音。开火车读字卡,并组词找朋友。

  2、教学字形。

  ①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②交流: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姐”,姐姐是女的,所以女字旁,右边的“且”和姐的音很像。

  “吹”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鲜”可能是鱼和羊都很好吃,都很鲜。所以,鱼和羊就是鲜。

  “波”是水里的,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3、范写生字。

  4、描红。

  一边描,一边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①小组内背诵

  ②各组比赛背诵

  ③表演背诵

  七、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大自然,是一个学习的宝库。这一设计,既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资料提供者:

【《小池》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活动《我家小池塘》教案设计09-03

小池09-30

小池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9-22

小池的教案08-25

《小池》的教案09-22

《小池》教案12-16

小池镇10-25

小池塘12-08

小池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