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范文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建议
1。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 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难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
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
本节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
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 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 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 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 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 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练习十七第4-9题
教学要求: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3)如果问题改为:“改种花生,一年可收花生90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公顷可收花生多少千克?”又怎么想?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七第6、7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⑧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⑨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共收小麦13650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后感: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主题图(有条件的地方可做成多媒体课件出示),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观察图中学校门前的两个花坛,说一说这两个花坛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个花坛的大小?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
3.引入学习内容: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用课件或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如教材第81页的图示)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可以出示讨论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巩固和应用
1.出示例1。读题并理解题意。
学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讨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
2、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与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2、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将平行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对性质的证明,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
分析
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类比、鼓励操作、启发推理
学法指导
探索发现、猜想证明、迁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类比是伟大的引路人,转化是智慧的思想家.
几何学习,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旅行,老师很荣幸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继续我的平面几何之旅.
回顾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
同学们推测一下,接着我们会研究那种平面图形?四边形
我们就从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研究起.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实例吗?
地砖、推拉门、活动衣架、窗格……
二、实践探究
1、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D
C
A
B
如图:
学生活动:邀请学生指导老师画两组分别平行的线段,并上黑板协助老师画图,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符号表示: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注意表示时,四个顶点A、B、C、D的书写顺序只能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边、对边、邻边;角、对角、邻角
对角线: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ABCD的对角线有两条:AC、BD
2、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活动:利用平行四边形纸片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活动方式: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具:画好平行四边形的彩纸、透明纸各一张、图钉一枚.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C,∠B=∠D
求证:AB=CD,BC=DA.
证明:连接AC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BC∥DA(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所以∠1=∠2,∠3=∠4
在△ABC与△CDA中:
所以(ASA)
所以AB=CD,BC=DA
几何语言: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BC=DA
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几何语言: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C,∠B=∠D
三、应用迁移
【例题探究,夯实基础】
例:已知: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
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CD(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CD(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所以∠BAE=∠DCF
在12鈭咥BE/与12鈭咰DF/中:
因为
所以(SAS)
所以BE=DF
【例题变式,灵活思维】
变式1:已知: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DF。
求证:
变式2:已知: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BE平分∠ABC,DF平分∠ADC.
求证:
变式1图变式2图
【接龙练习,巩固迁移】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若∠A=130°,则∠B=______,∠C=______,∠D=______;
若AB=4,AD=5,则BC=__________,CD=________。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三个顶点为A(0,0)、B(4,0)、D(1,2),则顶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3、小强用3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不计接口长度),其中一条边长是10米,则与这条边相邻的边的长度是________米.
4、如图,在□ABCD中,若BE平分∠ABC,则ED=.
5、如图,在□ABCD中,AM平分∠BAD,BM平分∠ABC,∠AMB____。
第4题图第5题图
【游戏设计,拓展提升】
四位同学玩传球游戏,三位同学已经站好位置,要求以这四位同学所占位置为顶点,组成平行四边形,请问第四位同学应该站在哪里?
解:如图,第四位同学可以站在P、Q、M这三个位置.
四、本课总结
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探究方法与思想:类比探究,转化思想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P1372、3、4题.
选做题:将【游戏设计,拓展提升】部分的问题整理在好题本“分类讨论”这一问题中.
设计意图
提醒并渗透“类比的方法、转化的思想”.
提醒学生本节课是几何探究课程.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的章起始课,促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学习进行系统性的认识.
小学已经感知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由学生主动举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同时逐渐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为接下来的探究热身.
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认识.
突出重点:
1、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探究能力;
2、在动手操作额过程中,发现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使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中有关元素之间的相等关系,获得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的猜想.
突破难点:
1、学生探索猜想性质是合情推理,而规范证明则是演绎推理,通过规范的几何证明,提升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2、转化思想: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研究.
1、引导学生探索并展示多种证明方法.
2、激励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进一步提升推理论证的能力.
本例是对所学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时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寻求证明思路的过程。
这两个问题是对例题条件进行变化,结论不变,以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1、这组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可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能及上进心,实现分类推进的教学思想.
2、第4题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一条角平分线可以构造出等腰三角形;
3、第5题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角的角平分线可以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此问题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可删减)
1、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此问题有三种情况,体现分类讨论的思想,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1、作业一部分是必做题,体现新课标下落实“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另一部分是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选做部分为了促进学生养成分类梳理数学问题的习惯.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括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探索、体验数学思维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图形变换思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教材处理:
基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内化、整合.
首先,打破了原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分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这样两部分,本节课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安排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然后,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活动完全开放,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力图构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
最后,把一道命题证明的练习题改编成实验操作型问题.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制作成模型,让图形动起来.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发现其中不变的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总之,教材处理力求在深挖概念内涵;拓展性质外延;深化练习效用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与态度上的跨越;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利用多媒体、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二、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98例4)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DE=BC.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
(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方法2: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9
第五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刘老师带来一个信封,谁来猜猜里面藏着什么?
生1:卡片。
生2:奖品。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请小朋友上来把它揪出来,但你每拿出一件物品得向小朋友们介绍,你打算用它干什么?
(学生逐个上台从信封中拿出物品)
生1:我拿出的是剪刀,打算用它剪东西。(师:板书:剪)
生2:我拿出的是一格格的东西,打算用它来量。
师: 我们给它一个名字,透明方格纸,用它量什么呢?
生2:我想用它量书本。
师: 书本的 ……(停顿)
生2:书面有几格?
师: 书的表面有几格其实就是它的面积,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数它的面积 。(板书:数)
生3:我拿出的是平行四边形(学具),我想知道它的许多秘密。
师: 平形四边形的秘密,这词用得真好!你的写作水平一定高。待会我们来研究它
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这些学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展示学具的片段。它们都是为学生研究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服务的。分别有:剪刀一把、塑料透明方格一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模型各二张。何必如此耗费时间呢?直接出示学具,学生不也能知道呢?
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认为直接出示学具,不能引起学生对学具的重视,对其作用更是模棱两可,将为小组合作学习埋下“隐患”。学生面对一堆学具,面对要完成的任务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下手。这样岂不是更浪费时间,或者学具将失去它的`作用,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无法推导。
……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成为了发现者。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让我们再接再厉,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如果我只给你一把剪刀、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你还能发现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动手操作,不久就纷纷举手)
生1:老师,我把对角一剪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生2:老师,我剪出的三角形两个一样的。
师: 你们真厉害!对角一剪就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从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
生3:就是除以2。
师: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除以2吗?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用字母表示:S=ab2。
生4:我能把它剪成两个梯形教后反思
教材编排中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各安排了二个课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重新推导一次。而在本堂课上在平行四边形后学生仅用了5分钟就推导并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花最少的时间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使用的教材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教师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就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而且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而如果教师能运用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或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创设更有效的更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课题导入设计、问题设计,让学对本节课产生极高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使我们的教学达到完美的教育。”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教案04-01
平行四边形教案01-0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1-02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02-10
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案12-17
教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17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12-16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2-14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05-25
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