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是说苏杭很美,美到可以和传说中的天堂相比,那么苏杭美在哪里呢?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据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有句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可以说是集园林艺术之大成。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共同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二、欣赏图片
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看到图片里如画的美景,同学们是否已心生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如画的苏州园林。
首先我们来看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四、介绍作者:
现在我们来看本文的作者,叶圣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很多同学读过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老的童话文字优美,思想内容深刻,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更全面的了解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五、字词检测:
《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生字词并不多,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字词你都认识吗?#
轩 榭 丘 壑 嶙 峋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斟 酌 重峦叠嶂
这些字词中,相间的.间,镂空的镂,重峦的重都是容易读错的字,大家要注意它的读音,其他的重点记字词,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复习一遍。
六、自渎课文,思考问题
复习完字词,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
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美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第二段的七八两行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败笔”,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那么他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对,是图画美”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还是第二自然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我们接着看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请从文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据
4、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由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明确: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这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个 “讲究”的内容是按从整体(“布局”)到局部(“配合”、“映衬” 、“层次”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3、4、5、6段围绕四个“讲究”依次加以具体说明 ,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照应。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七、理清结构
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刚才讲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大处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细处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由总到分
八、教师小结:
第二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的国家曾经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但这掩盖不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古典园林的流光溢彩。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州园林》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那别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鉴赏园林美。
1、同学们初读课文,能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码?
2、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6、板书全文结构。
四、精读课文,品析语言美。
合作探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生动性和准确性)来体现“苏州园林”的美?
五、总结:诗歌(听听她的声音)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
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
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六、作业:请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100左右的小练笔。
要求:
1、运用总分的说明顺序;
2、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生动。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3
《苏州园林》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下面是《苏州园林》的教案,一起来看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 xiè {轩 榭) lín xún ( 嶙峋 ) jiàn shǎng ( 鉴赏 ) zhēn zhuó ( 斟酌 ) 池沼 ( zhǎo ) 丘壑 ( hè ) 镂空 ( lòu ) 阑干 ( lán ) 模样 ( mú )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学生口头作答。
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 自主合作学习
1、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 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 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 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 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 (总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说) 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 小
屋瓦色彩美 细处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安排两教时。
2.《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如看苏州园林的照片、放映幻灯片或看有关电视专涵片等,与课文学习相配合,更便于学生理解
4.预习要求。
(l)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看预习提示,查字典,给加点字词注音,读课本上的注释
(3)鼓励学生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
总说(完美的图画)——分说(第2段)
大处讲究:布局(3段) 配合(4段)映衬(5段)层次(6段)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第7段)门窗图案(第8段)色彩(第9段)
课上做练习一,填写结构图表。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生字词。(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
1.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l)准
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布置作业:
1.笔答课后练习五、六、七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三、语言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准确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
2、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
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精练
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
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排比:第2段。 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6
课文内容分析:
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说明。首先总写其“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微观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学情分析:
在统编教材中,七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性文章,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该文体。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本篇文章为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在此之前有《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本课作为说明文的教学应该不是难题。相对来说,学生对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较为薄弱,应该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苏州园林文化寻访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说园林:由学生假期文化寻访说起,播放吴昱林微课。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视角去看苏州园林,迅速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有一篇文章来写他眼中的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位大家的眼中,苏州园林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读园林(一读明特征,二读知结构)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
苏州园林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明确: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作者看来,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认为,苏州园林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四个“讲究”)
2.跳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缩写课文。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整体上讲究亭台轩榭的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的自然之美,讲究花草树木映衬的.图画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美。他们还在细节上注重每个角落的图画美,注重门窗的图案美,颜色搭配上的闲适美。
方法总结:抓住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和3-9段中每段中的总起句,基本上就可以抓住全文的主要脉络。
明确《苏州园林》在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先总写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和三个细节上说明特点。
三、合作学习品园林之美
问题一:作者说,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问题:
你们可以从苏州园林中找到几幅画?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图或者哪几幅图?
这些图画的美有不同之处?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出来(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示例:亭台轩榭图——自然之美
假山池沼图——灵动之美(变化之美)
花草树木图——活力之美
花墙廊子图——层次之美
阶旁墙上图——图画之美
门窗——图案之美(简朴精细之美)
色彩——安闲之美
共同之处:以江南的自然为模范。体现了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
问题二:小学里大家学过《故宫博物院》,很多同学也游览过北京的颐和园。你觉得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对称结构,红墙金瓦,色彩浓艳。皇家威严。
颐和园:规模宏大,建筑、山、湖都是巨制
四、探究发现悟园林
1.赞园?赞人?
作者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他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吗?
——对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赞叹。
从哪里看出来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他们唯愿游览者……”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月里,胸中有丘壑……”
2.何人?何缘?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你们好奇吗?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
沧浪亭,初建于北宋中期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苏舜钦之手。苏舜钦状貌魁伟,慷慨有大志,欧阳修认为他有宰辅之才。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因此深为朝内保守派所忌,后遭弹劾,削职为民,闲居苏州。于是买水石作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为“沧浪亭”,为读书会友之所,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一时豪俊,多从之游,诗文名满天下,被誉为开有宋一代诗风者。
材料二:
拙政园是嘉靖时的御史王献臣和挚友文徵明共同设计营构的。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为人疏朗峻洁,博学能诗文。为官古直,不阿法,敢于抗中贵,时有“奇士”之称。因受东厂特务的诬陷连遭贬谪,愤而弃官回归故乡苏州。
文徵明是诗文、书、画“三绝”的巨匠。自明中叶到清代,文徵明成为文人画家普遍敬仰的宗师。他的书法清劲秀美,洒脱而有韵度,工行草书,尤精小楷。诗歌风格清新妍雅,有《甫田集》,收其700余首古、今体诗。文徵明不仅才艺冠代,而且人品峻洁。他和王献臣志趣相投,绘制了拙政园31景图,每个景点都配有诗一首,并亲撰了《王氏拙政园记》一文。
小结:中国古代没有专职的造园师,苏州园林是园主、诗画家和匠师合作的结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造园就是为了既在城市里享受丰富的物质供应和服务,但却又向往自然山林的闲情逸致,于是凿池堆山,营建亭榭,莳花植木,以自然山水为楷模,用种种造景手法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五、拓展反思说园林
提示:可以从文章严整的结构对自己写作的启示方面说,也可以从苏州园林独特的文化内涵说。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 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 披文以感悟
1. 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 合作以探究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说明一幅画。(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附: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 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4、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评弹,导入新课
由欣赏苏州评弹,联系到苏州的园林,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欣赏短片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适时播放《苏州园林》风光片)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明确
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4、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篇9
课题:苏州园林
编写时间:20xx年4月18日
设 计 人:何芸芸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
二、释题、简介文体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
三、录音机朗读课文。
录音机朗读课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释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四、看图,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点。
1、投影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具体讲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教进
行引导点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五、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深入研究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2—7自然段,确立说明对象,及之间的关系。
3、朗读第二、9段,思考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那为什么作者又不继续写下去呢?
5、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能一点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