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会写8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
2、利用边读边想的办法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一步一步捞上来的,并学习复述课文。
3、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称象》,讲的就是人们用智慧称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宋朝的历史故事《捞铁牛》,学习一下怀丙是怎么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个性阅读,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文时画出生字。
三、自主学习
运用工具书及预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四、指导读文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字音。
五、巩固生字词
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六、作业
一、导入新课
自然老师曾经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什么是浮力?
二、朗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个别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问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讨论:为了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第一步:潜水摸牛。第二步:船装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绳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说一说怀丙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拉上来的?引导学生把浮力知识与本文有机结合。
4、齐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怀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学家。)
5、让学生举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浮力的知识。
四、教师总结,指导读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完成书后习题
1、鼓励学生查字典做多音字的组词。
2、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四、作业
板书:老铁牛
首先要(),然后(),再(),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教师撰写范文《天坛导游词》,制作录像短片。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
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特别建议:
本次习作是为“世界遗产”撰写导游词,学生如亲临所写地点旅游过,会有很多直观的印象,无论听还是写,都会更真切,也更亲切。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崇文区,学生对天坛公园中的有特色的景物耳熟能详,因此范文使用了《天坛导游词》,对学生感悟写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参考使用本教案时可以将例文换成学生熟悉的其他内容,这样可以不必在理解内容方面花去过多的时间。
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把本单元课文中的语言和所收集的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性语言。因此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世界遗产”的详细资料,以备改写导游词时参考使用。在讲评课中,要让学生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这样,既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当之处,还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泉城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涌”、 “汇注”、“喷吐”、 “冒”这几个词分别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 合作交流 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些你会吗?我们连连看。
昆明 羊城
广州 冰城
哈尔滨 石头城
济南 泉城
南京 春城
济南作为我们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出示句子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泉城》(板书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设计第一题“认写”,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生词和词组:(重点强调加点的字)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占地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往上冒 三堆白雪
(1)指名认读,齐读。
(2)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解决。可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济南的四大泉?你怎样给课文分段?
分小节指明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四、学习生字
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指导容易错的几个生字:约、悬、穴
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誉的济南,人们还另外送给了她一个美称——泉城(读课题)
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让我们走进泉城,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泉城她那独有的魅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
交流
u 泉的美。
(1)(出示句子) 板书:美
“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
① 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② (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
③ 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④ 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⑤ 生动的比喻让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美?
(板书:形态美。)
⑥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向大家展现泉的.形美吗? 指名朗读
(2)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① 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 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并体会意思)
③ 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 (虎啸狮吼)
④ 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秋雨潇潇)
⑤ 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⑥ 个别读,评价指导。
⑦ 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板书:声音美。)
(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泉多、泉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泉的美丽让你们陶醉了。济南的泉,还有什么让你们感触颇深?
u 泉的多。 板书:多
(1)你从哪里体会到的?(“72泉”)
(2)济南泉水多如繁星,七十二泉只不过是其中著名的一部分而已。在这七十二泉中,又以“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最为著名。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过渡语
在泉城, 其中,趵突泉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它又有什么过人的魅力而获得此殊荣呢?让我们一起去“趵突泉”领略一下吧。
(出示文字)请大家以自己的方式读读第五自然段,感受趵突泉作为“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在有关语句上圈圈画画。
谁来说说看,趵突泉有何魅力?
u 趵突泉“大” 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击“占了大半个”)
u 趵突泉泉水的“清”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点击“很清”“清清楚楚”)
(2)(点击图片)哦,连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泉水可真清啊。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名——齐)
(3)如果当你面对的是一池清泉,你的内心会产生什么感觉? (美)是啊,泉水的清也是一种美,让我们在一齐读好这句话。齐读。
u 趵突泉的“美”
(1)(点击)“三堆白雪”图,你看到了什么?
(真的和雪一样白)(洁白无瑕,真美啊) 三股清泉犹如“三堆白雪”一般洁白美丽,谁能读好它?指名读。
趵突泉泉水的“多” 你从哪里感受到泉水的多?
(点击“比吊桶还粗”“冒”“三堆”)
(2) “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个 “冒”字,你能感受到泉水是怎样从泉眼中出来的吗?(老师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出来速度的慢”) http:/
(3)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好,读出泉水的多,泉水的美。齐读。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
趵突泉正是以“大”“清”“美”以及泉水的“多”成为了七十二泉之首。其实,其他的泉也各具特色。请你自己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去欣赏欣赏,它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自由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泉水。
l “珍珠泉”
(1)“泉水很清”——“清澈见底”
(2)“泉水很多”——“涌”(老师通过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泉水不但多而且流得快)与“冒”比较。
(3)“泉水很美”——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串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景象真的很美,除了美,你还体会到什么?——神奇)
指名读——齐读。
l “五龙潭”
(1)“泉多”: (理解“汇注”——从各个方向汇集而来) 新课 标第 一 网
(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l “黑虎泉”
(1)“泉水多”
(不断地喷吐出来,理解“喷吐”——泉水流量多而且流势猛。)与“珍珠泉、趵突泉”又不一样,(点击看图——这就是黑虎泉喷吐的景象。)
(“水声喧腾”——声音大,也是因为泉水多而且流得快、猛;“昼夜不息”——泉水的多。)
(三)做导游,介绍四大名泉
1、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是济南四大名泉,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各的魅力。刚才大家去游览了这四大名泉,对四大名泉肯定了解。现在,又有一批新的游客来到了济南,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为他们介绍这四大名泉。(自由选择一个景点)
要求
(1)你要把你介绍的泉所处的位置向游客介绍清楚。
(2)要把泉水最大的特点介绍清楚,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
2、上台介绍。(点击图片)下面的同学就是游客,你们一边看景一边听介绍。
3、拓展欣赏:刚才,我们一起跟着导游游览了济南四大名泉。他们只是济南泉水中的一小部分,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泉水?(欣赏组图)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济南就是以泉水而享誉中外,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齐读。
五、作业
请你为泉城写一条宣传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准备把新学期的美好愿望写在自己设计的“心语卡片”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有哪些心愿?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二、交流感受,提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同进入第一板块《童年的`愿望》的学习。请同学
们大致翻一翻这一板块的课文,了解一下都讲述了小作者的哪些愿望?
三、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板书《等我也长了胡子》,请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四、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学生带着问题出声读课文,小组讨论上述几个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及不明白的问题,尝试着自主解决。
学习生字,重点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类别及生活习性。
五、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多种方式读熟课文。
2、先分小节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喜欢的内容读出感情。
二、讨论学习,读中理解
1、引导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内容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思考讨论:
(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
(2)最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表演体验
1、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感受。
2、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我也长了胡子
陪孩子玩
做个这样的爸爸:给孩子讲故事
说话算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材简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游山西村》是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基础和方法,而且学生喜欢诵读这种节奏感强烈的古诗。然而,两首古诗中都有富有哲理的诗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法学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知大意;多诵读,悟诗情。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题西林壁》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然后抽读。
3.自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板书题目,并解题
[题西林壁]题:书写,题写。西林:江西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墙壁。题意是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简介作者:(见附录)
3.理解诗句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从正面看。岭:山岭。侧:从侧面看。峰:山峰。远近高低: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各不同:各种不同的姿态。诗句之意:从正面看,庐山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不清楚。缘:因为。只缘:只因为,就是因为。此山:这庐山。诗句之意:(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在这座庐山之中。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1)作者都是怎样观察庐山的?(位置:横看、侧看;距离:远眺、近观;角度:俯瞰、仰望)位置、距离、角度不同,同看一座山在观察时看到的山的容貌一样吗?(千姿百态)
(2)“横看”是从哪个角度按什么顺序观看?看了什么?(“横看”是正面,从“左→右”或从“右→左”观看。这样看整庐山就是很高的连绵起伏的山岭。)
(3)“侧看”看到了什么?(从侧面时又成了耸立陡峭的山峰。)
(4)从“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看,庐山的姿态一样吗?(不一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妙的姿态,气象万千,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
(5)庐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面目?(应该有)为什么在庐山看不清庐山内的真面目?(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如《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2)师: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3)中心:《题西林壁》这首诗通过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四、诵读背诵
指导朗读《题西林壁》:“岭、侧、峰、低、各、同、山、目”要适当延长声音;“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比如,“远”稍强,“近”“高”强,“低”又是稍强;或“远”稍强,“近”稍弱,“高”稍强,“低”稍弱。“真”“只”要读作重音。
五、作业布置
诵读并背诵《题西林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CAI课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
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
(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1)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2)指名读后分组读。
(3)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法,阶梯朗读。
(1)你能通过朗读,表现这声音的不同吗?指名读,体会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及声音的特点。
1)隐隐约约的`喧哗
2)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声音放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后,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2)、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我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3、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出示句子: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1)学生自由品读
(2)指名朗读,自我,互相。
(3)齐读。
(4)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相机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
(5)拓展说话:
1)、满山遍野的()。
2)、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4、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感受。
5、配乐朗读第六段。
6、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泪更是热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句子:
2、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读,齐读。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1、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2、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这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2、说话训练: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4)、……
3、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
六、布置作业:
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坚持听到
哭喊抽搭泪如泉涌
坚信看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教学准备:
荷花图片、有关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作者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作者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
1、朗读《野荷塘》;
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业:(1)抄写词语(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作者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作者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自然段。
三、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
(2)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做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师接: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勾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简单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悟。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喜欢童话。
2、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拆除、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等词语,正确书写“牌、添”两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童话吗?我们今天玩一个猜童话的游戏。
2、介绍童话。
二、学导读,整组扫读。
1、出示导读。
2、师引导小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引导学生快速扫读整组课文。
4、引导学生谈一谈你有那些收获。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
3、提示学法,自学生字、词语。
4、检查自学。
(1)、易读错的词:火辣辣
(2)、易读错的字:允拆
(3)、理解词语:告示牌
5、游戏巩固生词。
6、指导书写:添牌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激励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问:“哪些词出现的次数多?”
3、板书“春天、孩子、巨人。”问:“你能用这些词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吗?
五、总结,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猜童话
读导读,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明确本单元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快速扫读,把能帮助记忆的句子画下来。
谈收获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回忆学法,自学生字词。
汇报自学情况。
按老师手势读词语
写字
读文,读准字音,思考:那些词语出现的次数较多。
句式练习
创设情境,把孩子引入童话的世界,享受童年的乐趣。
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对四篇童话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文章的周边文字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反复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明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孩子春天
9、巨人的花园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剖析描写角和腿的句子,了解梅花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的不同,体会课文中所包含的'寓意。
3、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爱美的梅花鹿。(板书课题爱美的梅花鹿)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寓言)什么是寓言?(生说师补充百度搜索的资料)
2、生读课题,指导读课题(强调爱美)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梅花鹿?(爱美的)
二、理解课文,体会它对角的赞美,对腿的抱怨
学习(1至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梅花鹿爱美的句子。
2、深入交流探究。
3、汇报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句子):“咦!这是我吗?”
①“咦”是什么词?(感叹词)
②梅花鹿为自己的容貌感到惊讶。
③认为自己太漂亮
④朗读,读出梅花鹿说话时的语气。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句子):梅花鹿摆摆身子,果然是自己,但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这那么漂亮。
①抓住“摆摆”、 “果然”、“那么”来理解。
②从“摆摆”看出此时梅花鹿很骄傲,故意摆出姿势展示自己。
②“果然”表达出梅花鹿感到出乎意料的心情,认为自己太漂亮了,简直不是自己了。
③“那么”强调漂亮的程度。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欧阳海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欢的名言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你对欧阳海有那些认识呢?说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遇险 排险 牺牲)
3. 边读边在你的头脑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面。
4. 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出示有关句子:
情况万分危急(出示有关句子: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你从那些字词中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2. 欧阳害挺身而出(出示有关句子: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 一场惨祸就这样避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欧阳海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注意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你对欧阳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说一说。
交流、评价学生所说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明白为什么说是“壮丽的青春”?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2、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我们对欧阳海又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再让我们来读欧阳海的那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读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你说一说。
交流学生感受。
3、同学们,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饱含激情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五、作业
1、 把英雄欧阳海、雷宏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 抄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读准多音字:华huà)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看到听到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随机解决:“活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分组读句①②。
(2)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
(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作者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缀(zhuì)
2、形近字:篇—偏豪—毫茂—戍炼—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①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正”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③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④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⑤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①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
②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
③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
④指有钱有势:豪门|土豪。
⑤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
①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
②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①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③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④姓。
批:释义①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②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③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④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⑤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①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②靠近;到达:靠拢|拢岸。③聚起;总合:归拢|拢共。④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①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②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①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②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③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①裂缝:孔隙|门隙|缝隙。②(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③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①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②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关于球王贝利的哪些事,体会从这些事中反映出来的人物精神。
3、关注生活中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以“我喜爱的体育明星”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感受和学习体育人物身上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谈你对球王贝利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题目上面的“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感悟理解
1、阅读理解: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五、以“我喜欢的体育明星”为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把你知道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六、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拓展阅读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十一支康乃馨》和《小象奴奴》。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和背诵对子,能够读准韵脚,读出节奏。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开始积累运用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二、读读背背
1、请大家看看今天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发言,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句子有个名字叫做对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每组的前两对对子:
来对往,
去对回。
潮涨落,
月盈亏。
来-往,涨-落都是意思相反的词。
每组的后三对呢?
雨雪对风雷,
松梢对竹叶,
草舍对柴扉。
暮色对朝晖,
窗前莺共语,
帘外燕双飞。
雨雪-风雷,草舍-柴扉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而暮色-朝晖,窗前-帘外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进行配对。
4、指导朗读: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请大家试着在相对的词语处停顿,读出对子的节奏。
5、背诵:请大家熟读这两组对子,看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
三、阅读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短文──《四季的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文章描写了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汇报。
3、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4、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
5、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讨论后发言。
6、教师总结: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都是先总写结论,后分写原因。
7、同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比如同《高大的皂荚树》相比,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呢?
8、同学发言,教师总结:两篇文章虽然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但是《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是针对皂荚树一种景物来写的,而本文是写了四季的不同景物。
四、扩展
你认为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最美呢?请仿照《四季的美》写成一段短文。
【板书】
积累·运用四
四季的美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并列 先总后分
第二课时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2、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能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的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吗?今天,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录像:《认识我们的环境》
2、教师:通过这段录像,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环境,那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吗?
3、同学自由发言。
4、老师: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那么,针对你们刚才说,我们选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5、小组讨论、交流。
6、学生推选发言,大家护评。看哪个小组把情况说得最清楚,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三、拓展活动
从学生提出的最可行的建议中选出一个,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板书】
怎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认识我们的环境
二、周围现象:垃圾 污水 噪音
三、怎样保护: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03-10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1-2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01-01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2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