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
1、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能与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观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星座,并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拓展性目标:
继续观察星空,发现有关星空的更多的秘密。
活动准备:
引导、鼓励学生观察夏季星空及星座;并搜集整理自己在四季星空中的典型星座和有关资料。
准备夏季星空的资料,如银河、夏日大三角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夏天来临,美丽的星空更加灿烂,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雄伟壮关的银河,而且还可以看到夏日大三角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情景。如果准备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
1、让学生在全班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如学生展示介绍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在春天、夏天的变化。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探究的星座和夏季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感受、搜集到的有关星座的传说等问题充分地说出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观察记录等。
3、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教科书上的资料卡及银河两张正面、侧面的图片进行展示,或者展示自己、学生搜集到的有关银河的图片、文字资料。
5、最后通过星空全图和相关资料、课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所观察的星座在从春季到夏季所发生的变化及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还可以以此为依托交流有关夏季星空、星座的知识,及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其他星座的传说,从而让学生对夏季星空及星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活动二: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交流、整理自己一年来对星空及相关星座观察、记录、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观察的`方法、自己的感觉、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1)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在一年中所观察的有关北斗七星的问题,画出北斗七星在秋、冬、春、夏四季中的四幅简图。
(2)秋季的仙后座、飞马座,冬季的猎户座、大熊座。
(3)春季的巨蟹座、金牛座,夏季的天鹅座、夏日大三角等。
2、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相关资料,来讨论、总结星空变化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选定的星座在天空中的四季变化记录,并给学生留有整理和展示的空间。
3、进行全班形式的大讨论与交流,展示学生整理、总结出的星空和星座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发现与认识,以求全班同学认识到星空及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
自由活动: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推测、猜想星空、观察过的星座及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星座在新的一年轮回中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猜测。
1、引导学生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新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科学性。要求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出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
2、证实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坚持观察看能否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评价:
让小组同学从“坚持长期认真观察”、“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等方面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对星空和星座进行中长期的观察,力争有新的发现。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星空及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定期开展一些交流、展示活动,比一比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看谁的发现多,谁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人人争当“小天文学家”,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小组观察计划的设计,学会一些观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夜间持之以恒的观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标: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学情分析:本课与上学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颗《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组成了四季星空的长期研究活动,本课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春季星空》图片、录像。
2、学生准备:学生的观察记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教学引入
残雪消融,枝头绽绿,斗转星移。转眼间,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播放春季星空的录象。
提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刚才观看的录象,你有什么发现?
展示课题:春季星空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说出自己对星空的认识,说说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变化。
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上学期学习了秋冬星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天上的几个主要星座从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变化,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事实资料。
重点认识北斗七星在春季时的位置。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一、方案制定
经过我们的观察猎户座一天之中有变化吗?从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吗?画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状。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测,有的觉得星座是在自西向东动,有的觉得星座自东向西动,有的觉的星座在围绕某个点在动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该怎么办呢?
观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们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远镜?还是用自己的双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观察实施
1、整理去年以来对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观察记录。
2、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动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图像的绘制。
3、仔细观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猎户座的形态和位置,你们能不能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4、师小结: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认识狮子座
1、展示狮子座挂图
2、狮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啊?
观察狮子座的形状。特点:
师提示:镰刀形、尾巴向东,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四、我们来寻找北极星
展示挂图
(利用北斗七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各小组绘制找星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利用自制学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与北极星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利用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并下发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图片,供小组练习。
4、各小组汇报找星方法结论
5、师总结:要找到北极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北斗七星。从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线向外延伸5倍距离。看到的这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坚持观察北极星,知道晚上如何运用北极星寻找北方。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3、继续观测北斗七星,为学习下一课夏季星空做好事实资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春季星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极星狮子座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学生在进行了长期的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春节星空的变化,了解了春节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了星空变化的规律。
2我鼓励学生对星空进行长期的观测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提示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为课堂交流观察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记得!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
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生2: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还有补充吗?
生5: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竖着的部分。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3.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想!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镜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师:还应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潜望镜的秘密!
师: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解开了!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
(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游戏:竹竿游戏)。课本P100小游戏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与滑轮重量的一半。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8结论)。
(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
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
(3)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讨论:“浮力=重力+压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一、揭示课题
【设计思想】
目标:布置教学任务。
即以小组为单位,主办一个展示活动,展示的内容以本学期学习过程和成果为主。
【模拟课堂】
师:我们今天来举办一个我们自己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展示我们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单元、一个实验或一个知识点,可以说收获,也可以谈遗憾,也可以展示学习过程。总之,要用合适的形式将主题很好地表达出来。
生:时间?地点?要不要评比?
师:这节课定主题、写计划、做准备,下节课开始展示,地点就在教室里。我们将按上节课的标准进行评分,分数将进入本学期科学课考核的总成绩。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二、制订计划、准备展示
【设计思想】
目标:确定展示的内容,撰写行动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计划的主要结构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形式、小组分工,等等。
如果对学生的计划不放心,可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对各组的行动方案进行互评,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避免无谓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延续到课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级作专门提醒,使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保证下节课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
【模拟课堂】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也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诉别人?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主题,然后汇报。)
组1:我们组打算展示本学期制作的那个电磁铁玩具,让观众现场做实验,了解玩具的原理。
组2:我们准备用展板和照片向别人展示天气预报的过程。
组3:我们准备制作一些小发明,展示废物的其他用途,进行环保教育。
……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制订这个展示计划(发放《展示活动计划表》),大家特别注意展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观众理解我们的主题思想。对于各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同时,同学们也应该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实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得进行更改了。
(学生分组填写《计划表》,填写完毕经教师审核同意,开始准备工作。)
三、展示、评价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亲自举办展示会,巩固学生的展示技能,进一步认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各组可以同时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台展示,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
在《计划表》的反面设计一个《评审表》,格式与第一节课相同。每个小组将对其他组的展示工作进行评分。
【模拟课堂】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即将揭幕。每个小组有部分同学留守展台,担当讲解和宣传任务;其他同学手持《评审表》作为观众,到各组去参观,并评审打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分工协作,进行布展与参观活动。展示时间大约20分钟。)
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对各组的展示工作进行回顾,大家对第一小组的“电磁铁玩具”有什么评价?
生:他们的展品又少又小,我们根本没机会玩。
生:他们组设计了现场实验的形式,对认识电磁玩具的原理还是有帮助的。
生:讲解员声音小,不够大胆,准备还不充分。
师:请学习委员收集各组的评分,计算出平均分。下面我们针对第二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师生按同样的流程开展讨论和评比。)
师:我很荣幸地宣布,经过评比,本次展示会的“最佳表达奖”将授予××小组,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有:展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形式活泼、表达流畅,很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下课。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出示饮水桶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
2.找一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找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4.提问: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
5.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一次。
6.提问: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学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可提示)
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
学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
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
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8.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测力计读数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
1.提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可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直接提起测力计读数相同,利用斜面读数不同的数据)
2.提问: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提问:我们再如何进行研究呢?
4.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5.谈话: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6.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8.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实验记录单
倾斜角度测力计读数
三、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
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变形斜面)。
谈话: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提出猜想。
汇报交流。
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集体交流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
学生仔细观察数据。
根据提示思考。
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
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利用已有数据,发现新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材料设计不同坡度实验。培养学生好奇好问的习惯。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比试验是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
这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科学即生活的道理。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的学习进行表扬,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实验方案
4实验
①分组实验做记录
②分析数据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引导学生用长短不一的木板垫起同一高度进行实验,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3总结两次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师: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发言把课堂探究进一步扩展为课下探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教学反思: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话: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人体的神经系统图。
(2)讨论: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发现了哪些问题?
(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
(1)学生分组实践: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
(2)计算一个1.4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
(3)讨论并汇报: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二是速度快,100米/秒。
3、指导学生认识脑的构造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1)观察:课文上脑的外形图(或挂图、人脑模型)。
(2)讨论:①人脑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②大脑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3)汇报并归纳小结:人脑中有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大脑(对照大脑各部分机能图)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别管理书写、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阅读)、听觉、视觉、识别等,但分工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4)根据大脑各部分机能在插图上的相应位置认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4、对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1)阅读课本第25页。
(2)讨论: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谈一谈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用脑?(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时;二是不连续很长时间做一种工作,而是要交替进行各种工作;三是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
课后感受:学生对脑的结构与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三、金属热胀冷缩吗
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 ,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锑 、铋 ---- 热缩冷胀)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
(毫升)沉浮状况
实心团200
沉的形状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下册教案12-10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8-26
关于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06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教案10-05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篇03-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篇03-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篇)03-03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12-16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2-16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