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要点:
难点是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轻思路。
排偶句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自渎、讲析、比较(2课时)
四、教学步骤:
(1)走近作者: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2)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题:心术:1 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4)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 疏通文意。
2、课文结构:(板)
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论“兵”(“凡兵上义”)
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治心(首段) — 养士(二、三、四段)— 审势(五 、六段)— 出奇(七段)— 守备(八段)
◆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4、精华赏读:
文章切实讲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 ,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文章的语格十分鲜明。
起语多用“凡”字 ,使行文理直气壮;
转接多“然后” “而后”、“故” ,语气果断斩截;
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音韵铿锵,气势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5)作业:
阅读苏洵《六国论》,试比较《心术》与《六国论》在论说方式上的异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四
语文教案设计3
教材分析
《燕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充满生机如诗如画的春天的美景,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一篇供学生赏析的佳作,也是给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的好范本。
构想理念
以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方法创设课文情景,在体验文本的情景意蕴中解读课文并获得情感的熏陶,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9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构想:
1、给孩子浓浓的“情”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的触动极大,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孩子一片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是我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如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孩子创造一个浓郁的情景,让孩子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课中我就设计了“角色扮演,描绘春天”的情景,通过表演,在情景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的美景。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当孩子进入了这个情景,必然回激起对春的爱,激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燕子的喜爱和春天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情,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燕子的灵气,感受到春天的美。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的教育主线,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导孩子美美的“品”
课文描绘的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孩子欣赏到这里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孩子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二小节的“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时,孩子们都说这句美,可美在哪儿却说不上来。我让他们多读几遍,结合课文插图读,慢慢地读出点儿感觉。我又会问“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汇表达你所感悟到的美?”孩子们搜出积累的词汇纷纷回答“柳绿花红”“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花繁叶茂”,许多词儿从孩子们的嘴里冒出来。然后,再让孩子们想象或画出春天特有的意境。最后,指导孩子们读出情感来就水到渠成了,孩子、文本、教师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
3、让孩子真正地“动”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我做到以下几点:
(1)多渠道营造情境,多层面唤起体验。如:让孩子扮演燕子描绘春天;剪纸剪燕子的外形,简笔画画五线谱等,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活跃起来。
(2)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孩子能把书读好,一次没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3)为孩子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真正做到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孩子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孩子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能力追求的。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起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
孩子们,春天又悄悄的走近我们了。你们的朋友——美丽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们赶快去迎接它们吧!(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燕”)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了!《燕子》这篇课文,就是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我们一起去欣赏!
二、师范读课文,孩子听后说感受。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读这一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渎课文,看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课文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作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画“——?”)
★读后谈谈读懂些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外形、带来生机、飞行、停歇。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四、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1、导读第一小节。
★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孩子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教师提示: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后口述。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孩子读一读。读后说说按什么顺序写的燕子的模样。(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那么小燕子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轻轻读课文,把重点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语的△)
★采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指导朗读。
2、导读第二小节。
★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孩子们看图。(出示放大的插图)
指导看图。提示观察时从近——远,由上——下。
★现在就请孩子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欣赏。(让孩子担任角色,把孩子带如课文描写的意境。这样,孩子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文本产生亲切感。)
孩子口述。(教师可以提示:“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
★我们再看课文怎么写的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根据孩子交流板书:雨、风、柳、草、叶、花。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连成句子。
孩子回答,写下:才下过雨。风吹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请孩子们读一读,与课文的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在互动中探讨。
★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并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指导背诵。首先理清层次,第一句写雨;第二句写风吹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小燕子。再练习背诵。
★分角色对话表演,加深体验。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口述春景。
3、导读第三小节。
小组学习这一小节,讨论哪些词句最精彩。
和孩子们一起反复读课文,争取达到用语气、语调读出燕子动作的轻盈、敏捷;找出传神的地方,反复体会。比如:“斜着身子”“掠过”“横掠”“一转眼”等。边读边想象。
燕子飞得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4、第四小节。
★上一小节写燕子飞行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是另一种美。看图,你们觉得停着的燕子,这情景像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用了一个比喻句“多么像五线谱啊!”。教师结合简笔画帮助孩子理解这个句子。
★引导孩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如:为什么用“几痕电线”,而不说“几根电线”?从“落在电线上”的“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不用“停”?
★指导朗读,注意与三小节比较,“动态美”“静态美”读时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行,接着从飞行美又写到停歇美。春天是美的,小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语文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节奏、重音,感情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2、自由探讨诗歌深刻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诵读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感情
2、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三、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仪器: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读品结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程序:
(一)、导入:回忆学过的诗句导入课文
(二)、赏愁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根据你学习诗歌的.经验,诵读诗歌要注意什么?
(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2、听范读,感受和明确诗歌的恶感请基调和语速。
(感情基调:深沉哀伤语速:舒缓稍慢)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基调和语速。
4、明确节奏和重音。
5、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音。
(三)、品愁
1、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的事物来形象表达这种乡愁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托物寄情)
2、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明确: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把握结构顺序)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说乡愁故事,品乡愁情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走进文本,深层把握)
4、揭示诗歌主旨,联系现实渗透德育。
5、美读乡愁诗。(再次通过诵读体会深沉情感)
6、背诵诗歌,
(四)、抒愁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带愁字或抒发愁意的诗词名句。(积累,探究)
(五)、课外练笔
请用一句话、一首诗、一幅对联来表达我们自己的乡愁。
(课外拓展与运用)
(六)、总结
播放佟铁鑫《乡愁》音乐,结束课文。
附: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侯
(母子离愁)
邮票
↑
现在海峡←→船票长大后
(思归忧愁)(夫妻别愁)
↓
坟墓
(丧母哀愁)
后来
托物寄情
语文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的意思。
2.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钱江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钱江潮的壮丽奇特?
①自由读文,选词句品读。
②交流。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理清顺序,体会壮丽。
①师出示学生摘录的有关句子。(幻灯)
②请学生按不同方面排列句子。
③讨论:为什么不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④说一句赞美钱江潮的话。
(4)理解长句的意思。
①出示长句(课后练习题3),思考:句子把浪的样子和潮水的声音各比作什么?
②这个句子写出了浪的气势( ),声音( )。
③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5)拓展:说一说其他景观。
2.按一定顺序介绍一处景物(或景观)。
(1)确定介绍的景物(或景观)。
(2)想一想,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3)在四人小组内练说、互评。
3.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语文教案设计6
【学习目标】
1、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
如:缀连 洗濯 寂寥 玷污 诅咒
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友谊是 , ;友谊是 , 。
语文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
福的情感。
3、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神话故事吗?(课件出示图片)
2、小结:神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神奇,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
二、导入新课
1、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认真看老师写题目。(板书:乞巧)师提示学生注意“乞”字音变调。生齐读。
4、理解诗题。(1)区别“乞”和“气”,指导书写“乞”字。(课件)
(2)给“乞”字组词,理解诗题。(课件)
“乞”就是乞求的意思,那什么叫“乞巧”呢?哪位同学能将你预习所了解到的告诉我吗?
师:乞巧是七夕这天主要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三、读悟全诗
1、听了林杰的介绍,很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把每个字音读准,反复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学生自由读诗。
4、多种形式的读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一读】读准确 读后学生评议是否字正腔圆。
【二读】读得有节奏 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合理停顿。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味道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理解宵——霄
师: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课件出示:宵—霄)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2、师:(课件出示夜空图)你们看,这就是七夕的夜空!能形容此时的天空吗?诗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夜空?(碧霄)
3、师: 每年的七月初七,星空闪烁,多么美丽的夜晚,让人遐想,让人想
起那牛郎织女天上相会的传说。(板书:天上相会)古诗中哪句是描写这个情景呢?(课件)引读诗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指导朗读,“看”字轻读,读出不忍惊扰牛郎织女的感觉。
(二)走进神话意境——“牵牛织女渡河桥”
过渡:读着诗歌我们都发现了这里藏着一位姑娘呢,她的名字叫——(学生:织女)。除了藏着这位织女,还有一位男子,他的名字叫______(学生:牛郎)
1、刚才我们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见一面容易吗?为什么?(课件)他们在谁的帮助下才能见一面?(课件)
2、是啊,牛郎织女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相会团圆的时刻,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师:让我们在读中再次体会牛郎一家团聚的的喜悦吧。(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三)吟咏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课件出示三四行)
2、师:在这七夕之夜,人间的人们正家家(学生接念——乞巧望秋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学生想象回答)
3每个地方乞巧的方式都不一样,除了诗中提到的对月穿针的做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乞巧的习俗。(学生汇报交流)尽管她们乞巧的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向织女乞巧的心愿,只因为织女有一双巧手,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课件,出示彩云图片)
4、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美不胜收,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板书:人间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像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也叫七夕节,女儿节。
5、师:乞巧节是古代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你能想象千家万户都在乞巧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吗?”(热闹的场面)
6、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个词最能说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难怪林杰写到——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指导读。
8、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9、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师:我想,人间的少女们除了乞求手巧,还有许多的心愿要乞求。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乞巧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民间的一首《乞巧歌》)齐读。
10、交流: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我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11、其实,除了唐代林杰笔下的牵牛织女,历代许多诗人都曾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感动。(课件配乐出示历代诗人吟咏“牵牛织女”的诗句,引导学生读)
虽然年代在变,但是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依然未变。
(四)咏叹经典
1、小结诵读:(课件)
师:当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清朗的夜空,发出感叹
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生读。
师:站在这碧霄下,我们仿佛看见那茫茫的银河想起了——
出示“牵牛织女渡河桥”,生读。
师:少女们仰起了头对月穿针这叫——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生读。
师:穿织出了多少美好的心愿——
出示“穿尽红丝几万条”,生读。
2、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能给个机会给我吗?(课件配乐)
3、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课件)
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5、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林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6、好的,谢谢你们。我这里有一组再现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课件)
机动环节: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课件)
四、总结:
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板书设计:
乞巧
天上相会
人间乞巧
语文教案设计8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林海》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美丽多姿,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与自豪。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开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常见的景物描写。在这之前学习过许多类似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在分析方法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学生不会陌生,这为此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画、批注,从字里行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通过作者的感悟激发起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此类课文的表达方法。
3、教学方式手段说明
读读、想想、说说、议议、写写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1) 自读感悟,感受情感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读、画、批注的学习方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自读自悟课文。教师加以巧妙点拨,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会,激发情感
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感受文章语句的优美,体
会老舍先生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练习发散,升华情感
通过由大兴安岭展开的联想填补文本的空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反复诵读,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用心朗读,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4、技术准备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9个生字及11个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体会、合作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练习等欣赏课文中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由此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回忆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知道了作者老舍进入林中总的感觉是怎样的?板书:亲切舒服
2、那作者围绕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板书:岭、林、花。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把自然景色与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让学生带着美好的心境走进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寻找美
林海的确很美,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小片段,画直线。
估计: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批注文本,落实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有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品味美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细细体味大兴安岭美景。
(一)我们先看“岭”这一部分。(自读2段,按要求在书上做批注。)
出示思考:1、“岭”具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板书:多而柔
1、读“岭”“多”的句子。(2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
估计: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高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岭”的式样十分多。
在疾驰的火车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2、指导读“岭”温柔的句子。
(1)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这个“点”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对比:如果删掉“点”,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
(2)有这个“点”我们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多,还能感受——温柔。
师:还从哪能感受到温柔?
估计:
疾驰的火车也看不厌
虽然下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指生理解:
疾驰、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从文中找一个描写秦岭的词。 云横秦岭: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说明秦岭很高,很险。(图片,介绍秦岭) 对比:兴安岭是这样吗?
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图片,介绍兴安岭)
(3)请你把岭的温柔试着读出来。
老师读,请你们注意老师的.语气一些简单的动作。生谈后自己练读,体会。
小结:看似松散而随意的表述,长短参差,三字一停,两字一顿,读来却琅琅上口,韵味悠长。
3、小结:
(1)作者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和秦岭对比,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
(2)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学习的过程:
(出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三、体会感情。
过渡: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3自然段“林”这一部分。
(二)出示:“林”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学后小组交流) 板书:绿如海
1、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目之所及:及,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师引领: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2、那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1)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师小结:这就照应了课题——林海。
(2)句式练习:你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吗?
比较哪种句子的感情更强烈?
(3)请你带着喜爱与赞美的感情读3、4自然段。
过渡:我们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时,都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就同学们仿照前两部分学习的过程,自学“花”这一部分,看你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想法。
(三)默读第5自然段,自学
1、“花”的特点。板书:多而美。
(1)作者把兴安岭当作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写,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呢?作者为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拟人、比喻]
小结:山上青松,山下白桦,林中野花,作者从上到下把大兴安岭景色写得很有层次。2、理解: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语文教案设计9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语文教案设计10
教学内容:
1、我来试试。本部分包含四项活动:读一读,比较字型的变化;读一读,连一连;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成语故事。
2、探究与发现。教材的主题部分是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3、我的作品。这一部分的版面设计是一幅图画,画中表现的是初春时节大自然的景色。画面本身没有色彩。图中,两个学生正在草地上钉一块木牌,木牌上什么也没有写。图画下面有一个学习伙伴,在她的泡泡语中,提示出了本题的一些具体要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
4、积累成语,同时感受读书的乐趣
5、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1、齐读
2、个别读
二、认一认,比一比
这项活动中一共有四组字,都是笔画增减、细微变化的两两比较,学生通过读,通过观察和比较,会从中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1、教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出示
2、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观察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
3、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大致了解一下字的意思
4、对于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提出表扬
三、读一读,连一连
左半部分是表示季节的四个短语,右半部分是四组表示季节特点的词语。学生在连线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四季的特点。
1、学生自由读并连线
2、指名读连好的句子
3、全班将连好的四个短句顺着读一读,就会感到好似一首优美的小诗,节奏舒缓,琅琅上口。
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读两组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每组的第一句,语言表达十分
简练,意思一目了然。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语言表达显得具体而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
2、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可以用画或者用动作来表达)
3、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问一问学生喜欢的原因。
(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常用到,只是表达者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句子本身不存在优劣的问题,不要强求学生必须喜欢哪一句。)
第二课时
一、读成语故事《开卷有益》,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读书就会有收益。
1、学生自己读一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试着讲一讲故事
3、分小组讨论:你平时喜欢读哪些书,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谈谈自己读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之后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二、探究与发现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两组词语,从整体上看,这六个词语的意思均和春天有关(每一个词语中都含有一个“春”字)。而且,顺着读一读,还会发现每一行的三个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看,春风吹来了!“春回大地”后,“春风拂面”,万物生长,小鸟歌唱,“春光明媚”。下雨啦!“春风化雨”,“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春色满圆”。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读中,鼓励学生从每组词语中努力去发现什么。
2、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到了,你发现周围有了哪些变化?春天里,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到人们的穿着、心情等等,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去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几句话,还可以用画画等方式记录一棵小芽渐渐长大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将春天里的发现,春天里的感悟,通过为画面涂上颜色,通过在木牌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达。
1、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给予选择的空间。通过观察,春天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小木牌上,学生可以写上一句赞美春天的诗,或一句提示大家都来爱护春天的话……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和画面表达的意境相吻合,和春天有关就可以,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表达。
3、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互动评价,分享快乐。
语文教案设计11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6个成语。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讨论合作的问题。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注意不要将加点的字写成别的子。
川 (州) 澈(撤) 计(记) 首(手)
部(不) 指(治) 概(溉) 绩(积)
还有许多词语,在使用上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培养学生进行分类区别。
2、读一读。
6个成语,在都是表现恶劣环境中的人物形象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事情的成败与其原因来说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读一读 我也会记得
阅读短诗,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作者永远记得童年的快乐,哪怕已经到了老年。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读一读,比一比
比较的两组句子,一句是引述,一句是转述。
1、先看看有什么不同,做上记号。
2、注意人称的变化。
3、扩展练习。
三、口语交际 怎么办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精彩的节目不能都上演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和有关同学交谈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个理由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 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
形式上,要把事情的六个要素写出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作为写作的背景,写出自己努力的经过和意外所得。
第四课时
五、综合性学习
我们一起来努力
1、告诉同学一句名言: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刘基)
2、分析此举的含义。
3、启发同学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或活动中,哪些是一个人做的,哪些是必须有多人合作完成?
想一想,合作中也有快乐。
语文教案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
语文教案设计13
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阳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伴教锦囊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
阅读在线
儿歌《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起得早,
他怕宝宝睡懒觉,
爬上窗口瞧一瞧,
咦,宝宝不见了!
宝宝正在园子里,
一二三四做早操,
太阳公公咪咪笑,
宝宝是个好宝宝。
《阳光》教学设
语文教案设计14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课文4-7自然段,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比喻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创设故事情境,生续说故事:
元旦到了,海洋鱼俱乐部准备庆祝节日,邀请所有的鱼类到海底隧道参加活动。鲸鱼也兴致勃勃地去参加活动,却被红鲫鱼拒之门外,鲸鱼很生气……
教师启发:鲸和红鲫鱼会有怎样的对话?结果如何?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知道鲸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鲸“大”的特点?
二、新授。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归纳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
2、自学课文4-7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
(2)学生回答,师板书:
吃食
生活 呼吸
习性 睡觉
生长
3、选择最感兴趣的一至二个段落认真读一读,并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鲸的生活习性讲清楚的,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读、画图、鲸的自述等)把你学到的有关鲸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4、交流汇报,你想向大家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评议:他(她)介绍得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
书中怎样描写鲸吃食?(张、吸、闭、滤、吞、扑),注意突出重点词。
算一算鲸的食量20xx多公斤有多重?(相当于40多个成年人)30多吨有多重?(可以装6辆卡车)
师引读,生分角色朗读。
第五自然段:
生说鲸呼吸的特点;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第七自然段:
师介绍:鲸长得很快,寿命很长;生说这样介绍好不好,为什么?体会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说明的好处。
三、延伸:
1、你还知道有关鲸的'哪些知识?
2、(演示课件:各种各样的鲸)
3、小结:还有很多知识有待同学们去探索,你会发现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
四、作业。
以下四道题目大家任选一道完成:
1、熟读课文,了解鲸的有关知识。
2、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鲸。
3、以《鲸的自述》为题改写课文(也可用课文外的内容)。
4、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语文教案设计15
一、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感知王几何的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笔名小非。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
2、字音、字形:
须臾徒手屏息绰号嘈杂
轮番喉咙铭记高涨弥勒佛
三、自主学习: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第三自然段)
(2)“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第十自然段)
(3)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第八自然段)
(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第十五自然段)
3、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交流分享、话说老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离开了生活六年之久的小学,离开了那里的老师,想必一定有那么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来说说他(她)的外貌特征,或者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或者最常做的一个动作。
提示:一定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六、作业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
【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设计05-10
语文园地教案设计02-03
语文《荷花》教案设计02-01
语文《藏戏》教案设计10-02
语文《风筝》教案设计10-01
语文《春》的教案设计10-02
语文咕咚的教案设计10-08
语文拼音的教案设计10-10
语文《手指》教案设计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