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08 11:04:0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天安门》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安门》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安门》教案设计

《天安门》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体会“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至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是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年的十月一日,总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升旗仪式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动笔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易错字读音:摄 冉 冈 焰

  重点识记生字:肃

  3.理解词语

  说一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

 四、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升旗仪式全过程。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内容?

  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五、质疑

  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易于理解的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即时回答。涉及文章更深意思的问题,写在书边,留在深入读书时共同讨论。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八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升旗仪式?

  2.深入读书,抓住重点语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升旗仪式中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真读书,动笔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阅读收获

  要点:

  A“只见一队武警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城楼下走出,踏过金水桥……”说明武警战士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他们充分表现了国威、军威。想一想,这段话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B重点理解“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直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我”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呀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了升旗的全过程,有条理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

  背诵文章第五——七自然段。

  六、小结

《天安门》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不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天安门》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丰富相关词汇:雄伟壮丽、向往、迎风飘扬等。

  3、萌发对北京天安门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学习诗歌。

  难点:掌握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自己游览北京天安门的照片。

  2、挂图:天安门。

  3、天安门的碟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北京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

  2、教师:“没有去过,但我们很想去,‘首都北京天安门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3、出示天安门挂图。提问:“看一看天安门上有什么?”

  二、分段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沈老师曾经去过北京天安门,听一听,我看见的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朗诵诗歌3—6句,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

  “沈老师,看到的天安门城墙是什么样的?”“天安门的琉璃瓦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怎样的国徽?”“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你们知道领袖指的是谁吗?他的画像挂在哪里?”理解诗歌7—8句,“在天安门的两边还有宫灯和红旗。”

  三、学习诗歌。

  1、配乐完整欣赏诗歌。

  2、幼儿学念诗歌。

  3、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活动延伸:看天安门碟片。

  师:“天安门上除了有城楼、国徽、红旗等,周围还有许多东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天安门》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天安门》教案设计3篇02-08

天安门作文08-20

天安门日记11-09

北京天安门作文09-23

天安门日记5篇11-09

天安门日记(5篇)11-09

天安门游记作文10-11

大班美术教案天安门03-06

大班美术天安门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