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 1
活动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坐椅子,入厕的注意事项。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生活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
(1)我们怎样才能安全地上下楼梯呢?一起来说说。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上下楼梯的!
2、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
(1)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小朋友上楼梯的正面行为。
教师:
一、图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上楼梯的?
二、图上的小友朋是怎么下楼梯的?
三、有人要上楼梯又有人要下楼梯时,他们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的儿歌。
教师:这儿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小朋友怎样正确地上下楼梯,我们来念一念。
3、引导幼儿阅读第二组图。
(1)教师:看,哥哥姐姐们在上课呢。咦,那位小哥哥在干什么?
(2)教师:
一、小哥哥怎么了?他会说什么?
二、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阅读第三组图。
(1)教师:大家分组排着队去厕所,上厕所也要注意安全哦,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
一、厕所的地上有什么标记?告诉我们什么?
二、看,小朋友是怎么上厕所的?上完厕所后要干什么?小朋友洗完手后还要做什么呢?
(3)引导幼儿阅读画面中的儿歌。
教师: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上厕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5、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入厕,带领幼儿排队上楼梯参观大班哥哥姐姐的教室。
(1)组织幼儿按组入厕,请幼儿按照儿歌里说的上厕所。
(2)教师:一起排好队,上楼参观哥哥姐姐们的教室。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坐小椅子、怎样上厕所的。
家园共育
1、家长在家中也要鼓励幼儿自己大小便,尽量放手让幼儿去做,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家长应注意为幼儿选择简单舒适、穿脱相对容易的服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 2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一些小问题如果不注意会变成大安全隐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能识别常见的安全隐患场景。
引导幼儿初步掌握避免危险的简单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如插座使用不当、玩具乱放等。
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难点
让幼儿理解小问题与大安全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主动避免危险行为。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有关安全隐患的图片,如插座漏电、楼梯上乱丢玩具、尖锐物品乱放等。
制作简单的模拟场景道具,如带有插座的模型墙、楼梯模型、玩具和杂物若干。
奖励用的小贴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他在家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插座,他就用小手指去抠插座的洞洞,突然,他觉得手麻麻的,然后就大哭起来。你们知道明明为什么会哭吗?”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引出今天的主题 —— 小问题大安全。
(二)认识安全隐患(12 分钟)
教师逐一展示安全隐患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展示插座漏电图片:“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呀?这样做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插座里面有电,如果我们用手去碰,就会被电到,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让我们受伤哦。”
展示楼梯上乱丢玩具图片:“这张图片里,楼梯上有好多玩具,小朋友们觉得这样好不好呢?要是有人走在楼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回答后,教师强调:“楼梯是用来走路的,如果上面有玩具,我们可能会被绊倒,从楼梯上摔下来,会受伤很严重呢。”
展示尖锐物品乱放图片:“看看这些尖尖的东西,它们被放在了地上,要是我们不小心碰到了,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尖锐的东西会划伤我们的皮肤,很疼的,所以不能乱放。”
教师利用模拟场景道具,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安全隐患的理解。
教师在带有插座的模型墙上,演示用手指接近插座的动作,再次强调插座的危险性。
在楼梯模型上放上玩具,邀请幼儿来试着走走,让他们亲身体验被玩具绊倒的感觉(注意保护幼儿,不要让他们真的摔倒)。
将尖锐物品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并用手比划一下碰到尖锐物品可能受伤的情况。
(三)讨论避免危险的方法(10 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何避免这些安全隐患,每组 3 - 4 名幼儿。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小问题会带来大危险,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受伤呢?”
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对于插座问题,幼儿可能会说 “不碰插座”“让爸爸妈妈来插插头” 等,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对啦,插座很危险,我们不能用手去摸。如果要使用电器,要请大人帮忙哦。而且我们可以给插座安上保护盖。”
对于楼梯上乱丢玩具的问题,幼儿可能回答 “把玩具收拾好”“不在楼梯上玩玩具”,教师总结:“没错,楼梯要保持干净,我们可以在专门的地方玩玩具,玩完了要收拾好,这样就不会有人在楼梯上摔倒啦。”
对于尖锐物品乱放的问题,幼儿也许会说 “把尖尖的东西放好”“放在盒子里”,教师回应:“非常棒,尖锐的东西要放在我们够不到的地方,比如高高的柜子里,或者专门的收纳盒里,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划伤啦。”
(四)游戏:“我是安全小卫士”(10 分钟)
教师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些安全隐患场景(如在地上放一些玩具、把尖锐物品模型放在容易碰到的地方、设置一个有外露电线的模拟场景等)。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轮流扮演 “安全小卫士”,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场景中的安全隐患,并说出应该怎么改正。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给予小贴纸奖励。
(五)总结(5 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问题大安全,我们知道了插座不能乱碰、楼梯不能乱丢东西、尖锐物品要放好。我们要注意这些小问题,才能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哦。”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安全知识的绘本,如《插座上的洞洞别乱碰》《危险的楼梯》等,让幼儿在自由阅读时间进一步了解安全知识。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班安全公开课《小问题大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反思:
1、成功之处
教学方法多样,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导入环节,通过讲述一个与幼儿生活贴近的小故事,成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到课堂情境中。在认识安全隐患部分,运用直观的图片展示和模拟场景演示,让幼儿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安全问题。讨论环节则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游戏环节更是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幼儿们都非常积极地扮演 “安全小卫士”,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的安全知识。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
所选取的安全隐患内容,如插座使用、楼梯安全和尖锐物品放置等,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内容让幼儿能够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小问题与大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幼儿讨论避免危险的方法时,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这表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合适的。
注重幼儿参与,培养自主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游戏等活动。无论是分组讨论安全隐患的避免方法,还是在游戏中寻找安全隐患,幼儿都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安全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2、不足之处
对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游戏环节中,发现有些幼儿能够很快地找出安全隐患并准确说出避免方法,而有些幼儿则表现得比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提示,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模拟场景的安全性还需加强
在利用模拟场景道具演示安全隐患时,虽然已经尽量注意保护幼儿,但还是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在楼梯模型上放置玩具让幼儿体验绊倒的感觉时,如果幼儿不小心摔倒可能会造成擦伤等情况。在今后设计类似的教学环节时,要进一步优化场景设置,确保绝对的安全。
时间把控可更精准
在讨论避免危险方法的环节,幼儿的讨论非常热烈,导致这个环节时间稍微有些长,使得后面游戏环节有些仓促。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精准地把控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3、改进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任务。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更简单的安全问题入手,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复杂一些的内容;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
优化模拟场景设计
在设计模拟场景时,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在楼梯模型上设置更柔软的防护垫,在尖锐物品模拟场景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等,确保幼儿在体验过程中的安全。
提前规划时间分配
在备课时,对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进行更细致的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同时,要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用于处理幼儿突发的问题或对重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深刻认识到在小班安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更好地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 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因小疏忽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如走路看手机撞到物体、在教室里奔跑撞到桌椅等。
了解这些小问题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如受伤、流血等。
技能目标
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慢慢走、小心避开障碍物等,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培养幼儿观察环境、发现潜在危险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明白注意小细节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对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关心,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如小物品的误食、尖锐边角的碰撞等。
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如正确的行走姿势、不将危险物品放入口中。
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小问题与大安全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制作 PPT,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场景(如马路上玩手机、教室追逐打闹、误食小物件等)和相应的受伤画面。
准备一些常见的小物品,如小珠子、硬币、纽扣等,以及有尖锐边角的纸盒、桌椅模型。
安全小卫士徽章若干,用于奖励表现好的幼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营造轻松的氛围。
突然,教师假装不小心被地上的小玩具绊倒,发出 “哎哟” 的声音,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摔倒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地上的小玩具,引出今天的主题 —— 小问题大安全。
(二)观看 PPT,了解安全隐患(10 分钟)
教师播放 PPT,展示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场景。
场景一:马路上,一位大人边走路边看手机,结果撞到了路灯杆,头上起了个大包。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位叔叔为什么会受伤呀?” 引导幼儿回答是因为走路的时候没有注意看路,被手机分散了注意力。
场景二:教室里,小朋友们互相追逐打闹,其中一个小朋友撞到了桌子角,捂着肚子哭了起来。教师询问:“在教室里这样跑对不对呢?为什么这个小朋友会哭呢?” 让幼儿明白在教室里奔跑容易撞到桌椅,导致受伤。
场景三:家里,一个小朋友把小珠子放进嘴里玩,结果卡住了喉咙,表情痛苦。教师问:“这个小朋友做了一件很危险的'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幼儿知道不能把小物品放入口中,否则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
在播放每个场景后,和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强化对安全隐患的认识。
(三)实物演示,加深印象(10 分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如小珠子、硬币、纽扣等,放在幼儿面前。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小东西,它们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到嘴里或者鼻子里,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可能导致的窒息危险。
教师再展示有尖锐边角的纸盒和桌椅模型。
教师:“这是我们教室里常见的东西,可是它们的边角很尖,如果我们不小心撞到或者碰到,会有什么后果呢?” 让幼儿用手轻轻触摸尖锐边角,感受一下,然后引导他们想象受伤的情景,如流血、疼痛等。
(四)学习自我保护方法(10 分钟)
针对前面提到的安全隐患,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自我保护方法。
对于走路安全,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正确的走路姿势:抬头挺胸,眼睛看前方,不东张西望,不玩手机或其他玩具。教师示范后,让幼儿在教室里走一走,互相观察和提醒。
对于教室里的活动安全,教师告诉幼儿:“在教室里我们要慢慢走,不能跑,如果要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可以去空旷的地方,比如操场。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桌椅,要马上告诉老师哦。”
对于防止误食小物品,教师强调:“我们不能把小珠子、硬币这些小东西放到嘴里、鼻子里或者耳朵里。如果看到地上有小物品,要告诉大人,不要自己捡起来玩。”
教师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自我保护方法,如:“走路要专心,不做小动作;教室慢慢走,桌椅要避开;小物不乱放,安全记心间。” 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加深印象。
(五)游戏:“我是安全小侦探”(10 分钟)
教师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设置一些安全隐患场景,如在地上放小物品、在通道上放置有尖锐边角的纸盒、在某个地方设置容易绊倒人的绳子等。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扮演 “安全小侦探”,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教室里的安全隐患,并说出应该怎么避免危险。
对于找到安全隐患并能正确说出避免方法的小组,教师给予安全小卫士徽章奖励。
(六)总结与延伸(5 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包括常见的安全隐患和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安全的知识,我们知道了走路不能看手机、不能在教室里乱跑、不能把小东西放到嘴里。我们要记住这些,保护好自己哦。”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小班安全公开课《小问题大安全》的教学实践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1、优点
情境导入效果好
通过创设教师在教室中被小玩具绊倒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教学主题。这种方式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轻松的活动状态过渡到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上,同时也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小问题可能带来的危险,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结合幼儿特点
运用 PPT 展示、实物演示、儿歌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PPT 中的生动画面和简单故事能够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安全隐患;实物演示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地理解危险物品的危害;儿歌的形式简单易记,有助于幼儿快速掌握自我保护方法;游戏环节则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
注重实践和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让幼儿练习正确的走路姿势,还是参与 “我是安全小侦探” 的游戏,都强调了幼儿的实践操作和互动。这种方式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环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2、不足
对幼儿的引导可以更深入
在讨论 PPT 中的安全隐患场景和实物演示环节,虽然幼儿能够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为什么走路看手机会容易撞到物体、为什么尖锐边角会造成严重伤害等,引导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进一步解释这些原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安全问题的本质。
游戏环节的组织可以更优化
在 “我是安全小侦探” 游戏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幼儿在寻找安全隐患时比较混乱,可能会出现重复寻找或遗漏某些隐患的情况。这说明在游戏规则的讲解和小组组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确保游戏的有序进行,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并获得良好的体验。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 4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小的问题可能存在大的安全隐患。
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安全问题,如尖锐物品、小物件吞咽、电器使用等。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避免危险行为。
能正确说出至少三种应对安全小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幼儿明白生活中常见小问题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
掌握避免危险和应对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
引导幼儿将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幼儿误吞小物件、被尖锐物品划伤、触电等场景的图片和视频。
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剪刀、小珠子、插头、插座等。
xx 制作安全知识卡片和小奖品(如卡通贴纸)若干。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中有小动物因一些小问题而遭遇危险,如小猴子被地上的树枝绊倒、小兔子被小石头砸到脚等),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视频里的小动物怎么啦?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幼儿思考小问题可能导致的危险。
基本部分(20 分钟)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尖尖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小伙伴在玩小珠子,把珠子放在嘴里,我们要怎么跟他说呢?”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拿出实物道具,如剪刀,在幼儿面前演示正确拿剪刀的方法(握住剪刀的把手,刀刃朝下)和错误的`方法(拿着刀刃或者挥舞剪刀),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区别。
对于小物件,把小珠子放在桌子上,演示不能把它们往嘴里、鼻子里放,而是可以用它们来玩一些安全的游戏,比如把珠子串起来做成项链。
演示电器使用,用一个插头和插座模型,展示湿手触摸插头可能会触电,而应该在手干燥的情况下,小心地插拔插头。
展示收集的图片,一张一张地向幼儿讲解。比如,展示一张幼儿拿着剪刀玩耍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拿着剪刀,这样做对不对呢?” 引导幼儿回答,然后告诉幼儿剪刀是很尖锐的东西,如果不小心就会划伤自己,这是一个小问题,但会带来大危险。
再展示一张幼儿把小珠子往嘴里放的图片,问幼儿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告诉幼儿小珠子如果吞下去,会卡在喉咙里,让我们喘不过气来,非常危险。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电器使用方面的安全问题,如不能用湿手触摸插头、不能把手指伸进插座等,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
讲解常见安全小问题(8 分钟)
演示危险行为和正确做法(7 分钟)
讨论环节(5 分钟)
游戏环节(15 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轮流抽取安全知识卡片,卡片上有一些安全场景问题,如 “你在房间里看到插座上插着很多插头,你会怎么做?”“你发现小伙伴拿着牙签在打闹,你怎么办?” 等。
幼儿需要回答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如果回答正确,小组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游戏结束后,为得分最高的小组颁发小奖品(卡通贴纸)。
游戏名称:“安全小卫士”
总结部分(2 分钟)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生活中的小问题可能有大安全隐患,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危险行为。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关于安全知识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等,让幼儿在自由阅读时间进一步巩固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对幼儿的危险行为及时纠正,强化安全知识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对安全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动画视频的导入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危险。游戏环节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一些安全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强化,确保幼儿真正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识别生活中多种常见的小问题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学会正确应对至少三种不同类型安全隐患的具体方法,如躲避、求助、使用安全工具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清晰地描述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养成谨慎、细心的生活态度。
让幼儿体验到保护自己安全的重要性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各种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所潜藏的安全危机,如玩具零件脱落、桌椅边角尖锐等。
引导幼儿掌握应对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如远离危险物品、向大人报告等。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生活场景时,准确判断安全隐患并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培养幼儿长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习惯,使其在没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主动规避危险。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竞赛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安全隐患场景的图片、视频,如幼儿在楼梯上推搡、误食过期食品、在教室里奔跑撞到桌角等。
模拟安全隐患场景的道具,如有松动零件的玩具、尖锐边角的纸盒(模拟桌角)、过期的小零食、小型灭火器模型等。
xx 制作安全知识小手册(内容简单易懂,配有图片),每个幼儿一本。
xx 准备小奖状若干(“安全小明星” 奖状)。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创设一个 “安全小镇” 的情境,教师扮演小镇的镇长,向幼儿介绍:“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安全小镇,但是最近我们的小镇出现了一些小麻烦,需要你们的帮助。” 然后播放一段小镇里有安全问题的视频(如街道上有碎玻璃、公园里的游乐设施有松动部件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小镇有什么问题吗?这些问题会带来什么危险呢?”
认识安全隐患(12 分钟)
展示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图片,如电梯故障、游乐设施未系安全带、在湖边玩耍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些场景中的危险,让幼儿明白在不同环境中都可能存在安全问题。
播放幼儿园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视频,如在楼梯上玩耍、在午睡室里蒙头睡觉、在美工区使用剪刀不当等。看完后,教师提问:“在幼儿园里,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呢?”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日常行为,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图片,如厨房里的刀具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客厅里的电线乱拉、浴室里的地滑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在你们家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如果有,会发生什么危险呢?”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家庭安全隐患(4 分钟)
幼儿园安全隐患(4 分钟)
其他常见安全隐患(4 分钟)
应对安全隐患方法学习(10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给每个小组一个安全隐患场景(写在卡片上),如 “小伙伴在教室里奔跑撞到了桌子,受伤了,你怎么办?” 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应对方法,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化正确的应对方法。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模拟道具,针对之前提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应对方法的演示。例如,对于有松动零件的玩具,教师演示如何检查玩具是否安全,发现问题后要告诉大人;对于尖锐边角的纸盒,教师演示如何小心绕过,避免碰撞受伤;对于过期的小零食,教师告诉幼儿要学会看保质期,不能吃过期食品,如果不小心吃了要马上告诉大人;对于小型灭火器模型,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简单步骤),在遇到小火时可以尝试灭火,但如果火势大要赶紧离开并告诉大人。
直观演示(5 分钟)
小组讨论与分享(5 分钟)
游戏竞赛:“安全大挑战”(10 分钟)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依次抽取安全问题卡片,卡片上描述了一个安全隐患场景,如 “你在楼梯上看到有小朋友在推挤,你会怎么做?” 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答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累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游戏过程:教师作为裁判,负责读题和判断答案的正确性。游戏结束后,为获胜小组颁发 “安全小明星” 奖状,对其他小组的幼儿也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结与巩固(3 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所学内容,强调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即使是小问题也可能有大危险。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学会保护自己。同时,给每个幼儿发放安全知识小手册,让他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进一步巩固安全知识。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里设置一个 “安全小卫士” 监督角,鼓励幼儿互相监督,发现有不安全的行为及时提醒对方,并记录下来。每周评选出表现优秀的 “安全小卫士”,给予奖励。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安全大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应对方法。让幼儿将检查结果和应对方法带回幼儿园分享。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公开课,幼儿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情境导入环节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认识安全隐患和学习应对方法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了内容。游戏竞赛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幼儿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问题设置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和巩固。
【小班安全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问题大安全》】相关文章:
小班安全安全乘车教案及反思01-01
小班安全教案反思09-09
小班安全教案:防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中班安全公开课教案活动《安全的玩》含反思12-04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05-02
安全教案午睡的安全,幼儿园午睡教案,小班睡觉安全反思09-17
安全公开课教案02-02
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通用12篇)10-20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种花》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