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2、4)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3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十三课,一起读课题。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上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老人很勤奋。
生:他很有毅力。
生:他很坚强。
生:他很自信。
师:这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
生:读书。
师:对,读书得来的。
师:老师没想到他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天游峰的一节,用书上的话回答。
生:在第二节。
师:“像——”读读,你们觉得天游峰怎么样?
生:险、高。(板书:险)
师:张老师这么高的山是不敢爬的,上次上黄山,不敢上。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读。
师:为什么好不得意?
生:觉得自己的勇敢,因为我爬上了。
师:其实这一节描写的是什么?
生:生活环境。(板书:环境)
师:这是一写人的文章,既然是写人的,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出场。
师:什么叫出场?你们看过戏吗?
生:要有前奏、敲锣打鼓。
师:读第三节,看看他是怎么出场的?
生读。
师:很有意思啊,他怎么写的。
生:他是借助扫路人的声音写出他的出场。
师:为了老人的出场,他用声音来铺垫,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恰似―――烟波浩渺――”。
继续读,老人怎么样的?
生读。
师:作者怎么描写老人的。
生:(读)从是外貌上来描写的。
师:读后觉得老人怎么样?
生:很清贫。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很质朴、褐色的衣服。
师:我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与一般的扫路人一样啊。第二次写扫路人在哪里?
找。
生:第八节。
师:纠正读音:“削”。与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第二次写得清楚,面色黝黑。
师:我奇怪了,第一次时间早,第二次晚,天色越来越黑,却写得越来越清楚,为什么?
去读第4-7自然段。
生:作者第一次只是简略地看一看,第二次老人把他领进了自己的屋里,为他沏了杯茶,他们成为知己了。
师:一杯茶就贿赂他了?再默读思考。
(生默读)
生:他一开始简略地看一下他穿什么衣服,第二次写仔细地看了。
师:为什么要仔细地打量?
生:那层层叠叠地路,却扫上扫下,我很佩服他。
师:那山高不高
生:高。
师:游客爬上去都感到气喘吁吁、半途而返。
师:读一读第六节。
生读。
师:从第六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很乐观,他却说“不累,不累”,说明他爬习惯了。
师:难道他真的不累吗?
生:不是。
师:看看他怎么说的?
生: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说明什么?
生: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引读: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
想想第三节,他扫地时“哗――哗――”一般人很累。节奏很快。把扫路当成了什么?
生:一种乐趣。
师:对作者来说是什么?
生:一种启发。
师:想读吗?
生:想。
指名读。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有没有谁出老人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想听我读吗?
师:听老师读,哦,不,看着老师读。
师范读。(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自主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我找个瘦点的同学。
生:我读我读。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感到不累呢?
生:我把扫路当成看风景。
(生鼓掌)
再指名读。
师:我正在看他对我笑?把工作当成享受。很腼腆。为什么天不黑的情况下,我能看出大致的容貌,天越来越黑,却把老人看得更清楚了。
生:他一是一般的人,这么累的工作却很喜欢。因此,感动了作者,才仔细地打量他。否则是表现式的,轮廓式的。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了扫路人?找一找看一看,这些文字里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默读。
生:(读第十节。)
师:是啊,我能舍得走吗?
生:不舍得。
师:这节你感受到老人怎样?
生:老人很热爱祖国。看祖国的山山水水。
生:扫路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走。
师:老人说,他早该退休了。却舍不得走,(引读――)这是哪儿的?
生:天游峰。
生:老人很喜欢天游峰。
生:他很热爱大自然。
生:他喜欢天游峰的每一个地方。
师:(再次引读第十节)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老人太热爱这里了,你能读出来吗?我们换种方式。来跟我比一比。我普通话考了九十多分,播音员的水平,你们能比过我吗?
生:能!
师:比过我的方法是什么?孩子们,好好读吧。
师:推荐两个最好的跟我比。
生:我推荐我自己。
师:为她的自信而鼓掌。
(女生读。男生读)
师:我读前喜欢咳嗽两声(扮老人相,呵呵)。读。三人谁读得好?
生:老师。
师:还有哪里写老人?
生:我读最后一节。(生读)
师:三十年后,老人多大了?
生:一百岁。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老人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特别健康。
师:神仙,老神仙。
生:自信。
师:能把这种自信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朗声大笑”怎么笑?(生笑)把老人的大笑读出来。
师:老人是怎样的人?
生: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生:是个勤劳的人。
生:他是个自信的人。
师:他要活到一百岁。这节课,我们也和游客们一样,游兴未尽。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不禁(jīn)扑棱棱(lēng)气喘吁吁(xū)瘦削(xuē)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扫路老人工作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资料,学会争辩。
3、通过对语言的感悟,了解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是一个乐观开朗、豁达自信、自强不息的人。
4、培养同学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武夷山景色迷人,风光独特,可作者却无意于此。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一位普通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位扫路人每天要扫多少石梯呢?(指名答)
2、这样的工作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累不累?(累)可老人却说: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齐读)
提问:老人是在吹嘘吗?说的是假话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
(引导:说“累”的同学有理由吗?老人说“不累”有理由吗?那到底是累还是不累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开一个小小争辩会,好不好?
二、掌握事实资料,学会争辩。(同学板书关键词,适时交叉朗读训练)
1、要想辩赢对方,我们应从几方面入手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出示:小小争辩会
争辩主题:扫路老人的工作累还是不累。
争辩方法:1、比理由。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理由。资料越具体越好,理由越充沛越好。
2、比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
2、赞成“累”的同学请站起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个和你一样观点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讨论,待会儿争辩时一个朗读,一个说理由,明白了吗?(同学自找合作伙伴,学习讨论)
3、老师还想请四个同学做评委,给两方打分,评出优胜方和最佳辩手。谁自告奋勇来当评委?请评委入座,希望评委认真听双方的发言,作出公正的评价,你们可以做到吗?请评委代表发言,表表你们的决心,谁来?(谢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看我们的吧。)
4、争辩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开始之前老师对你们有一个提醒:他人发言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假如跟你是一样的观点,你可以进行补充;假如跟你是相反的观点,你要抓住对方的话进行反驳,甚至向对方提问。好,争辩会开始。(我们把赞成“累”的一方称为正方,把赞成“不累”的一方称为反方,哪一方先来?)
正方:(累)你觉得这句话中能证明是“累”的最关键的词是什么?请写在黑板上。
①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死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a、这句话说明天游峰很险,每天在这样的险峰上来回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危险性很大,稍一疏忽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当然是很辛苦劳累的。从工作“难度”上来证明扫路老人的工作是累的。
b、作者是一个年轻人,他爬上峰顶,心里都很得意,这说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呢,而且他还要扫那么多的石梯,这说明老人是很累的。
②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经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山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由倒抽了一口气。
a、从“顶天立地”这个词可以看出天游峰山势险峻,而且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从“工作量大”这个角度说明他的工作是累的。
b、“层层叠叠”这个词说明石梯很多,所以说是累的。
c、游客们仅仅是观光,他们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更不要说是老人了,他不光是上山、下山,他还要扫这么多的石梯,工作一定是很累的。
d、作者看着险峻的天游峰,望着像银丝一样从空中抛下来的九百多级石梯,不由倒抽了一口气。从作者的心理也能看出老人的工作是累的。
③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从“精瘦”这个词可以看出老人的身体并不是很硬朗,而是比较单薄瘦弱,这样的老人每天扫这么多的石梯,当然是累的。)
反方:(不累)
①“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a、老人不是一下子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而是早晨扫上山,黄昏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是间断的,不是连贯的,所以并不累。
b、老人一边劳动,一边欣赏美景,心里愉快,所以不累。
c、老人扫干净了路,他觉得山水变得更美了,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所以不觉得累。
d、老人说话时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他说话的神情更能说明他不累。
②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a、老人面色黝黑,说明老人常年坚持劳动,皮肤都晒黑了,他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了。
b、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这说明他的身体很硬朗,强健,扫石梯对他来说无所谓,所以说不累。
③老人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身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a、他说话时很悠然,说明他不觉得累。
b、老人到了退休年龄,还坚持工作,说明他热爱自身的工作,把这份工作当成是自身的事业。做自身喜欢的事情是不觉得累的。
c、老人要是觉得累,他完全可以不做,因为他已到了退休年龄了;可他舍不得离开,说明他不觉得累。
④“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这说明老人是个很开朗的人,对生活充溢了自信,自信的人是快乐的人,是不会觉得累的。)
⑤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我觉得老人是不累的,可以从他“颇有节奏”的扫地声中看出来。要是累的话,他扫地的声音不会这样有劲,有节奏。)
5、刚才同学们的争辩很精彩,也很激烈,老师想请各方选一个代表做总结性发言,陈说一下你方的观点。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争辩,我们已清楚地知道: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当然是很累的,但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呢?(因为老人很乐观,很自信,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他觉得很快乐,所以“乐此不疲”。)
7、今天这个争辩会开得比较胜利,双方都说得有道理。那究竟是哪一方表示得更好一些呢?下面请评委代表发言。
三、质疑,深华感情。
1、学到现在,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可能会问:
①作者为什么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作者是被老人自信、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他认为老人能再活三十年。)
提问:你觉得老人真的能活到一百岁吗?为什么?
(老人心情好,能短命;他常年劳动,坚持锻炼,身体棒;环境好,空气新鲜,能短命)
我们都祝愿这位老人能活到一百岁!
②文章中说“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随同我回到住地。”笑声应该很快就会消失的,作者为什么说笑声随同我到住地呢?
(笑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里,永远也忘不掉。)
提问: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话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些吗?
参考: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随同我到永远。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溢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2、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是不是普通人?(是)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你能用一句精炼的话写下你此时的感受吗?
四、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或段落。
2、阅读《挑山工》,谈谈你的感受。
3、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
累(乐此不疲)不累
一千八百多级扫一程,歇一程
石梯像银丝炯炯有神
天游峰顶天立地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石梯层层叠叠悠然地说,朗声大笑
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颇有节奏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舍不得走
作者倒抽了一口气自信、豁达、开朗
精瘦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
品读赏句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幻灯出示图片
4、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①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
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板书:慈善健康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7
一、激发兴趣,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如果老师说“没登上长城的人,不能算到过北京”,那谁能完成这句话呢?[出示课件]“没攀登过( )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天游峰(板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想说一说呢?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高、险)。
3、读一读,读出它的高、险。[出示课件]
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写它的高、险呢?(打比方、列数字)
过渡: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一下子突出了天游峰的特点。就是这样高、险的天游峰,一位老人,每天早晨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傍晚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们不禁要——(引读)倒抽一口凉气,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
二、自读品析,交流感悟
过渡: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同学们,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板(言、行、貌)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着重描写了扫路人的什么?(圈:貌、言)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
默读课文,用“——”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时间:5分钟
1、交流:
你画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话)
刚才我们也认真自学了这些内容,现在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心得?
2、在外貌描写中交流感悟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学,在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对这位扫路人的认识,我想,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从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这位老人。
出示:“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作者对老人的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交流,板:勤劳朴实
3、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劳朴实的老人,读!
(齐读句子)
4、现在,假如咱们是一位位摄像师,手里拿着摄像机,我们从远处看见这样一位老人正慢慢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我们的镜头也一点点向老人推近,推近,再推近,好,停,此刻,你会将这个特写镜头定格在老人的哪个细节上呢?为什么?(手指课件)
①瘦削(老人为什么会瘦?运动了会怎样?——更健康)
精瘦(这里还有一个形容老人瘦的`词,是哪个?除了瘦,从这个词中,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精神。说明了什么?——常年的运动,使老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真应了那句“千金难买老来瘦”啊!你看,作者用词多精准啊!)
②“运动鞋”(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③“一套褪色的衣服”(没错,就是这套褪色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的扫地老人的形象,同时,也见证了老人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惫地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
④“黝黑”(皮肤晒得黑这说明什么?——常年的日晒雨淋,工作很劳累。虽然黑,却黑得——健康)
“炯炯有神”(从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你又读出了些什么?)
3、同学们,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位精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老人呢?
(劳动、运动)
没错,你看,咱们通过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又悟出了新的东西,来带着感受再次齐读这两段文字!
(生齐读)
4、学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我们学文章要做到前后内容相互联系,请同学们就两处描写,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老人的外貌的?
预设: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况下仔细打量老人的呢?
【过渡:没错,两段外貌描写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描写的精准。我们知道,经过双方进一步的交谈,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细打量起这位老人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让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观察起老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我请一位同学来当一回老人读一读。】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指名读。
2、谢谢你的朗读,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到底是累呢?还是不累呢?有人开始持怀疑态度了。这样,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要摆出一定的依据来,依据在哪?在课文中。累或不累?先找出理由来,然后在座位上试着讲讲自己的观点,待会儿咱们就来个小小辩论赛。
【观点一:累】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你关注到了这一连串的数字。
①“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同学们,咱们也来做个估算,一层楼有大概22级楼梯,九百多级相当于几层楼?老师课前算了一下,天游峰大概有四十多层楼那么高,就这样一位老人,每天都要连续爬四十多层楼那么高,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还有也觉得老人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师顺指文字)
②“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是啊,游客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居多,可文中一连用了哪四个词形容他们的呀?游客仅仅是爬山看风景,就累成这样,而老人呢?还要(学生重读: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说累的同学,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用朗读同样也能证明你们的观点。
(生齐读)
过渡:看来,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对吗?有不同意见的吗?
【观点2:不累】
(当学生说到喜欢这份工作时)
1、你有何凭证?哪里看出他是喜欢这份工作的?
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重点圈出“我能舍得走吗?”
师: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帮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吗?(交流)
【还有说不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
小结:你看,就是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习惯于劳动,习惯于生活,热爱了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却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觉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所以他才说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现在,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板:热爱生活)
2、过渡: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你们看!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老人说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同学们,30年后老人几岁了?(100岁)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活到70岁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100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板:乐观、自信
2、我们再来合作读读对话,感受老人的乐观自信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老人的这份自信开朗,从何而来?
(交流)
三、总结写作方法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两段外貌描写,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直接描写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把它称为(正面描写)
如果我们的面前有一张画纸,老人的形象就在这张纸上,但是如何使他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呢?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在旁边画什么?(天游峰、游客)
没错,背景的烘托更能凸显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比如我们刚才通过文中对天游峰和游人的描写感受到了老人这种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那么文中对天游峰和游客的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把它称为?(板:侧面烘托)
四、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1、同学们看,这幅有山有人的画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画得有名,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自己思考思考,斟酌过后就把想到的名字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交流)
2、课文学完了,此时此刻,老师特别想感谢一个人,你知道是谁?为什么?
3、其实老师更想感谢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想对他说:(出示课件)
4、你想对扫路人说什么?(交流)
5、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这位老人还仅仅是一个扫路人吗?(交流)
没错,他是一个智者,他像一位老师……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渐渐清晰起来,渐渐高大起来,他就是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已不在千里之外,他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那一位位“扫路人”吧!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勤劳朴实
热爱生活
乐观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作者有武夷山时,遇到了一位年过七旬的扫路人,与其攀谈,感受到了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构想: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作者与扫路人对话的句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来体会扫路人的自强不息、开朗豁达、乐观、充满自信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老师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课文。做《同步》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高和险
老人自在悠闲开朗乐观以苦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1、自读课文。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 )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 )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去玩天游峰时,途中遇到一位可敬的老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面对面地去认识这位老人。
一、讲读课文
引述:那天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位老人正向我们走来,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笔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在介绍的时候,出示的话里,有些词换成红色)
3、师述: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说说看。
4、现在就让我们与这位老人面对面聊聊,来体会心灵沟通吧!
请看下面的要求:(1)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用()括出与这位老人的对话。
(2)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师:自己思考完小组讨论,讲清要求,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补充。
5、交流:
师:与这位老人聊好了吗?与老人的对话一共有几处?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谁读作者的语言,谁读这位老人?
师:我倒觉得这位老人读得很累。老人是怎么说的,画出这段话的提示语(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再读一次,齐读
(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自己快速浏览课文。(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当说到(第7自然段):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说到这些词时,用红色显示)你们去过天游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看天游峰(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累阿!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自己读读,这天游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什么字?引导学生理解险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如;比喻句(像仿佛)(出示天游峰的一组图片)
师:面对这样险的峰,我终于登上了峰顶,什么心情?(得意,)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登上一次山顶开心阿,而这位老人呢?你说说看?出示书中这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用笔划一划(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老人是怎样来说这段话的?(理解:悠然)这词与前面哪儿挺相似的?指名读,齐读
(4)你想想,此时的我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想的?
是啊,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谁来读读与老人的对话(一人读作者的话,其他人读12小节)
A: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又一次对老人又怎样的认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B:能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谁来读读
C:本角色读(女生男生)
齐读:(说罢回到住处)
D: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二、小结:让我们再一次去回顾一下老人的外貌,语言吧!(幻灯打出老人:外貌语言的句子)
师:这就是指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感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课文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人内在的精神。如: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老人的简朴、勤劳、老当益壮。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抓住了课文中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处对话,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从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2-22
天游峰的扫路人作文07-29
《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04-01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片段02-17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11-29
描写扫路人的作文(精选28篇)12-19
天游峰作文11-05
游天游峰作文03-17
登天游峰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