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了解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结构。
2、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了解什么是化石
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试读课文: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①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奇huàn(幻) zhuó yuè(卓越) cōng lóng(葱茏) guǒ(裹)藏
骸( hái )骨潜( qián )行躯壳( ké )档( dàng )案猛犸( mǎ )万载( zǎi )悄然( qiao )皱( zhòu )纹引颈( jing )长吼( hou )
②解释词语:
骸骨:尸骨。葱茏:(草木)青翠茂盛。化为乌有:变得不存在。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3、听录音:学生听录音范读,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4、集体朗读,读出情感
5、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分析开头部分
6、阅读课文1、2节,讨论分析:
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诗歌1、2节用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象,既表现出作者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去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三、当堂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02-16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15篇02-16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09-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16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01-17
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02-27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02-05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04-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