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关系,知道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大致情况。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干湿地区的分布。
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读图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
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几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则出现晴朗少雨的天气。正值伏天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时恰值水稻生长旺期,极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问】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同学也积极为灾区捐物捐钱,贡献了我们一份爱心,那么为什么1998年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伏旱”而出现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猛增,远远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并不相同,这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读图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约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约250毫米。
【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为什么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洪水?
【教师总结】上述现象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强弱相关。若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为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会出现年际变化。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7月、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长江流域所致。
我们现在知道了夏季风既影响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还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出示景观图】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图。
【教师小结】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以荒漠为主,二者的干湿状况不同、南方湿润而我国的西北干旱。
【提问】什么因素导致两地区干湿状况不同呢?
学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问】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区,干湿状况一定相同呢?请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周,找出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却分属于半湿润或半干旱的地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的东部属于湿润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蒸发量小,为什么蒸发量少呢?其原因是因为气温低。
所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要看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空气湿润;反之,则空气干燥。科学家把我国划出四个干湿地区。
【板书】三、干湿地区
【读图4.22】我国有哪四大类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讨论】(l)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辅导】(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读图4.22】请同学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各自的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秦岭—淮河以南多利用为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半湿润地区为主的地区多利用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主要是我国草原牧区。所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为我们提供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不同,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就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巩固新课】
【学生讨论】
(l)为什么北京地区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降水会出现年际变化,对北京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3)能否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地种植水稻?
【作业和练习】
(1)填充图册,第11页作业。
(2)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干湿地区
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水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浪费水,不知道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洗手时把水龙头开的很大,洗完手后还在玩水,或者是不关水龙头就去干别的事情等等,节约用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其中也应该包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为此设计了这个活动,教育孩子节约用水,培养良好的节约用水的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通过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产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把盥洗室的水龙头阀门关闭。
2、泥巴池里的一些泥巴。
3、缺水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体会缺水的感觉引出主题
1、带幼儿到户外泥巴池玩摔泥巴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回教室,老师提醒幼儿洗手。
2、幼儿到盥洗室,发现水管里没有水,无法洗手。
3、老师让幼儿看看自己的手上有没有泥巴,不洗手难不难受,让幼儿体会没有水的不方便和没有水的`情形,让幼儿着急。
4、老师将阀门拧开,水龙头流水,幼儿高兴地将手洗干净。
二、引导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
1、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谈谈水的作用。
2、 让幼儿想一想除了人类需要水外还有谁需要水。
3、 出示缺水情景的图片,了解水的重要性,使幼儿产生节水的意识。
三、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让幼儿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
[活动延伸]
制作节约用水的标志,贴在盥洗室的墙上。提醒幼儿注意节约用水,从而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
2.能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并乐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活动准备:
水的各种用途的图片、水受到污染的图片及人们治理污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讨论: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用到水?
(2)出示水各种用途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动物、植物都需要水。)
(3)结合水受到污染的图片请幼儿设想:如果没有水或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受到了污染会怎么样?
2.激发幼儿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1)向幼儿介绍目前全球可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正受到严重污染的严峻状况。
(2)请幼儿讨论并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不向河道乱仍垃圾、工厂不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
3.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积极参与宣传、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水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韩信巧布背水阵》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公元前204年10月,汉军大将韩信率军巧布背水阵,诱敌深入,奇兵迂回,前后夹击赵军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韩信是一个知己知彼、熟谙兵法、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用兵灵活、顶天立地的钢铁男儿。
设计理念
坚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议”“讲”三步来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韩信取胜的原因,从中体会韩信对兵法的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认识“擂、溃、窜”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细节,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韩信及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1焙信是中国古代的一员名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韩信?
2彼还能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古今以少胜多的战役?
3闭饨诳挝颐且学习的“韩信巧布背水阵”也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让我们赶快走进快乐读书屋,看看“韩信巧布背水阵”到底“巧”在哪里吧!(老师板书课题)
[“授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此环节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战役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伙伴互读,初步解决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1)说说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结局怎样?(相机板书:韩信——布背水阵)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1.再次自读课文,标记出文中能体现“巧”字的地方。(板书:巧)
(1)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韩信对这场战争必胜的信念?画出来,读一读。
(2)“等今天打败赵军后再好好地犒赏大家!”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要读出对部下的亲切关心,读出必胜的信心,读出英雄的豪气……)
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表达效果好?还可以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1)赵军果然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2)赵军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抓重点句让学生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成败。
围绕“临时拼凑起来、才几万人的汉军为什么会打败20万赵军”这个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可从成败两方面来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对韩信有什么评价?
在学生对韩信的赞扬声中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毕竟背水阵前无古人,亦很少有人能再效仿。但兵书上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的话,韩信正是灵活地运用了兵法,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巧布背水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韩信,同时,保护学生的个性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读、议,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辨证地看待事物。]
四、落实双基,指导复述
1.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2.练讲故事。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自由复述课文。
(2)同桌互相复述。
(3)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加上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由自由复述课文到要求创造性复述课文,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五、拓展延伸,推荐作业
1.学生交流历史上还有哪些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并简要说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2.推荐作业:课外阅读或查找资料,编写小故事《我知道的韩信》。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方位地汲取语文的“营养”。]
板书设计:
韩信巧布背水阵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泼水节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
(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5、读后,你一定想问:
周总理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诉我,你们还有疑虑,能告诉我吗?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7、老师也有不懂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助解答,书上有欢乐的鼓点在那种场面可能还会有欢乐的什么呢?地毯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1、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2、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1、多么热闹、多么难忘的场面啊!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下面三段与前面几段有什么不同?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
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句话,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傣族人民与总理的深厚友谊,那份友谊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你一定感慨万千,快吧你的心理话对大家说说吧?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水教案范文10-21
水的教案模板01-13
《水的组成》教案01-15
水的变化的教案02-23
水是怎样的教案03-08
水好玩的教案01-21
关于水教案01-10
水的声音教案08-26
奇妙的水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