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
活动意图: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活动重点:
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2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阳阳不认真做操,站在那里一会往前一会儿往后,走来走去,玩得不亦乐乎。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伸出小手,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去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子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手影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对其感兴趣;
2、学习几种手影手势,体验玩手影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根据手势的变换,尝试将其即兴创编故事情节或对话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影
1、了解手影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的手要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教师在展板上出示自己的手影,幼儿发现)
师:手遇到了谁啊?(手指展板上的影子)
幼:影子,手的影子……
师:谁知道手影是怎么来的呢?
幼:被阳光照到……
教师小结:原来手挡住光线,就产生了手影。
2、了解手影的基本特征
师:手影宝宝可调皮了,如果你和它玩一玩,还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呢,你看!(教师变化各种手势引起手影的变化,并通过手的移动将手影变大变小)
师:你发现了什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肯定)
幼:影子在变大变小。
师:你可以上来变一变吗?(幼儿上来演示)
师:你们发现什么时候影子变大,什么时候影子变小了吗?
幼:当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变大了,手离开灯的时候影子变小了。
师:说的真好,送你一个超级大拇指,你还发现了什么?(变化手势)
幼: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师:这都被你发现了,请你上来试试。(幼儿演示变化手势)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的手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大,手离灯远的时候影子就会变小了。而且手的`形状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二)变一变手影
1、欣赏手影图片
师:手影宝宝这么神奇,它变出了许多神奇的手影,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播放ppt图片,并让幼儿猜想这是谁的手影,让幼儿展开想象)
2、教师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哇,这么多神奇的手影,老师也想玩一玩,你们看看我变了什么。(教师在展示台上变手影,幼儿猜想并跟学)
3、幼儿带动幼儿变手影
师:这么好玩。谁想来试一试,变一变跟老师不一样的手影。(教师请3—4个幼儿上来变手型)
师:你变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一起跟学)
师:你可以变一变兔妈妈吗?(引导幼儿将影子变大变小)
(三)手影讲故事
1、欣赏手影故事
师:哇,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变了这么多神奇的手影,有兔子、小鸟、蜗牛……这些手影在一起还能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讲述手影故事)
2、幼儿自由尝试
师:手影故事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讲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手影故事?那就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拿起手电筒,到旁边的幕布上讲一讲手影故事吧。看看你们的故事里有谁?发生什么事?
3、幼儿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可真认真,真好玩,把你们的故事展现给我们把。(分组表演)
活动反思:
最后一个表演环节,不但操作要求和规范语言不够严谨,而且一下子让幼儿自由表演并展示,难度提高了太多,导致孩子们在操作时不清楚到底该干嘛,最后表演的一组需要在老师的言语引导下才完整表演,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却没有给他们一个过渡的空间,正如老师们的建议所说,本次活动可以进行两次操作手电筒,及时做好铺垫,或者可以在幼儿自由操作后我进行全体提问“你们的故事中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
一、我和影子做游戏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影子不见了
1、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
⑴我们刚才和谁做游戏的?它还在吗?
⑵为什么不见了?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找影子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2、画一画:请幼儿在地面上画画自己找的影子。
四、游戏:影子躲起来了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4
[设计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
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
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
[效果评析]
为了让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关系。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掌握过多的知识,而是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
活动反思:
1、本活动幼儿非常喜欢。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吸引幼儿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容易掌握知识,不仅获得的印象深刻牢固,还能引起幼儿对光的极大兴趣。
3、将观察和实验结合教学,引导幼儿的观察,扩大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发现问题的乐趣。
4、还有幼儿自己动手做“手影”“踩影子”游戏,吸引幼儿的学习趣味性,加深幼儿的体验,保持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5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3、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投影仪,操作音乐。
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二、寻找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师:孩子们,这儿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看哪!师:挥挥手,摇摇头,我们一起来和影子跳个舞吧! (评:孩子们兴奋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动,继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
三、猜一猜手影并欣赏手影录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儿互相讨论师:白色的屏幕上怎么会有影子的呢?
师(小结):光照在身上,身体挡住了光线,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师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样性师:光照在我的手上,屏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来表演几个手影,你们来猜猜。师:看这是谁呢?(师分别用手变出小鸟、大灰狼、孔雀。)师:你们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到了。谁也会表演手影来考考大家?
分别请3—4个幼儿演示手影)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 (幼儿自由讨论。)师:你们真聪明,原来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
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四、让幼儿一起到外面阳光下去找找,有没有影子呢?一起画一画影子。
五、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要上好科学活动,就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也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更要让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幻灯机等光源。(做手影游戏用)
2、材料纸“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在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他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材料纸,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然后在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呢?”(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活动延伸
1、玩踩影子游戏“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2、早晨在一个物体的影子上做记号,观察整个上午它会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7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认识不同物体在光下形成影子的特点,如形状、大小等。
2. 技能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和影的变化。
尝试用简单的绘画和语言描述影子的特征。
3.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手电筒若干、各种形状的小物件(如积木、玩具车、塑料动物等)、白色幕布或墙壁、记录纸、彩笔。
关于光和影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场地准备
教室中选择一块较为空旷、光线相对较暗的区域,用于设置实验场地。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1. 播放一段有趣的手影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这些有趣的形状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展示一些光和影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图片中光和影的现象。
教师:“在这些图片里,你们发现了光和影在一起的样子,那你们知道光和影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光和影的秘密。”
(二)探究部分(20 分钟)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实验
教师将手电筒打开,照射在白色幕布上,让幼儿观察幕布上有没有影子。
然后,教师将一个小物件(如积木)放在手电筒和幕布之间,再次让幼儿观察幕布上的变化。
提问:“现在幕布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出现呢?”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形成的原因。
幼儿猜测后,教师进行总结:“当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2. 探究不同物体影子的特点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手电筒、不同形状的小物件(如三角形积木、圆形玩具车、长方形塑料板等)和记录纸、彩笔。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小物件依次放在手电筒和幕布之间,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大小。
实验结束后,每组幼儿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影子也不一样呢?”帮助幼儿理解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影子的形状。
3. 改变光的方向和距离对影子的影响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改变手电筒照向物体的方向,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果把手电筒离物体远一点或近一点,影子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幼儿再次进行实验,尝试改变手电筒的方向和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小组讨论后,分享实验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幼儿明白光的方向和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和方向。
(三)总结与拓展部分(15 分钟)
1. 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实验内容,总结光和影的关系以及影子形成的条件和特点。
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光和影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不同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的方向和距离对影子有什么影响?”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2. 拓展
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光和影的现象,鼓励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并观察。
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幼儿用手电筒和自己的小手在晚上的.房间里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手影,然后请家长帮忙拍照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分享。
四、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一些黑色卡纸和白色蜡笔,让幼儿尝试创作关于光和影的绘画作品。
2.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的材料,如不同透明度的物体、镜子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现象与影子的关系。
3. 开展“光影小剧场”活动,让幼儿用自制的道具和手影表演简单的故事,增强他们对光和影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五、注意事项
1. 在使用手电筒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手电筒直接照射眼睛,以免伤害眼睛。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因争抢材料或操作不当而发生意外。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但不要强迫幼儿回答问题,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发现。
4. 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将实验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8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知道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2. 激发幼儿对光和影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体验光和影的变化,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积木、玩具车、塑料人偶等)、白色幕布、记录纸、笔。
2. 有关光和影的图片、视频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一些光和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二)探究影子的形成
1. 教师关闭教室灯光,打开手电筒,照射在墙上,问幼儿:“墙上有什么?”然后将一个物体放在手电筒前,再次问幼儿:“现在墙上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出现。
2.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成,并在记录纸上画出物体和影子的形状。
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总结出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而形成的。
(三)探究影子的特点
1. 教师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它们在光下的影子形状,问幼儿:“物体的形状和影子的形状一样吗?”
2. 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四)拓展活动
1. 组织幼儿进行手影游戏,让幼儿用手在幕布前创造出各种动物或物体的影子,其他幼儿猜测。
2.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晚上观察路灯下的影子,进一步探索光和影的奥秘。
四、活动总结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和特点。
2.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五、注意事项
1. 使用手电筒时,提醒幼儿不要照射眼睛,注意安全。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有序操作,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和交流。
3.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9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光和影的奥秘,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让幼儿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手电筒若干、各种形状的玩具(如动物玩偶、积木等)、白色幕布、记录纸、笔、黑色卡纸、剪刀。
2.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影子有一定的观察和感知。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手影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有趣的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教师展示一些影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图片中影子的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二)探究部分(20 分钟)
1.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实验
教师将手电筒打开,照射在白色幕布上,让幼儿观察幕布上有没有影子。
然后,教师将一个玩具放在手电筒和幕布之间,再次让幼儿观察幕布上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影子了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总结:“当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2. 探究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不同形状的玩具和手电筒,让幼儿将玩具放在手电筒前,观察影子的形状。
幼儿在记录纸上画出玩具的形状和影子的形状,并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影子的形状和玩具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请个别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但不完全相同。
3. 探究影子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光源远近的关系
教师将玩具放在手电筒前不同的距离处,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幼儿用记录纸记录下每次实验中玩具与手电筒的距离以及影子的大小。
小组讨论:“当玩具离手电筒越来越远时,影子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制作影子手工艺品(20 分钟)
1. 教师示范用黑色卡纸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如蝴蝶),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在白色幕布上呈现出蝴蝶的影子。
2. 幼儿分组,发挥想象力,用黑色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在小组内合作,用手电筒创造出有趣的影子画面。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影子手工艺品,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他们的创意。
(四)总结与拓展部分(5 分钟)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物体及光源的关系。
2.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晚上观察影子,探索更多关于光和影的奥秘。
四、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彩色卡纸、吸管等,让幼儿继续创作影子手工艺品。
2.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关于光和影的实验材料,如三棱镜、放大镜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究光的特性和影子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 在使用手电筒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注意保护眼睛。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有序操作,避免争抢材料和手电筒。
3. 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0
一、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的关系,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幼儿学会交流与合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手电筒若干、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积木、玩具车、塑料人偶等)、白色幕布、记录纸、笔、黑色卡纸、剪刀、胶水。
2. 场地准备:教室中选择一块较为空旷、光线相对较暗的区域,用于实验操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皮影戏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表演是怎么做到的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教师展示一些影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影子的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二)探究部分(25 分钟)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实验
教师将手电筒打开,照射在白色幕布上,让幼儿观察幕布上有没有影子。
然后,教师将一个物体放在手电筒和幕布之间,再次让幼儿观察幕布上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影子了呢?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手电筒和一个物体,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影子的形成,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当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2. 探究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幼儿将物体依次放在手电筒前,观察影子的形状,并在记录纸上画出物体和影子的形状。
小组讨论:“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请个别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但不完全相同,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变化。
3. 探究影子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光源远近的关系
教师将一个物体放在手电筒前不同的距离处,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幼儿用记录纸记录下物体与手电筒的距离以及影子的大小。
小组讨论:“当物体离手电筒越来越远时,影子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三)制作影子手工艺品(20 分钟)
1. 教师示范用黑色卡纸剪出一个简单的形状(如大树),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在白色幕布上呈现出大树的影子。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影子手工艺品呢?”
2. 幼儿分组,发挥想象力,用黑色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在小组内合作,用手电筒创造出有趣的影子画面。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新和合作。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影子手工艺品,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他们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四)总结与拓展部分(10 分钟)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与物体及光源的关系。
2. 提问:“除了今天我们做的实验,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光和影的现象呢?”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回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晚上观察影子,探索更多关于光和影的奥秘,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彩色卡纸、吸管、毛线等,让幼儿继续创作影子手工艺品。
2.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关于光和影的实验材料,如三棱镜、放大镜、平面镜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究光的特性和影子的变化。
3. 开展“光影故事大赛”,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影子手工艺品表演一个小故事,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注意事项
1. 在使用手电筒时,提醒幼儿不要将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注意保护眼睛。
2. 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有序操作,避免争抢材料和手电筒。
3. 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将材料整理好,放回原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相关文章:
大班《光和影》科学教案03-30
光和影大班科学教案04-29
科学教案《光和影》03-07
光和影科学教案课程04-28
《光和影》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04-28
科学教案《光和影》6篇03-07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08-27
光和影的岁月作文08-06
光和影教学反思05-02